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锦帆崛起-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王冲那副‘欠揍’的嘴脸,吕绮玲就知道自己在打赌中输给了王冲,不过她的好心情却是丝毫未受到影响,因为王冲已经向她保证,不管这次的打赌输赢,他都会娶自己为妻。

    可是当吕绮玲看到信中的内容,却依然被甘宁所展现出来的谋略震惊的不轻。

    此战中,甘宁先以一曲五百兵马打扮成百姓混入城中,里应外合之下,轻易便攻破了历阳的城门;随后,历阳太守带着家人欲偷偷逃往江东,却正好被埋伏在南门的五十名锦帆骑兵逮了个正着,历阳太守被当场射杀,家小俱都被俘。

    接下来,甘宁留下两千兵马镇守城池,看护俘虏,自己则带着剩余的两千多名锦帆士卒马不停蹄的赶往横江津,用历阳太守的印信诈开水寨大门,一举攻陷了横江津。

    最后的当利口,本该是最难取的,因为当时的对方已经得知了锦帆出兵的消息,所以寨门紧闭,防守森严,甘宁在留下一千士卒守卫横江津后,攻打当利口的兵马已然不足一千五。

    可是谁想甘宁却另辟蹊径,以对方尚在历阳城中的家小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镇守当利口的将领见大势已去,又担心自己的顽抗会祸及到历阳的家小,竟然真的被甘宁说动,主动打开了寨门向甘宁请降,让锦帆不损一兵一卒便占据了当利。

    此战结束,锦帆以自身伤亡不足千人的代价就攻陷了历阳、横江、当利三地,且杀敌两千余,俘敌近五千,这显然是一场毋庸置疑的大胜。

    别看信中的描述相当简单,但对行军打仗同样极为痴迷的吕绮玲却很清楚其中的难度,此战中,甘宁不仅算准了历阳太守会从南门逃走,早就派人守株待兔,尤其是最后以家属劝降这一招,更可谓是神来之笔。

    吕绮玲觉得如果把自己代入甘宁的角色,这个时候的她,恐怕还在为如何攻陷横江津跟当利口而一筹莫展,绝无可能像甘宁这般轻轻松松就将这两处要地纳入锦帆的版图。

    吕绮玲看着信件呆滞了许久才长长叹了口气,感慨道:“不曾想大兄用兵竟如此传神,这一战,哪怕是我父亲跟文远叔叔,也不可能做的比大兄更好!”

    王冲闻言呵呵干笑了一声,心想这丫头对吕布的崇拜未免也太盲目了吧?张辽倒也罢了,至于吕布那家伙真的会用计吗?这一仗如果让吕布来打,别说一天,哪怕是给他一个礼拜,也未必攻得下历阳三地,说不定搞到最后,还可能把自己的五千兵马给折腾光了。

    “玲儿,我早就跟你说过,你大兄乃世之虎将,整个大汉少有人能与之抗衡,尤其在水战方面,他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甘宁的胜利让王冲与有荣焉,毕竟甘宁不仅是自己的兄长,还是锦帆的大将,他的能力越出色,于公于私,王冲都有充足的理由为之高兴。

    “是是是,大兄最了不起了!”吕绮玲忍不住翻起了白眼,心说大兄是很出色,但你也不至于把他夸成这样吧?什么他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未免也太不将天下英雄放在眼里了。

    王冲笑了笑,懒得跟这丫头计较。

    “主公!”

    这个时候,本该在外面维持次序的严畯却是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王冲见状脸色一沉:“曼才,何故如此慌张?”

    严畯平复了一下呼吸方才说道:“主公,如今我锦帆在巢县派粮的消息已经被逐渐传开,今日已有不少其他地区的百姓纷纷赶来巢县领粮,相信下午跟明日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子瑜担心此事不处理好,我锦帆将失尽民心,所以让我速速回来向主公禀明此事,还请主公尽快定夺,不然这些百姓若闹将起来,场面迟早会失去控制!”

