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你敖乐根虽是靺鞨人,却是突利可汗卫士帐下的一个奴兵,你们三人有三个共同点,一是懂突厥语,二是战阵老手,三是性格相投,正因如此,你们三人很容易就走到了一起,而这也是我选你们来管理苔草湖部落的主因。”

第268章 安红玉的选择() 
人在旅程,总是去时慢,回时快。

    没有了突厥人的威胁,李曜一行不再从居延海绕行至甘州,而是直接从呼延州拐子河南下,经红谷,横穿龙首山,在焉支城与西市商队会合,之后再沿河西走廊的官道东行,翻乌鞘岭,渡黄河,过陇右,只用了半个多月时间,便进入了关中。

    李曜等人抵达帝都之时,已是初冬时节,在宽敞的朱雀大街上,依旧是熙熙攘攘,喧闹不绝的繁盛景象。

    原本应该留在姑臧老家的安红玉,此番也跟随李曜再次来到了长安。

    只是这一回,她身边多了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小男孩。

    “阿姊,长安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

    安红玉的幼弟安元奕骑着一匹马驹,游目四顾,兴奋地看着形形色色的人行来往去。

    策马随在他身侧的安红玉微微一挑秀眉:“元奕,你来长安读书,可不是为了玩耍,难不成你把阿耶的嘱咐都忘了?”

    安元奕摇头晃脑地道:“元奕当然没忘,可明昭公主说,做事需得劳逸结合,张弛有道,元奕觉得此言甚有道理,不知阿姊以为如何呢?”

    安红玉瞪了弟弟一眼:“如果你能认真完成课业,自会带你出去游玩,不过前提是我有闲暇才行。”

    安元奕闻言顿时有些泄气,一脸失落地道:“元奕知道了,阿姊其实根本不想陪我,是吧?”

    安红玉咬了咬唇,不作回答,打马奔到队首位置,找李曜攀谈去了。

    李曜扯出一抹干笑,问她:“红玉……你和你家小弟又怎么了?”

    安红玉撇撇嘴道:“没什么,只是我自己心情郁闷罢了。”

    李曜想了想,才道:“既然你不喜幼弟,那又为何不选择康家世子呢?”

    如果不是安红玉在这一路上常跟她倾诉心事,她都差点忘了武威安氏一族都是祆教徒的事儿。

    自北魏的安南陀开始定居凉州,到如今的凉国公安兴贵,安氏一族信奉祆教,几乎世代担任凉州的萨宝。

    放眼整个唐朝境内,昭武九姓移民聚落最多之地,正是位于甘、凉两州一带。

    其群体规模之巨,祆教信徒人数之多,从安兴贵、安修仁兄弟不用唐朝一兵一卒,自引胡兵平灭号称拥兵十万的凉王李轨便可见一斑。

    可以说,凉州安氏一族之所以能够成为河西走廊上掌握军政实权的豪族,就是得益于他们在当地胡户聚落里的宗教领袖地位。

    而身为武威安氏二号人物安修仁的唯一嫡女,安红玉自然难以摆脱成为家族的束缚和影响。

    在居延海驻留的时候,安修仁找安红玉谈论婚嫁的事宜,指出两条路供她选择:一是嫁给甘州录事参军康敬本为妻,政治联姻河西第二大族张掖康氏;二是成为祆祠女祭司,并按照祭司的标准,以身作则,同意与亲弟弟安元奕举行“圣婚”,维系安家宗教魁首的地位。

    结果,安红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条出路。

    她的理由很直接很简单,也是两条。

    第一,她不想嫁给一个连面都没有见过的男人。

    第二,她是一个虔诚的祆教徒,认为担任大家族的主母远没有在祆祠做一名能够获取远赴波斯参拜“圣火”的“麻葛”更有意义,虽然有个很可恶的附加条件,但却不会影响安修仁这一家脉的传承。

