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51章 难道她还在?() 
凉风送爽,丹桂飘香。

    秋日时节,总是教人困意浓浓,酣睡好眠。

    然而,暂居在延嘉殿隔壁三清殿的李曜,却是辗转伏枕,卧而不寐。

    一想起李渊的话,她就睡意全无。

    昨晚万贵妃办的那场闺中小宴,随着李渊的参与,以及这个情绪莫名高涨的老人家开始聊发少年狂,左拥昭仪,右抱婕妤,摆出一副准备释放精力舒缓压力的架势,自然也就当场变了味儿。

    这里毕竟是皇帝的后宫,李曜和庐陵公主都是心照不宣,不约而同地口称酒足饭饱,赶紧识趣地溜之大吉了。

    只是在离开延嘉殿之前,李渊忽然叫住李曜,表示自己第二天下了早朝就会驾临三清殿,并且还要亲自考较她的真才实学。

    李曜作为穿越者,拥有超越这个时代千年以上的丰富知识和广阔眼界,自觉不怵李渊来考较她的才学,只是颇为担心对方此举另有意图。

    李曜绞尽脑汁地想了一整夜,也无法断定他老人家的那句“天下无双”到底是什么意思,直教她心里忐忑难安。

    天微亮,夜未央,李曜听得附近已有不小的动静,遂穿戴齐整,揉了揉因一宿未眠而感到有些酸胀的双眼,推窗凭栏而望。

    这内廷风景的确优美壮观,不过李曜很快就发现了更有看头的事情。

    见到李渊从延嘉殿里龙行虎步地走了出来,她不得不怀疑自己和庐陵公主都会错了圣意,觉得这位老人家昨晚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和妃嫔们进行什么深入浅出的交流。

    但她的这种怀疑只维持了不到半个时辰,便自行解除了。

    因为她后来又看到宇文昭仪和张婕妤在宫女的搀扶下,迈着扭曲的步姿,似乎费了很大劲儿,才坐进宦官抬来的肩舆里。

    见此情形,李曜心中不禁啧啧称奇:“难怪李渊能造出二十二个儿子和十九个女儿,瞧他老人家现如今都已将近六旬的年纪,还能这般身体力行地担负起皇家的种马任务,真可谓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

    李曜正暗自长吁短叹着,身后忽然传来了两下轻轻的敲门声,旋即便有一个故作老成的稚嫩声音响起:“道友可是起来了?”

    随着李曜应了一声,房门呼啦一下打开,一个身着道袍的小姑娘领着两名各宫女款款走进房间,李曜忙不迭地上前行了一礼:“贵主,早安。”

    这位“贵主”,便是李渊登基前生的最小女儿,九江公主李元玉。

    昨晚李曜从负责伺候自己洗漱的宫女张弥儿口中得知,这位九江公主年方九岁时便自称向往玄门的静修生活,因此李渊让她拜在长安女冠刘玄贞门下学道,但后来据说那刘玄贞为证道而东渡蓬莱,不知何年才会归来,李渊只得把九江公主召回宫中修行,于是她也就顺理成章地作了这“三清殿”的殿主。

    九江公主还了声“早”,便径自坐到榻边,歪着脑袋,有如小鸟睇人一般,饶有兴趣地观看宫女们为李曜梳洗妆扮。

    待到李曜整肃完毕,九江公主屏退左右,神秘兮兮地低声道:“明真道友,元玉终于知晓父亲为何会召见你,因为你长得太像元玉的三姐了,而且元玉还听说三姐在太行山静云观修道时的法号也是‘明真’,你说……这是不是太过巧合了,元玉总觉得你们是同一个人呢。”

    说到“同一个人”四字时,她把字眼咬得特别重,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更是专注地看着李曜的脸,似乎不会放过对方的任何表情。

