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曜点点头,问道:“你可知陛下现在何处?”

    这宫女道:“因山中天气清寒,陛下颇感不适,已在半个时辰之前下山了,陛下临行前托奴婢给贵主带几句话,只是须得入屋对贵主说。”

    “那你进来吧。”

    李曜让这宫女进了屋,钟静云见两人神神秘秘的样子,只道是她们要说什么天家机密,正想退出房间,却被李曜开口叫住:“师姐请留步,只是小事一桩,无须回避。”

    这宫女朝钟静云恭敬地欠了欠身,才轻声地道:“陛下之所以没召见贵主便不辞而别,其实是想给朝臣们留下一个印象……陛下是真的在生贵主的气,而非敷衍他们。”

    一旁的钟静云听了,不禁动容道:“百闻不如一见,看来陛下对师妹的确是真心相待呀!”

    李曜淡淡地笑了笑,心中却是暗自一叹。

    很显然,她的一些作为已然踩到了这个男权社会上层群体所能容忍的底线,所以才会受到这样的禁足处罚。

    到得如今,她算是彻底明白平阳公主为何会说出那样的遗言。

    纵横四海,驰骋天下。

    何尝又不是她的理想呢?

第272章 三公子() 
稷州,武功城。

    夜已深,紧靠北城墙的谭国公府内,依旧灯火通明,丝竹悠扬,歌乐声声。

    今日是左监门卫大将军丘师利的五十岁生辰,主客齐聚正堂,一面推杯换盏,一面观赏伶人们的歌舞表演,时尔叫好,时尔抚掌助兴,气氛好不火热。

    谭国公丘和毕竟年过古稀,熬不起夜,此时已回房歇息,因此一曲结束,寿星丘师利忙命人添加香炭,奏响艳曲,并唤出了府中的美婢们出来陪玩,很快,满堂宾客无不左拥右抱,行为亦渐渐放纵起来。

    正当众人荒唐相戏之时,一个奴仆快步进来,悄悄走到丘师利的身边,对他附耳低语几句,丘师利微微一震,忙不迭吩咐道:“快去把人请进来……”

    他忽然一顿,扫了眼四周胡天胡帝的场面,赶紧推开偎依在怀里的侍妾,改口道:“不用了,我亲自去迎见。”

    丘师利来到前院,就见仪门前站着一名女子,头戴幂篱,穿着利落的骑装,手上托一个锦盒,身姿纤秀挺拔,看起来气质颇为不俗。

    那女子一看到丘师利,立即上前几步行礼,声音空灵而低沉地说道:“我深夜拜访贵府,如有失礼之处,还请丘将军见谅。”

    丘师利感觉对方的声音似曾相识,却又对自己的猜测感到难以置信,遂站定脚步,恭敬地道:“无妨,娘子太客气了,今日丘某过寿,来了即是客,还未请教娘子芳名?”

    那女子没有回答,只将锦盒递到丘师利的手中,淡淡地道:“丘将军一看贺礼便知。”

    丘师利打开锦盒,盒里有一只品质上乘的玉龟,刻有“如月之恒,寿比南山”八字的龟背上放着一张纸条,掌灯仔细一看,就见上面只写了一个署名:“三公子。”

    丘师利看得瞳孔直缩,双膝发软,好半晌才强自镇定下来,恭谨地肃手道:“呃……此礼甚为贵重,丘某真是受宠若惊,还请娘子到里边一叙。”

    丘师利将这女子引入客堂,挥退左右,突然伏身拜道:“臣丘师利拜见贵主。”

    女子抬手虚扶:“丘将军免礼。”

    丘师利起身,犹豫了片刻,才道:“请恕臣斗胆,近来有一些传闻,说是今上义女明昭公主的相貌,与贵主一模一样,可否让臣一睹贵主尊容,以解心中之惑?”

    丘师利虽还没有见到此女的面目,可对方的一言一行,都自有一种超凡的气度,与那位令他深感折服的平阳公主相比,简直形如一人。

    而且,“三公子”这个称谓,亦正是平阳公主当年女扮男装招揽他时用过的化名!

