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曜正看着,李渊猛地一拳捶在地板上:“可惜啊!可惜!”

    李曜的眼圈也有些泛红了,情不自禁地问道:“抓到凶手没有?”

    “朕已问过了,承道被一个自称左监门府中郎将的人接出了东宫……”

    正说着,李渊忽然笑了,但这笑容却比哭还难看,反问道:“莲华,你觉得真正的凶手,朕还有必要派人去查吗?”

    李渊脸上泪痕未干,眼泪又再次涌出。

    这个老人今天已留了太多的泪,还远远未从失去两个儿子的打击下摆脱出来,又深深地陷入了失去一个优秀嫡孙的悲痛之中。

    而杀死他们的主谋和最直接的受益者,毫无疑问都是同一个人。

    李曜默默地摇了摇头,随即眸光微微闪动了一下,柔声劝慰道:“父亲莫要太伤心,气坏了龙体可就不好了,至少大哥的其他子嗣还在啊!”

    李渊拭去眼角的泪珠,抽吸了一口气,才缓缓说道:“莲华可知晓为何世民做出这等不孝不忠大恶之事,朕仍必须给他保留一点翻身机会的缘由么?”

    李曜慢慢地低下头,貌似陷入了思考之中。

    但实际上,她却是在掩藏自己脸上的神色变化。

    按照“立嫡立长”的礼法,如果李渊的嫡子全部死亡或者被废为庶人,那他的嫡孙都将具有直接继承太子之位的资格。

    李曜心里很清楚,如果太子和齐王失去全部嫡子乃至绝嗣,凭李世民的能力和威望及其背后的庞大势力,只要他的命还在,哪怕被皇帝废为庶人,也依然会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虽然李承道惨遭不幸,但很显然,罗仁俊和兰韶英等人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否则的话,摆在这里的尸体,绝不会只有一具。

    就算李世民降为郡王,被李渊禁足,李曜也不敢保证,这些孩子一旦现身,不会有人替李世民除之而后快。

    毕竟,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不乏先例,也从来不缺为了自身息息相关的利益,选择铤而走险的人。

    李渊看到女儿垂首不语,只道她是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长叹一声,解释道:“这是因为,除了承道一人遇害以外,你大哥的其余四子和元吉五子全都被人掳走了。”

    李曜蓦地睁大眼睛,故作一脸惊愕之色:“甚么!竟有此事?”

    “此事虽然蹊跷,但朕也并非束手无策。”

    李渊忽然长身而起,拍了两记响亮的掌声,两个宦官闻声而入,迅速将李承道的尸体抬了出去。

    随后,李渊缓缓坐到了御座上,脸上的哀伤之色似已完全消失,瞬即又恢复了一个帝王的威严模样,对李曜指了指右首位置:“莲华过来坐。”

    待李曜坐好,李渊又拍了拍掌,站在殿门外的宦官立刻拉长了尖细的嗓门:“陛下有旨,宣天策府司马、检校侍中宇文士及觐见!”

    李曜微微一怔,暗道:“怎么是他?难道此君这么快就和李世民脱离了干系?”

    宇文士及瞧见李曜也是一愣,却不敢多看,赶紧俯身拜道:“臣宇文士及,见过陛下!”

    李渊肃手道:“宇文卿快入坐。”

    “臣谢陛下。”

    君臣一番客套之后,李渊开门见山地道:“朕召你来,主要是有件极重要的事情,想征求宇文卿的意见。”

    宇文士及心中一紧,问道:“不知陛下所言何事?”

    李渊郑重地道:“朕已决定明日早朝宣布废撤陕东道大行台,以宋王元嘉为大都督,置洛州大都督府,宇文卿认为何人可胜任长史之职?”

