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相公-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处世手法,用在朝堂之上根本就行不通,反而有可能会出现大的问题。

    “打井,乃陛下励精图治而制定的利国利民之政策,倘若世家能够保证每口井的价格不高于六十钱,臣觉得朝廷应当将此事一并交与世家负责,如此,朝廷也好有更多的精力去为百姓谋得更多的利益。”房玄龄哪能不知李世民的为难?但他又何尝不难?只得站出来以退为进道。

第131章:臣要弹劾秦超() 
“房相此言差矣,朝廷亦有民夫可征,世家只得花钱雇人,朝廷可低成本建造设备,世家只能花大价钱购买设备,成本亦不同,价钱何亦同?”裴寂心中一阵冷笑,直言反驳道。

    李世民的确是皇帝,其他的皇子也无力与李世民争夺,这是李世民最大的优势,况且李世民已经登基,近乎掌握了大唐全部的军队,基本上已经无人能够动及他的地位了。

    这也是李渊为什么会选择退位的原因,李渊退位,其实中间也有裴寂的影子。

    正是裴寂劝说李渊莫要学了那隋文帝杨坚,如今大势已去,倒不如退位让贤,安安稳稳的当个太上皇,偶尔给李世民找点麻烦。

    此刻的裴寂,正是再给李世民找麻烦,不过也不能称之为麻烦,只能说裴寂这是在故意恶心李二。

    “世家既然无法承受这种亏损,大可不参与便是,何必再次纠缠不休?”程咬金微微有些愤怒,忍不住的上前斥责道。

    “卢国公这是何意?世家有意为朝廷分忧,这是好事,朝廷应当广开言路,接纳世家才是,难不成卢国公寓意将那有意为朝廷分忧之人赶尽不成?”裴寂反问道。

    “裴公何必危言耸听?此事朝廷亦无张口求那世家参与,朝廷为百姓忧虑,难不成在裴公看来是错的?”程咬金反问着。

    原本就是满肚子的怒火,这打井本是他与牛家以及秦超的合作项目,虽然以他们那个价格,打的井未必会有朝廷打的多,但利润却极高。

    朝廷要拿走用来收拢人心,程咬金便是赔了几千贯进去也无所谓,他赔的起,也知道这个时候应该赔。

    可裴寂今日这幅嘴脸却很是让他难受,若是换个武人说出这话,怕是程咬金早就怒骂了起来,对于程咬金来说,如此文绉绉的与那裴寂对话便算是莫大的委屈。

    “诸位爱卿无需争吵,世家为国分忧之心,知节为民担忧之心,朕已知晓,诸位能有如此想法,朕心甚慰。然打井一事并非小事,也非朝廷一力便可解决的,世家若有心参与,朝廷当来者不拒,但是,价钱方面就按照玄龄所说的,每口井不得超过六十钱,设备,世家可自备材料,朝廷只收取少量工费。”龙椅上的李世民出言制止了那没有头尾的争吵。

    裴寂既然站出来替世家开了口,此事必然不可能没有结果,况且以朝廷之力,也的确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布局全国的战略,如今也唯有依靠世家才能做到。

    话虽是如此,可对于这个结果,李世民却很是不满。

    心中对于裴寂的恨意也更多了三分,如果说以前李世民只是想找个机会将裴寂罢官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对裴寂动了杀心。

    李世民是贤惠不假,也能接受,愿意接受群臣的纳谏,但那也是有限度的,如裴寂这般不知死活的作死行为,放在一个朝代,这家伙都是第一个死的。

    “陛下圣明!”长孙无忌,房玄龄,程咬金等天策府老人连忙拍着李世民的马屁。

    而余下的群臣此刻也不好再去开口,李世民已经做出了退步,他们若是追击,怕是会得不偿失。

    但这个结果却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世家也绝不会接受这个结果,那么他们也就只能采取其他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诸位还有事可揍?”李世民略微有些不喜道。

