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小在河北涿郡长大的将门之后薛万彻,少时便奉行“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

    在加入东宫之前,他先后效力过燕王罗艺、齐王李元吉,只知道太子待他最为诚心,一直将他视如手足,今日忽闻太子遇害,他的脑子里没有别的念头,唯有披肝沥胆,拼死为其报仇,而现在看来,他所能做的,也只有到此为止了……

    ……

    ……

    “冲啊!”

    “杀啊!杀李世民!”

    龙首原上,血流成河,秦王李世民已彻底陷入了一场混战。

    马蹄像怒涛般奔流不息地踏过层层叠叠的尸体,两方人马以死相搏,谁也不肯退却半步。

    李世民使出了自己毕生所学的战术和阵势,浴血奋战了整整了两个时辰,仍然未能击败冯立所率领的长林军。

    兵刃相交,人马再次交错而过。

    李世民一槊刺倒来敌,继续向前冲出数丈距离,目光往四周一扫,见到已方留在马背上的人竟已不足百数。

    库真独孤彦云、翊卫府右郎将庞卿恽、库直骑郑仁泰相继战死。

    右库真杜君绰、别将李孟尝、护军刘师立、比部郎中长孙无忌生死不明,不知所踪。

    尚在他身边作战的秦王府将领,就只剩下了统军程知节和左库真张士贵。

    战斗之惨烈,损失之惨重,直教李世民心口阵阵绞痛。

    按照李世民和秦王府幕僚们事先的预想,制住他的皇帝父亲和皇姊明昭公主以后,只要成功袭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将其死讯传出宫外,东宫和齐王府就会直接作鸟兽散……怎知他这两兄弟会有如此多的死忠,居然还会这样不要命地找他报仇。

    本来这种情况,其实也难不倒历经过无数大风大浪的秦王李世民。

    早在东宫和齐王府卫士刚开始攻打玄武门的时候,他便吩咐统军尉迟敬德去逼迫皇帝发布一道手敕,只说太子和齐王作乱,被他举兵诛杀,诸军一律受他处置。

    如此一来,那些攻打玄武门的东宫长林军和齐王府的卫士们,就会立刻从保卫李唐皇室的军人变成谋反的孽臣贼子。

    他可不相信,面对这样巨大的身份落差,这些人还会继续为他那两个身首异处的兄弟卖命……

    结果,尉迟敬德这一去,便一去不返。

    之后,公孙武达自告奋勇前去打探宫中情况。

    然而直到现在,他都已快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尉迟敬德与公孙武达二人仍然杳无音信。

    这只能说明,皇宫已经脱离了他的掌控。

    这也意味着,他已不可能得到他想要的敕书了。

    而与此同时,他面对强悍得完全出乎自己意料的长林军,想要返回府邸去救出家眷更是难于登天。

    所以,他当机立断,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决定以自保为先,放弃曾经与他相濡以沫十二载的观音婢,放弃他心爱的承乾、青雀、恪儿、丽质、月娥、尼子、阿杨、阿韦、阿燕……立刻转道东奔洛阳。

    可即便如此,他竭尽全力也无法摆脱长林军疯狂的追杀……

    罕有匹敌的强槊,不堪重负,断为两截。

    千锤百炼的宝刀,不停劈砍之下,刀刃翻卷,变得不再锋利。

    兜鍪不知去向,发髻也被人一刀削散,粘在满是碎肉和血沫的铠甲上。

    李世民身经百战,从来没有像此时这样狼狈,这样凄惨。

    而在他的左右,程知节、张士贵的模样也与他相差无几。

    眼见前方出现一条小道,程知节和张士贵突然齐齐调转马头,领着所剩不多的寥寥数人,大声疾呼着扑向追兵:“我们断后!大王快走!”

    可李世民还没有来得及为部下勇于牺牲的精神表示感动,他胯下的千里神骏“飒露紫”突然惨嘶一声,马失前蹄,强大的惯性,顿时将他甩出了马鞍。

    “不!”

    “大王!”

    “秦王落马啦!”

    “快为殿下报仇!杀啊!”

    李世民一个翻滚站起身来,尚未站稳,就看到一支泛着血色的槊锋直冲自己的胸口刺来。

    “李世民去死!”

    长槊的主人,正是东宫翊卫郎将冯立。

    天亡我也!

    李世民心中充满了悔恨与不甘,想他南征北战,功盖天下,若不是为了争夺那皇帝宝座,何至于囚禁父姊、弑杀兄弟,何至于葬身此地!

    就在这电光火石的一刹那,一道青虹般的锋芒划过李世民的眼前,只听“铿”的一声,冯立手中的长槊就突然飞上了天。

    下一瞬,一袭紫色裙摆出现在了李世民的眼前。

    李世民缓缓抬头看去,看到来者竟是他的三姊,登时呼吸一窒。

    李曜近乎闪电般的突然现身,足以令在场所有目击者的呼吸为之停顿,甚至连战马也停止了嘶鸣。

    天地之间,仿佛忽然安静下来,静得只剩下了李曜急促的喘息声。

    李曜扔掉从路上捡来的残破横刀,高高举起卷轴,看着满脸不可思议的冯立说道:“今上手敕在此,冯郎将适可而止吧!”

    待两方人员全部下马跪地,李曜刷地展开敕书,用她最嘹亮的声音朗读了一遍。

    音落,四周顿时哭声四起。

    冯立等长林军将士全都泪流满面,正如薛万彻一样,他们为回报太子的恩惠,已然尽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程知节和张士贵两个大老爷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为他们劫后余生而痛哭流涕。

    除了李曜,只有一人没有哭。

    李世民的眼里一滴眼泪也没有,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李曜,目光中充满了疑惑,似乎心中有着无数的问题,但李曜等了好半晌,才听他问道:“你为什么要救我?”

