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九皇子-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济淮看着杨易,咧嘴笑道:“饱是饱了,若是有两口烈酒暖暖心胃,那便再合适不过了。”

    杨易闻言,转身取过猴尖儿腰间的酒壶,也不顾猴尖儿埋怨的眼神,抬手便抛给了温济淮。

    温济淮两眼一亮,扯开酒壶,咕噜噜便是一通豪饮,全然不顾对面猴尖儿杀人般的眼神。

    “嘶啊~~~好酒!好酒!”温济淮连赞了两声。

    抬头却见面带微笑的杨易直直看着自己,温济淮双手一撑坐了起来,然后恭敬的拱手向杨易拜倒:“在下,温济淮见过蜀王殿下。”

    众人不解,方才马佑威胁温济淮,他都没有行礼,此时一口酒便折了腰?

    唯有杨易心中明亮,他知道这温济淮其实是在试探自己的诚意。

第二百五十四章 千古工程都江堰() 
自古以来,治水都是一个既烧钱又耗人力,而且又需要长时间运作的事情,地方官为了自己的现有政绩通常不愿意去做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是蠢事,而蜀中主官陶庸又天天琢磨长生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可以想象,温济淮这些年肯定是四处碰壁,许多官员一听温济淮的建议要耗时长久,便基本上提不起什么兴趣。

    温济淮虽然也知道杨易在河道上已经待了两日两夜,但他仍然在怀疑杨易治水的决心,因此有了一番无礼的试探,如果杨易是真心想治水,就一定会忍耐自己。

    其实这一点温济淮倒是高看杨易了,作为一个现代了,杨易对古人繁琐的礼仪实际上并不感冒,若不是形式所迫,他更喜欢别人见他的时候互相握握手。

    杨易见温济淮向自己行礼,连忙站了起来道:“温先生不必多礼。”

    温济淮歉道:“方才在下多有失礼,还望殿下恕罪。”

    杨易笑道:“罪当然是有的,不过如果你能告诉我治这横川河的法子,多大的罪都给你免了。”

    温济淮错愕了一下,似乎也有些不好意思道:“殿下,治水法子自然是有的,不过…”

    “不过怎样?”

    “就怕殿下你不敢用。”

    杨易耸了耸肩道:“你还是别用激将法的好,我这人不经吓的。”

    温济淮正色道:“殿下误会了,这可不是激将法。”

    “额?那你且说来听听。”杨易顿时来了兴趣。

    温济淮沉凝了下道:“尖鱼湾之所以每年必出险情,最大的问题就是此处河道急转,形成了一个大弯道,并且猛烈水势在此处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撞击着河道,让弯道弧度越来越大,加上淤泥沙石的沉淀,使得水位被不断抬高,也间接造成了下游水势湍急,制造出无数险情。

    所以要治理横川河就必须从这个尖鱼湾入手,在下以前试过很多法子,清理沉积的淤泥,加固两岸河床,甚至在外围填充泥土增加抵抗洪水的冲击力度,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一两年过后,河道又再次恢复原样,甚至愈演愈烈。”

    杨易一边听温济淮讲解,一边眉头紧皱的望着横川河,若有所思道:“这河道水位一年比一年高,如果不根治,迟早会毁天灭地。”

    “不错,所以在下这几年一直在专研寻找这个根治的方法。”温济淮道。

    杨易疑惑道:“你找到了吗?”

    温济淮点了点头道:“找到了,要解决尖鱼湾的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分流!”

    “分流?”杨易一顿,脱口问道:“往哪儿分?”

    杨易虽然来蜀中没有多长时间,却也知道横川河是成州府南侧的一条独江,根本无从分流。

    “不是分到别处,而是将此处的横川河分出一个偏江。”温济淮往前面走了几步,站到一块山包之上并示意杨易也站上来。

    温济淮指着横川河对岸道:“横川河的北岸是成州府平原,而南面则是群山,可是因为水势的问题,必须从南侧分流,殿下请看我们对岸的那座环山。”

    杨易举目望去,众人对岸果然是一座小山峰,虽然不是大山,却也是不矮。

    “我靠!你不是想挖开那座山吧?”杨易张大了嘴,惊道。

    温济淮竟然慎重其事的点了点头道:“不错,要想治横川河就必须分流,要想分流就必须挖开对面那座山峰。”

    杨易又转头看向对岸那座山峰,愁容满面道:“愚公移山这种事你都能想的出来,按照你所说的,且不说真正做到分流所需要的时间,单是挖开那座山估计就要耗去几十年!”

    杨易也终于知道了为什么钱绍说这温济淮疯疯癫癫的了,也知道为什么他不受官员们待见,一个费财费力耗时几十年的工程,哪个官员敢跟他耗?当年李冰修都江堰用了二十年,这温济淮是想破纪录啊!