    此言一出,宇文士及的脸色顿时变了几变。

    宋王李元嘉,正是他的幼妹宇文昭仪为李渊所生的第一个皇子,由于聪颖好学,一直深得李渊宠爱。

    更何况,李渊刚即位之初,还曾一度打算立宇文昭仪为后。

    所以,皇帝这番用意已经再明显不过,与其说是让宇文士及举荐官员,莫不如说是借机向他表明自己将宋王当作了储君的候补人选,同时还可以大举分化武功郡王背后的势力,让他宇文士及转眼就从李世民的前僚属变成了一大政敌,真可谓老谋深算,一举两得。

    宇文士及不知自己是该激动,还是该恐惧,只觉自己被人放到了炙烤架上,忙道:“陛下,河洛居天下之中,乃中原重地,若不委派一位文武名望兼备者为都督,仅由长史定夺事务,恐难以辖治啊!”

    李曜自然乐见其成,干脆加一把火,似笑非笑地接口道:“宇文侍中此言差矣,自武功王平定洛阳之后,中原已承平五载,择一皇子遥领有何不妥?而且依我之见,长史的最佳人选,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呐。”

    宇文士及登时大汗淋漓,连连叩首道:“臣惶恐之至,不可!绝对不可!”

    李渊拍了拍御案,断然道:“明昭所言有理,论威望,论才识,原天策府中,无人能及宇文卿,就这么定了!”

第309章 荣辱() 
李曜离开两仪殿的时候,已是斜阳晚照的黄昏时分,凤辇刚进入承天门横街,她便远远地听到了罗仁俊的咆哮:“我们乃是明昭公主的侍卫,某要看看,你们哪个敢轻举妄动!”

    随后,又响起了兰韶英清亮的声音:“我等听闻宫中发生变故,恰逢我家贵主入宫,昼夜未归,我等担忧不已,故而冒险前来探寻,还望诸位军士通融……”

    李曜撩开窗帷,抬眸一望,就看见罗仁俊和兰韶英二人被一群执刀挺枪的禁军卫士团团包围在了街道上,赶紧命令车把式催马赶过去。

    凤辇陡地停住,李曜掀帘下车,虽未发一言,人群却因她的到来,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李曜刚刚经历了此生以来最漫长与最艰难的一夜一日,但她看起来竟无一丝倦态,依然神采奕奕,就连夕阳洒在她脸上的余晖,都好像变成了灿烂朝阳的一抹晨曦。

    片刻的宁静之后,兰韶英突然一把推开禁军士兵,整个人飞跃到李曜的怀里,泪如泉涌:“贵主!”

    李曜受到兰韶英情绪的感染,心中也是一阵激荡,双眸迅速泛起了氤氲,不由自主地抱紧了对方。

    两个样貌相似的绝色美人相拥而泣,仿佛两朵并蒂而生的莲花,没有人愿意破坏这样唯美的情景,旁观者俱都屏住了呼吸。

    兰韶英抱着李曜的背脊,忽然感觉有些硌手,缓缓放开怀抱,朝李曜打量了一眼,注意到她的颈部缠了一圈绷带,惊问道:“贵主怎地受伤了?”

    李曜忙挂起一抹笑容,洒然道:“区区小伤,不碍事。”

    罗仁俊闻言心中也是一紧,忙走上前来,看向她的颀长颈子,关切地问道:“明真……这伤真的不要紧么?”

    李曜下意识地用手拢了拢衣领,遮掩道:“多谢十五郎关心,只是不慎栽了个跟头,将养两日就会好起来。”随即身形一正,端出公主的架势,提声说道:“我要出宫,劳烦诸位让行。”

    禁军卫士们闻声纷纷自觉退至道路两侧,李曜与兰韶英携手进入了车厢,罗仁俊则稳稳地坐到车辕上,对车把式吩咐道:“贵主赶着回去歇息了,还请走快一些!”

    “好咧!”