    “嘶!”王冲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直到现在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当时那个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做出的决定,竟然存在着这么大的纰漏。

    王冲眉头紧蹙,认真思索起了应对之策,场面一时间变得无比压抑,严畯跟吕绮玲静静的呆在一旁,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良久,王冲才深吸一口气,抬头问严畯道:“不知曼才对此事有何看法?”

    严畯想了想,异常严肃的说道:“主公,开弓没有回头箭,依畯之见一视同仁吧!”

    王冲一愣:“一视同仁?”

    “没错!”严畯点点头道,“主公,眼下我们锦帆并不缺粮,单单堆积在郑宝家仓库里的粮食,就足有五十万石,若是再查收掉张多、许干这两家豪强的仓库,我锦帆的库存总量,怕是会不下于百万石。”

    王冲有些吃惊,要知道百万石粮食,差不多已经够十万大军吃上一年,而根据王冲的判断,锦帆只需要拿出十万石左右的粮食,就足够将这次事件应付过去。

    对此,王冲亦不得不感慨一句,这尼玛打土豪,来钱就是快啊。

    王冲点点头道:“曼才,你现在便出去通知外面的百姓,就说但凡是我锦帆领地内的百姓,我锦帆将统统一视同仁,让其他地界的百姓无需着急,暂且各回各家吧,我锦帆再过不久,就会亲自遣人过去派粮!”

    闻言,严畯心中不由感慨起王冲的仁义,毕竟十万石粮食可不是小数目,这天下间除了王冲,怕是没有哪一家诸侯会有如此魄力一口气拿出这么多粮食来安抚在他们眼中身份低贱的百姓吧?

    严畯恭敬道:“主公英明,相信再过不久,主公的仁义之名便会传遍整个淮南,介时民心所向,主公的根基定然固若金汤,哪怕是其他诸侯麾下的百姓,怕也将纷纷蜂拥而至!”

    王冲淡淡一笑,得民心者得天下,或许在其他诸侯眼中,欲成就霸业则必须拉拢世族,但在王冲看来,百姓的拥戴才是实现霸业最重要的基础,蚁多咬死象,十几年前动摇大汉根基的黄巾之乱就是最好的证明。

    “曼才,我欲将此次派粮行动的一切事宜全权交由你去处理,事关重大,切莫让我失望!”

    严畯浑身一激灵,亢奋道:“主公放心,畯定不辱使命!”

    “等等!”这时,王冲又似乎想到了什么,叫住正欲离去的严畯,嘱托道,“还有一件事,即刻派人在城外搭建临时住所,我担心到时闻风而来的流民亦不会少,可暂且将他们安顿在城外,如果他们愿意,可免费赠送他们一些粮食、种子、农具,让他们呆在巢湖开垦荒地!”

    巢湖地区水土肥沃,粮食产量极高,若能将这里的所有土地都利用起来,单单一个巢湖,每年就能为锦帆提供不下二十万石的粮草。

    等王冲全据淮南之后,便会学习曹操实行屯田制,不过在此之前,先小规模的试验一番,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七十八章 争论() 
事实证明,王冲的担忧并非是杞人忧天,因为当那些原本就是巢湖居民的百姓在诸葛瑾与严畯的再三保证下启程返家时,剩余从其他各州郡难逃过来的流民,却始终徘徊在巢县附近不愿离去。

    巢县此时尚有四千锦帆士卒驻守,再加上王双的六百骑兵也于昨日从合肥抵达,这些难民倒是不敢聚众闹事,可是对王冲而言,那一个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难民投射在自己身上的乞求眼神,甚至比他们凶狠的冲击太守府还要更有杀伤。

    王冲心软了,当即命人在巢县城外设立粥棚救济流民,反正现在的锦帆并不缺粮,当务之急,应该是如何才能将这些流民尽快的安顿下来。

    看着只因为一碗稀饭就对自己感恩戴德,不住磕头流泪的成片流民,王冲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那一刻,他是真不知道自己该感到高兴还是悲哀。

