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黎明-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哀声苦求,那痛哭流涕的样子让崇祯看了都会误以为这周延儒当真是一个大明的忠臣,良臣。

    崇祯露出一抹轻笑,随后道:“那依爱卿之见,当以为何?”

    周延儒一看有戏,赶忙道:“回陛下!微臣以为应该仍用当下的纲法,可加大盐税比例!”

    “加多少?可供朝廷开销?如今这军饷,粮饷,赈灾等等,够吗?”崇祯笑着道。

    “这。。。。。。”周延儒一时语塞,这能够才怪了!怎么可能够!

    “诸位爱卿都不用说了!朕意已决毕爱卿,你继续!”崇祯挥了挥手。

    “微臣领旨!”毕自严应了一声,随后便把内阁拟的盐政改革方案说了出来,听着改革方案,下面的官有不由得议论纷纷。

    “肃静!”曹化淳看一些吵吵闹闹,便出言吆喝了一声。

    毕自严感激地看了下曹化淳,随后继续念了起来,各个细节大致念了近半个时辰终于念完,“诸位可还有疑问?”

    “陛下!如果说食盐产量增加,而且如今这有把价格降低,再加上粮食开中,朝廷所收盐税银比如大幅度缩减!那时候朝廷的收入堪忧啊陛下!此法定不可取啊陛下!还请陛下三思!”工部左侍郎沈演又一次道。

    “臣等附议!”又是之前的官员出列,他们似乎找到了什么新盐政的致命弱点,开始纷纷地攻击。

    崇祯一脸鄙视的看着这些人,心道:“mdzz!这些人是怎么当官的?朕竟然会有这样的猪队友!”随后不耐烦地道:“毕爱卿!你解释吧!”

    毕自严听到皇帝陛下把这样的苦差事交给自己,苦笑了下道:“微臣遵旨!”随后便又开始细细的解说了起来,不得不说能在朝堂之上的官员都不是傻子,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道,不少人纷纷点头,还有官员已经出列表示支持新盐政。

    “诸位爱卿可还有疑问?”崇祯问道。

    下面顿时陷入了一片安静,崇祯看这么安静,也不想再听到什么反对声,便道:“既然如此!就这样吧!吏部派出人员前赴各地,给各地的都转运盐使司和盐课提举司的人员讲解,随后刑部和中兴卫分别派人前往各地监察新盐政的实施!若发现有不积极实施新盐政的一律革职处斩,若发现有干扰新盐政实施者诛九族!”

    众官员听完不由得吓得一声冷汗,看来陛下此次是下定决定搞了!自己再瞎捣乱不说官没了,小命也没了!那就玩大发了!崇祯说完,内阁几人便出列齐声道:“陛下圣明!”

    紧接着就是各部尚书,最后越来越多官员纷纷下跪,表示了对新盐政的支持。。。。。。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四十章 殿试()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和参加殿试的考生密密麻麻地跪伏在地齐声大呼。

    “平身!”崇祯抬手道。

    “谢万岁!”众人纷纷恭敬起身。

    看着下面这些考生,老的,少的不一而足,崇祯无奈地叹了口气,“这科举制度啊!”之后便坐到龙椅上道:“开始吧!”

    随后便由内阁首辅孙承宗开始主持,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保和殿,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制策题目,时务策一道。

    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

    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x”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

    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一般情况下不出没人,会试中了就基本能过殿试。

    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考生们很快就拿到了他们这次的考题,也是崇祯皇帝亲自出的题目,只见上面写着:

    “所与共治天下者,士大夫也。

    今有士习不端,欲速见小。

    兹欲正士习以复道,何术而可?

    东虏本我属夷,地窄人寡,一旦称兵犯顺丙三韩不守,其故何欤?

    目今三协以及登津等处,各有重兵防东也。

    敌不灭,兵不可撤,饷不可减。

    今欲灭敌恢疆,何策而效?

    且天灾久蔓,钱粮阙额,言者不体国计,每欲蠲减。何策而效?

    漕粮为三军续命,马匹为战阵急需,折截挂欠,遂失原额,其道何复?

    尔多士留心世务久矣,其逐款对答毋讳。

    朕将亲览焉。”

    随后,考生的能力的高低便提现了出来,一些考生已经开始奋笔疾书,一些考生则是拖着脑袋冥思苦想,甚至有的考试经不住急的开始抓耳挠腮起来,看着下面考生的百态,摇了摇头,随后道:“老师!这些考生的名单给朕看看!”

    孙承宗一愣,随后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卷轴道:“请陛下过目!”

    曹化淳接过卷轴,随后呈给了崇祯,崇祯点点头,接过,随后打开卷轴看了起来,只见上面有:张采、冒襄、吴应箕、陈贞慧、方以智、侯方域、宋璜、张深、张泳、张灏。。。。。。倒是之后的牛金星,宋献策等人的名字倒是引起了崇祯的兴趣,怎么自己来了之后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啊,李自成,张献忠成了手下了,李岩也收入了麾下,说到李岩,自从上次负伤休养后倒是有段时间没去看他了,崇祯不由得拍了拍脑袋,再看现在这两人竟然也参加科举了,真是造化弄人呐。随后崇祯看到了最后,一个人的名字倒是让崇祯差点笑出来,只见上面的名字写着:许仕林!