    车把式点头应了一声,抡起长鞭在空中甩了一个鞭花,于是这辆豪华的皇家公车便在众目睽睽之下,箭一般地驰出了皇宫……

    ……

    ……

    权力斗争中,荣辱沉浮通常只在转念之间。

    武德九年六月初五,即“玄武门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唐皇李渊下诏解散天策府,并废除陕东道大行台,设置洛州大都督府,以宋王李元嘉遥领大都督,辖洛州、郑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陕州、汝州、鲁州等河洛诸州,同时免去郢国公宇文士及门下省检校侍中之职,外任为洛州大都督府长史,负责执管府中之政令,原陕东道大行台属官一律转任洛州大都督府的对等职务。

    其后,李渊开始对朝廷三省六部九寺等中枢机要机构进行大换血。

    六月初六,尚书省右仆射萧瑀因病外放为蒲州刺史,擢升太子洗马魏徵为尚书右丞,代理右仆射之事务。

    六月初八,刑部尚书刘政会徙任洪州都督,刑部侍郎刘德威徙任为绵州刺史,大理少卿韩仲良徙任秦州刺史,大理寺正孙伏伽徙任同州司马。

    六月初九,原太子左庶子、大理卿郑善果升任刑部尚书,尚书左丞崔善为升任大理卿,次日即诏令郑崔二人负责调查审理“安陆王遇害案”与“九子失踪案”。

    六月十二,太子詹事、黄门侍郎裴矩升任民部尚书,太子少保李纲出任门下省侍中,擢升太子舍人赵弘智为中书侍郎,起用原太子中允王珪为黄门侍郎、原太子左卫率韦挺为兵部侍郎。

    只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李渊便将以前亲附秦王的人几乎全部踢出了朝堂,并提拔诸多原太子建成僚属取而代之。

    紧接着,他为了避免皇宫安全再出漏子,又着手对“关中十二军”和“元从禁军”进行大刀阔斧的人员调整,先是任命左骁卫大将军马三宝为华州道骑官将军、左卫将军冯立为宜州道天节将军,填补长孙顺德和樊世兴死后空缺下来的位置,然后一纸诏令废除了益州大行台,以原行台仆射窦轨为大都督,设置益州大都督府,召右卫将军韦云起、左领军将军郭行方等非武功王派系的将领回朝执掌北门屯兵,负责招募和训练健儿加强禁军实力。

    至此,这位大唐的开国皇帝通过一系列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将皇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可谓完美再现了他过去那种“决神机而速若疾雷,驱豪杰而从如偃草”的巅峰状态。

    但,这场由皇权争斗所引发的人伦惨剧,终究还是给初创的大唐王朝刻下了难以泯灭的伤痕。

    七月初一的朔日朝会上,悲痛难以释怀的李渊史无前例地追尊皇太子李建成为“文恭皇帝”,追赠齐王李元吉太尉,谥号“靖烈”,并诏令天下缟素七日,以天子之礼同时厚葬文恭皇帝和齐靖烈王,次日武功王李世民委托太常卿窦诞上表请求亲自抬送李建成灵柩至墓所,李渊当即同意了他的请求。

    出殡之日,时逢盛夏,天气异常闷热,在众人视线里消失了一个多月的李世民肩扛棺木,累得满面通红、汗流浃背,李渊见状有些于心不忍,怕他痼疾发作,先后派淮安王李神通、赵郡王李孝恭乃至高士廉、褚亮等原秦王府僚属上前劝说,结果均遭到了李世民的拒绝。

    行至半途,忽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李世民依然咬牙坚持抵达了安葬地点,随后扶着棺椁嚎啕哭诉,指天发誓自己没有存心伤害兄弟,也没有谋杀安陆王,更没有掳走九个侄儿,言辞极尽哀痛与忏悔之意,哭得撕心裂肺,甚至数次晕死过去,太医们为此忙活了好一阵子,才保得他性命无虞。

    暴雨洗去了无数的污浊,却无法洗涤李世民身上的罪行。

    所有在场者都看得出来,李世民在葬礼上的表现,的确是出自真情实意,但也不排除这是他为了挽回父子关系,从而争取到东山再起之机,所作出的一场卖力表演……

第310章 与儿封号何干?() 
一丝淡淡的晨曦透窗而入,洒在纱幕低垂的床榻上。

    好眠初醒,李曜睁开惺忪的双眼,挪开搂在她腰间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