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争锋-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想她……

    …………

    “宝贝慢点……”宁大官人恶心兮兮地说着,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变成了这样,他其实还是纯洁的。

    海蓝珠微红着脸,挺着已经十分让她不变的肚子向前走着,一副我不认识他的模样。

    其实周围并没有人,这是一片山清水秀的山间,只有他们俩,然后还有亲卫,就连跟屁虫似的寇女侠都没能跟上,很不情愿的给他们留下了单独相处的时间。

    她的脸红红的,步子其实很慢,心里很愉快,很开心,感觉小腹动了动,然后停了下来,脸上露出了笑脸。

    表情略微羞怯,披上了一层母性的光辉,完全不似之前的风姿飒爽。

    “怎么了?”宁大官人正走着,脸上明显有些紧张,“肚子不舒服吗?”

    “没……”海蓝珠低着头,她很不习惯现在的自己,小声说道,“他踢我了……”

    “看吧,孩子都让你走慢点了。”宁大官人神色一松笑道,看着被自己弄大了肚子的海蓝珠,再想着那城下的皇太极,宁致远正考虑着要不要让他再受点刺激。

    毕竟根据某些不靠谱传闻,海蓝珠是皇太极一生最爱的女人。

    “城外战事怎样啊?”海蓝珠倚着宁致远,男人的手放在她的小腹,这种血脉相连的感觉,挺好,只是不知是儿是女。

    “皇太极已经完了吧,投降的蒙古士兵都有五六千人了。”宁大官人挺得意。

    一切事实足够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战斗力,大同的城门他们损失了这么多人,撞了那么多天都没撞开,真以为是铁门啊,只是后面砌着一堵强罢了。

    海蓝珠不说话了,她挺高兴,也只是问问而已,这种生活很美好。

    走了一会,海蓝珠几次欲言又止,想等宁致远主动来问,却是没有,不由有些发恼,又有些委屈。

    “你怎么还不问我?”海蓝珠哼道。

    “问什么?”宁大官人故作疑惑,有些好笑,感慨着怀了身子的女人果真是不一样。

    “你说我这是男孩还是女孩?”海蓝珠终于问道,六个多月来,好像这个男人提都没有提过,当真是不在意吗?她有些沮丧。

    “女孩。”宁大官人肯定万分地说道。

    “男孩不是更好吗?”

    “生男生女都一样。”宁大官人说出来一句经典,“但夫君更喜欢女孩。”

    “……哦。”海蓝珠倒是想生男孩,也没有什么别的念头,在她看来女孩就算再厉害也是别人的,一点地位都没有,生个男孩像他阿玛……父亲那样,可得祸害多少女子……

    “娘子啊,明个我们就换个地方走吧,这个地方来了很多天了。”

    “嗯。”海蓝珠应声,还是小心点好,虽然她并不认为有什么人能威胁到他。

    …………

    “王……,我等……现在该如何是好?”城外皇太极处,范文程正面容憔悴。

    “总有办法。”皇太极神色同样黯淡,但语气依旧坚定,心里似乎有所期待。

    “我们现在不缺吃的,马肉够吃上好久,盛京处一定会派援兵的……”

    范文程没有接话,肉是够吃上好久不错,但怎么保存,盐巴已经不多了啊,还有水,只能保证不渴死,甚至更严重的是再过几天,马都没有吃的了啊,但是幸亏,幸亏攻城的时候死了不少人……范文程苦笑,这位王还真是英明,这种时候这种方法都能想到。

    皇太极心里已经皱紧了眉头,按说不管盛京城内发生了什么事,就算是多尔衮掌握了城池,收到自己的信件也一定会派军的,他确定。

    自己条件虽然看着艰难,但只是碍于地势,对方只是一只纸老虎,只要一两万,不,甚至几千骑兵从外面进攻,破这座看似坚固的包围圈足以。

    但已经两个月了,一直都没有援兵……

    他甚至有些绝望了,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自己的苍鹰送信没到,这不大可能,因为就算如此,自己与盛京断绝了消息两个月就没引起注意,所以只能是援兵出了故障……

    事情越来越玄乎了……

    他的人马现在只剩下了不足五万,蒙古后金人数参半,日子相当艰苦。

    “以后就不要攻城了,那城门想必也是在后面建了城墙吧,撞不开的,耐心等着吧……”

    …………

    京城的天下镖局被崇祯围了。

    开玩笑,作为天子既然知道了天下镖局是反贼,自然不会客气,圣旨一下,各地剿灭他们的势力,雇了他们的商户顿时一愣,做护卫的更是心惊胆战,造反的,自己怎么就雇了反贼呢?

    天下镖局自然不服。

    自己赚钱赚的好好的怎么就成了反贼,皇上了不起啊,饭都吃不起还管你?

    当当反贼的最好境界莫过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就是反贼,他们做到了。

    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来自西北五省,那儿连年战乱,反贼比百姓还多,皇权基本上没有什么存在感,所以其中不乏真的反贼然后从良的,好不容易找个一个好活,怎么就造反了?

