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就在他自认为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九江公主新宅时,他头上的毡帽终因马车的不停抖动而掉在了路面上,谁曾想……只是这一顶帽子落地发出的声音,居然就被那李明真发现了!

    思及此,张无铭心中无声地叹了口气,立刻垂头拱手道:“无铭受教了。”

    “你明白就好。”

    李曜敲打完毕,便让张无铭找来笔墨和绢帛,飞快地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要求张护在来往于西域的行商当中发展耳目,以便获取西方所有政权势力的消息,并让张护为何潘义的府邸设置一个飞鸽传送点。

    待墨色干透后,张无铭将密信小心翼翼地塞入筒管中,再堵上木塞,封好蜜蜡,然后绑在一只信鸽的腿上,用力往天空一抛,鸽子振翅盘旋了一圈,便向着西方遥远的沙州疾飞而去。

    ……

    ……

    李曜回到西苑,隔着老远就听到暖房里传出兵刃相击的声音,不禁吃了一惊,连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门口,结果定睛一看,就见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持剑相击,寒光森森,直晃人眼。

    李曜立时看出来了,这两兄弟的脚下步伐有点舞蹈的味道,似乎是在表演一种双人剑舞。

    但此时此刻,暖房里所有的乐师,包括琴师王绩和乐痴裴神符,俱都没有进行伴奏,甚至房中所有的观众都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她以前欣赏到的剑舞都是轻灵飘逸或者优雅舒缓的风格,可从未见过有如这般剑影霍霍,拼得火花四溅的舞蹈场面。

    李曜仔细再看,发现这两兄弟居然还用的是开锋的利剑,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李世民和李元吉长剑翻飞,你劈我砍,似乎每一剑都欲置对方于死地,若非李曜发觉二人有所留手,只怕还以为“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的戏码,就要提前在她的宅邸内上演了!

    过了好半晌,二人终于表演完毕,收剑入鞘,没有掌声,没有叫好声,似乎其他所有人都还未从紧张的情绪中缓过劲来。

    李世民与李元吉看见李曜静立在门口,只道对方被他们三分假七分真近乎生死决斗的剑舞给震住了,李世民率先调侃道:“明真,你可是上过战阵,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呀,难道你是第一次看见男子耍剑不成?”

    未等李曜开口接话,李元吉呵呵一笑,十分嘚瑟地道:“二哥此言差矣,有如我俩这般的豪杰人物,战阵上未必能遇得到,毕竟小道长是个女子,会有这般表现,实乃情有可原。”

    李曜淡淡地扫了两人一眼,一脸诚恳地说道:“两位大王误会了,明真只是觉得这种剑舞就好似游侠儿斗殴,毫无美感可言,而且马有失蹄,人有失手,若是见了血,终究是不大好的。”

第211章 太子建成() 
李曜算是看出来了,李世民近来时常造访她的明园,无非就是想让朝野上下都认为当今备受圣宠的慈航法师和秦王关系密切,以期提升自己较为薄弱的政治基础。

    而李元吉明显也做过极其充分的调查,知道李世民曾邀请李曜到秦王府作客,结果和他一样,也是受到了婉拒,所以才会不请自来,专程给李世民拆台。

    这两兄弟除了共同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剑舞之外,接下来在聊天侃谈当中也常常争锋相对,搞得现场气氛越发尴尬和紧张,李曜玩兴尽消,只好寻个恰当的时机,草草结束了这场变了味的休闲聚会。

    平心而论,李曜实在不想参与政治派系的站队,更不喜欢去蹚皇权争斗这一滩浑水。

    端倪是显而易见的,且不提太子李建成,至少平阳公主这两个亲弟弟相互之间的矛盾,目前肯定已经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只是双方不敢把斗争摆在明面上罢了。