    李曜盯着他的眼睛,缓缓说道:“二郎误会了,我没有救你,而是为了拯救这个天下。”

第306章 剪草() 
龙首原上血气弥漫的时候,长安城内依旧是一片祥和。

    永嘉坊一座古朴老宅的书房里,一个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提着一管毛笔,在一张宣纸上挥毫泼墨,只片刻工夫,四行龙飞凤舞的好字便跃然纸上:“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老者把毛笔往云纹石笔山上一搁,信手拿起他的青花印章,在朱砂中蘸了蘸,往那宣纸一角用力地按了一个大红印——虞世南。

    房中除了虞世南,还有两位气定神闲的中年秀士围在书案前捋须观摩,正是“玄武门之变”的主策划者房玄龄与杜如晦。

    待纸上墨汁稍干,房玄龄俯下身,小心翼翼地吹了吹墨痕,目光从字迹上逐个扫过,随即直起身子,对虞世南点头赞道:“虞秘监书法之精妙,直教玄龄高山仰止,佩服不已。”

    杜如晦似已看得痴了,许久才出声道:“这首诗以蝉自况,物我互释,简练传神,虞秘监真是别有慧心啊!”

    “呵呵,玄龄、克明过誉了。”

    虞世南听得房杜二位粉丝一通赞美之词,心情相当愉悦,手揽尺长白须,向房杜二人笑揖道:“说起来,二位皆是筹谋帷幄、经纶霸图的王佐之才,将来必为扬名立万的贤相,老夫也就会些舞文弄墨的本事,与二位相比,实不及也。”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二人知道此刻秦王正依照他们制定的计策创造历史,而他们只不过是在这个事先约定的地方,等待皇宫里传来成功的消息,不由彼此会心一笑,齐齐向虞世南拱手道:“承蒙虞秘监谬赞,我等愧不敢当。”

    主宾相谈正欢,一个书僮忽然走了进来,向虞世南汇报道:“府门外来了一个人,自称是两位客人的朋友,说有十万火急之事,要入府面见两位客人。”

    “十万火急?”

    房杜二人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了,口中几乎同时发出了一声惊疑。

    虞世南不由得看向房玄龄与杜如晦,纳罕道:“此人是……”

    房玄龄肃声道:“知道我们此刻会在这里的人,只有一个。”

    杜如晦一字字地接口道:“长孙无忌。”

    虞世南心中一凛,他虽为天策府主薄,却没有参与秦王发动政变前的密谋,并不知道今天发生了何事,可他一听这名字,顿时就嗅到了几分阴谋的气息,遂忙不迭地对书僮说道:“速速将人请进花厅,我们马上就到!”

    书僮飞跑而去,虞世南、房玄龄、杜如晦也立刻起身前往花厅,虞世南虽然是名满天下的书法大家,但爵位不高,只是正五品上的开国县子,由于唐朝律法对士庶宅第的面积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所以他的宅子并不大,三人从书房到花厅,步履匆匆很快就到。

    片刻之后,穿着一身庶民袍服的长孙无忌快步走进花厅,虞世南瞧他满头大汗,赶紧让书僮沏了一壶凉饮,长孙无忌一杯下肚,犹觉不够,便直接抱起瓷壶咕咚咕咚大口豪饮起来。

    这位秦王内兄原本也算是个举止雍容之人,而现在竟作此等市井之态,虞世南看得直皱眉,不由提醒道:“长孙郎中慢些喝,莫要呛到了。”

    长孙无忌却喝得更急了,痛快解渴之后,放下瓷壶,便对房杜二人开门见山地道:“情势危急,须得赶快剪草。”

    “剪草?”

    虞世南尚在一旁听得不明所以,房杜二人却已神情一紧,齐声问道:“太子和齐王呢?”

    长孙无忌用手比划了一下脖子,房玄龄和杜如晦又双双松了一口气。

    虞世南看了却浑身一颤,失声惊呼道:“你是说……他们死了?谁杀的?”

    花厅里没有人理会这个老人家,杜如晦忙又问道:“既然如此,却不知这‘危急’所为何来?”

    长孙无忌突然捞起袖子,现出手臂上包扎的绷带,急声道:“我没时间解释,若迟了片刻,只怕大王连太子都做不成了,克明快安排‘影杀’动手吧!”

    杜如晦知道长孙无忌这人头脑精明而冷静,也从来不开玩笑,赶紧点头道:“好,我这就去通知他们。”

    ……

    ……

    朱雀门街之东,兴道坊的坊墙边。

    几十个身着短褐的汉子正聚在一起闲聊,忽有一骑疾驰而来,转眼便冲到他们面前。

    骑士一副文士打扮,正是杜如晦。

    两个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的彪形大汉立刻迎了上去,杜如晦勒缰驻马,对他们沉声说道:“罗进成,周孝范听令,你们即刻动身,按第二法实行,此法须得费些周章,切记一定要处理干净,否则的话,你们就自我了断,以免坏了上将的大事!”

    罗进成、周孝范齐齐抱拳:“请杜学士放心,属下绝不辜负大王恩德!”

    “好,我等你们消息!”

    杜如晦话不多说,一提马缰,便扬鞭而去,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罗进成表情严肃地对周围的人说道:“报答大王知遇之恩,成就功名的时刻到了,你们可都还记得大王的交待?”

    众人齐声应道:“记得!”

    “那就好。”

    罗进成郑重地点了点头,忽然朝大街对面的皇城墙一挥大手:“出发!”

    一群人迅速来到朱雀门,罗进成从腰间抽出一面三角黑旗,冲着门楼上的人摇了摇,便带着手下们径直迈入了这个大唐皇宫的主大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