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190章 再接再厉() 
于志宁是读书人,所以有些在武人眼中很正常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完全不能接受。

    所以李慕云这种欺上瞒下的行为在他看来就是欺君,是绝对要不得的,李世民既然把他放在教导某人的位置上,那么他就必须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

    于是乎一场辩论就此拉开序幕,老于执着的认为李慕云必须老实交待这次事情的经过,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于老师,陛下是很忙的,您不觉得我们只要让陛下知道事情的结果就可以了么?至于事情的起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没输!”

    “非也,逍遥候此言差矣,所谓君子之道首在一个信字,若是满口谎言,失了信用何谈君子。”

    “君子不君子的我不知道,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正经,否则就算全天下都承认我是君子,可是治下百姓却饿死无数,我个人是不是君子又有什么用?”

    “《礼记·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一直于志宁叫书袋,李慕云立刻头大如斗,连忙打断他说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我懂,不过这和我有啥关系?我又不想平天下,我又不懂治国,半年多以前我还是一个家徒四壁的死宅,您跟我说这个是不是有些早了?”

    半文半白夹杂着一些后世的习惯用语,于志宁瞬间被李慕云说的一阵发懵,理智让他认为做为臣子就要对皇帝负责,自然不可以有欺瞒这样的行为。

    可是潜意识中,于志宁不得不承认,李慕云这货的确是个土鳖,你根本没有办法用正常的好与坏来衡量他。

    就像他刚刚说的一样,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治下百姓,这一点于志宁是承认的,在县里待着的这几天他也没有闲着,走访了一些地方,查了一些县里的资料和帐目之后发现,李慕云并没有在其中贪腐过任何一文钱。

    所有抢来的东西卖出去之后,不是用来打点关系,就是改善民生,甚至连为自己做一套官服的钱都没有留。

    从这一点来说,李慕云当得上一个好官,是一个良臣!

    可是再一想到这家伙欺上瞒下,明明是他引来的敌人,结果他却非要说成是薛延陀犯边,而且拿军功送人,这种行为在于志宁看来就是典型的弄臣,纵百死亦不足以平民奋的那种。

    如此矛盾的一个人让于志宁头大如斗,想弹劾他吧,又觉得如果把他弹劾掉了有些可惜,毕竟能在半年内把一个县搞成一个州的官员,在大唐屈指可数。

    可是不弹劾他,老于又觉得对不起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没尽到一个老师的责任。

    想到这里,于志宁长长叹了口气,决定再给李慕云一个机会:“逍遥候,既然刚刚寨主已经说了此事下不为例,那么老夫也不便在这件事上置喙,一切……你看着处理吧。”

    “谢谢于老师,我就知道您老心善,不会和小辈为难,这样,明天弟子亲自下厨,给弄整治一桌好菜……”

    李慕云不说还则罢了,结果一说下厨,老于又炸毛了,拿着‘君子远包厨’又把他一顿暴训,整的李大杀手彻底没了脾气。

    ……

    便是这样,山阴县再次恢复了以往的平静,而因为有了这次的教训,李慕云也没有再派迭刺木去漠北。

    不过与以前稍有不同的是,李慕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于老头儿就像是一个最严厉的‘牢头’一样,把他看的死死的。

    每天只要他的行为稍有差错,立刻就是劈头盖脸一顿训,搞的李慕云只觉得了无生趣。

    坐在有坐相,不能跷二郎腿;走在走的样子,不能随风摆柳像个流氓;说话也要有礼貌,不能开口老子,闭口老子;衣服不能穿的太过随意,要注意搭配,要符合三品官员的气质……。

    事情到了眼下这个程度,李慕云就算是再傻也知道,老于就是李世民派来玩自己的!又或者李世民受不了这老家伙了,所以才把他派到了山阴县。

    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那老头儿倔的可以,如果不按他的要求去做,不好意思,你就啥也不用干了,否则就只能从他‘尸体上踏过去’。

    这是于志宁的原话,考虑到这个半大老头儿平日里的一表现,李慕云知道这老货弄不好还真能干出一头撞死的事儿来。

    便是这样,李慕云的行为一下子收敛了不少,每天除了按照他的要求背书之外,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

    这一日,李慕云在距离寨子不远的地方钓鱼回来,正巧看到于志宁和李渊两个老头儿坐在寨子里新建的一座凉亭里下棋,心情大好之下忍不住凑了过去:“哎哟,您二老好兴致,这下棋呢?”

    “废话,不是下棋难道是数棋子呢。”李渊这老头儿显然是要输了,说话间火气极冲。

    李慕云早已经对这老头儿的行为见怪不怪,耸了耸肩膀蹲到两人旁边的石凳上观战,结果刚一蹲上去,就被于志宁瞪了一眼,吓的他连忙跳下来危襟正坐。

    没办法,于志宁这老头子爱讲古,若是惹得他开口,怕是没有半个时辰停下不来。

    稍稍看了一会儿,根据两个老头儿落子的速度来看,李慕云便已经看出老李渊只怕是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了,不由摇头叹了口气,抬头看了看两人,脑子里不知怎么就想起一首词,于是便缓缓念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首《临江仙》本是李慕云无意中想起来的,但只开头一句便引起了于志宁的注意,等他念叨完了,却见那半大老头儿把手里棋子一丢,哈哈大笑道:“好词,果然好词!慕云,这词作的不错,只望你以后莫要自满,还要再接再厉!”

