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九皇子-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易闻言沉默了一会儿,却是摇了摇头道:“三年三年时间远远不够,甚至连种植在河岸的树木都无法长结实。”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只能确保三年无忧,这大大的超出了杨易的容忍度。

    温济淮有些愧疚道:“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以往每一年横川河都会泛滥,沿岸的百姓甚至都已经开始放弃种植庄稼了,三年时间看似短暂,却已经是极其难能可贵。”

    杨易叹了口气,这种治标不治本还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最让人恶心,却也怪不得温济淮。

    “归根结底还是要尽快完成鱼嘴湾改造工程才行,洪水就是一个强盗,每年都要来向我蜀中收一次利息,长此以往谁能受得了。”

    温济淮犹豫了下,低声问道:“殿下,我听说蜀中准备向南地用兵?”

    杨易看了温济淮一眼,知道其是在担心战争会影响到鱼嘴湾的改造进度。杨易回身坐在一张椅子上,指了指身旁的椅子示意温济淮也坐下,道:“你不用担心,无论蜀中发生什么事,只要我还在蜀王的位置上,就一定确保鱼嘴湾工程不会落下。”

    杨易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个利民工程所带来的好处并不是一方势力,一个朝代所能体现出来的,造福的将是万世。

    前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战国到现代,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这之间不知道更替了多少统治者,兴灭了多少朝代,它却依然在造福着天府之国的千里沃土。

    杨易觉得自己别的不行,长远的眼光还是具有的。

    温济淮不易擦觉的松了口气,道:“在这个乱世,能把心思用在民生上的王侯已经不多了,我替蜀中千千万万的百姓感谢殿下。”

    杨易摆了摆手,道:“你别给我戴高帽子,我能做的事情自然会竭尽全力去做,我若是做不了,刀架在脖子上我也不会动一根指头,大义什么的在我这里不管用。”

    温济淮笑了笑,知道这个九呆子蜀王永远都是嘴硬心软,总是一边骂着好人难当,一边竭力的去做自己应尽的事。

    杨易看了眼温济淮,刚刚年过三十,却已经长了不少白发。对于温济淮这种人,杨易只能由心的自愧不如,在任何时候,敢把毕生心血用在一件事上的人,都是值得佩服的,这样做需要的恒心和毅力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到。

    “听说你娶妻了?什么时候的事情,怎的不通知我?”杨易忽然想起听侯尖儿说过,温济淮似乎娶了个平家女子。

    温济淮回道:“恩,三个月前的事情。”犹豫了下,又道:“我夫人之前也和我一样,遭遇洪水,丈夫和家人都去了,只留下她和襁褓中的孩子。我们同命相怜,便成了一个家,能互相照应也好。”

    杨易点了点头,难怪温济淮没有宴请宾客,娶了个带着孩子的寡妇并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温济淮毕竟是个文人,面子上还是有些过不了那个坎儿,能将人娶回家已经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孩子多大了?”杨易问道。

    温济淮顿了一下,回道:“今年八岁了,很乖巧,也很孝敬我。”

    “恩”杨易点了点头,道:“你回去和夫人商量一下,如果你们同意,就将孩子送到光明学院来吧。”

    温济淮闻言一惊,随即激动拜倒道:“愿意!怎得会不愿意!能让孩子进光明学院是蜀中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杨易主办的光明学院如今虽然还没有什么建树,可是名声却已经非常响亮了,可能是杨易教育形式起到了作用,光明学院的那些小孩子都会比同龄人聪明一些,民间甚至有说法,能进光明学院的学子都是神童,有蜀王殿下亲自教导,将来的成就不用想也知道是不可限量。

    对温济淮来说,他对光明学院的事情也有所耳闻,里面学子不多,除了杨易心腹的子女便是已故将官的遗孤,杨易能让他的孩子进入光明学院,或许也在表达对自己的信任。

    杨易正想让温济淮起身,却听其又道:“不过殿下,属下有个不情之请。”

    “你说。”

    “属下想让殿下教导我的孩子水利方面的才学。”

    杨易错愕了一下,笑道:“你想子承父业?”

    温济淮道:“治水这种事情,绝对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总需要有人接着干下去。”

    杨易点了点头道:“如果你的孩子愿意学,我自当亲历享受。”

    温济淮眼圈都有些泛红了,连忙行了个大礼,杨易所知道的学识甚至比他还要多,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能学会杨易的本事,必定将成为名流千古的治水大才。

    杨易摇了摇头,笑道:“行了,你拜我算怎么回事,又不是你当我的学生。”

    温济淮却两眼一睁,似乎很是自然道:“那也未尝不可”

    杨易连忙将身子一侧,撇过脸去,这就没法聊下去了,自己还没兴趣收这么个老家伙做学生,而且横川河改造也离不开温济淮,哪有时间让他跟自己从认识阿拉伯数字开始学东西。

    这时,一匹快马飞一般的往山腰上奔来,很快便到的杨易等人的近前。

    马上面的军士翻身下来,三两步跨到杨易勉强,拜道:“启禀殿下,剑冲关急文!”

    杨易接过军士手中的急文,展开信函看去,顿时眉头皱了起来。

    一旁的猴尖儿担心道:“殿下,怎么了?”

    杨易合上信函,沉声凝道:“李岑动作好快”

    猴尖儿惊道:“李岑出兵了?”

    杨易点了点头,回身对温济淮道:“温大人,鱼嘴湾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会让刘先生尽力帮助你。”

    温济淮拜道:“殿下尽管去做该做的事情,济淮即便是不休不眠,也必定早日完成殿下的嘱托,不让横川河安静下来,温济淮誓不为人!”

