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争锋-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虽然不是自己的,但看着需要时都是可以拿来用的,宁郎的脑子还真是好使,还有着阿拉伯数字,连账房都不用请了,我们就可以算出来了。”商景兰连连点头道,语气中有些骄傲,“怪不得能拿状元,从来没有见过那样的人。”

    “你要是见过还不早嫁了。”柳如是调笑道。

    “所以这就是那个顾横波会跟着宁郎的原因吗?”商景兰回应道,想着这银行着半年下来手商业税有了十万多两了,总收入大概有了二十万,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的,她对钱没有太过向往,只是这种成就感实在是难以比拟。

    “其实。。。”柳如是露出一丝怀缅,想起了她在归家院时的情景,“我虽然不高兴,但却很愿意。”在她想来,顾横波必然是一个可怜的女子,宁郎也是真心喜欢她,就像。。。就像喜欢自己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了,只是自己更幸运地早遇上了宁郎而已,实在不应该太过自私。。。

    还是在海兰珠那个偏僻的院落,两个女人兴致勃勃地下着跳棋。玉儿比起之前来笑容多了许多,看着玉儿笑靥如花,海兰珠不得不再次感慨道,说起来可笑,这一切还得感谢那个叛徒准格尔,要不现在是怎样呢?自己和玉儿该都嫁给皇太极了吧。

    “姐姐,你想什么呢?”大玉儿转了转眼珠说道。

    “我想。。。。”海兰珠顿了一下,“我想要是没有准格尔,玉儿现在会不会已经怀了身子,还是皇太极的。”

    大玉儿脸色一变,然后若有所思地沉默了起来。

    “好了,玉儿别想了,说说今天你怎么有空大白天的跑我这儿来,你那位宁郎不是把宁夏卫的政事都交给你了吗?”海兰珠见罢说道,看着玉儿的表情对那个男人是真的很在意。

    。。。。。大玉儿依旧沉默不语,低头不语。

    “玉儿。。。”海兰珠再喊了几声,伸手在自己妹妹眼前晃了晃。

    “姐姐。”大玉儿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你说我怎么还没怀上呢?宁郎可是很努力啊。”

    海兰珠听着这么露骨的话,脸色也不禁变得微红,也不接话问道,“快说你今天怎么有时间来这儿。”

    “哦。。。”大玉儿笑了笑,“姐姐你问这个啊。。。那些又不算什么事,宁郎自己在的时候都不管我更不会管了,只是那些百姓和士兵官员的工钱和饷银那样的事情我才看看。”

    “还有啊,姐姐,宁郎才不会直接把事情交给我呢,是陈彪找如是饷银然后如是就让我做了,再然后,一切都顺理成章了。。。。宁郎有着一帮好手下呢。”大玉儿说着说着突然觉得,自己这几月来在姐姐面前喊那个坏蛋宁郎已经越来越顺口了,看来下次可以在他面前喊喊。。。

    “哦,姐姐,还有一件事你要不要听?”大玉儿突然又说着。

    “你说便说。”海兰珠瞪了大玉儿一眼,那语气怎么听得那么奇怪呢?

    “那坏蛋又找了两个女人,或者是一个。”大玉儿咬着牙愤愤说道,李今是是早已就定好的,眼光一直在海兰珠身上打转,“说来也奇怪,这种事其实再正常不过了,只是在宁郎身上我却觉得有些不寻常不开心,姐姐,你说我是不是太贪心了?”

    “是他对你们太好了罢。”海兰珠沉默了许久说道,脸上因为大玉儿的荤段子而引起的微弱的红晕还是没有散去。

    “嗯嗯,我也想是这样。”大玉儿点头道,“还有一句话姐姐你要不要听听?”

