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九皇子-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间周老头已经带着胖厨子进了大堂中开始收拾起来,那领兵将领却也没有阻拦。

    这时,那将领派出去查探的斥候也回来了,并没有发现有麻匪的踪迹。

    将领思虑了片刻,决定令下一部分兵士在驿站暂时驻守,自己则先行赶回剑冲关,向太守汇报这里的情况。至于杨易等人,那将领决定暂时不将他们当作犯人看押,但杨易他们必须随他一起回剑冲关接受太守的询问。

    对于这样的处理,杨易还是可以接受的,反正众人都要去剑冲关,跟军队一起反而安全了许多,至于到了剑冲关怎么办,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有了军队随行,一路上波澜无惊,除了赶路有些着急以外,并没有遇到任何状况,莫要说麻匪,便是连路人见到军队到来都会远远的避开。

    第三日晌午,杨易等人终于进入了剑冲关。

    剑冲关,建立在两道崖山之间,关口呈一柄飞剑之状,故而得名剑冲,乃入蜀的第一道关口。不但是从西面入蜀的必经之路,亦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虽然关镇的规模还比不上北地险关西关城,但由于先天地理的优势,其险峻之势,天下少有。

    杨易在感叹剑冲关险峻的同时,心中也在衡量如何攻防这座西南第一关。然而经过盘算横联,杨易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要五千人镇守剑冲关,哪怕有十倍兵力强行攻城也休想踏上城墙半步。

    杨易顿时很庆幸自己没有带着军队进入蜀中,他那一万来人家底,就算通过了长长的栈道,也终究会折戟在这剑冲关下。

    杨易等人被送到了剑冲关的大牢里面关了起来,看样子在搞清楚事情真相之前,他们很难出去。

    三日以后,正当杨易失去了耐心,准备自己想办法离开时,大牢中来了一队衙役将杨易带了出来,据说是剑冲关太守准备提审他。

    杨易跟随衙役来到了剑冲关太守府,如犯人一般被押到大堂之上。

    “嘭!”惊堂木重重的砸在案几之上,堂上一个中年官员,肃穆而坐,盯着杨易怒道:“大胆贼子,还不速速召来!”

    不用猜,堂上坐着那人便是蜀中镇守剑冲关的太守。

    杨易面不改色道:“大人,在下无罪,何谈召来?”

    “万福商行五十余人在蜀道驿站上惨死,价值万两的商行货物不翼而飞,尔等人赃并获,还有话可言?”

    杨易笑道:“大人若是硬要将此罪强加于我等头人,那便不用审问了。”

    此时杨易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带着家将们越狱逃跑了,如果这位剑冲关太守要强行让自己做替罪羊,那他解释再多也是没有任何作用。

    那太守似乎也没料到杨易如此坦然,正要发怒,忽的从后堂走出一个文士来到太守身旁,低声附耳与太守说了几句话。

    那太守闻言沉凝了片刻,随即点了点头却也没再说话。

    那中年文士走下堂来,来到杨易身旁,围着杨易转了两圈,若有所思道:“你可知道麻匪有多少人?”

    杨易道:“百十来人。”

    “何时劫掠?”

    “夜里子时过后。”

    “你言商队有人与麻匪勾结,如何得知?”

    “无意间听得。”

    “那是何人与麻匪勾结。”

    “金鹏远金管事。”

    “金管事现在何处?”

    “不知。”

    “商队货物现在何处?”

    “不知。”

    二人一问一答,那中年文士问的极快,杨易答的也丝毫没有犹豫。

    那中年文士点了点头,又问道:“最后一个问题,你说你是来蜀中省亲,省的是哪一家的亲。”

    杨易回道:“成州府,苏氏绣庄。”

    “额?”中年文士似乎有些讶异,问道:“苏仲斋是你何人?”

    “苏老先生乃家母之叔亲,我当唤一声苏老爷子。”

    中年文士又看了眼杨易,转身对堂上太守拜道:“大人,要证明此人身份很简单,只需传来苏家在剑冲关的管事来寻问便可。”

第一百八十九章 落魄苏家() 
剑冲关是蜀地连接中原的第一道重要关口,这里虽然没有像西关一样变成繁荣的商业关镇,但基本上各家商行在这里都会设立一个堂口,用以周转进出蜀地的货物。

    苏家绣房势力虽然远远比不过蜀中三大商行,但因为自己刺绣工艺别有独特之处,并且在蜀中经营多年,也算是一枝独秀,在剑冲关当然是有堂口的。

    很快,苏家管事就被带到了太守府中。

    苏家在剑冲关的管事是一个老者,名叫苏祥,年近六十,是苏家资历非常老的一位管事。

    “苏祥拜见大人,不知大人唤在下来有何事?”苏祥拜道,看见那位中年文士,又道:“万福商行的钟管事也在。”

    那太守眯着眼道:“唤你来自然是有事,你看看堂下那人你是否认识?”

    苏祥奇怪的看了眼杨易,刚想说不认识,忽然觉得杨易又有些面熟。

    这时杨易道:“大人您说笑了,在下虽是苏家远房亲戚,但自打生下来就从未来过蜀中,莫说苏家管事,便是苏老爷子来也是不一定能认出我来。”

    说着杨易又转头对苏祥道:“苏管事,在下叫甲包玉,我母亲吟华乃是苏老爷子的侄女。”

    那苏祥一怔,惊道:“你母亲是吟华?”

