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小山传奇-第7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怪事却又真的发生了!

    就在顺绳往下爬的日军在陡坡上下到一半的时候,远处已是响起了“洞洞洞”的马克沁机枪的射击声!

    两挺交叉射击的重机枪直接就制造出了一片死亡的弹幕罩在了日军下坡的地方。

    于是,这一刻,日军真的就跟下饺子一般,劈了啪啦的就从那坡上往下掉啊!

    昨天的那一幕竟然又重演了!

    趴在山路上的大大小小的有权挂望远镜的日军军官忙都拿起望远镜开始寻找中国军队的那两挺重机枪了。

    马克沁机枪的射程在800~1000米之间,由于重机枪的射程很远,在夏天要凭肉眼发现正在射击的重机枪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必须要用望远镜。

    而冬天则不然,马可沁重机枪是水冷式的,也就是说它在打了一定数量子弹后需要用水来给那发热的枪管降温。

    冬天里用水在给那因为射击变得滚烫的枪筒降温的时候,就会产生出大量的水蒸气从面变成一小片雾气,这种目标在冬季的严寒里却是比较容易寻找的。

    可现在是每天气温都在摄氏二十七八度的夏天日军又怎么可能看到水蒸汽呢?

    于是,日军军官只能猜,他们揣摸那那机枪肯定是藏在哪座大山的半山腰上。

    可是,他们刚找了不到半分钟,对方的重机枪却是已经停了!

    那能不停吗?

    因为日军本来要下到坡下的行动已经被破坏掉了,该摔下去的都已经摔下去了,连绳子都被重机枪打断了,那人家还开枪干嘛?

    日军的飞机依旧还在天上一圈圈的在天上飞着,用机载机枪向下面扫射着。

    可是时下并没有那地面部队与飞机实时通话的工具,日军飞机也不知道就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地面部队的一次行动已是被两挺他们在天上同样发现不了的重机枪给破坏掉了!

    日军大小军官们面面相觑,这中国军队的这两挺重机枪不打掉,他们依然无法往山路下派出警戒部队啊!

    如果派不出警戒部队,那么今天他们还是休想弄走山路上的乱石啊!

    日军指挥官一咬牙,又下命令了,再派人,于是又有四十多名日军士兵拿着绳子准备下坡了。

    这回日军军官们都做好准备了,全都把眼睛瞪得圆圆的盯着望远镜里的影像,甚至他们都分片儿包干儿了,就是为了第一时间发现对方那两挺重机枪。

    果然,就在这批日军顺着绳子在那陡坡上下到一半的时候,中国军队的那两挺重机枪如约响了起来,于是日军的行动再次被打断,又有十多名日军士兵象下饺子似的摔了下去。

    然后,那重机枪就又停了。

    这回时间更短,显然中国军队也不想让日军发现自己重机枪藏哪了。

    日军军官们以士兵的生命为代价自然要抓紧搜寻那两挺重机枪,可是他们依然没有发现那两挺重机枪的藏身所在!

    但是日军军官以士兵的生命为代价再次证实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那中国军队重机枪的射手肯定能看到他们这头的情况,否则怎么可能他们这头一动那头枪就响这头枪一停那头枪就闭嘴了呢?

    但是,令日军指挥官无比失望的是,他们依然没有找到那两挺重机枪!

    日军指挥官也急啊,前线都在催弹药给养了都已经开始在节省弹药使用了,可自己这条山路可还没打通呢,这是要误大事的啊!

    于是,他一咬牙就让士兵们再次集结了。

    只是,这回没等他的士兵到那山坡呢,中国军队的袭击却先到了。

    这回人家没用重机枪,人家就是打来了两发迫击炮弹,然后又有几名日军士兵倒在了那炮弹的爆炸之中,他们的下山行动再次被打乱了!

第一二二五章细伢子的任务() 
“这伙小鬼子可是够笨的!”一名直属团的观察哨负伤了,可是这并不妨碍他对日军的指挥官表示鄙视。

    他鄙视日军自然是有道理的,他手里也有望远镜,他就在一座大山的山顶上,他自然也看到了日军军官们在用望远镜寻找己方的重机枪。

    连我这个新兵都知道隔山打牛了,你们却是用望远镜找重机枪阵地,那怎么可能呢?

    所谓隔山打牛原来憨子就用过,那就是利用重机枪射程远的特点,把它当成曲射武器来用。

    将重机枪藏在隐蔽物后面,射手根本看不到对面的敌人全靠观察哨下达指令。

    子弹向高空射出,在到达最高点后呈抛物线状落下从而在目标区域形成火力覆盖。

    这种用法,其实和古代的弓箭很象。

    弓箭直射时距离就短,可是当将弓箭斜指向前方的天空是在落下之后那射程反而就远了而对目标的杀伤力也绝对不小。

    直属团的大部分兵力在日军轰炸之前都已经向后方转移了,他们惹不起日军的狂轰滥炸。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还是在合适的障碍物后利用大山天然的地形为自己的重机枪改造出了坚固的重机枪阵地。

    日军的轰炸是猛,但那泛泛的轰炸偶有炸弹砸在那上面的岩体上也绝不至于把重机枪炸飞了。

    此时的战斗在直属团的人看来更象是一场扯皮,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也不能让日军的地面部队从那陡坡上下来建立起警戒阵地来。

    当然,如果日军从别的地方下了山路绕了过来,另当别论。

    为了达成这样的一个目的,直属团看似轻松但其实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除了带队在外的沈冲小石头以外,直属团营级以上军官们都在一起绞尽脑汁的思考日军所可能采取的行动以及他们所需要采取的相应对策。

