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朝廷委派到本地的外来官员,贺若怀廓显然不甘心在任期内充当一个摆设。

    于是他为了建立自己的权威和势力,便利用自己的血统来作文章,拉拢那些曾经支持贺拔行烕叛乱而遭受重创的鲜卑土豪,费尽心机地策划了这场打击瓜州中原士族的行动。

    可当下他的行动计划,显然已因赵孝伦的强力干涉而宣告破产,剩下的只是如何全身而退的问题。

    而赵孝伦听得贺若怀廓的话,则一时沉吟不语。

    当他得知贺若怀廓意图将瓜州中原士族一网打尽的消息后,就赶紧跑到瓜州的统军府里振臂一呼,迅速组成了一支由中原子弟为主的人马,打算以我众敌寡之威势,迫使贺若怀廓终止行动并主动放人,好教对方知晓锅儿也是铁打的,想要在本地搞甚么雷霆手段,也须得掂量掂量。

    虽说赵孝伦没能救下瓜州士族中的重要人物兼好友王斡,恨不得把凶手和始作俑者千刀万剐,可他也不能否认,自己的基本目的,其实已经达成了。

    所以,对于赵孝伦来说,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即是尽快稳定自己的情绪,以便及时收场。

    过得片刻,聚集了无数人视线的赵孝伦忽然冷厉地扫了普乃盛一眼,随即面向贺若怀廓,强压下心头的怒意,咬牙切齿地吐出了一个答复:“可以。”

    双方就此达成一致,在场者几乎同时松了一口气。

    原本挤满了整条大街的人们,如潮来潮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街面上好似被狂风卷过了一般,只一会儿的工夫,连带着最初斗殴死伤之人,竟然全都消失得干干净净。

    曹通及其一干弟兄伤得不轻,自然都是被赵孝伦直接带走了,而全程作壁上观的李曜和安红玉两女回到酒肆之后,便把她们在瓜州城里看到的事件,对酒肆中的众人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随后何潘义为了避免“殃及池鱼”之祸,便在曹骏夫妇的建议下,带领商队全员逃也似地离开了瓜州城,连夜赶往瓜州长史府的所在地常乐县。

    常乐县与瓜州城相距不到百里,因为一路没有歇过脚力,所以天边刚现出曙光的时候,商队便浩浩荡荡地进驻到了县城里。

    这常乐县并不算大,城中只有一千多户人家,人口总数还不到焉支山黄山寨的一半,而且接近半数的居民都姓赵,与其说是县城,不如说是属于敦煌赵氏的一座私家坞堡,县城四周深沟环绕,城墙比瓜州城还要高出一大截,整体都是由干打垒的黄土夯成,看起来非常坚固,城内建筑相互毗联,就连普通房屋也是有如棋局般排列整齐。

    稍作休息,李曜、安红玉、何氏兄弟等人便跟随曹骏夫妇来到瓜州长史府拜访赵孝伦,顺便探望在府中养伤的曹戍主。

    然而,当赵孝伦再次出现在李曜眼前时,其形象已经与昨日大不相同了。

    俗话说,要想俏一身孝,只见赵孝伦发绾懒人髻,头戴白巾,身穿一袭素白大袖宽袍,面敷胭粉,双眉染黛,唇赛点朱,齿白无垢,容颜娇艳……

    整个人明明长得很爷们,却硬生生扮成了阴阴柔柔的妖孽模样,李曜看了就遏制不住地倒吸了一口凉气,差点以为时光再次倒流,自己一不留神穿越到了男儿“胡粉饰貌,搔头弄姿”的魏晋时代。

    若非她有着很强的辨识能力,否则很难相信这位仁兄就是那位敢公然带兵在上官贺若怀廓面前发威的英气男子。

    赵孝伦和自家姐夫、何氏兄弟等男子招呼完毕之后,这才注意到躲在一行人最后面的两位漂亮女宾客。

    一见到李曜,赵孝伦的瞳仁立马亮了起来,赶紧摆出自以为风神如玉,俊逸不凡的身姿,主动迎上几步,先与安红玉见了一礼,最后才转向李曜笑叹着问道:“幸甚至哉!今日赵某竟见到了女仙,敢问这位女仙芳讳如何称呼?”

