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让李慕云比较欣慰的是,就算如此,那些部队始终没有掉队的,还没有出发经历过训练的队伍时常会找机会向前辈请教,总结经验,而那些经历过训练的家伙倒也不藏私,有问必答。

    在这样的情况下,队伍中掀起了一阵学赶超的狂潮,白天赶路,晚上学习、总结。

    李慕云中军帐的角落里始终有那么一群人围着地图在讨论行军路线,制定下一个目标。

    那些已经独立走过一次的队伍虽然将自己的经验都教给了没走过的,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就是好人,因为制定行军路线的任务很快就从李慕云交到了他们手中。

    作为战友,在训练的时候坑队友那绝对是一件难得的趣事,所以这帮家伙拼了命的给新队伍设置障碍,故意挑一些比较困难的路线来设置。

    而越往后面的队伍吸取的经验就越多,慢慢的走错方向的事情越来越少,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往往是一些无法逾越的障碍,比如山涧,比如峡谷,又比如湍急的河流。

    长安城,候君集看着隔三岔五传回来的军报,开始还没觉得什么,但是很快老家伙就被李慕云那支队伍吸引了注意力,开始关注起他们。

    而在李慕云出发的二十天后,老候终于坐不住了,将所有关于这支队伍的军报收集到一起,进了皇宫。

    李二这个时候没什么事,正在拿着一卷不知道名字的书在看着,见候君集来见,把书放下道:“君集啊,怎么,有什么事么?”

    候君集并没有说自己的目的,只是把手中几份军报放到李二的桌上:“陛下,您看看这几份军报再说。”

    “李慕云的那支队伍?”李世民目光扫过上面第一份军报,只看上面的标题,便微微皱眉道:“他的那支队伍怎么了?”

    虽然李世民将一万人的队伍交到了李慕云手中,但说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的,这家伙虽然时常有惊人之举,可是土鳖就是土鳖,永远也不能跟那些有传承的将军相比。

    要知道,就算二混子程咬金,其实也不是白丁,他爹那也是当过隋朝济州大都督的人物。

    所以当他看到候君集拿来的是与李慕云有关的军报时,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出事了。

    不过候君集却在这个时候卖起了关子,神情复杂的指了指那几份军报:“陛下,您还是先看看再说。”

    李世民见老候还有心情卖关子,心轻微微一松,他原本最担心的就是士兵哗变,但候君集的态度说明事情还没严重到那个程度。

    可是当李世民草草将报战翻了翻之后脸色就变了,作为一个打老了仗的马上皇帝,他很快发现了其中的门道,将那些军报往边上一推,用同样复杂的神情说道:“这小子疯了么?二十天,时间跑了近两千里,这其中还有来回折返,他想干什么?”

    “臣也不知道。”候君集摇摇头,十分纳闷的道:“陛下,平均一天百里的行军,而且还是步军,这已经远远超过正常的行军范围,这,这逍遥王到底在干什么?”

    “士兵的士气如何?军中可有什么怨言?”相比于知道李慕云的目的,李二更关心的是哗变,现在的李世民已经开始后悔自己草率的决定了。

    “怨言倒是没有,而且,而且臣看递送消息回来的探子情绪高涨,以此判断,逍遥王带的那支队伍士气一直没有掉下来,相反,还有些爆棚!”候君集实在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来形容,最后只能借用一句从李慕云那里听来的词——爆棚。

    这下,轮到李世民蒙圈了,重新拿回战报看了又看,皱着眉头道:“平均一天百里的行军速度,没把那些兵累倒,反而士气高涨,你说这混蛋是怎么做到的?”

    候君集苦笑:“臣亦不知,但逍遥王似乎有一种可以煽动人心的本事,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

    李世民沉默片刻,忽然抬头道:“重点关注一下李慕云,看看他这段时间到底在搞什么玄虚,为什么进军的速度会这么快。”

    “诺!”候君集答应着退了出去,回到兵部安排具体事宜。

    而在另一边,李慕云所带领的队伍也正在发生着急速的蜕变,以前的他们只有精锐的外表,没有精锐的内涵,但过经长途拉练,这些士兵的脸上虽然带着深深的疲惫,但精神上却与以前有着天地之差。

    现代化的队列训练让他们对命令几乎有着绝对的服从性,但这种服从犹如木偶,少了一种灵性,看着就好像是冷冰冰的机器。

    可是经过这段时间的拉练之后,整只队伍就像是突然活过来了一般,虽然这些兵看上去变的比以前散漫了许多。

    长途行军的确很累人,士兵们开始的时候暗地里颇有怨言,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训练的不断进行,当他们在山林中解决了许多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困难之后,逐渐有人意识到,这样的训练是为了什么。

    多年以来他们都是在与草原上的敌人作战,几乎已经习惯了那种平原上的作战方式。

    可是进入密林之后他们就发现,三百人几乎已经是极限,如果人数再多上一些,不管是命令的传达还是行军的速度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且从林之中,什么长枪、大斧之类的兵器根本就施展不开,穿行其中他们用到最多的,还是出征前配发给他们的那种短匕首。

