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黎明-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要崩溃了,具体如下:天刚蒙蒙亮,仪式正式开始鼓初严(又称头通鼓,标志仪式开始),由一名教坊寺乐手敲击奉先门侧的大鼓,先击鼓框一声,再用双棰连续敲击鼓心,一重拍一轻拍,节奏由慢转快再由快转慢,鼓声由弱转强,再由强转弱,接着由另一名教坊寺乐手重击奉先门侧的大钟一声结束。听到鼓初严,身穿正式朝服的百官开始列队于午门之外;

    鼓再严(又称二通鼓),方法和鼓初严相同,只是这时候,敲击鼓框,改为两声,表示鼓再严,第二次通知参与仪式的人员端肃,连续击打鼓心也改为两回,最后敲击钟声两响结束。听到鼓再严,百官由左、右掖门入,来到丹墀东西,朝北肃立;

    鼓三严,击鼓、击钟、头尾处都改成三响。听到鼓三严,执事官来到华盖殿(今中极殿),皇帝早在这里穿戴好衮服龙冕,端坐于大殿御座之上。执事官向皇帝行五叩之礼,叩首毕,请皇帝驾临正殿(奉天殿)。

    皇帝启驾,教坊司乐队开始演奏“中和乐”。尚宝司官员手捧皇帝御玺走在皇帝前面,由导驾官作为前导。

    皇帝来到奉天殿后,已陈设于此的明扇打开,珠帘也卷起,尚宝司官员将御玺置于预先设立于御座之东的宝案之上,至此,教坊司乐队停止演奏“中和乐”。

    此时,已预先安排好的四名鸣鞭者开始鸣鞭报时,对赞官员高喊:“排班!”,站立在丹墀东西的百官要马上整齐排列好队形。

    赞礼官员高喊:“鞠躬!”,教坊司乐队开始演奏大乐(韶乐)。百官朝北向端坐于大殿御座上的皇帝行四叩礼,官员起身后,典仪官高喊:“进表!”。由两名给事中来到文案前,引导序班官员手捧放置着“表目”(皇帝就新年伊始向全国发表的书面讲话,相当于现在国家元表的新年讲话)的小几案由东门入,放置于大殿之内,此时,韶乐止。

    内赞官员高喊:“宣表目!”。宣表官员此时要跪下匍伏于地等待“宣表”。展表官取表,宣表官来到皇帝御座前的珠帘外,高声朗读“表目”,百官跪聆“表目”。

    宣表结束,大殿内外的臣工集体跪拜,山呼万岁。

    之后,序班官员将宣读完的“表目”移到大殿东侧,外赞官员高喊:“众官皆跪!”代表百官向皇帝致贺的“代致词官”跪在丹陛之中,向皇帝致词:“具官臣某,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祜,奉天永昌。”说完这番话后,众官起身。此时,教坊司乐队再次演奏大乐(韶乐),百官再向皇帝行四叩礼,然后起身。

    音乐停止。传制官跪在皇帝面前向皇帝请示旨意(皇帝的旨意其实早已拟好,这只是个过场),然后传制官由大殿东门出,来到丹陛前,面朝东站立,高喊:“皇帝有旨!”(有制)。赞礼官高喊:“跪!”,百官再次跪倒,传制官高声朗读皇帝的旨意:“履端之庆,与卿等同之。”

    赞礼官高喊:“山呼!”百官跪地把双手举到头顶高呼“万岁”!赞礼官再喊:“山呼!”百官再高呼“万岁”!赞礼官再喊:“再山呼!”百官再呼“万万岁”!。百官山呼“万岁”之时,在场的全体人员必须齐声呼应。那声势可谓地动山摇!