    他们知道甘肃是他们的大本营,但并不觉得自己造反了。

    京城是天下镖局最小的分部之一,至于原因,有着镖师百余人,这是留守镖局的人数,精锐士兵,但并没有什么作用,这是大明的京都,不是百人可以撒野的。

    所以他们连夜开始逃跑,那只是他们租的地盘,没有什么牵挂……

    炸锅了,绝大部分天下镖局的人很委屈,从吃不饱到现在自己老老实实押镖都不行,都是你崇祯搞的鬼,凭什么?于是他们变得怨恨。

    后世有位资本家说,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能让人铤而走险,百分之百的利润可以让人践踏一切法律,百分之三百能让人冒着绞死的危险……

    大致就是如此,在这轻松自在只是训练有些艰苦的无本万利的生意面前,皇权神马都是浮云……

    一时间,除了南北直隶之外的天下镖局后撤之外,其余各地俱皆反抗官兵,于是大明真正有了新的反贼。

    延绥,崇祯围剿反贼的政令一出,绝大多数人很愤怒,自己的财源就这么没了?他们见过镖局的富裕强大,甘肃的宁静安详,这是反贼的话,那我们当反贼便是了。

    大多数人开始反抗,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延绥一地成了反贼的又一个据点。

    另一方面,天下镖局聚齐一万人马,自陕西开始破城,由于措手不及,而且洪承畴正在陕南对付高迎祥他们,被他们连下两城,甚至都没有引起多大的反抗。

    他们依旧秋毫不犯,只杀土绅恶霸,开堂为民做主,深得民心,在西北是彻底出了名的。

    虽然在甘肃的对外开放之后便有许多传闻这些反贼很好,甘肃人民很幸福之类的话,但也就说说而已,最多半信半疑,毕竟反贼这种生物玄乎的很,在真正见识了他们的亲民才完全相信,络绎不绝的百姓想要参军,但他们招兵十分严格,往往十个壮汉都不能入选一个,招进去了还分等级,让人无奈。

    和官兵一样,应该说比官兵还好,参加这些反贼……义军都有军饷,发的准时足量……

    不管怎样,因为他们,大明都发生了巨大的震荡,洪承畴只能在心里暗骂崇祯不知道做的什么事把事情弄成这样,这个时候他是万万不能走开的,况且他也不敢走开,那算反贼人虽少,但真他。妈难对付啊。

    反贼首领李某某此时倒是显得十分爱国,隔空向崇祯和大明众人喊了话。

    “小民等本该死之人,时不饱终日,衣不能避体,朝廷官员不管不顾,中饱私囊,无奈至此,却自聚集之日起从未滥杀平民,只为温饱,为民除害,又何罪之有?天下镖局俱是贫苦百姓,皇上此举,莫不是屠杀百姓?”

    “那甘肃一城,现如今歌舞升平,百姓衣食无忧,一片太平模样,小民等初见时又是什么状况?尸横遍野,百姓面黄肌瘦,心如死灰,军官只顾享乐,这些,我等何错之有?”

    “若是皇上能保证我等温饱,保证甘肃百姓温饱,那天下镖局解散又如何不可?甘肃还与朝廷又如何?但朝廷可以吗?尔等这群贪官可以吗?”

    “辽东战事吃紧,河南反贼聚集,皇上为何正事不为,刁难我等只为生计糊口之人?莫非是要这大明天下亡了不成,又置大明万万子民于何地?”

    这文绉绉的一长段话,李定国经过了几个狗头军师的润色,迅速向大明各地开始传播开来……

    …………(。)

0279章 舆论() 
“砰…砰啷…”阵阵碎裂声传来。

    “嚣张!嚣张!反贼实在太过嚣张……”崇祯在书房内发狂似的地大喊,脸色阴沉的可以滴出水。

    从他登基之日开始,已经有了六年,他一直记得懿安太后和他说过的话,为君者,切记喜行不于色,崇祯做的也一直很好,在前几年。

    近年来破事开始连绵不绝,天灾**外寇蜂拥而至,他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在这些消息前失了分寸,这次又是如此。

    “怎敢…,反贼怎敢…?”咆哮之后御书房中很快又恢复一片宁静。

    崇祯感觉到一阵悲哀,自己作为一个皇上,连整一个镖局的力量都没有……

    现在大明局面乱成了一团,那聚集在陕西的万余反贼就像一个催命符,随时可以让即将形成的包围圈出乱子,那可真是不得了的大事了。

    怎么办,朕该怎么办?

    崇祯万分无奈,说那群反贼没有异心,看着挺像那么回事,不轻易攻城,对百姓秋毫无犯,招兵甚严……,但明眼人都喜欢那不是无所图,而是所图非小!

    怎么妥协?又怎么能妥协,那群人都要谋夺我朱家天下!

    但现在崇祯就是想在陕西将那群反贼灭了,也没有办法,洪承畴走不开,走的开也不是对手,关宁铁骑更是不能动分豪,还有谁,真还有谁人可用?

    他想起了一个人,杨嗣昌,前三边总督杨鹤的儿子。

    崇祯二年杨鹤因为平贼不力被发配边关,正是这杨嗣昌上书请求替父受过,时任山海关参政,能力不明。

    但崇祯并不是很在意,他现在只要求事情有人干,干事的人让他放心,这就够了,那杨嗣昌既然是孝子,想必也一定是个忠臣。

    启用杨嗣昌,这是崇祯…深思后的决定。

    …………

    反贼李某某的爱国言论在有心人扩散之下变得众人皆知。

    甘肃也在月前便允许自由进出了,因为宁夏本地的大量商人进入,变得热闹非凡,虽然还比不上宁夏,但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这实在不是反贼应该干的事。

    金陵,秦淮河边。

    大明若是有什么新鲜事发生,这儿总是变得热闹非凡,当然,一般时候也是十分热闹的。

    大明现在是实实在在的两极分化了,西北那边打的要死要活,江浙金陵这边除了多了些逃难的百姓之外,再无别的影响,该雇工雇工,比往常还便宜,该听戏听戏,逛窑。子这个风俗也变得愈加兴盛。

    天下镖局在这一片已经没了踪迹就是最好的明证。

    归家院。

    “元兄,我大明现在真是多事之秋啊……”一名书生模样的人很是感慨的说道,脸上露出几抹真切的忧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