    再接再厉?这是觉得自己抄的词少了?鼓励自己接着抄的意思么?

    李慕云眼中闪过一抹尴尬,犹豫间嘴角抽了抽说道:“那个,这,这不是我写的,是抄来的!”

    本章完

第191章 山阴县的消息() 
长安,太极宫。

    伟大的帝国主义头子李世民陛下,正在享受着日复一日的桑拿活动,御书房里摆了四个冰盆,可依旧是热的汗如雨下。

    太极宫地势的关系,每到夏季就会进入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潮湿、闷热乃是常态,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后来才会有大明宫的出现。

    当然,历史上说,大明宫是李世民给自己老爹李渊建造的宫殿群,可事实证明,在大明工破土动工的时候,老李渊就已经不行了,等到建好,李世民自己的都挂了不知道多少年。

    所以这其中的门道倒底是什么,现在只能凭着后人的臆想来判断,不过最关键的因素,作者菌还是觉得是太极宫地理位置不佳,所以才会有修建大明宫的念头萌生。

    书归正传,却说李世民正在痛并快乐的享受着大明宫的闷热,一封来自一千八百里外的红翎急报让他心中骤然升起一股无名之火。

    薛延陀人的胆子还真是大到极点了,擅自进入原本属于突厥的领地不说,现在竟然还敢派兵入侵大唐,当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不过,说来也是自己的手下争气,竟然略施小计,就把那些薛延陀人骗的团团转,不伤一兵一座便将那三千来犯之敌全部生擒,说来出不算是丢人。

    “陛下,您不觉得此事有些奇怪么?薛延陀真珠夷男刚刚受封,就算是再蠢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在边境挑起争端吧?”房玄龄身为宰相,这红翎急报正是他亲自送来的,等到李世民将那急报放到一边之后,他才有些不大确定的问道。

    红翎急报,一般传递的都是最重要的消息,可消息再重要,也不可能直接送到皇帝手里,毕竟在很多时候皇帝陛下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不可能随随便便是个人就能见。

    所以,当有红翎急报出现的时候,往往会第一时间送到中书或门下,也就是传说中三省六部中的三省,而后由三省的最高长官,也就是宰相或者叫仆射根据事情的重要性来决定要不要送给皇帝看看。

    而这一次由山阴县递交的红翎急报其实说来是不用呈给李世民的,必竟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薛延陀也没有后续的兵力继续跟进,最多也就算是边境冲突。

    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直可还在山阴县呢,这让老房不得不考虑万一薛延陀人会有大动作的可能性,所以他才会急急忙忙的跑来找李世民,将这份说重不重,说轻不轻的战报交给了这位帝国主义头子。

    而李世民面对房玄龄提出的问题,只是轻蔑的一笑:“薛延陀人的确不会擅自挑起边境冲突,这其中一定有别的原因,但不管原因是什么,真珠夷男一不向朕说明情况,二不派人与边军沟通,这便是他最大的错误!”

    “那陛下接下来打算如何处理此事?”房玄龄见李世民已经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猜测,倒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略一低头询问起接下来的安排。

    毕竟一下子没了三千人,薛延陀就算是再怂也不可能就此善罢干休,接下来必然会有一番动作才是。

    李世民对此也有自己的打算,犹豫了片刻之后说道:“派唐俭走一趟吧,让他去问问真珠夷男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要派兵冲击边境。”

    “诺!”房玄龄应了一声。

    “还有,边军那边也要做好迎战的准备,万一事有不皆,就算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把薛延陀人给朕拦在漠北。”

    “诺!”房玄龄再次应道。

    安排好了这两件事情,李世民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啧了一声说道:“玄龄啊,那个李慕云现在在忙些什么?你知不知道?”

    “回陛下,逍遥候这段时间好像在鼓捣一种叫水泥的东西,听说是什么修建城墙的利器,还有就烧制焦炭,说是准备炼钢,这些都是前段时间犬子来信的时候说的。”房玄龄想了想说道。

    “准备炼钢?难道这小子还真有提高钢铁产量的手段?”李世民皱了皱眉头,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当初李慕云向他保证五年提供五十万斤百炼钢,老实说,李世民当时听完是很高兴的,但理智上却在告诉自己,这种事情并不可能,毕竟一个小小的县城,怎么可能比得上整个大唐的力量。

    况且长孙无忌家里就是做钢材生意的,平时闲聊聊到这件事情的事情,那头老狐狸对五年五十万斤百炼钢的事情完全就是嗤之以鼻,认为李慕云就是在吹牛。

    可当李世民听房玄龄说起山阴县准备炼钢的时候,一颗已经失去希望的心又再次砰然。

    “陛下,是否能提高产量臣亦不知,不过据遗直信中所说,那日逍遥候曾亲自指导一位县里的普通铁匠用两天时间打造出一把横刀,试刀之时一刀斩断百炼横刀,而那把横刀却只是崩了个口子。”房玄龄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基本上说了一下,他相信自己那个老实的儿子应该不会在这件事情上骗自己。

    要知道,大唐的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