    李曜欠身行礼,本想作答,谁知双方靠得近了,她突然闻到一股子如兰似麝的气味,鼻翅忍不住合翕动了几下,随即就当着赵孝伦的面,打出了一个无比响亮的喷嚏:“啊切——!”

    现场气氛一度非常尴尬。

    余音尚在绕梁,赵孝伦又看到李曜毫无形象地揩着鼻子,不由得目瞪口呆,似乎眼前这位“人间应无天上有”的绝美女仙形象,连带他怀里那一颗火热的春心,齐齐碎成了渣渣……

    随后,李曜自觉地后退了半步,这才面对几乎快要石化的赵长史,把手中拂尘一扬,若无其事地唱了一声“福生无量天尊”,回应道:“贫道不是女仙,也不姓‘啊’名‘切’,贫道乃终南山宗圣观李明真,得识赵长史尊面,荣幸之至!”

第115章 那就是敦煌!() 
李曜作揖良久,赵孝伦方才艰难地恢复了正常的精神状态,随即挂起一个笑容,干笑着拱手道:“宗圣观闻名天下,今日得见李道长,果然非同凡响,赵某亦是不胜荣幸。”

    李曜大概也觉得自己出了丑,挺直了身子,便自觉地站到了安红玉的背后,试图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赵孝伦悄悄瞅了瞅李曜的曼妙身姿,目光中似有惋惜与失望之色,然后也不多说什么客套话,直接领着一干来客前往曹通的暂居处。

    “贺若怀廓,老胡奴!臭狗屎!普乃盛,死狗奴!啖狗屎!我要你们不得好死!”

    还没走到房门,诸人便听到了曹通抑扬顿挫的叫骂声,李曜等人进门一看,就见曹通此时正自行穿戴着铠甲,额头顶着大包,脸颊肿得老高,左眼变成熊猫眼,右耳裂着娃娃口,嘴里还缺了两颗大门牙,其形容之惨,连他的兄长和兄嫂都几乎差点认不出来,说是被人打得破相毁容也不为过。

    曹通见到房里一下子进来这么多人,手上动作也未有停顿,抓起兜鍪就往头上一罩,随即对众人抱拳一礼:“阿兄、阿嫂、李道长及各位朋友,曹某尚有急事要办,须得先走一步。”紧接着又朝赵孝伦深深一揖:“赵长史,我的那些受伤的弟兄,只好暂放在你府上调养了,你的大恩大德,曹通来日必报,告辞!”

    随后,曹通如同一头受了刺激的野牛,根本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气呼呼地冲出了房门。

    曹骏夫妇、赵孝伦第一时间追了出去,而其他人也快步跟了出来,未及片刻,忽然听得屋外的廊道拐角处传来一个少年略显青涩的痛呼声,接着便听到他连连追问的声音:“哎……曹校尉?你怎会在这里?哎……谁把你伤成了这般模样?喂喂,你怎地不说话……走那么快作甚呀!”

    又过得片刻,李曜就瞧见前方拐角当先走过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长得面如冠玉,眉眼分明,唇红齿白,紧接着又现出两个挽手而行的小姑娘,看起来年纪都只有十二三岁,一个是生得粉妆玉琢,俏丽可爱的小美人,大大的杏眼扑闪扑闪的,透着满满的机灵劲儿,另一个样貌与那少年郎有几分相像,却只能算作清秀,皮肤也有些黝黑,但风采气度颇不寻常,神态与行动间,竟隐隐有着一股同龄人中极为罕有的英气。三人俱都身穿猎装,背负弓囊,尤其是那少年郎两手各提着一只硕大的白肩雕,显而易见都是外出打猎所得。

    赵孝伦跟随曹骏夫妇继续去追那曹通,在经过这个少年郎的身边时,忽地拍了拍对方的肩头,叮嘱道:“张四郎,今日我有要事须说与你听,现在先去追人!”