    杨易点了点,稳稳的拍了拍温济淮的肩膀,只有自己的后方安定了,前方战事才能进行的更加没有后顾之忧,即便百万敌军,蜀中也岿然不惧。

    杨易转身接过铁牛牵来的战马,纵身翻了上去,凝道:“走吧,让我杨易去会一会大光中原的各路英豪。”

    随即一挥马鞭,领着家将们沿着山路,直奔山下而去,雾气朦胧之中,竟也颇为豪气干云。

第三百二十八章 暗度陈仓() 
李岑的动作的确非常快,在杨易同意蜀中与江南两地共同打通一条商贸通道的回函刚刚送到临江城时,李岑的先锋军便已经出现在与其相邻的渚州府边界。

    这也再次印证了杨易认为李岑是早有图谋的猜想,恐怕即便杨易不答应出兵,李岑一样会南下,或者说在杨易攻略大越国之前,李岑就已经打算对渚州动手了,只是杨易的异军突起,让李岑改变了原本的战略意图。

    “如果我没有猜错,李岑之前只是准备占领渚州府,想要再进一步,他的时间和兵力都略显不足。可是我们的加入,让他的胃口变大了,他是想利用我们帮他拖着庆州,同州几路中原诸侯,一口气吃下南地三州!”陆元良把玩着手中的小酒壶,分析道。

    杨易站在一幅详细的大光地图前,眯着眼道:“杨杰不会坐视不理的。”

    “但杨杰想要和李岑死磕也需要时间准备。”陆元良道:“之前李岑和杨杰在清水县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搞得所有人都以为他们真的要好好较量一下。可是现在看来,李岑压根儿就没有想要在这个时候北进和杨杰一较高下,清水县的强硬只是他做给天下人看的,一方面迷惑各路诸侯,另一方面则利用清水县为条件,让杨杰不得不和他谈和。”

    杨易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不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杨杰可能已经和李岑达成某种默契,不过杨杰也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李岑坐大。”

    “时间,关键点就在时间两个字上。杨杰要在李岑结束南地征战前调整兵力部署,同样,李岑也需要在杨杰缓过神来的时候,攻下南地三州!”

    杨易回过身来看着陆元良,眼神一凝道:“现在这个和时间竞赛的行列中,恐怕还得加一个我们蜀中了。”想了想又问道:“沙马乃古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陆元良点头道:“昨日沙马乃古刚刚传来消息,山地军已经整军完毕,所有装备配给基本就位,这段时间你安排的一些野林生存培训也进展顺利,虽然时间仓促,但这些山中长大的人应该已经足以应付即将到来的魔域之行了。”

    “剑冲关的消息呢?”

    “洪直将军的疑兵阵布的非常好,现在中原诸侯皆在猜测我们到底是从剑冲关出去还是从尾关出去。”

    杨易道:“告诉老洪,让他现在开始向尾关方向施压,如果有必要,可以派出一部分兵力对宇文莽进行佯攻,一定要让所有人相信,我们准备兵出尾关。”

    这样的安排无疑是最合理的,既不得罪剑冲关外的庆州孔洪,又能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施展的淋漓尽致,按照蜀中和文州的关系,宇文莽一定会断定蜀军是从尾关出去,反正宇文莽恨不得咬死杨易,杨易不介意再给他加一把火,他才会大力的宣传蜀军主力在尾关方向。

    陆元良放下酒壶,道:“现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就等你派出的那只先遣小队的消息。”

    杨易笑了笑没有回答,他相信胡绶,也相信董辕,大阙山并不能阻止他们的脚步。

    “这次我和沙马乃古去吧,你来坐镇蜀中。”杨易忽然道。

    “殿下?!”一旁的猴尖儿和铁牛担心的惊呼出来,虽然做足了准备,可以大阙山毕竟声名远扬,里面的未知危险数不胜数。

    正仰着头喝酒的陆元良却只是顿了一下,似乎并不惊讶,放下酒壶笑道:“我以为你不会说呢。”

    杨易苦笑了下坐了下来,道:“大阙山最可怕的不是毒物猛兽,也不是高山险水,而是人的心理,无论我们如何去淡化大阙山的神秘和恐怖,将士们心中的胆怯依然会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我这个蜀王亲自同去。

    当年慕容淳也是明白这一点,才会亲自领兵进入大阙山,一支军队最重要的不是前面有多少困难,而是他们该如何寻得勇气去面对困难。”

    见猴尖儿他们还想劝说,杨易摆了摆手道:“放心吧,我不是慕容淳,阎王都惹不起我,何况区区山神。”

    陆元良轻轻将酒壶盖上,至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他当然知道杨易随大军一起穿越大阙山是最好的抉择,只是他作为下臣,绝对不能率先去提这个意见,必须杨易自己说出来。

    杨易白了眼满含笑意的陆元良,再一次觉得自己被这家伙坑了,明明知道他给自己挖了个坑,自己还不得不兴高采烈的往里面跳。

    陆元良站了起来,对杨易的冷眼仿若不见,拱手拜道:“元良在此预祝殿下大胜凯旋!”

    胡绶和董辕等人没有辜负杨易的期望,三日后,一份详细的大阙山行军路线,以及各种注意事项便送到了杨易手中。

    这份先遣小队带回来的大阙山报告,才是杨易此次兵行险招的真正依托。

    报告中不但详细的描述出胡绶等人在大阙山中开辟的一条行军路线,而且记载了他们在大阙山中遇见的毒虫猛兽,高山俊林,以及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