    更重要的是,随着距离僚人的地盘越来越近,山林也开始变的陡峭、密集起来,藤蔓丛生,毒虫偏地。

    当蚂蝗爬满身体的时候,他们开始明白绑扎裤管和袖口的好处,当突然天降大雨的时候,他们又明白了大张油纸的作用。

    那些校尉们开始明白,如果不是经过这段时间的突击性训练,如果不是配发了一些看上去没有任何用处的装备,贸然杀入僚地的话,估计怎么也要死上一大批人,他们才能总结出以上的经验。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不用李慕云再制定新的训练计划,那些校尉们开始自发的组织训练,就算是没有任务,正在行军中的主力部队,也开始慢慢靠着山林密集的地方走,等到了最后干脆整只队伍一头扎进了茫茫大山深处。

    而随着队伍进入山区,候君集那边也懵了,派去的探马根本追不到队伍的影子,一万人在密里中留虽然留下无数可供追踪的痕迹,但他们的速度还是太快了,不知道内情的人甚至会以为他们在逃命。

    在李世民的御书房,大唐的皇帝陛下与李靖相对而坐,两人中间摆着一副棋盘,上面零散的布着几颗棋子。

    只是皇帝陛下显然没有心思下棋,捻着一颗从李靖的棋篓中拿出来的棋子,呆呆盯着棋盘看了半天,口中喃喃道:“药师,难道这就是李慕云所说的山地作战部队?”

    “陛下,臣”李靖摇了摇头,半晌方才长叹一声:“逍遥王虽然看上去大大咧咧豪放不羁,但胸有沟壑,臣不如其多矣!”

    李世民摆摆手:“药师莫要妄自菲薄,慕云那小子固然有些小聪明,但他做事喜欢剑走偏锋,带兵更是喜欢用奇而不用正,比不得药师堂堂正正之师。”

    “呵呵”李靖苦笑一声:“陛下,岂不闻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老臣征战一生,但终是老了,大唐的江山将来还是要靠年轻人,他们才是大唐的未来。”

    李世民听了老李靖的感慨笑笑没有说什么,他知道李靖其实也就是那么一说。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的有一支擅长山地作战的部队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僚人那边再有反复的话不怕没兵可派,或者也可能直接让这支山地部队驻扎僚地,只要有五万人,可保西南再无忧患。

    另外有一支山地作战部队的好处就是可以就地防御吐蕃人的进攻,那些吐蕃人身处高原,借地势之便对大唐颇有威胁,正需要有一支善长山地作战的部队来遏制。

    李世民想着未来对西南的安排,李慕云则带着他的军队靠近了僚地。

    莽莽群山之中,一直万人部队显的那么渺小,可正是因为这样,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掩护,密林深处,战士们一点点适应着环境,他们开始习惯将水烧开之后再喝,掌握了如何在密林中取水,如果制作陷阱。

    十人一火的最小作战单位形成一个个训练有素的战斗小组,密林中他们不在一窝蜂的赶路,而是组成一个菱形,有前锋,有侧翼,有殿后,十人交替前进,强弩上弦,随时观察周围异动。

    李慕云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心中不禁暗暗点头,知道这段时间的突击训练总算没有浪费。

    苏婉晴则是用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己未来的相公,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她的男人将以前那只牵线木偶盘的队伍训练出了灵魂,整支队伍行进于密林深处,就像一个幽灵。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她手头的这支队伍,如果与以前的队伍相遇,五倍不好说,三倍左右兵力的话,根本不在话下,几乎可以完胜。

    而那些士兵在回忆起第一次进入山林时那种散漫时,也都会发出讪讪的笑声,战斗的技能没有什么特别的提高,但是对从林的了解,让现在的他们感觉把握对付十个以前的自己。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慕云下达了进入僚地前的最后一道命令,原地休整三日,三日之后,全军进入僚人领地,镇压叛乱!

    

第六零九章 剑南道平乱(上)() 
所谓僚人,其实就是少数民族的代名词,民风纯朴中带着彪悍。

    因为地处偏僻,消息闭塞,生产资源严重不足等原因,他们的生活十分艰难,再加上朝庭派来的官员多数都是犯了错误流放来的,根本无心上进,也不知道如何调解矛盾,一味的镇压之下导致矛盾激化,最终僚人杀官造反。

    当然,与其说僚人杀官造反,不如说这是一种他们用来上访的独特方式,受到各种不公正待遇的僚人其实根本没有办法去告状,也不知道去哪里可以告状,所以杀官便成了唯一的选择,只有这样,朝庭才会派更大的官来处理这边的事务。

    但不管怎么说,杀官是不对的,官员毕竟代表了朝庭的脸面,或者说代表了李二的脸面,你把他们杀了,那就是在打李二的脸,而且还是反反复复来回的打。

    所以李慕云在进入僚地之前便已经有了打算,就像他离开长安之前与李承乾说的那样,杀一批,打一批,最后再拉一批。

    只不过这一次他的时间并不多,因为他最主要的任务并不是真的来这里平乱,而是借着平乱的名义,在僚地转上一圈,然后从另一个方向直插松州,替牛进达解围。

    一个月,最多一个月,这是李慕云给自己定下的最后期限,一个月之后无论情况如何,他的队伍都将离开僚人领地,重回文明世界。

    蒙舍龙,叛乱的发起者,联合周围其余五个部族,杀官造反自立为王。

    因为大唐在剑南道南部的实力并不强大,所以他们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那些被流放来的官员也就是大小县令之类的很快就被他们杀的干干净净,整个僚地除了一些地方豪酋,也就是土匪,几乎见不到什么汉人的影子。

    张乐进,单雄信一般的人物,属地方豪强之首,此人野心颇大,见蒙舍龙势大,便主动将女儿嫁给了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