    张四郎懵懵然地点了点头,旋即看到李曜、安红玉等人走上前来,不由好奇地问道:“你们都是长史府上的客人吗?”

    李曜等人被这张四郎突然问起,纷纷步伐一缓,各自见了个礼,随即张四郎和两个小姑娘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李曜一行往外走。

    双方一面走一面说,原来张四郎名“栋”,正是当今敦煌第一士族张氏族长张护的嫡长子,而那个长得很讨喜的小美人儿,竟是张栋未过门的妻子,姓李名“音音”,为敦煌第二大族李氏族长李通的嫡女,另一个英气十足的小姑娘,则叫做张檀,乃是张栋一母同胞的亲嫡妹。

    当李曜等人赶到长史府的大门外时,曹通已经骑上健马朝县城东门飞驰而去,曹骏夫妇和赵孝伦三人只能望尘莫及。

    ……

    ……

    翌日,卯时三刻,天色微明,何潘义便领着商队出了常乐县城。

    队伍的规模明显变得更庞大了,因为张栋领着两个小姑娘以及三百多号随从也加入了进来。

    向西行了不到十里,一大片浓郁的苍翠便映入了人们的眼帘,这里的树林非常繁密,棵棵松柏已达十数丈之高,而野草也长得十分茂盛,把地面装扮得如同绿色的绒毯一般,时而会有宽窄不一的溪流,流淌其间,宛如一条条银色的玉带。

    经过长达数千里的艰难跋涉,队伍中很多人早就看腻了荒芜的戈壁,现在走入这般美丽的境地,顿时来了精神,尤其以何潘信为首的商队护卫们表现最为突出,他们一旦看到有动物出没,各个就好似打了鸡血一样,纷纷张弓搭箭射去,可怜的猎物们哪能躲得过这百十号人的密集攒射,自然是死不瞑目。

    待到歇脚的时候,何氏兄弟就迫不及待地叫随行的庖厨们把猎物扒皮剔骨,做成一道道可口的野味,给队伍全体成员打打牙祭开开荤。

    自诩打猎小能手的张栋看着一张张被人射成了筛子,破得不能再破的珍稀兽皮,一边打着饱嗝,一边忍不住叹息道:“这群憨货,难道全都不晓得皮毛才是最值价的么……”

    这片介于沙州与瓜州之间的绿色林地,其实长宽不过三四十里,可何潘义的队伍却走走停停,花了整整一天才通过。

    虽然行进速度慢得离谱,但无论是人,还是骆驼与马,俱都精神饱满,吃了个痛快。

    距离敦煌越来越近,道路越来越平整,农田越来越多,遇到的人也越来越稠密,沿途皆是充满生机与繁华的景象。

    在穿越林地之后的第二天,队伍前方的地平线上渐渐现出了一面城墙和两座高大的角楼轮廓。

    何潘义抬手一指远处那座拔地而起的雄城,情不自禁地扬声高呼:“我们到了,那就是敦煌!”

    此言一出,队伍里顿时响起了男男女女的欢呼与歌声,就像“望梅止渴”故事中曹操麾下的将士一样,所有人都不自觉地加快脚程奔向了旅途的最终目的地。

    于是,小半个时辰之后,这支最初自唐都长安出发,由一千多头骆驼、数百匹健马、两千多人组成的庞大队伍,历经将近五千余里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敦煌城。

第116章 告示() 
有道是“一日之计在于晨”,来到敦煌的第二天,李曜没有睡懒觉,早早就去与何潘义商量自家陪葬品的售卖事宜。

    何潘义把如何在敦煌做地下交易,如何联系买家的具体方式和手段向李曜简略地讲了一通。

    李曜算是听出来了,这何潘义显然是个走私行家,相关的门路,简直不要太多,而她自己根本不必事事躬亲,自然会有人把大多数事情打理得妥妥当当。

    只是,这个时代的黑市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若是售买价值极为昂贵的事物,为了以防某一方“黑吃黑”,双方的正主须得约定好交易地点,然后亲自会面,方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何潘义生意做得红火,有钱不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