    毕竟,她的弟弟将来还可以再娶一名主妻以及诸多侧妻,只要彼此不同房,她其实也不排斥和自己的亲弟弟结婚。

    对此,她的父亲安修仁表示完全可以理解。

    祆教的教义比较尊重女性,妻子拥有不与丈夫同居的权利,如果没有诞下子女,在家中的地位亦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因此,在众多以“血亲圣婚”形式出嫁的祆教女教徒当中,终生未育者比比皆是,甚至保留处子之身者,也是大有人在。

    安红玉仰头轻轻叹了口气:“元奕这孩子,本来不是这个样子,可他知道将来会与我结婚之后,整个儿就变得越来越讨厌,越来越不把我当姊姊了,他到底在想甚么呢?”

    李曜哭笑不得地道:“按照你们的约定,再过两、三年,他满了十五岁,便可以和你这个姊姊举行婚礼,孤男寡女,该新婚之夜干甚么,难不成你不知道?”

    安红玉身子微微一震,随即差点把马鞭拧成了麻花,气呼呼地道:“好小子,心可真大!”

    李曜本为一个来自后世文明社会的无神论者,听说身边的漂亮妹子要和亲弟弟结婚,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她都不知道自己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勉强接受了这个事实。

    瞧见安红玉这缺乏基本常识的表现,她顿时心中一阵无语。

    两人聊了一阵,不觉间来到朱雀门前,这里不仅有出来迎接李曜的宦官,还有专程在此等候安家姊弟的京邑萨宝何潘义。

    安红玉这次来京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照顾未婚夫弟弟,其实是到布政坊的长安祆祠学习教义经典,若完成相关的课业,便可正式成为一名拥有主持祭祀仪式资格的“麻葛”。

    李曜与安红玉见此情形,又简单言语一番,便依依惜别,各奔前程。

第269章 谆谆教诲() 
太极宫,甘露殿外。

    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正在几个宫妃面前炫技,只见他搂着尹德妃不堪盈握的小蛮腰,单手举弓,以牙咬箭拉弦,侧身瞄向殿庭里的一个箭靶。

    “嗡!”

    弓弦响动,羽箭激射而出,正中靶心,顿时迎来妃嫔们一阵鼓掌喝彩。

    尹德妃娇滴滴地道:“陛下箭法如神,真是老当益壮呀!”

    李渊一只大手盖到她挺翘浑圆的臀部,一边轻揉,一边怪笑道:“嘿嘿嘿……岂止是老当益壮,我今晚就让爱妃开开眼,何为老而弥坚!”

    “陛下,妾身……”

    尹德妃正不胜娇羞,宦官邱内谒走到李渊身边,打断了她的话:“陛下,明昭公主回来了,此刻已在月华门外等候。”

    李渊立刻放开尹德妃,朝邱内谒挥了挥袖子,便转身走向大殿门口:“你速去将她带到我的书房来,其他人等都散了吧。”

    片刻后,李曜在邱内谒的引领下快步走进甘露殿的书房,等邱内谒自觉退出房间,李曜躬身一揖:“明昭见过父亲。”

    李渊目不转睛地朝她身上扫视了半晌,这才指着书案前一张蒲团,肃手道:“这里没有外人,随意坐吧。”

    李曜坐定,开门见山地问道:“父亲,明昭真有必要去学那礼仪吗?”

    李渊没有回答,用手指点了几下书案,敲得“咚咚”作响:“你把双手都伸到为父的眼前来。”

    “哦……”

    李曜不明所以地伸出手,李渊一把捉起,仔细瞧了两眼,登时有些气不打一处来:“你自己好生瞧瞧,哪有公主会是这般模样的手!你该不会又亲自上阵了吧?”

    李曜定睛看了看自己双手。

    她这手心上微微泛黄的茧子显然不是骑马造成的,只有经常挥舞长短兵器才会磨出来,久经沙场考验的李渊岂能看不出来?