    流民的人数远远超乎了王冲的想象,上午的时候还好,可到了下午,随着锦帆在巢县设立粥棚的消息散播开来,各地流民俱都蜂拥而至,傍晚时分,人数已然超过三千,而且看这趋势,估计之后几天,闻风而来的流民将会越来越多。

    为了让如此大规模的流民能尽快有个栖身之处,王冲不得不将巢县的四千兵卒都动员了起来,而这些流民见王冲不仅愿意收留自己,还主动派兵前来想帮他们修建起一个全新的家园,一个个俱是感动的不行,瘦弱的身躯中纷纷爆发出强大的能量,积极的参与到了这项庞大的工程之中,一时间,整个巢县变得好不热闹,哪怕是到了夜间,城外也依然忙碌的热火朝天。

    翌日,刘晔跟朱纯终于率大军返回巢县,去时只带了三千人,回来时兵马却已扩充至上万。

    有刘晔跟朱纯这两位在巢湖地区声名极响的大人物亲自出面,此次出征显得无比顺利,过程中,几乎没有遭遇到任何实质性的抵抗,哪怕是到了张多与许干这两位豪强的大本营也并不例外,所有的将士都被刘晔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表示愿意加入锦帆为王冲效力,之所以花了两天的时间,实在是因为查抄的家财太过巨大,导致行军速度变缓了许多。

    不出严畯的预料,张多与许干这两家仓库里堆积的粮食加起来,足有六十万石之多,除此之外,金银钱财、珍奇异宝更是不计其数,唯一令王冲遗憾的是,兵器甲胄实在是太少,这三个蠢货,只知道囤积粮草,收敛财货,却殊不知在乱世之中,尽可能的强化自己的武装势力才是最重要的,其余则皆是浮云。

    在查抄了郑宝等三家巢湖豪强之后,锦帆的财富已经累积到一个惊人的程度,至少跟江东比起来,锦帆足以称得上是一个大款。

    有了钱当然要任性,王冲立即决定扩建精兵规模。

    由于江东没有战马资源,所以骑兵营的扩建暂时被王冲放在一旁,他的首要目的,是要扩建铁卫营。

    这一次,王冲想将铁卫营的人数一口气扩充至三千,可是玄甲难觅,他便也只能选择自己打造。

    于是,锦帆开始对外招收工匠,但凡有一技之长,在加入锦帆后都将得到丰厚的俸禄,尤其是铁匠,乃是王冲目前所迫切需要的。

    淮南破败,一切都百废待兴,现在王冲手头上的事情,多的几乎处理不完。

    是夜,王冲将锦帆的文武全部召集在一起,打算制定一份短期内的发展计划。

    “诸位,如今历阳已被我锦帆攻占,整个九江郡无疑成了我们囊中之物,不知以诸位之见,我锦帆的下一步,又该如何作为?”

    王冲的这个问题,主要的询问对象是刘晔、诸葛瑾与严畯这三位锦帆的文臣,至于朱纯、王双等武将,在这个方面其实并没有插嘴的余地。

    刘晔淡淡的看了一眼诸葛瑾,他加入锦帆差不多也有半个月的时间了,但阴差阳错,两人直到今日才第一次碰面。

    刘晔知道诸葛瑾这位老臣子在王冲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要不然也不可能被直接封为别驾从事,所以他没有率先开口,一来是出于对诸葛瑾的尊重,二来也想先看看诸葛瑾的能力。

    注意到刘晔的目光,诸葛瑾毫不在意的微微一笑,对王冲道:“主公,欲速则不达,我锦帆新下九江,当务之急乃是发展民生,稳固根基,暂时已并不适宜再继续扩张!”

    王冲不置可否,视线不经意间从刘晔身上扫过,笑问道:“不知其他人可还有什么意见?”

    刘晔浅笑道:“主公,晔倒并不是很赞同诸葛别驾所言!”

    诸葛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