    女子摘下幂篱,现出一张倾国倾城却又不失英气的丽颜,不是李曜又会是谁?

    丘师利瞪大双瞳,失声叹道:“贵主竟变得这般年轻,太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当年平阳公主与丘师利初次见面时,就已是双十许人的模样,而李曜看起来只是一个刚及笄的妙龄少女。

    李曜轻轻挑眉道:“我以前很显老么?”

    “不不不……”

    丘师利连连摆手,解释道:“臣的意思是说,贵主根本不像年近三十之龄,臣从未见过有人能够重返青春,是以大感惊奇,还望贵主莫怪。”

    随即,他忙把话头转入正题:“不过,臣听说贵主正在终南山宗圣观修道,贵主往来数十里地,又是午夜到访,想必并不只是为了给臣祝寿吧?”

    李曜点了点头:“丘将军快人快语,我就长话短说……”

    丘师利听得李曜把丘行恭帮妻家北眷钟霸占南眷钟祖产之事说了一遍,慨然道:“贵主可能也晓得,行恭向来生性严酷,最近几年,他跟随秦王四处征战,赚得了不少军功,对我这个大哥,也越来越不尊重,连我的寿宴,都没有任何表示,不过他对家父家母倒是极有孝心,家父在朝野德高望重,当年激流勇退,就是为了保得清誉,最不能容忍子女家眷有为非作歹之举,所以请贵主放心,只要臣将此事上报家父,用不了多久,我那二弟就会亲自上终南山,给贵主同门师兄姊赔礼谢罪,还南眷钟氏一个公道。”

    李曜微笑道:“既然如此,就有劳丘将军了。”

    面谈完毕,丘师利知道李曜因故被皇帝禁足于宗圣观,亦未多挽留,将李曜护送到了城墙下,正打算去城门口打点守夜的士卒放行,却听得李曜微笑道:“丘将军不必多此一举,我不想引人注目,自行离去便是。”

    话音一落,她的人已凌空而起,足尖在城墙上连续点了几下,身影有如一鹤飞天,转眼间便消失不见。

    丘师利呆呆地看了眼夜空中皎洁的明月,又看了看面前高大的城墙和空空如也的城头,不禁耸然动容:“难道李三娘真的是谪仙人?”

    ……

    ……

    翠微峰,金丹殿。

    宗圣观法师巨国珍手持拂尘,盘膝坐于木制的高台,他的身侧坐着三人,左边是钟馗、钟静云兄妹,右边则是一位气质高冷的清丽女冠。

    在他们的身前,有一口巨大的炉鼎,里面正腾腾地冒着热气,几位道僮在炉鼎周围忙成一团。

    那清丽女冠正目不斜视地看着炉鼎,突然袖子在空中一卷,随即摊开手心,现出一个小竹管,她取出薄薄一卷纸,小心展开来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回房。”

    清丽女冠收起竹管和纸条,不卑不亢地对巨国珍说道:“师父,我想回房一趟,还望允准。”

    巨国珍微笑着挥了挥拂尘:“速去速回,为师还等着你来做最后的调试呢。”

    “好的,请师父稍等片刻,弟子马上回来。”

    清丽女冠说罢,便急急下山返回坤院住处,一群侍女纷纷迎上来,女冠不待她们靠近,便道:“你们都退下吧,我只是回来取个物件。”

    清丽女冠推开房门,后脚跟刚迈进去,忽觉耳畔风响,一道虚影倏然闪过她的身侧,定睛看去,就见一个与她身形相貌几乎一模一样的女子站在了屋中。

    这女子微笑道:“我回来得有些晚,真是辛苦你了。”

第273章 师兄看出来了?() 
“其实算不得晚,但若再等一阵,巨法师让我上去炼药,只怕就要露陷了。”