    世家,还真是让人生厌,李世民心头对于整治世家的想法也是愈来愈深。

    “陛下,臣有一事要揍!”先前一直闭不做声的王珪忽然站出来说道。

    “何事?”李世民微微一皱眉头,心中稍有些担忧。

    “臣要弹劾泾阳开国县男,飞骑尉,司农寺少卿,振威校尉秦超,臣家中有兄长嫡女,然兄长嫂嫂不幸英年早逝,侄女便久居臣家中,日前臣为家中侄女寻了门亲事,却不知秦县男使了何法?诱骗臣之侄女与其私定终身,并将嫂嫂留与侄女的嫁妆共六千贯交与秦县男。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臣之兄长夫妇过早离世,臣待侄女如小女一般,于情于理,此事应当由臣来决定,朗朗乾坤,臣恳请陛下圣裁,还臣一公道。”王珪将弹劾的说了一遍。

    大体上没有问题,但细节上却有很大的问题,比如说王珪起初的确待王诗诗还算是不错,但其夫人却不喜王诗诗,而原本王诗诗的嫁妆有万贯之多,已经被其夫人不声不响的搞成了六千贯。

    而王诗诗与王永安的婚事,一则是王永安见到王诗诗后甚喜,但王珪对于王家父子却很不喜欢,但奈何没能守住初心,被夫人再三劝说之下,最终答应了将王诗诗嫁与王永安,其背后的目的,则是让王家的势力在幽州扎根,从而保证世家之中,王家老大的格局。

    “仅凭你一人之言,朕也无法决断,不若明日将秦超召入朝堂再议,卿寓意如何?”李世民嘴角微微抽搐着,默默的为王珪点了个赞。

    这个赞是真心的点,没有丝毫的犹豫,也没有丝毫的虚伪。

    就凭着王珪敢把这件事情搬到朝堂上来说,他就值得被点这个赞。

    李世民本不想参与世家的私事,但先前已经许诺了秦超程知节去处置此事,后续程知节是怎么处置的,李世民并不清楚,但答案却已经显然易见,王珪没有同意这门亲事。

    但是王珪也并未丧失理智,并未将程知节咬出来。

    而以王珪的精明,不应看不出这背后有李世民的身影,但他却仍旧拼着坏了王家女的贞洁,也要将此事闹大。

    此事虽为世家私事,但两者皆为朝廷要员,即闹上了朝堂,李世民也不得不管。

    虽然李世民是倾向于秦超的,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却无法做出半点有利于秦超的抉择,也唯有让秦超与王珪当堂对质,至于结果……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是皇帝也无法改变,李世民已经不大看好秦超能娶到那王家女了。

第132章:无限作死之裴寂() 
“哎,今日朝堂之上,裴公此般作为实乃不妥,裴公这是何苦呢?”散朝之后,宇文士及急忙几步追上了裴寂劝说道。

    裴寂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在找死,李世民并不是李渊,裴寂也不可能像是在李渊身边那样受到李世民的恩宠。

    那李世民且敢杀兄弟,弑子侄,逼迫父亲让位与他,单是这份狠心,就不是裴寂能够对比的。

    李世民登基三个月不到,大大小小的事情出了一大堆。

    常人只看到了李世民善于纳谏,礼贤下士,从不令臣下因言获罪。

    但是这些人却没看到问题的根本,那天策府老将可是跟着李世民一起出道的,他们与李世民之间的感情更为牢靠,其他人能看到的问题,难道这些人就看不到吗?

    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李世民登基奖金三个月的时间,原天策府的老将们却无一人站出来进谏的?