    “不听。”海兰珠有些恼怒,有种被自己妹妹调戏的感觉。

    “姐姐。”大玉儿突然很认真的喊道,“你变了,真的变了。”

    海兰珠一愣,然后默默低头,心里为自己的失态反省,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理智了?整理好情绪昂头说道,“那你且说说看吧。”她是海兰珠,永远不变的海兰珠。

    “以前我说什么你都不会脸红的。”大玉儿目光炯炯的说道。

    。。。。。。。

    紫禁城里,崇祯重重地将奏折朝殿下摔去,脸色极度沉郁,“要钱要钱,要粮要粮,干什么吃的,你么都是干什么吃的,朕要你们何用?”

    “陛下,此乃天灾,非人力所不能控啊。”周延儒作为辅站了出来,一脸悲苦地说道,率先为自己等人开脱。

    “哦,是吗?”崇祯低沉着声音道,森森说道,“从朕登基以来,你们每年可都是这么说的。”

    以前我还不是辅,周延儒心里呐喊道,可表面上还是满脸惶恐,现在可不是为他自己推卸责任的时候,而是为他们自己推卸责任的时候。。。

    “陛下,臣等有罪,虽是如此,可事实确实如此,臣等无能为力啊,西北连年大旱,实乃。。。。。”周延儒一个激灵,后面那‘天不佑我大明’几个字在崇祯阴测测的目光中吞了回去。

    “西北大旱,实在无能为力是吗?”崇祯说着,然后一步一步从龙椅上走了下来,身后的大太监高起潜一本一本捡起散落在地上的奏折,崇祯一本一本地接过,然后。。。再一一总结着。

    “这是山西的,这是陕西的,这是甘肃的,这是延绥的,这是大同的。。。。倒是齐全的很,不过,朕可是记得西北不止这些地界吧?”崇祯说道。

    周延儒心底一颤,他就一直担心崇祯那这个说事,果然,又是宁致远那个讨厌鬼,哎,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啊,今天又栽一次,他觉得自己都快有阴影了,你写一个奏章要死啊,再不济还能骗点粮食吧,虽然朝廷也拿不出多少来。

    “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应该还有一个。。。宁夏府吧。”(。)

0188章 大明的状况() 
宁夏府!还有一个宁夏府,由固原和宁夏两个九边重镇最近才合成的,为什么就没有求援奏折?

    而且要知道,那可是九边重镇啊!崇祯心里面想骂娘,为什么?因为九边重镇除了要养活这些百姓之外,还要靠那些耕地的收成养活军队,而山西那些地方军确实朝廷拨款的,所以他们现在没有军饷。。。。崇祯心里蛮不好意思地加了一句。

    “陛下,宁夏确实能自给自足,可这是因为那宁致远在去年给那一地的百姓花费了百万银两啊,这。。。”有人说道,他们对于宁致远的家史自然是知道的,化腐朽为神奇,哪有那么容易,除非有钱,而宁致远确实就有。

    “百万两。。。”崇祯脸色又变得阴晴不定,这抵得上自己大明一整年的赋税了,真有这么多?

    “那宁爱卿是哪里来的钱。。。?”崇祯又问道,他心里自然是门清,无非是宁致远所行商贾之事与一路上各地官员的份子,而且后者还占了大部分。底下众人哪敢回答,这就是一个无底洞式的问题,于是纷纷闭口不言。

    摆摆手,崇祯也不在这上面多问,知道的越多只会让他越心烦,现在袁崇焕被杀了,每年不用付那么多军饷到辽东,所以崇祯与往年相比还是多了些积蓄,对于救灾也可以大方一些了。

    他又想到,现在辽东就算没有袁崇焕,白白节省了那么多的银子,还不是和以前一样,进攻不足,防守有余,只是。。。哎,看了一眼兵部尚书的位置,再也不是原先那个熟悉的老头孙承宗了,那新来的叫什么名字来的?管他呢,崇祯不知道,反正又是一个混饭吃的。

    说实话,崇祯对于孙承宗这个三朝元老是十分的尊敬,又是关锦防线的构建者,在这个只知道东扯西扯的朝堂上总能说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虽然崇祯自己不知道对不对,赞不赞,就像他这次在大凌河建城,导致祖大寿被围,张春四万大军大败。