    清丽女冠取下头上道簪,散开一头青丝,自行宽衣解带起来。

    屋中两女自然是兰韶英和李曜。

    兰韶英乔装打扮成了李曜平日的女道士模样,而李曜穿着一身干练的窄袖青衣,整个儿好似后世电影里的女侠。

    虽然李曜与兰韶英样貌有七成相似,但毕竟表面年龄和身高五官存有差异,普通人只需仔细多看几眼,还是能够把两者间的不同之处识别出来,所以李曜为了彻底做到以假乱真,对兰韶英动用了一些简单的易容之术。

    两人迅速换了衣服饰物,随后李曜卸去兰韶英面上的点胶和妆粉,再在她的脸上进行二次化妆,发髻改成简便大方的双螺髻,又摇身一变成了个平平无奇的侍女。

    由于宗圣观的道门玉律非常严格,除天家派来之人,其他非玄门道众皆不得入内,包括王绩那样的半吊子道士也不行。

    因此,李曜最初只带上了鱼玄微、张玄妙、宋玄尘三个弟子,而后她为掩人耳目便于自己秘密出行,又略施小计,以移花接木的方式,用兰韶英换掉了皇帝安排在她身边的一个宫婢。

    李曜根据兰韶英的汇报,得知巨国珍会让她现场指导炼药,于是取了一小包事物,独自来到金丹殿。

    巨国珍一见到李曜步入殿堂,当即下了观火台,吩咐道:“明真你总算回来了,为师马上要亲自做示范,快些上去看着火候。”

    “是,师父。”

    李曜低头行了个礼,双膝微微一弯,便跃上了高台,敛袍坐于巨国珍原来的位置,旋即发现身侧的钟馗、钟静云两人都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儿,趁巨国珍忙得自顾不暇,含笑悄声道:“忧事不出数日必解,师兄、师姊还是把心思放在修行上吧,否则师父他老人家瞧见了,怕是又要训你们一顿。”

    钟氏兄妹看她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儿,不约而同地齐声问道:“明真可是收到了好消息?”

    李曜总不能告诉这兄妹俩,这是自己结合后世的史料和当下的传闻,得出丘师利和丘行恭两兄弟之间关系不和的结论,然后为了利用老大对老二的不满心理,偷偷溜出道观,孤身跑去数十里外的武功县,夜里拜访了一个浑身酒气的大老爷们吧?

    于是,李曜想了想,卖了一个关子:“师妹我还是那句话,那个人一定会来的,你们尽管放心好了。”

    这时,炉鼎中的丹药炼制也到了最关键的步骤,钟氏兄妹不好再多问,而李曜也已集中注意力,观察炉鼎的火候。

    唐代没有水银温度计,李曜虽然知道制作方法,但以现有的技术条件,根本做不出温度计所需的耐高温玻璃,只得入乡随俗,透过鼎盖上的三个大圆孔,以肉眼来判断鼎内丹药的炼制状况……

    俗话说,十个高道九个医。

    有唐一代,堪为第一医学大家,非妙应真人孙思邈莫属。

    就在前不久,宗圣观监院歧平定被拜访宗圣观的孙思邈诊出“息贲”之疾,说他右躯有“病积”,意思即是身子里有肿瘤。

    歧平定自抚肋下,果然摸到一个微微鼓胀的地方,孙思邈告诉歧平定,摸之若感疼痛,则已药石无医,若无痛,则施以化湿、理气、健脾疗法,或许能保数岁寿元。

    听闻此事之后,李曜认为此病十有八、九是癌症,并亲自为歧平定诊治,结果不出她所料,竟是原发性肝癌。

    李曜不得不由衷地佩服那位从未逢面的“药王”孙真人,即使在一千多年以后,无论中西方的医学,都将健脾疗法视为治疗肝癌的关键所在。

    因为脾虚容易引发黄疸、消化不良、血液循环不畅,李曜记得原史里的歧平定享年七十七岁,算起来应该是贞观四年才去世,在这个时代已属于长寿者。

    不过李曜看那歧平定鹤发童颜的模样,说他只有六十来岁,估计没有几个人会怀疑,若是他没患这病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