    “怎么!朕穿越了!这小说难不成也要成现实了?”崇祯笑了笑,随后放下卷轴,走向那些考试,看看他们答题答得怎么样。

    崇祯信庭阔步地走了下去,很快地来到了坐在最前首的考上,崇祯瞄了下,只见这名考试第一个策问回答的答案大意便是让崇祯遵循古制,礼贤下士,广开言路,用正确的观念引导这些走上歪路的官员重新回到为国为民的正确道路上来,崇祯看了看不由得摇摇头,卧槽!这回答的是什么鬼?这样的人是怎么参加殿试的?摇了摇头走向下一个,第二个考生的答案倒是令崇祯有些满意,用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让崇祯依法治国,做到所有的事情有法可依,违法必惩!同时这个考生还大胆建议崇祯对现有的大明律进行重修。随后崇祯看向第二条,这个倒是带有明显的书生意气,竟然给崇祯的建议是不要给鞑子缓气的机会,应该直接从辽东出兵,直捣沈阳,收复故土!看到这,崇祯不由得给他的爱国热情点个赞,但是要真有这么简单朕还苦恼什么?还需要这么麻烦吗?摇了摇头,崇祯继续走向其他的考生,这次他不按照顺序看了,而是看眼缘了,觉得哪个顺眼就去看看哪个,随后扫了一眼,返现一个考生长的倒是很顺眼,而且在奋笔疾书,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于是崇祯又挪步走了过去,哪知道那考生似乎知道皇帝陛下朝着自己走来了,顿时原本奋笔疾书的手立马变的颤抖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身子也开始微微颤抖,原本的书生气荡然无存,考生这样的反应自然也是落入了上面考官的眼里,众人不由地掩面起来。

    崇祯又是微微一摇头,看向其他人,此时一个考生突然引入崇祯的眼帘,倒不是这个考生有多特别,而是那考生考试的态度给崇祯的感觉似乎不是在考试,而是在娱乐,像是在愉快的创作一般,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手中的笔在卷子上轻轻点过便是几行漂亮的文字,犹如一张精美的字帖一般。

    这一下便提起了崇祯的兴趣,随后便慢慢地走进这名考生,他感觉似乎这里有他想要知道的答案!很快,崇祯便走到了这个考试的身边,不过那考生似乎是不知道皇帝过来了,还是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根本就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依然在淡定的描绘着自己的作品。。。。。。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四十一章 对策() 
崇祯凑近这名考生开始欣赏起他的作品来,只见这名考生根据崇祯的策问进行了一一的解答,基本也是通体大白话,崇祯倒也是看的明白,第一条这名考生的答案大致意思是这样:“古代君王以德治国,臣民臣服,四海归心,四方归顺,然而总是有个别臣子由于一己私利,治国家法律于无物,败坏朝纲,有损朝廷威望,鉴于此,希望陛下对这些官员进行依法制裁,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建议陛下对犯法严重的官员进行彻底的惩罚首先没收他们的所有财产,如果没收的财产达不到他们贪墨的数额则让其子女继续偿还,之后贬为奴籍,另外陛下可以设立一个硕鼠祠!把所有的这些贪官以及他的家属过世后都放里面,供百姓万世唾骂!以上种种就是希望陛下在依德治国的前提下同时依法治国!二者结合,缺一不可!”看完这一条崇祯心里不由得暗暗叫好!这样惩治这些贪官污吏倒是个好法子,如同那些汉奸一样,古代文人最重视的就是名声,这遭人万世唾骂想必也是基本没有谁愿意的,而且这还提高了贪官污吏的犯罪成本,确实是一个好法子。

    崇祯点点头随后继续看向第二条,只见上面的意思大致是:“鞑子如今已成气候,我朝已经丧失了消灭鞑子的最佳时机,且现如今朝鲜已然落入鞑子之手,使得鞑子可以获得稳定的粮食来源,但是即便如此,鞑子也只是在那一隅之地,虽然他的军队实力强劲但是只要我大明稳扎稳打,他们仍然无法撼动我大明的铁打江山,陛下毋须操之过急,当缓而图之,微臣倒是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朝鲜虽然已经沦为鞑子的领地但是朝鲜内部民心不稳,我朝可以派遣人秘密入朝利用朝鲜的民心进行捣乱,破坏他们的粮食产地,同时鼓动朝鲜的百姓起来反抗鞑子的统治,我朝可以暗中支援他们的行动,微臣大胆建议可以送几个朝鲜的王室子弟回朝鲜进行领导这些行动,如此鞑子就将不得不抽派兵力在朝鲜活动,那么辽东一线的兵力就不得不削减!与此同时陛下还可以派且毛总兵对鞑子的后方进行骚扰,同样的达到削弱鞑子的目的,还有就是辽东一线,也可让袁总督时不时的派兵进行骚扰,一来磨练军队的战斗力,二来也是为了牵制住鞑子的兵力!为朝鲜的活动增加获胜的筹码;第二,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鞑子的崛起严重的削弱了林丹汗的实力,想必作为黄金家族后裔的林丹汗绝不会轻易咽下这口气,陛下可以同林丹汗暂时结盟,一起对付鞑子,尽量鼓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