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事情已经解决,钟馗也就放弃了参加科举的打算,定下心来修行悟道。

    三个月后,李曜收到了沙州刺史张护寄来的书信,说是“明华观”竣工久矣,而敦煌张氏、李氏、令狐氏、索氏四个中原大族早已全部改奉道教,如今万事俱备,只待高道前来纳徒授课,弘扬神州道学。

    诏令难违,李曜无法亲赴西疆传教,只得另寻他人代劳,好在宗圣观监院歧平定曾当面对她做过保证,如果沙州那边的道观一俟建成,他必会安排合适人选过去传教。

    只不过,沙州距离遥远,路途艰险,有此意向的年长者很难承受长途跋涉之苦,而宗圣观圣眷正隆,有一定修为的青壮年者大多都不愿离开,结果只有钟馗和一个名叫吕道济的法师站了出来。

    钟馗的主动请缨,令李曜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巨国珍曾对李曜谈及钟馗入道的原因,便是他罕见而诡异的命相,说他天生神煞之相,虽是个阳刚男儿,却有着至阴的命格,若不出家寻求神明庇佑,人生定然不会有什么好结局。

    当然,李曜肯定不信这些玄而又玄的说辞,可根据实际来讲,她也不得不承认,钟馗样貌不佳,脾性烈,说话又直,想要入仕搏取功名,倒还真不如好好做一名道士,凭着他那超凡的本领与才华,成为一位青史留名的高道,其实亦并非难事。

    在两位响应者临行之前,歧平定向皇帝李渊上书奏明此事,李渊得知这所谓的“明华观”属于明昭公主,不由得老怀深慰,只道自家女儿考虑长远,立刻敕封钟馗为法师,授吕道济为从五品“朝散大夫”,并厚赏财帛以作盘资。

    歧平定、巨国珍、钟静云等宗圣观道众把钟馗和吕道济送至山下,饯行叙话许久,才依依告别。

    返回坤院后,钟静云发现兰韶英再次扮成了李曜的模样,不禁会心一笑:毫无疑问,她这个好师妹为钟馗和吕道济送行去了。

    钟馗那厢才刚走到盩厔,李曜就纵马追上了他俩:“道济师叔,正南师兄,请暂且留步!”

    虽然李曜头戴幂篱,身着男装,但吕道济却是个眼力极好的,立刻认出了她,不由下马行礼道:“吕道济见过贵主大驾。”

    李曜虚扶他起来:“道济师叔多礼了,称我‘明真’即可。”

    钟馗也慌忙翻身下马,上前问道:“明真到得此地,不知所为何事?”

    李曜交给钟馗一个锦盒:“师兄先过目一下吧。”

    钟馗打开盒子,就见里面是几本手札,俱都是李曜近日来潜心研读道家经典所作的笔记,他粗略地翻阅了片刻,问道:“明真,你的观点似乎有些新奇啊。”

    李曜解释道:“师叔,师兄,西疆的情况与中原完全不同,那里佛教极为兴盛,寺院林立,信众广泛,而吾教道场,方圆千里也寻不到几处,你们若想在那里站稳脚跟,须得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切不可墨守成规,照搬传统,如果有必要,适当借鉴僧人传教之法,亦未尝不可。”

    吕道济神色凝重地道:“依明真言下之意,我等须要重新编篡经文,修改教义,可如此一来,无异于开宗立派啊。”

    这个时代的道教并没有后来“全真教”那样更为合理的神学理论体系,也不具备佛教、天方教那般严密的组织性,内部分支派系可谓多如牛毛,所以吕道济听了李曜的这番话,第一反应就是明昭公主想要自立门户,而他们二人则是代其传播教义的先行者。

    钟馗拿出一本手札,指着封面上的“哲学”二字,皱眉道:“明真送给我们这些文本以作参考,怕是早已有了自成一派的念头吧?”

    李曜点头道:“没错,大道常新,才可顺时应势,洞烛先机。”

    吕道济动容道:“说来惭愧,本来我此番前往沙州,只是厌倦了闭关清修的日子,打算借机云游一番,如今听得明真这番真知灼见,真是有如醍醐灌顶啊!”

    说罢,吕道济与钟馗不约而同地朝李曜深深一拜。

    李曜将二人扶起,又嘱咐了几句,祝他们一路平安,这才扳鞍上马,扬鞭而去。

第276章 论如何成为伟大的神棍() 
武德八年,依旧是战事频发的一年。

    新春伊始,突厥和吐谷浑各自遣使入朝请求互市,李渊大喜,当即答应下来,唐朝借此购入巨量的牲畜,使得历经丧乱的中原地区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长,和平仅仅维持了一个春天,便因突厥人和吐谷浑人的突然发难而终止。

    吐谷浑的党项部趁唐军疏于防备,长驱直入渭州,在襄武、鄣县一带烧杀掳掠。

    凉州胡人睦伽陀与突厥里应外合突袭姑臧,几乎打破城池。

    没过多久,颉利可汗亲率大军进攻灵州,李渊气愤难当,决定以后降格对待突厥,不再书写国书,一律改用诏书敕令。

    从七月开始,突厥和吐谷浑似乎商量好了一般,一而再再而三的骚扰犯境,战火以燎原之势,迅速波及了陇右与河朔的大部分地区。

    八月中旬,肃州刺史安修仁在且渠川击灭睦伽陀,朝野上下还没来得及高兴,就收到了并州军在太谷全师覆没的消息。

    此一战,颉利可汗对唐军布下重重包围,郓州都督张德政及数万唐军将士死战捐躯,中书侍郎温彦博等幸存者沦为战俘,并州道行军总管张瑾仅以身免,令李渊苦心经营的防守体系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但巨大的牺牲与代价亦为唐军换来了转机,仅过了十数日,灵州都督任城王李道宗率部在灵州取得大胜,为唐朝扳回关键一局。

