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坤院的西南墙角近前,李曜双腿稍微蓄力,突然疾冲几步,再猛然一个纵身,顺手在墙顶一搭,便如轻燕一般飞出了院外。

    此时此刻,天边挂着一轮若隐若现的新月,星光亦是颇为黯淡。

    即便如此,李曜还是凭着夜视如昼的能力,尽量沿着建筑和树木的阴影,小心避开地上各种能够发出声响的事物,悄无声息地前行。

    毕竟,她可不敢保证,在观中一群修道者当中,没有一个耳力发达,警惕性超强的高人存在。

    此时的楼观台虽说没有后世那高耸的金黄色老子巨像,但在李唐朝廷的修葺之下,还是由一处高岗楼台变成了一片砖瓦结构的建筑群。

    这里自然是有人住的,只是没有什么值得盗贼光顾的东西,因此宗圣观也就没有专门安排人来守夜。

    李曜如同夜行的灵猫,低矮着身子,穿梭于说经台内,四处摸索和翻找可疑的事物,甚至不顾屋内有人睡觉,翻窗而入,查遍了任何一个角落,却是直到临近黎明,依旧毫无所获。

    显而易见,说经台的内部建筑已经可以排除了,而那个“天道玄机”的藏匿处便只会在说经台的外围一带。

    李曜心中不由一叹:这下搜索范围可就大了太多,看来自己真的要做一阵子“夜游神”了。

第47章 夜色茫茫路漫漫() 
一天的假期转眼即逝,之后的日子里,李曜白天大部分时间都要按照巨国珍的要求记诵各种千奇百怪的经方,炼制各种五花八门的丹药,一时间成了金丹阁内最忙碌的人。

    不过,李曜却也因此享受到了接近宗圣观法师一级的优等待遇,除了可以身穿皇家道观的高级女冠袍服乃至享受专人打理日常饮食起居之外,她还与师父巨国珍进行了一场简单的受剑仪式,并获得一柄价值不菲的法剑。

    所谓法剑,即为“斋醮法师剑”,起坛作法可荡秽,云游四海可防身。

    剑的造型,为隋唐时期最常见的三耳云首剑,也就只有那刻有阴阳八卦图案的剑鞘,方能让人一眼看出这是道家所用的器物。

    剑身则是由上等百炼钢打造而成,剑刃更是吹毛断发,锋利无比。

    这就是说,此剑其实是一件优质的伤人利器,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宝剑。

    起先李曜宝剑在手,便兴高采烈地跑去找剑术好手钟馗切磋技艺,结果她用千年后的比赛型剑法与剑斩猛虎的实战派代表钟馗一较量,就在技术层面上直落下风,甚至连自诩剑技平平的静云,她都远远比不过。

    对此,李曜不由感叹后世的华夏武术当真变成了花架子,见不得真章。

    而钟氏兄妹倒是没有料到貌似功夫了得的李曜,竟也会有如此严重的短板。

    要知道唐人好剑,不仅是喜好公孙大娘那种观赏性的剑器舞,对于用来技击的剑术也是同样推崇。

    最让李曜无语的是,静云还说她的剑法就算是剑舞,也不太符合这个时代的流行风格,端的是让人欣赏不来。

    于是乎,李曜就把自己白天有限的闲暇时间,全都用来跟钟氏兄妹学习实战剑法。

    不过好在李曜武术技击方面的悟性极佳,每日的剑术学习都是惊人的突飞猛进。

    虽说比不得她那无师自通且刁钻狠辣的横刀技法,但凭她个人远超常人的身体素质,却也在短期之内掌握了一些干脆利落的杀人剑招。

    李曜这些天的生活过得很有规律。每天早晚两餐,上午背记经方,下午炼制丹药,黄昏时分学剑,吃过晚饭,再欣赏一支静云演奏的琵琶曲,便早早回房歇息,当坤院所有人都睡下的深夜之时,复又翻墙而出,在说经台周边地带一寸一寸的搜索,寻找藏匿“天道玄机”的疑似之处,待到天边有了快要现出鱼肚白的迹象,方才返回坤院的居所,重新上榻睡个回笼觉,直至晨间送餐的陈桃儿前来扣门,便是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不知不觉间,这般日复一日的轮回,竟也持续到了李曜收到度牒的这一天。

    不过李曜并不着急,因为随着搜索范围的渐渐缩小,这样的日子也终于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再过一日,宗圣观便要为李曜这个新成员举行正式的入道科仪。

    然而,李曜依旧夜如往常,按时翻出坤院,来到了最后一片尚未探索的区域。

    这里是位于说经台东南方的一片崖壁,崖壁上分布着几孔古代修道者开凿的石洞,李曜一个一个排查,终于在其中一孔仅能容纳一人进出的崖洞中发现了一个可疑的机关。

    机关其实并不隐蔽,可以说是摆在了明处,只是其外观着实不起眼,看上去就像一块陷了半截在地里的天然石墩。

    李曜刚把石墩搬起来,崖洞的深处立刻传来了轻微的声响。

    李曜心头一阵激动。

    她果然没有猜错,这就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和重力作用制作而成的“自来石”机关。

    那位穿越者前辈竟以非常原始的作业方式,在极为有限的自然条件之下,布置出这般简单而不失高明的隐匿机关,倒也算得煞费苦心了。

    李曜循声过去,在干燥的地面上发现了一个形同自然凹陷的方坑,不过俯眼一看,坑内却似空无一物。

    于是,李曜蹲下身子,再低头仔细去瞧,就见方坑面向崖洞口一侧的坑壁上居然还有一个壁龛,而龛中正放着一个绿锈斑斑的铜箱子。

    李曜不禁长叹了一口气。

    难不成……这破箱子里装的,就是所谓的“天道玄机”?