    李曜心道这小妮子果然是个机灵的,可她自打先后见识了李元吉、柴绍、庐陵公主、李淳风、李渊等人各种一惊一诧的表现,已然习以为常,遂面不改色,平心静气地说道:“若真如贵主所说,我的样貌与平阳昭公主极像,确属巧合之事,然而人有三魂七魄,身体不过是一件形具,哪怕两者生得完全一样,也不代表是同一个人,至于‘明真’之名,乃我师尊所取,并非我本人自号,而世上重名者不知凡几,实在算不得稀奇。”

    李曜这话其实说得有理有据,但九江公主听在耳里,心中却依旧将信将疑,不过她毕竟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根本无法从李曜的话里找出漏洞,索性也不再多想,便唤来宫女伺候两人进餐。

    这三清殿的早餐,虽说看着清淡,其实大部分都是产自御用园圃里的纯天然反季食品,因为这个时代的反季果蔬种植成本非常高昂,就算高门贵胄也未必能吃得到,所以李曜听九江公主说现在吃的这些蔬菜全由温泉栽培而成,心中登时一动,忽地想到一个不错的赚钱方法,决定返回明园便付诸行动。

    吃过早餐,李曜坐到殿堂里,一面注意着殿门口,一面有一搭没一搭地与小大人似的九江公主谈论着老庄之学。

    如此又消磨了一个多时辰,直至临近午时,殿门外终于响起了宦官嘹亮的一声“圣人到”,李曜和九江公主忙起身迎接,李渊还未到殿门,中气十足的声音便已然传入:“明真、九江无需拘泥虚礼,回到坐席上吧。”

    “是,陛下。”

    “是,父亲。”

    李渊迈入三清殿内,便朝身后挥了挥手,原本侍立在殿里的宫人们赶紧退了出去,随即大门轰然关上,一时间偌大的殿堂内只余李渊、九江公主、李曜三人。

    李渊背负双手,在殿堂中间一言不发地踱起步来,李曜不敢多看,只得眼观鼻,鼻观心,努力保持镇定。

    过了良久,李渊忽然昂首站到李曜的面前,肃声问道:“莲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莲……华?李曜疑惑地抬起头来,随即目光便与李渊深邃的眼神碰了个正着,心头不觉猛地一颤,她原本想故作懵然说“贫道不知陛下指的是甚么”,口中却情不自禁地说成了这样:“儿不知道,阿……”

    “阿耶”的“耶”字险些脱口而出,李曜几乎以迅雷之势及时控制住了心神,不由暗吃一惊:“难道她还在?”

第152章 如此究竟何为?() 
“你不知道?”

    李渊反问了一句,随即低头凝视着李曜,片刻之后,摇头失笑道:“莲华,你这是何苦来哉。”

    刚才李曜口中吐出的“儿”字,他可是听得一清二楚,在他的诸多子女当中,能用这一个字就让他消气的人,除了莲华还有谁?

    李曜一听李渊这般笃定的语气,哪还不晓得这所谓“莲华”,指的便是自己。

    毋庸置疑,这位便宜老爹,已经彻底把她认定为那位平阳公主了。

    而且最为要命的是,她还发觉脑子里有种不明的意识正在蠢蠢欲动,似乎随时都会取代自己。

    面临这种岌岌可危的境地,李曜再也顾不得其他,只好把心一横,赶紧进行自我催眠,开始对自己不断施加“我不是莲华”的心理暗示,寄希望以此迅速而牢固地控制住自己的言行,却不想李渊忽然伸出一手,轻柔地抚摸她的头顶,低声叹道:“莲华,在为父面前,就莫要再强撑了。”

    这突如其来的“抚顶一击”,生生地打断了李曜所谓的催眠大法,李曜只觉脑海里轰然炸响,然后两眼一黑,便有如魂魄离体,什么都不知道了……

    ……

    ……

    “魂兮归来,无遥远兮!”

    “当啷~”

    “魂兮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兮!”