    崇祯对于这一切有些生气,倒也不至于接受不了,自他上台以来,打的败仗难不成还少?何况是输给后金,不太丢人,只是一大帮子的猫猫狗狗都跳出来指指点点,让孙承宗面上羞愧,直接卷铺盖跑了,而他自己是一直在挽留孙老头的,毕竟这是唯一一个能上得了战场,而且一直在战场上的兵部尚书,在崇祯的心里,他是伟大的。

    “大凌河之围。。。又该何解啊?”崇祯揉了揉脑袋,心里因为有了些私房钱而勇气的喜悦感顿时荡然无存,不禁开始有些怀念宁致远来,若是他在朝堂之上,自己又何苦独力难支,虽然宁致远只有十几岁,尚未弱冠之年,但对于崇祯而言,无疑就是黑暗中的一把火。。柴,徐光启也卧病在床,总是会让人放心一些的,念头一闪,目光又转向了温体仁,总算还有一个比较听话的。

    “陛下,为今之计还是下令严守锦州与山海关,必要把那后金部队拒之门外,扬我大明国威。”周延儒又道,反正说好话不要钱,还是多多益善的好,在他心里,大明现在虽然国力是弱了点,但这与他无关,了不起和宋朝一样重心南移,京城这边就有他们去吧。他依旧过着自己的好日子。

    “是啊,是啊。。。。。”

    “周大人所言甚是,所言甚是。。。。”一大堆马屁接踵而来。

    “哎,”崇祯心里叹息,重新坐在龙椅上闭着双眼,“这满朝之内就没有一个明白些事理的吗?竟只有朕一个明白人。。。”

    他问如何解围,一大群的废物告诉他应该固守,崇祯虽然也是这么想的,但还是依旧失望无比,因为大凌河,已无解了,只是希望那祖大寿可以顺利突围吧,否则东北真是无人可用了。

    事情暂且搁在一边,崇祯又把目光放在了西北的旱灾上面,攘外必先安内,若是西北安定几年,朕必叫后金有来无回。

    “传朕的旨意。。。。”崇祯终于缓缓开口道,“责令户部着粮。。。八十万石,银十万两,西北赈灾,由。。。周爱卿全权处理,温爱卿督管。”这一下了花费了大明半年的赋税,若是再像往年一样,看朕还容得了你们否?这一刻,崇祯眼露凶光。

    金口玉言一下,在崇祯的眼里,觉得底下众人立马眼露精光,又是每年一次财季,别人受灾,他们财,这就是当官的好处啊。。。他自是看不到,所有人都在低着头,只是想当然而已,虽说想的也差不多。。。。

    周延儒在短短惊喜之后愣了,温体仁在短短的愣之后喜了,长出一口气,付出总会是有结果的,呵呵。

    大殿之外忽然一阵嘈杂之声,让崇祯与众人都皱紧了眉头,这里是皇宫,莫非,他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十分不妙的预感,片刻之后殿外传来一阵侍卫大气的传呼声音。

    “陛下,山东急报,是否宣见?”

    崇祯心里不妙的感觉越来越严重,面容也是再度变化,作为一个帝王,他的政治智慧不可谓不高,在此之前的几次脸上表情的变化都是他刻意为之为自己造势,只是现在有了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消息,便由不得他依旧淡定了。

    “宣。”崇祯重重吐出这么一个字,对于政务,他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每日只睡两个时辰,只是上任以来许多事情总是人力所不能至,他再努力也无可奈何。

    宣见自然不是宣见信使,而是将信件传送上来,再由太监宣读,这样的做法是为了皇上的安全,却更是在某一方面给了宫内太监很大的权利,他们甚至可以瞒天过海。

    “罪臣余大成,御下不严,登莱巡抚孙元化接受皮岛叛军孔有德,耿仲明,沿路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又致使登莱失陷,百姓水深火热之间,臣实乃罪该万死,望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