    所以,李曜见识了李元吉和李世民充满火药味儿的“兄友弟恭”,次日便以拜访师尊和同门师兄姊为由,带着几个女伴和徒弟上了终南山。

    不想李曜在宗圣观过了几天难得的平静日子,却又突然收到皇帝派人送来的口谕,叫她即刻返京,准备伴驾迎接慰问从江淮归来的太子李建成,她只得依依惜别巨国珍和钟氏兄妹,于当日返回了长安。

    ……

    ……

    冬天昼短夜长,卯时刚过,天光未明,明园北苑里一座阁楼的灯火就亮了起来。

    李曜被同衾而眠的女伴兰韶英从床榻上唤醒,吃过早膳,整装完毕,便偕同住在明园隔壁的九江公主乘车前往长安东郊的灞桥。

    刚拐进春明门前的大街时,马车突然慢了下来,李曜听见车外人声鼎沸,不由轻挑窗帘向外望去,就见街道上各种车马挨挤成一条壮观的长龙,而街边也是一副连衽成帷的景象,人们背负着大大小小的行囊,在金吾卫们声嘶力竭的引导下,依次排列成队,从五个城门洞艰难地离开长安。

    李曜见到此番与记忆中似曾相识的情形,不由省起今日是腊月二十八,正是朝中元正大节长假的第一天,心中登时感叹万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华夏人回乡过年的习俗,真真是千古未改。

    一旁的九江公主亦在向外张望,见到车外的人流车马有增无减,口中忍不住叹了一声,道:“为何这些人如此急切,非要一大清早跑来添堵,就不能晚一点时辰出门么?”

    李曜见她撅起漂亮的小嘴,一脸的不豫,心道这九江公主虽然自幼丧母,母方亲族地位卑微,但终究是锦衣玉食中长大的孩子,显然还不懂生活疾苦,便温言宽慰道:“贵主莫要着急,毕竟车子还在行进,况且这条街不算太长,顶多再过小半个时辰,我们就能出城了。”

    好在许多金吾卫都识得皇室成员的车驾,特意为之做了优先安排,将前面一些不易通行的车辆驱赶到街边,结果九江公主的马车只用了一刻的工夫,便顺利通过了城门。

    灞桥建于隋朝开皇年间,位于汉代灞桥以南,凡亲朋好友归来东去,长安人一般都要到灞桥迎送,只是古代信息传递方式太落后,能够提前预知亲朋归期的人,毕竟属于少数,因而大部分普通人通常只能折柳送别,而无以礼迎归之举。

    皇帝李渊和万贵妃,及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同安长公主、宗正卿李神通等部分重要皇室宗亲早在昨日便住进灞上的行宫,是以李曜和九江公主赶到灞桥西头时,这里已经是一副旌旗遮天,仪仗如云的景象。

    李曜和九江公主走下马车,一名手执拂尘的宦官便笑着迎了上来,毕恭毕敬地见礼道:“见过九江公主,见过慈航法师,圣人叫小的在此等候多时了,还请二位随小的来。”

    李曜认得这位正是当初第一个领她入宫的宦官,轻轻点头道:“有劳邱内谒了。”

    邱内谒忙道了一声不敢当,随即领着李曜和九江公主来到李渊的御纛前,待二女礼毕,李渊呵呵一笑,语重心长地对李曜说道:“明真呐,太子曾多次向朕问起过你,可惜他两次回京,你恰好都不在,不然他早就到你府上拜访了,待他回来后,你们定要好好交流交流,你可千万不要敷衍他喔。”

    李曜怔了怔,忙扯出一丝干笑,恭谨地道:“明真能得陛下和太子殿下的赏识,实乃三生有幸,岂敢怠慢。”

    李渊捋须点了点头,便给李曜和九江公主赐坐,李曜见到自己的席位左右竟然都坐着明显已婚的公主,脚下微微一顿,但下一刻,她又想起自己明年就要被册封为公主,不由暗笑自己过于心虚,这才大大方方地入席而坐。

    只不过,皇帝这一手耐人寻味的安排,还是引得周围无数人为之侧目,大多数公主都是首次见到名闻遐迩的慈航法师,纷纷好奇地打量李曜,只是李曜此时戴着幂篱,旁人无法看清她的样貌,过了许久,李曜身边一位体态丰腴的公主终于按捺不住,开口问道:“吾乃襄阳公主,你就是慈航法师李明真吧?”