    之后,再经过一系列繁冗的仪式,皇帝才能起身返回华盖殿,百官也才能依此离开。这一套仪式下来,要折腾两个多小时。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包括参加仪式的工作人员和兵士都已经累得够戗了。很多人都是彻夜未眠。

    更令崇祯崩溃的是在在接受百官朝贺前还要举行自己家族的“私祭”,即以家人礼祭典祖先。一般来说,皇帝只要没有亲征、出巡或身体严重不适,都必须亲自到位于宫中的奉先殿、奉慈殿祭典祖先,然后到自己祖母、母亲(包括嫡母,也包括生母,已经不在世的就没有这个仪式了)居住的宫中问安。

    礼仪结束后百官得到为期5天的假期,本来崇祯还想请大臣们吃饭,不过大家都折腾的够呛,就免去了,各自回去休息,崇祯躺在龙椅上一动不想动,心道:“真的是累死人!为了表示自己遵循祖制便按照太祖时期的仪式来的,结果折腾的够呛,早知道应该学学自己的哥哥,能简则简唉。”

    看着书桌上的奏疏,崇祯还是欣慰的笑了,这杨鹤不错,安抚流民的工作做的很到位,流民的情况相比最初好了很多,例如神一魁、王左桂、王嘉胤、红狼、小红狼、点灯子、过天星、独头虎等等全部投降,不过之后都被洪承畴以借请吃宴席为由,给一锅端了!全部灭口!为此杨鹤还和洪承畴吵了一架,最后还是以杨鹤失败告终,理由很简单,朝廷没有这么多的银两和粮食安抚这些人,这个是事实,杨鹤也无能无力,而洪承畴还拥有临机专断之权杨鹤更是拿他没办法!另外洪承畴果然也如历史上所说,牛逼哄哄,整合了这些投降的流寇以及官兵之中还能打战的士兵便开始了清剿工作,一路高歌猛进,杀的那些流寇是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一时间洪屠夫的凶名响彻sx而他的军队,也被流寇们称为洪军!流寇只要一听到他的名字,无不望风而逃,此时,也只有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撞塌天(刘国能)、老回回(马守应)这四支队伍仍在逃窜,为了防止流寇的队伍进入其他省份,杨鹤听取了洪承畴的建议,让nx总兵做好防范,至于sx曹文诏上任宣大总督时对于这边便有了安排,让他的侄子曹变蛟率领他的一千多的老部下在sx边境严阵以待,可别小看这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可是关宁铁骑中的精锐,之后洪承畴还上书崇祯说了自己的安排和担忧,于是经过和孙承宗的商量,派遣刚刚到的孙传庭进入hn统筹军队在hn边境做好防范,如此便把流寇之祸限制于sx而且崇祯还给洪承畴拨去数十门虎蹲炮支援,使得洪军更是如虎添翼,如今朝廷大军基本对流寇完成了包围,只待时机成熟便可缩小包围圈,消灭这些剩下的流寇。(注:有书友可能会问李自成呢?因为朕还未裁撤驿站,这家伙现在还在吃着铁饭碗呢!历史上这家伙就是丢了工作,又被人戴了绿帽子才加入起义军的!这个家伙就暂时不出场吧!)

    以上的情况崇祯自然是欢喜的,可是这打战都要钱,军队出战一天银子就是不停的开销,户部的老郭已经跟崇祯打过报告了,朝廷收上的税款扣除必要的开销,给边军发了军饷和官员俸禄后已经是无以应付这军费开销了,自然最后是靠崇祯的内帑出钱,这一个多月的战争以及新式火器的研制和新军的实弹训练,使得内帑里面的银两如流水般流出,到现在已经去了一半了!当然打战要钱,这赈灾也要钱,sx虽然流寇被清剿大半,杨鹤还是上书请求崇祯皇帝调拨粮食过来已安民,对于sx的真实情况杨鹤在当地收集了一首诗,一同写在了奏疏上,诗是这样写的: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