    作为老兵们他们太明白了,只有洞敌先机,他们才能克制住日军,要是让日军冲下山路,他们想要再阻止日军修路就得付出重大的人员伤亡。

    他们在周围这几座大山的山顶上都放了观察哨,并且每座山上的观察哨可不是一个两个,每个山顶上的观察哨都是上了一个班的,要知道他们一个班可都是在十人左右的。

    之所以一个山上放一个班的观察哨,那是因为他们已经预料到观察哨会有损失。

    日军飞机轰炸的时候,那山顶上也必须得有两个人在值哨在观望山路上日军的行动而不是全都在躲避日军的轰炸。

    那两个人一个是拿望远镜眺望的一个是负责打旗语的。

    山路上的日军一有行动,观察哨就要给直属团的作战人员打旗语,做出射击或者停止射击的指令。

    日军的轰炸是如此之猛烈,各山顶上的观察哨就同样有损失。

    而眼下每个山顶上的观察哨就已经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与扫射下阵亡了四五人了。

    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想消灭敌人说自己方面什么损失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区别也只在于阵亡人数的多少罢了。

    除了设置观察哨外,直属团的军官们又把所有作战方案进行了细化。

    比如,日军要从山路上下来,在没有日军飞机轰炸的情况下他们如何进行阻击。是用排子枪,轻机枪,是用重机枪还是用迫击炮。

    比如日军飞机进行轰炸,那么又用什么方法阻止日军冲下山路。

    比如,如果日军夜间修路怎么办。

    比如,日军抓来民夫修路怎么办。

    比如,冷枪手、轻机枪、重机枪、掷弹筒、都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使用。

    这里就又不得不提到旗语。

    观察哨与躲着相对靠后的李向白等指挥人员与遍布在山野之间的各兵种全都是通过旗语联系的。

    正是由于旗语的使用,才使得作战人员瞭望人员指挥人员三位一体,三位联动,保证了整个战斗的顺利进行。

    直属团已是拼了,他们是绝不能允许日军地面部队下到陡坡下的。

    那样日军可就能修路了,他们这里多拖日军一天,日军的压力就增加一分中国军队的防守就做得更好一分。

    战争永远离不开时间与空间两个因素。

    如果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你只要多上去一分钟那么对方可能就要多付出十倍百倍的伤亡。

    这在时下中国抗战之中也是有实例的。

    最著名的就是八路军的黄崖洞保卫战,当时八路军总部所属特务团利用黄崖洞易守难攻的地形,与欲荡平八路军兵工厂的日军进行了八昼夜的血战,不仅保住了黄崖洞,还创造了时下中国敌我伤亡:的战绩。

    而此时细伢子就正在执行着这样的一个任务。

    在直属团炸山堵路进入山野之后,细伢子就带了一个班的冷枪手单独执行任务了。

    他们并没有和大部队在一起,而是在大山的山谷中沿着那山路的走向费劲千辛万苦的向东南方向穿行着。

    最终他们找到了一处可以看到山路的半山腰埋伏了起来。

    那一个班的冷枪手埋伏地点距离山路有四百多米,而细伢子更是把自己隐身的位置又往后拉了一百米。

    只因为李向白特别交待了,那一个班的冷枪手必须要为细伢子提供掩护。

    细伢子他们当然想选离那山路更近的一些地方,距离山路在四五百米左右打冷枪对有狙击步枪的细伢子来讲正好,可是其他冷枪手来讲还是远了。

    但地形并不是他们说的算,在到处都是巍峨的大山的山区中能找到这样的一个位置已经很不错了。

    而更让细伢子感到开心的是,眼前的盘山公路下方的山坡并不是很陡,大约在五十度左右,这点对细伢子完成手头的这个任务尤其重要!

    因为李向白把直属团最出色的冷枪手放到了这里就是为了一件事,那就是一定要阻止日军押着民夫去挖石修路!

    李向白心思一向细密,他最担心的就是日军抓老百姓过来修路,那样的话直属团就投鼠忌器了。

    日军一旦押民夫过来,完全可以把自己藏在两山之间的山路上,用枪逼着中国的老百姓干活,而直属团却是拿日军一点半法也没有了。

    因为他们没有武器可以攻击藏在两山之间的日军,直射武器有山挡着,掷弹都未必能飞过那高山。

    而那两门迫击炮在看不到日军的情况下,也没法炮击,更何况他们的炮弹已经没有多少发了,必须省着用。

    细伢子现在他们所处的这座山距离被破坏的那段山路的直线距离也只有四里地左右,可是细伢子他们为了到达这点就走了一天半。

    地势难行除了那四五米宽的山路之外想在这大山之间行军必须翻山下崖,根本就不适合大部队运动,这也是日军没有选择从别的地方下山路对直属团进行合进的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细伢子他们既然已经走出四里多路了,所以日军的轰炸对他们一点影响也没有。

    事实证明,李向白让细伢子带人超前阻击的决定是多么的有预见性。

    此时细伢子他们这些冷枪手就终于等来了日军押来的一批民夫!

第一二二六章 迟滞战的结束() 
日军抓来的民夫并不多,也只是有三十多人罢了,而这些民夫也还是日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抓来的。

    大战一起,山区里的百姓能藏就藏能躲就躲,现在又是夏天,当地百姓对大山熟得很,总是能找到可以藏身的地方又不缺吃的,所以日军想在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