    李曜听她声音亲切,恭敬地应道:“福生无量天尊,贵主万安,贫道正是李明真。”

    襄阳公主指了指坐在远端的庐陵公主,神秘兮兮地道:“我听庐陵说,法师你长得很像……”

    襄阳公主一句话尚未吐完,突然钟鼓齐鸣,乐声震天,正是太子李建成到了。

    李建成在灞桥中央下马行来,李渊立即率众迎了上去,爽声笑道:“建成,一路辛苦了!”

    李建成忙单膝跪地,抱拳道:“有劳父亲远迎,儿不觉辛苦。”

    李渊举手虚扶,李建成起身时,瞥见自家一群姊妹当中立着一位头戴幂篱,身穿道袍的女子,便向对方颔首浅浅一笑。

    李曜忙欠了欠身,随即不动声色地打量李建成,只见他三旬出头,长身玉立,面如傅粉,眉宇清朗,若说俊美程度,比起李世民还是稍逊一些,但其仪态之雍容,却远胜后者。

    李曜忍不住暗暗一叹:“好一个温文儒雅的美男子,只可惜……少了一分气象啊!”

第212章 阿卯与阿蚺() 
皇帝李渊对太子李建成慰问一番之后,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宗正卿李神通、万贵妃、同安长公主依次上前向太子施礼,寒暄完毕,乐队奏响起了高亢的礼乐,众人纷纷登上各自的车驾,在皇帝的卤簿开道下,规模浩大的队伍一路畅通无阻,从明德门回到了长安。

    由于皇帝将要在太极宫两仪殿听取太子的军政汇报,所以进入朱雀门后,队伍就分流成了两股,万贵妃及众公主的车驾从永安门转入了内廷。

    此时才到下午未时,距离宫中晚宴开始尚有两个时辰,李曜及几位公主被万贵妃安排在延嘉殿歇息,李曜甫一取下幂篱,便听得殿内响起了几声惊讶,襄阳公主啧啧叹道:“真是太像了!法师和三妹年少时长得简直一模一样,难怪六妹和九妹会如此亲近法师呀!”

    李曜忙上前向诸位公主见礼,这里除了襄阳公主、庐陵公主李媛、九江公主李元玉之外,还有五位公主,而当中样貌颇为慈善,看起来最为年长者,正是李渊的庶长女长沙公主,她细细端详着李曜,开口问道:“我听闻六妹和法师为结拜姊妹,不知你们是如何认识的呢?”

    庐陵公主揽住李曜的胳膊,挺起傲人的胸脯,得意地笑道:“回大姐的话,一次巧合,说起来,这都是缘分!”

    长沙公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轻叹一声,道:“缘由天定,分在人为啊。”

    说罢,她又深深地看了李曜一眼,也不再多问,便与其他姊妹相互叙起话来。

    毕竟这里大部分的公主跟随在地方任职的驸马,各个长期离京在外,一年到头亦是难得几回相聚。

    李曜听得她们尽扯些布料首饰、胭脂香粉之类的话题,只觉无聊极了,于是胡乱吃了几口宫女奉来的糕点,便静静地坐到远离人堆的位置,摆出一个道家的打坐姿势,阖上双眸,貌似入定修行,实则打起盹来。

    即将进入梦乡之时,李曜忽然发觉有许多人从殿外走了进来,不由睁开双眸看向大殿门口,就见当先一人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身段窈窕,面容佼好,眉目温婉,行止端庄优雅,宛如隋唐壁画上走出来的美人儿,后面跟着一群侍女,其中五人各抱着一个幼童,李曜仔细再看,瞳孔猛地一缩,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她看到了自己曾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