    看看那些进谏的都是些什么人,隐太子手下的太子洗马魏徵,世家门阀的发言人,以及一些言官。

    然后就是一些看不清大势的人,裴寂显然已经被宇文士及归于这一行列。

    两人同属太上皇的心腹宠臣,可是两人在李世民手下的地位却是完全不同。

    “哼,有何不可?老夫也只不过是就事论事,皇上若是看不惯,大可来治老夫的罪。”裴寂一声冷哼,满是不屑的回答道。

    宇文士及努了努嘴,想要再劝些什么,但看着裴寂这幅态度,最终也只能就此作罢。

    太极宫,没了皇位的李渊便待在这里独自生着闷气。

    以前的老臣,也只有裴寂和宇文士及经常来陪他说说话,至于其余的人,那就只能呵呵了。

    “朝堂的事就不说了,朕也没心思去听那些,还有其他的趣事吗?讲来与朕听听。”李渊面色不大欣喜的挥着手,不想再听朝堂上的事情。

    除了不想自找无趣之外,李渊还对裴寂的做法有些生气,不管怎么样,李世民那也是他李渊的儿子,虽然李渊也很憎恨这个儿子。

    但是此时突厥刚刚退兵,正是朝廷需要收拢人心的时候,李渊虽然优柔寡断,也正是因为他的优柔寡断才造成了最终的玄武门,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李渊的立场是与李世民一致的。

    说到底,这还是李家的江山,裴寂如此帮着世家来对付朝廷,这一点很让李渊生气。

    但生气也只能忍着,现如今李渊的身边也只剩下了这两个还念些情分的老臣,若是因此事惹怒了这两人,日后与自己断了往来,那岂不是要孤老宫中?

    “有,今日谏议大夫王珪弹劾秦超,称其与其兄长家小女私定终身,并骗走了六千贯嫁妆。”裴寂却不以为意,只觉得李渊是不想再朝堂,转而立即将秦超与王家的恩怨讲来。

    在娱乐新闻匮乏的年代,这种看似很普通的事情,却是唐人唯一的解乏方式。

    “秦超?就是那个在洛州种出了土豆,在泾阳以少胜多,发明了打井的那个秦超?”李渊不禁猛的瞪大瞳孔,这个新闻对他来说,足够震撼。

    “正是这个秦超,单凭功绩,这每一件均是利国利民大事,若是得意奏成,自此大唐便再无干旱、缺粮之说,秦超此功便是被封为郡公也毫不为过,但皇上却只是封了个泾阳开国县男,新设立了个正六品上的司农寺少卿,飞骑尉,振威校尉。”裴寂笑呵呵的为秦超打抱不平道。

    “这个封赏也太低了些吧?”李渊也不由得皱着眉头。

    秦超身上的云骑尉,户部度支员外郎这两个官是李世民亲自封的。

    因此李渊甚至怒骂了李世民一顿,李渊在封官封爵这件事情上却从来都不是个谨慎的人,曾经有一次李渊率兵路过某座村庄,与那壮汉交谈了一番,得知对方也姓李,于是便封了对方一个爵位具体啥爵俺忘了,百家讲坛上说的。。

    也正是因为李渊的这种不谨慎,所以造成了唐初时期郡公国公一大堆,有些是凭借着战功获得的爵位,也有些甚至连他们自己都很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因何被封的爵位?而最为讽刺的是,连李渊自己都不记得自己到底封过多少个爵位。指的是类似上面说的那种爵位

    秦超有如此大功,李渊在见到土豆之后,便直接要找李二封秦超为国公,最终被裴寂等人劝了下来,在李渊这里这事倒是勉强也能被封个国公,但咱能不能稳妥一些?起码要等秦超真的把土豆种出来以后再去让李二封秦超?

    “臣也以为此封赏极为不妥,但陛下圣意已决,臣也不好进谏。”裴寂连忙附和着,偷偷打探了眼李渊的脸色,说道:“臣虽未与秦超有过交集,但仅凭此子行事作风来判断,应当是个身正忠义之人,反正臣是想不明白,那秦超为何会与王珪侄女私定终身?还私底下收了人家的嫁妆?”

    裴寂一如既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