    “当啷~”

    “魂兮归来,闲以静兮。”

    “当啷~”

    “魂兮归来!恣所便兮……”

    “停,别唱了,朕知道这是仿自屈原的《大招》,真不知你从哪儿学来的,咱们还是再试一试玄贞师父教你的那些招术吧。”

    “哦……”

    “荡荡游魂,何处留存,三魂早降,七窍未临,四野八荒,虚惊诉讼,失落真魂,今差三神五道,游路将军,当方土地,吾今差你着意搜寻,收魂附体,助起精神,天门开,地门开,受命童子送魂来,三清三宝天尊,急急如律令!”

    “当啷当啷当啷当啷~~~”

    “父亲快看,她醒了!”

    李曜醒了,是被九江公主拉长而高亢的嗓门吵醒的。

    本来她还想假装昏迷一阵子,搞清楚状况再“醒”过来,谁知九江公主拿着铃铛在她耳边一通猛摇,饶是她抗干扰能力超过常人,身体也难免会本能地产生一点反应,结果她连眼皮都没来得及动一下,就听得九江公主兴奋地大叫起来。

    可李曜睁开眼睛,却发现自己视线为一片贴于眉心的黄纸所挡,随即她还发觉,自己整个人被绑在了一根柱子上。

    李曜吹起碍眼的黄纸,就见到了李渊和九江公主这对一老一小的样儿:老的披头散发,手执招魂幡,帝王形象全无,形同巫祝;小的头戴紫荷巾,身披鹤氅,左手五雷令,右手三清铃,全副法装。

    李曜脸上闪过了一丝抽搐,忍不住问道:“陛下,贵主,你们这是作甚?”却听得九江公主对李渊说道:“父亲,应该可以松绑了吧。”

    “嗯,为父自己来。”

    李渊放下招魂幡,一面给李曜松绑,一面解释道:“我们把你绑起来,只是怕招来邪祟与无关的魂魄,方才你一开口说话,朕便知道,你还是你。”

    李曜重获自由之后,扯下额头上的符纸,环看四周,发现自己仍在三清殿的大堂内,而殿门依旧关闭着,遂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子,向李渊问道:“陛下,不知贫道昏迷了多久?”

    “不算太久,只是小半日的时辰,幸好你醒得快……”

    李渊说着,忽然一顿,似乎想起了什么,迅速把散乱的头发挽了个懒人髻,便戴上幞头,随后快步打开殿门,在门外高声唤道:“孙大越!”

    外面一个宦官声音远远地回道:“小的在这儿。”

    李渊扬声道:“你快派人去通知甄太常和于法师,叫他们不用赶来了。”

    “小的遵旨。”

    音落,李渊迅速退回殿内,顺手又把殿门关上,然后转身走到李曜和九江公主面前,肃手道:“坐。”

    待得三人各自就席坐下,李渊从袖口里拿出一卷纸,然后递给李曜,说道:“自己看吧。”

    李曜打开纸卷,还未及细览,心中便是一紧。

    因为她只看到“鹤鸣山道路坏绝,天谷洞杳无人迹”这一段文字,以及“益州道行台左仆射窦轨”的署名印记,便知晓自己编造的一个谎言,已然被人用事实戳破了。

    李渊见李曜脸色微变,不禁低低一叹,道:“当初朕得知庐陵的义妹乃是一位女冠,而且姓氏、法号与平阳相同,便一时兴起,查阅了宗圣观的名薄,发现你的来历非常不明,于是朕召祁监院入宫询问详情,他说,你自称患有‘离魂症’,失去了一部分记忆,以致连父母和出身都忘了,朕听了更觉可疑,遂令益州行台仆射窦轨依祁监院所述地点,派人去实地考证,结果不出所料,果然是你说谎。”

    李曜暗暗长吸了一口气,强自镇定地辩解道:“可这并不能证明贫道是……平阳公主。”

    “没错。”

    李渊颔首道:“因此朕又派遣主持修建平阳墓冢的将作大匠进行查验,他发现墓地的机关被人动过手脚,无论他用甚么办法,都进不去。”

    听到这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