    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

    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尘飞炊烟绝,数日难求一餐粥。

    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豺。

    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

    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

    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

    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际。

    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

    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长臻。

    助贫救乏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

    写这个诗的人是个人才啊,这诗句不仅写出了sx的真实情况,最后几句明显是让一些有钱人捐款捐资帮助百姓,自己也赚公德,是个体恤百姓之人,这杨鹤用这个诗来给朕看,意思也是一样啊,经过了解。原来这个诗是个叫李岩的人所写,知道历史的人都知道李自成能成事这个李岩可是出了很大的力啊,于是崇祯给杨鹤旨意:免去李岩家族因为阉党牵连受到的惩罚,并把他召入朝廷,先跟随杨鹤安定sx之后朝廷会有大用!另一方面,朝廷会尽快筹集粮草入陕,让他安心!(提前让李岩出场,这样的人才给李闯子不是浪费?)

    另一边从辽东传来一个消息也让崇祯陷入了沉思,因为天气寒冷,蒙古和后金今年的收成也是很不好,可以说基本是颗粒无收,蒙古人还好,主要是放牧,但是这样的天气植物一样生长不好,因此畜牧业同样陷入了危机,所以蒙古方面向蓟辽总督袁可立请求开放互市,卖给他们粮食,但是袁可立担心卖粮食给蒙古人,他们会间接卖给后金,如果自己卖了就会有间接支敌的嫌疑,因此也不敢擅作主张,急忙写了奏章汇报给崇祯,看着这份奏疏崇祯感叹道,还是跟历史一样,他们发生了饥荒,不过时间也提前了,如果现在不是袁可立坐镇,这袁崇焕会不会跟历史一样抗旨把粮食敞开了卖给后金呢?崇祯不由得瞎想道。顿了顿,也不多想,放下奏疏,喊来了现有的三位内阁和两位户部管家商量此事。本想5天后上朝了廷议,不过事态紧急,只能这样了。辞旧迎新!希望今年可以顺利吧!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二章 商讨() 
很快!众人都来到乾清宫,跪拜行礼之后坐定,崇祯点点头,道:“这新年召诸位爱卿前来,朕知道不太好,爱卿们忙了一年了,难得休息,不过朕也没办法,事态紧急,诸位先看看这个奏疏!”说着便把袁可立的奏疏给众人观看。

    众人无一例外,皆是皱起了眉头,崇祯看了看众人道:“想来大家都看过了!现在商量下该怎么处理!”

    首辅施凤来先道:“陛下!这个事情很麻烦,如果我们不卖,那么便把蒙古人推向后金,这样便增强了后金的力量,使得辽东以及我们的北线压力倍增,如果卖,这蒙古人很可能会把粮食卖给后金人帮助他们渡过这次饥荒。”

    众人都点点头,施凤来看众人都对他的话很认可,不由暗自高兴:“因此臣觉得这个粮食卖还是得卖,但是要讲究个方寸!”

    崇祯点点头:“说的很好!爱卿继续!”听到皇帝陛下的夸赞,施凤来更是欢喜了,继续道:“老臣觉得我们按他们的人头来卖,多少人就卖多少粮食,不能多出!”

    看来是和历史上是一样的处理办法,只是历史上袁崇焕抗旨了,变成了敞开了卖,崇祯点点头:“其他诸位可有何补充的吗?”

    众人一时也想不出补充的,顿时陷入一片安静,崇祯便道:“如今我大明境内也是闹粮荒的,不说sx吧,就是在辽东的皮岛,也已经通过袁总督向朕发来了请求粮食的奏疏,还有西北等等!而这粮食如果卖给蒙古人,他们不是可能会卖给后金,而是肯定!但是我们又不能不卖,这样确实是会如大家所想,蒙古人会马上倒向后金与我大明为敌,这也是朕不想看到的,因此还是按诸位爱卿一起决定的卖!但是这个卖当然也是按他们的人头数来卖,另外卖的时候按照我们现在粮食市价的10倍卖,这个当然可以让袁爱卿去试探对方的底线,一定要卖的最高价,如果能换取一些战马等物资最好,牛羊也行,朕可以调拨去sx诸位爱卿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