    李曜抱出铜箱子,发现这箱子虽不是什么密码箱,但也需要开个锁。

    锁并不复杂,严格来说甚至不算锁,不过是一个可以转动、长得像方孔圆钱的装置,只是这打开装置的工具又在哪里?

    “同志欲知天道玄机,请携带秘匣独自前往此处……秘匣!”

    李曜只默诵了一遍等高线地图上的小字内容,便立刻想到了要点,随即从怀中拿出几乎从不离身的俞石匣子,并发现这匣子刚好与那装置中间的方孔大小相同,便将匣子嵌入方孔之中,再轻轻一拧,就听得“咔哒”一声,铜箱就自行打开了。

    一切都很简单,简单到让人感到失望。

    箱中除了三卷旧兮兮的古老帛书之外,再无他物。

    李曜再次长叹了口气,从箱中拿起帛书,只一一略瞟了眼,心中顿时生出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时空守则”、“生存方略”、“经验备忘录”……这就是天道玄机?

    好吧,其实这样也不错。

    本来自己就对返回后世没有抱多大的希望,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算不上有多么失落和难过。

    看一看穿越者前辈的高见,了解一下他人的经验教训,肯定不会是什么坏事。

    最起码,不能白费自己穿越以来的一番艰苦努力,不是吗?

    只不过,此地显然不是一个适合看书的地方。李曜把三卷帛书和俞石匣子都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又从洞外搬来几块石头将凹坑连同那铜箱子一起掩埋好,再把石墩放回原位,待到隐藏了洞中所有的人为痕迹,李曜走到崖洞出口,突然顿住脚步,回头看了眼洞内,又仰头望了眼高悬于天空的一轮圆月,便迅速投身到了茫茫的夜色当中……

    夜,还很长。

    夜色中人的路,仿佛也变得更加漫长。

第48章 鸿飞冥冥奈我何() 
唐武德六年的四月十五,从二十一世纪魂穿而来,并深受先进文明社会思想熏陶的李曜,正式成为了一名貌似以宣扬迷信思想与维护大唐封建王权为己任的宗圣观女冠。

    李曜在宗圣观只来了半个多月,就成为了观中与静云齐名的“仙子”,亦不知影响到了多少男道士的清修。

    然而,女冠在道门中的地位终究还是比不得男道士。

    所以,她的入道仪式非常简短,总共只耗用了小半刻的时间,甚至许多对她动了心思的男道士还没未得及过来参观,便已结束了。

    当然了,这与目前的楼观道派尚未形成系统的道门规范也有着很大关系。

    楼观派的道众们更偏重研修道家的思想理论,与继承了天师道部分衣钵的茅山宗上清派相比,在斋醮科仪方面自然就缺少了些许讲究和花样。

    只不过,对于李曜来说,过程并不重要,关键是结果。

    成为一个女道士,得到的好处自然是很多的。

    首先,女道士可以完美地避开唐高祖李渊乃至以后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的一系列人口生养政策。

    李曜只要想到这一点,就觉得自己真是太她娘的机智了。

    因为按照当前的律法,俗家女子包括寡妇在内,无论富贵贫贱,年满十七岁者必须嫁人,否则当地官府就会强行对其进行婚配。

    其次,女冠不用太在乎男女之别,可以与任何三教九流的人保持正常来往,甚至比俗家女子出行更加方便和自由。

    如李曜这种出自皇家道观的女冠,简直就是“祠部牒在手,天下任我走”。

    若是她想要去哪里,地方上的官吏还不赶紧屁颠屁颠地把路证“公验”给她双手奉上?

    再者,这时的女冠在衣着起居方面的约束也很小,可以穿盛服,着男袍,浓妆淡抹,抛头露面,甚至还可以购买奴婢来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好处,便是女冠可以得到田地,而一般妇女却没有份儿。

    在入道科仪完毕之后,李曜便从宗圣观监院歧平定手中接过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文书,得到了整整一百亩田地!

    其中,朝廷给田二十亩,宗圣观给田二十亩。

    此外,还有齐王李元吉姗姗来迟的谢礼,即是终南山外一片赐田的所有权,巨国珍师徒人人有份,李曜一人就分得了六十亩。

    而这个时候的关中一带,堪称“九州膏腴”,花果遍地,林木繁茂,土地皆为良田。

    可以说,现在的李曜只要老老实实地呆在宗圣观修道炼丹,即使没有从墓中带出来的财宝,也可以过得滋滋有味,永远不会有甚么冻饿之虞。

    然而,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李曜在入道宗圣观的第三天,便向师父巨国珍提出了外出云游的请求。

    可能是处于华夏文明历史上第三次温暖期的缘故,唐初的天气热得很早,才到四月初夏的中旬,便已让李曜有了后世暑期的感觉。

    此刻丹炉刚熄,余温尚存,烤得坐于附近的她香汗淋漓,可金丹阁内的气氛却是冷冰冰的,又让她感到背脊一阵阵发凉。

    钟氏兄妹一脸担忧地看着神色坚决的李曜,巨国珍法师沉着脸,看着李曜双手递出的一本书册,嘴巴动了动,过了好半晌,才抬手指着不孝徒儿的鼻尖,艰难地说道:“这才第三天,你就不能多待些日子再走吗?好端端的,非要赶在太子殿下即将来访的头一天离开!你可知道……那齐王跟太子是何等的关系,说不定太子此番想见之人当中,便会有你一个啊!明真,你来说说……到那时为师该如何替你解释!”

    李曜心中暗暗叫苦,她急着离开这里,就是担心那个太子的到访啊!

    通晓历史的她,岂会不知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关系。

    她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就觉得那天李元吉临走之前看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