    “等等,都江堰…”杨易前世是去过都江堰,也了解过都江堰这个千年工程的原理,此时想起来才忽然发现这尖鱼湾像极了都江堰的地势,而且温济淮所提出的方案也依稀有着都江堰的原型。

    想到此处杨易蹲下身来拾起地上的一颗石子,凭着记忆画起了都江堰的雏形图案,并自语道:“左边是外江,右边是内江,上边…上边应该叫鱼嘴…。”

    温济淮见杨易忽然蹲了下去,一边嘀嘀咕咕的说着什么,一边用石子画出两条江河分流的图案,看上去很像分流后的尖鱼湾却又多出了很多东西。

    好半响,杨易总算画完了都江堰的雏形图,哈哈一笑,拍了拍手上的泥灰,似乎对自己的记忆和作画都很满意。

    “殿下,你这是…”温济淮看着那图案疑惑道。

    杨易笑了笑道:“你的分流法子不错,但我有更加完善的方案,你来看…。”

    “分流之后上方要建立一个分流坝,我管他叫鱼嘴,它将横川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直流而下,内江则可以分流进成州的广阔平原。两江之间这个地方叫飞沙堰,是用来卸掉河沙的地方并且也可以用来二次排洪。最后内江的末端这里叫做宝瓶口,是用于控制内江水位的最后闸口。”

    见温济淮听的一脸迷糊,杨易又回忆道:“这几处设施看似平淡,但只要加入一些细节,汹涌的洪水就可以变成乖巧的小姑娘,任由你摆布。

    比如我们可以让内江河床低于外江,这样在冬季枯水季节就可以确保六成水进入内江,四成水进入外江。而在春夏季节水势高涨之时,因为弯道动力学的规律,水流就会大量的冲向河流弯道的内侧,也就是这条外江,到时再将外江修建的宽一些,便可将内外江的水流量颠倒过来,四成水入内江,六成水入外江,如此便能保证进入成州府平原的水量亘古不变。”

    温济淮听的一愣一愣的,似懂非懂道:“殿下,什…什么叫弯道动力学?…”

    “这…”杨易用手臂抹了抹鼻子上的水渍道:“这你就别管了,总之我说水往哪儿流它就一定会往哪儿流!”

    杨易所知的这些东西都是在都江堰旅游景区的公告牌上看到的,要讲什么弯道动力学,他反而不知道如何解释。

第二百五十五章 神仙法器() 
在杨易熟知的前世历史上,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耗时二十年,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作为中华千古文明的历史文化之一,直到两千年后依然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水能给人类带来灾祸,可是人类的延续却又必须和水紧密联系在一起,都江堰的伟大不单单只是防洪分流,更重要的是能将岷江之水合理的引入成都平原。

    杨易想要在大光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天府之国”,水利一道绝对是绕不过去的坎儿,如果能将横川治水治理的服服帖帖,那将是蜀地向前迈出的一大步,所以他在得知有温济淮这样一个人时,才会感到莫名的兴奋。

    杨易一边努力回忆,一边细细的讲解,都江堰的建造原理实际上并不复杂,理论上来讲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只要有一定常识的人都可以理解通透,它的精髓只在于“精妙”二字。

    作为水利专家的温济淮早已听的目瞪口呆,古人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愚钝,只不过很多东西没有专业的名词,比如鱼嘴和飞沙堰利用水流冲击形成漩涡,然后将沙石甩出来,从而防止沙石沉淀的原理,杨易只是简单一描述,温济淮便已豁然明了,甚至能讲出一些个人的细节建议。

    大千世界能够用无限广阔这个词来形容的事物并不多,除了宇宙以外,最被人类所认可的便是人类的思维。思维的无限延续造就了人类发达的科技文明,而且还会继续延续下去,唯一的阻碍便是瓶颈。

    思维瓶颈这种东西很奇怪,有时候一粒小小的沙石便能截断广阔江河,需要在茫茫江水中寻找到与之契合的东西,这种契合有可能很难寻找,甚至会耗时几千上万前的时光。可是一旦打开了这粒沙石,波涛汹涌的洪流便无可阻挡的往前推进,就像人类原地踏步了数千年,一个小小的蒸汽机却为人类带来了工业革命,随之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这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

    蹲在泥地里的杨易不是在搞课外活动,更不是在显摆自己的才学,他所做的就是帮助温济淮打开治水思维上的瓶颈,让他为自己的“天府之国”计划打头阵。

    温济淮从最开始的疑惑,到对杨易才学的震惊,到最后则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他心里的激动和忧伤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这就好像突然有一个天仙般的姑娘出现在一个色狼面前,色狼却可望而不可及。

    或许温济淮最开始的时候是对江河充满了愤怒,因为它无情的毁灭了自己的家庭,可是这么多年下来,没日没夜的和江河在一起,就连做梦都能梦到广阔的江河在自己的引导下,变得温顺可怜,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温济淮已经爱上了这滔滔江水,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由恨生爱。

    杨易的堰渠雏形让温济淮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完美无瑕的姑娘,可是…

    “可是殿下…想要建立这样一个分流堰,我们还是绕不开对面的大山。”温济淮言语中充满了失落,哪怕这个愚公移山的方案是自己提出来的,他也从心底最深处质疑这样的举动是否真的可行。

    几十年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温济淮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

    杨易站了起来,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脖子,看了看有些失落的温济淮,道:“给我点时间,如果我能找到一样东西来帮忙,或许能够将建造堰渠的时间缩短到十年,甚至五年以内。”

    温济淮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殿下莫要说笑了,哪怕你让蜀中所有百姓都来开凿,也不可能五年建的好。”

    “嘿…你看我像是在说笑吗?”杨易看着对岸的山峰凝笑道。

    温济淮一怔,抬头看向杨易,略显惊愕道:“那殿下你要找什么东西来帮忙?难不成是神仙法器?”

    “嗯…对于这个世界来说,那东西可能真的只有神仙才配拥有。”

    “何物?”

    “炸药…”

    …

    杨易回到成州府的时候已经是夜幕时分,陶庸的刺史府被他一把火烧成了灰烬,杨易想要入驻还得等新的刺史府建造起来,无家可归之后,也只能暂时住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