    吟华乃是凝妃当年还在苏家时的闺名,哪怕苏家年轻一辈知道的人都甚少,外人就更是不得而知。不过苏祥在苏家做了几十年管事,凝妃可以说是他看着长大的,如何不知道吟华就是凝妃。

    杨易抱拳而立,眼眸子里带着一丝笑意,看似很平常的在眨巴着眼睛,但经验老道的苏祥如何不明白其中的深意。

    苏祥喜道:“我方才就觉得这位公子面熟,原来是吟华的公子,你娘亲嫁出去后就再也没回过蜀中,老爷也甚至想念她那乖巧的侄女。”

    “苏管事说的是,我母亲嫁入京中权贵,家里规矩严谨着实无法回蜀中探亲,母亲病逝后便一再嘱咐我一定要回蜀中探望一下苏老爷子。”

    杨易看似感叹的几句话,实则已经将自己伪装的身份给讲了出来。

    苏祥领会,其中原由已猜到七七八八,转身对太守道:“大人,这位公子是我家老爷一位侄女之子。”

    太守还未说话,那位万福商行的钟管事已凝道:“苏管事你确定?这件事可非同小可。”

    苏祥看了眼钟管事,凝道:“钟管事,在下能否斗胆问一下这位公子是犯了何事?”

    钟管事回头看了眼太守,见太守点头同意,便道:“几日前,我们万福商行的一支五十余人的商队,在蜀道驿站被劫,不但货物尽失,商队五十余人也尽皆被杀害。”

    “有这等事?!”苏祥大惊,蜀道之上已经好几年没有出过如此大的事,而且出事的还是三大商行之一的万福商行。

    随即,苏祥很快就想到关键所在,连忙向太守道:“大人,我不知道这位甲公子为何会在此处,但在下以苏氏绣坊的名义担保,甲公子和这件事没有关系。”

    杨易听到苏祥的话,心中暗叫糟糕,苏祥太过于急躁了。

    不过。杨易显然低估了苏氏绣坊这种老牌商行的份量。

    一个商行什么最重要,无疑是名义和信誉。

    苏家如今虽然不知什么原因卷入了夺嫡之争的漩涡中,被人暗中打压,但这并不代影响苏家百十年积攒起来的信誉。

    一个商行或者商人卷入政治风暴当中,只要不是进入风暴中心地带,挽救的机会还是有的,毕竟通常稍微有些远见的上位者都明白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道理。只要商行能坚持住,风暴过去,再东山再起不是不可能。

    可是一个商行一旦在名誉上受损,那就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在宣传营销手段极其贫乏的古代,商行建立自己的名誉和信誉需要无数的经历,甚至要经过好几代人的经营。

    那钟管事和太守显然都没有料到苏祥会如此信誓旦旦。

    钟管事凝道:“苏管事此事非小,还请三思而言。”

    苏祥道:“钟管事,万福商行遭此大劫,在下也着实感到痛惜和愤恨,也恨不能将匪徒绳之以法,但这位公子的确是我们老爷的远房侄孙,而且从未入过蜀中,如何会去犯这种案子?”

    钟管事点头道:“嗯…既然苏管事都这样说了,那我也无话可说,就请大人定夺吧。”

    堂上所有人都看向太守,一直微闭眼的太守正了正身子:“本官已听说出事地点的驿官作证这几人与麻匪无关。但此事非同小可,既然苏家为其担保,那就让苏家留下凭证,如果将来此事有什么变故,本官就找你们苏家说话。另外,在案情查清之前,这几人没有得到官府的批准,不得擅自离开蜀中,知道么?”

    “大人英明!自当如此。”苏祥拜道。

    杨易似乎也没料到自己就这样被放掉了,不过细细一想,这太守处事还是很圆滑的,一来有驿官的证言证明自己等人和劫案没有关联,二来有苏氏商行担保,三来杨易一行人身份看上去很是不简单,又自称京中权贵,那太守自然会有些顾虑。

    杨易等人被带到公事房办完了一整套手续,又留名在册以后便准备出太守府。

    “甲公子请留步。”杨易还未到门口便有人唤道。

    杨易转身看去,原来是那万福商行的钟管事站在一边,似乎一直在等自己。

    “钟管事还有事吗?”杨易疑道。

    钟管事看似随意的看了眼周围,见周围无人,这才走上前来对杨易拜道:“在下还有一事想要询问一下甲公子。”

    “钟管事请讲。”

    “你们在驿站和商队在一块时,是否见过一个叫张时的人?”

    杨易立刻就想起那张户籍证明,这钟管事谁也不问单问那张时,显然其中有原由。脸上却面不改色道:“我几乎没和商队的人说过话,只知道金管事,其他人倒是不认识。”

    这个时候杨易觉得还是装傻充愣比较好,话多不宜。

    钟管事闻言点了点头,也不再细问,道:“多谢甲公子,如有可能的话公子可到我成州万副商行一叙,我家家主要当面感谢甲公子。”

    杨易笑着点了点头:“感谢就谈不上了,不过有机会晚辈自当登门拜访。”

    说完杨易一抱拳,带着家将们走出了太守府。

    太守府外,苏祥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见杨易终于出了来,上前一抱拳,也不多说什么,只是轻声说了句:“公子,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且随我回堂口。”

    杨易没有说话,吩咐众人跟随苏祥径直来到苏家在剑冲关的堂口。

    一到堂口,苏祥立刻吩咐伙计给众人安排食宿,自己则带着杨易来到内堂之中。

    刚一进屋,苏祥立刻有些激动道:“公子您总算回来啦,老爷每日里都在念叨你和小姐,只希望在余生之年还能见你们母子两一面。”

    杨易连忙上前将老泪纵横的苏祥扶了起来,道:“苏管事莫要如此,我外公他老人家可好?”

    苏祥站起身来,悲道:“老爷被人迫害,如今已然病卧在床,公子再来晚些,可能就见不到他老人家了。”

    杨易叹道:“母亲也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