    李曜立时明白这是李渊以一位父亲的身份来关心她,忽觉心中一暖,不由俯身低头拜下:“让父亲担忧,明昭知错了。”

    “知错要改!”

    李渊沉着脸说道:“若不是世民说漏嘴,为父还不晓得你在河朔也曾上过战场,此前为父一直以为你只是去巡视地方,给那些边将们出点主意,可谁知你竟敢冲锋陷阵,难道你从来不汲取教训么?”

    李曜知道自己这具身子的原主是因战场身负重伤,久病不愈而亡,岂会不明白李渊此言所为何来,心头暗骂了李世民一声,口中却故作懵懂道:“甚么教训?还请……父亲明示。”

    “你……”

    李渊刚想发作,突然省起女儿已经失忆,说不定还真的不知道她自己过去是怎么“死”的,遂也不再打算追究下去,只好改口道:“上一次,你助守马邑,以战促和,而这一次,你在两国休战议和期间,挑起事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突厥人的实力,但也险些铸成重错,所幸事发之后,陇右方面通知得及时,才让出使漠北的裴相等人没有成为颉利的阶下囚,是以朝中诸臣对你意见很大,纷纷上书请求为父对你严加管束。”

    李曜承认道:“不瞒父亲,派人通知裴相他们的人正是我,其实在设计击伤步利设以前,我就已经得知使团出使突厥的消息。”

    “果然如此。”

    李渊眼睛里闪过一丝不出所料的恍然,心里既对这个女儿的才智由衷地感到骄傲,又为她的胆大妄为感到担忧,不由语重心长地道:“你身为一名公主,本来就不能轻易抛头露面,应该多多顾及自己的名声,女子上阵杀敌,功劳再大,杀敌再多,为父也不可能破坏法制给你统兵之权,到头来你出生入死,受苦受罪,又有何意义?何况我朝能战之将何其多也,可不缺你一个啊!”

    李曜抿了抿唇,怏怏地道:“明昭只想做点力所能及之事,并不图甚么回报。”

    李渊语气又放缓了几分,柔声说道:“好啦,为父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也明白你这样做都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可你是为父的女儿,即使什么都不做,世间荣华富贵亦是享之不尽,而且你才貌双全,通晓诗词音律,一曲《明月几时有》名动长安,不知有多少风流才俊仰慕你效仿你,令俚俗的曲子词渐登大雅之堂,另外还有‘迁都之议’,你有理有据,驳倒当朝宰相,令满堂公卿侧目,这可是记录在案的,仅凭此两点,都足以让你流芳千古,凡事应有度,你该知足了。”

    李曜暗暗叹了口气,应道:“父亲的教诲,明昭一定铭记于心。”

    李渊轻轻摇头:“你只铭记还不够,须得做出表现才行。”

    他想了想,才接着道:“对于你一个道士来说,那些宫中礼仪倒没甚么必要专门抽时间学习……要不这样吧,过两日,为父将去宗圣观拜谒圣祖,你也一起去,然后就留在观中好好静心修行,我会尽量多派人手去照顾你的生活,一年之期一到,为父自会放你下山。”

    李曜对这禁足处罚早已做足了准备,遂恭谨地拜揖道:“明昭谨遵父亲安排。”

    ……

    ……

    秦王府。

    翠华殿大厅里,李世民半靠在主位上,手托下巴,津津有味地听取张士贵、薛万均、李孟尝、梁建方四人的汇报。

    待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把明昭公主此番西行的所有举动全部讲完,李世民眉头微微一挑:“听你们这么说,我这位好姊妹六韬三略皆能,统御谋略不在寡人之下,并且还有万夫不当之勇,连你们都未必是她的对手?”

    四人齐齐点头,便由张士贵开口答道:“臣等不敢妄言明昭公主,但可以肯定,至少单骑入阵一槊击杀阿史德诘鲁,天下绝不会超过五个人,而公主的箭法虽不及大王精准,却可以力拉强弓,射杀三百步之敌。”

    李世民微微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