    此后,代州蔺謩败没贺咄设于新城,霍国公柴绍退欲谷设于鄯州,右领军将军王君廓大破热寒特勤于幽州,唐军连战连捷,成功地遏制了突厥人的攻势。

    而吐谷浑人后来的几次入侵,皆遭到了唐朝军民的迎头痛击,被杀得落荒而逃。

    外部压力稍缓,李渊又把心思转移到了儿女们身上。

    十月中旬,老皇帝终于解除了李曜的“禁足令”,让她参与主持了下元节的祭祀大典。

    此事无疑向世人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皇帝对明昭公主依然宠爱有加。

    于是祭典结束之后,许多久未光顾明园的贵客纷至沓来,白玉楼又恢复了往昔高朋满座的盛况。

    然而,李曜住惯了恍若仙境般的终南山,再回到喧嚣的尘世之中,却感到有点不习惯了。

    李曜为了应付那些不得不接见的王侯公卿,很难腾出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甚至有的时候,她不禁会想:“自己是不是回来的太早了?”

    呆在宗圣观的一年时间里,李曜其实过得很充实,为了把储存在她头脑里的未来知识和先进理念全都记录下来,经常日夜笔耕不辍。

    当然,由于有兰韶英这个替身挡着,李曜也悄悄溜出去过几次,甚至有一次还跑出了千里之外。

    在祁黛双与梁元度大婚的那天,她乔装改名,化身为一个富家子弟,大摇大摆地登门送上贺礼,然后美美地吃了一顿喜宴,又闹了一回洞房,这才尽兴离去。

    由始至终,她都没有被别人认出来,直到后来祁黛双看到一张留言条,才知道明昭公主竟然亲自来过。

    而李曜前脚刚回到宗圣观,就收到了钟馗和吕道济联名写给她的一封信,说他们抵达敦煌后,受到了当地文武官员和各大氏族的隆重欢迎,只是刚入住明华观的时候,他们出于谨慎,并没有立刻采纳李曜的提议来传授经义,结果很快出现了所谓的“水土不服”现象,每天前来听讲的人很多,但有意入道者却寥寥无几。

    为解决这个窘况,二人经过一番仔细琢磨和讨论,决定尝试采用李曜手札里面最为他们认可的两种办法来进行传教。

    第一种办法是简化教义,把繁琐复杂的义理全部进行缩改,并减少原来门类众多的斋醮科仪。

    对此,李曜在手札中特意作了相应的解释。

    她认为信仰源于恐惧,恐惧源于未知,而无知正是一种容易产生未知的思想状态。

    这个时代,大部分百姓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理解能力极其有限,可以说是无知的群体。

    换而言之,只有尽量降低知识门槛,才会有更多的人接受道教的教义。

    至于第二种办法,便是学习佛教的通俗化,将晦涩难懂的经书内容改编为浅显平易的“变文”。

    按照当地的习俗,讲变文需要连说带唱,所以这种工作通常是由地位不高的僧人来担任,对于拥有法师头衔的吕道济和钟馗来说,实在有些纡尊降贵。

    不过好在刺史张护是个精明人,钟馗、吕道济在他面前提起这个想法的第二天,就有两个自称擅长编撰和俗讲变文的人请求拜入玄门。

    于是,钟馗和吕道济重新制定的讲经方式,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士庶百姓的普遍欢迎,其中尤以改编自《逍遥游》的寓言故事最受人追捧。

    结果不到一个月,两人就招收到了上百名弟子,俗家信众更是数以千计。

    李曜看完这封字里行间透露着振奋之情的书信,不禁轻轻一叹:“看来只有我亲自出马,才能把道教传向全世界了。”

    李曜从来不相信神佛,但不代表她不懂得如何成为一名神棍,她只是不屑建立“太平道”、“白莲教”那种全靠装神弄鬼和耍小把戏欺骗愚昧民众的宗教组织。

    因为人多未必能办好事,一个教派若没有严密的逻辑思想体系,生存能力再强,受众再广泛,也成不了大气候。

    道教则不然,虽然存在很多缺陷,却融汇了整个华夏文明的文化体系。

    道家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的根底,所以李曜将来想要做的事情,不仅是让道教成为拥有人口基数不亚于世界三大教的宗教,还要将华夏文化传扬到全世界。

    但钟馗和吕道济两人显然不敢采用她摆在首位的建议,即是消除从古至今严重制约道教发展的一个最致命的缺点——森严的门派界限。

    道教内部长期形成的派别观念,让道众们变成了各不统属的团体,形同一盘散沙,如果不能制定统一的教义,根本无法打破这个屏障。

    在李曜心目中,最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宗教联盟,先把其他道派吸引进来,然后再对其慢慢吞并,直至所有的联盟成员彻底融合为一个真正的整体。

    而在对外传播方面,李曜更不会排斥使用非常手段。

    在特定的情况下,面对某些不肯友好对待道教徒的群体,她也会积极学习天方教和基督教,以武力征服的方式进行传教。

    另外,她还认为应该汲取佛教后来在西域迅速衰败的教训,严禁大兴土木营造那些劳民伤财的大型建筑和雕像,更不准教徒利用宗教的名义盘剥和搜刮信众的财物。

    只不过,她若想轻松实现上述一切,还需要尽量摆脱李唐皇室的争斗才行……

    岁末一个清冷的早晨,太子李建成领着一个豆蔻少女来到了明园的大门前,微笑着道:“永宁,待会儿见到你姑母,可千万莫要表现得太惊讶喔。”

第277章 永宁郡主() 
当朝太子上门拜访,明园的几个门僮岂敢怠慢,不等太子车驾停稳,立刻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