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曜很难理解对方的夸张性思维,却也只得不着痕迹地拍掉身上的鸡皮疙瘩,轻轻点了个头:“一切由大王做主。”

    叙谈已毕,李世民和李曜一前一后走出小树林,就见另一员银甲将军兴冲冲地迎了过来,那将军年约三十多岁,身形与秦琼不相上下,只是仪表更出色许多,生得浓眉大眼,鼻直如胆,额阔口方,走起路来,不但龙行虎步,还带有一股贵族气息,显然是个世家子弟。

    那将军看了眼李曜,正要凑前低语,见李世民摆了摆手,便定住脚步,沉声道:“大王,狼将至。”

    李世民问道:“布置得如何?”

    那将军道:“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大王下令。”

    李世民颔首道:“好,寡人知道了。”

    “知节告退。”

    那将军抱拳一礼,昂首挺胸地去了,李曜望着他的背影,竟有些愣住了。

    程知节……

    这位集贵公子、猛男、酷哥于一身的银甲大将,居然就是演义评书里面那个“疙瘩脸横生怪肉,邋遢嘴露出獠牙,腮边倦结淡红须,耳后蓬松长短发”的混世魔王程咬金?

    正当李曜为艺术形象设定的不靠谱而暗自感叹时,便听得李世民轻咳一声,促狭地问道:“你很欣赏他?”

    李曜登时收回心神,一见李世民脸上挂着一副菜园守护者的表情,忙不迭地掩饰道:“我只是在想你们说的话,仅此而已。”

    李世民面色微缓,郑而重之地叮嘱道:“我们即将在此作战,你立刻带上随从躲进这林子里,毕竟刀箭无眼,战仗未了,你们就莫要现身!”

第176章 狼与刍狗() 
在秦王李世民强制性的安排下,李曜以及随行人马,被迫与玄甲军上千匹驮着铁甲重具的战马一起藏进了树林深处。

    李世民为了确保李曜一行的人身安全,不但派裨将梁建方率领一营数百悍卒负责守卫树林,还在林里林外设下了数十道绊马索,当真是用心之至。

    马儿衔着嚼子,裹了蹄子,树林里宁静而祥和,阳光洒在人的身上温暖舒适,直教人昏昏欲睡。

    可没过多久,耳力超强的李曜忽然感知到来自远方的马蹄轰鸣声,就有些待不住了。

    因为她此行的目的,便是解除朔州之围,而且无论她采用何种解围的方案,都将无法避免与突厥骑兵交锋,自然不想错过了解这类敌人的机会。

    更何况,她对唐军头号精锐“玄甲军”,其实也很感兴趣。

    只不过,李曜朝着林边方向才刚刚走了几步路,一个铁塔般的身影倏然挡在了她的面前,顿时把她整个身子都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

    梁建方居高临下地看着身量娇小的保护对象,沉声说道:“大王有令,还请李御史莫要随意走动。”

    李曜仰起头,看向这位壮如熊罴的威猛大汉,面不改色地问道:“此处是不是代州地面?”

    梁建方面无表情地反问道:“是又如何?”

    李曜负手而立,一本正经地道:“李某奉诏监督代、朔二州军事,有权视察此地战况。”

    李曜倒是忘了,她原本看起来就只是一个二八年华的少女,现在这副女扮男装的少年模样,似乎让她的外在年龄又直线下降了两岁。

    稚气未脱,却偏要摆出做官的威势和派头,不免引人发噱。

    一时间,树林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可这位浑身贯甲的梁将军,有如一座铜浇铁铸而成的雕像,非但脸上依旧没有表情,连声音也没有一丝波动:“大王有言在先,御史进来了,便不能乱走。”

    李曜扁扁嘴唇,锁起两道斜飞入鬓的假眉毛,背负双手,来回踱起了步子,这般小大人的模样儿,再次引发了许多欢笑。

    过了一会儿,李曜忽然停下脚步,眼眸转了一圈,俊俏的脸上现出一抹古怪的微笑,对兀自巍然不动的威猛大汉说道:“梁将军请放心,李某保证不会乱走的。”

    梁建方脸上终于现出了表情,含笑道:“多谢御史配合……”

    他的“合”字才刚说出口,忽然惊声四起,只见眼前人影一闪,李曜已从地面掠起,身形有如一只灵巧的燕子,足尖在梁建方的肩头猛地一点,便直接飞上了将近两丈高的树梢。

    李曜轻轻踩在树枝上,衣袂在风中不断飘摆,身子纹丝不动,显然比立于地上的铁塔大汉还要平稳。

    梁建方晃了几晃,这才稳住了身躯,脸上的表情可谓是丰富多彩,既震惊,又紧张,似乎还带着一丝恐慌。

    就见他抬手指着站在树上的人,语无伦次地劝道:“你你你别出去……啊不对……你快下来……危险!”

    李曜用语重心长的口吻揶揄道:“梁将军,人不只会走,还会跳的。”

    随后,她又对附近的刘世让、兰韶英等随行者说道:“你们好生休憩一番,待在这里不要走开,我去去就回来。”

    话音落下,李曜突然双足一点,竟凌空掠至另一颗大树上。

    梁建方急忙追过去,然而未等他靠近,李曜忽然又跃出一丈开外,在树木间左一闪,再右一闪,人就赫然不见了。

    梁建方没有继续追赶。

    因为前方就是他们亲手布置的绊马索和临时陷阱,他知道自己根本追不上了。

    他看着李曜消失的方向,呆愣半晌,忽然叹了口气,摸了摸被踩了个凹坑的铜质肩吞,摇头自语道:“大王啊,她真的需要我们保护吗?”

    ……

    ……

    林边一棵大树上,李曜坐在枝头举目眺望。

    这时,李世民及麾下人马早已隐没了踪影,而沙河北岸则多了一支庞大的运粮车队。

    负责运粮的唐军官兵显然并不急着渡河,纷纷主动退到旁边,让百姓先行登船离开。

    但李曜见到这般军民鱼水情的场面,一颗心却慢慢沉了下去。

    因为行人车马依旧络绎不绝,让李曜渐渐猜到了李世民的想法。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些浑然不知危险即将来临的百姓,便是秦王的刍狗。

    不多时,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人一马。

    那人驻马良久,忽然张弓搭箭,朝天一射,晴空中骤然响起一道尖锐之极的长啸声。

    李曜认得那箭便是鸣镝,而那人那马,便是突厥游骑。

    紧接着,那名突厥游骑的身后涌现了许多黑点。

    这些黑点犹如水珠一般,渐渐汇聚成一股黑色的浪潮,向河岸边的运粮车队和百姓快速席卷而来。

    马在啸,人在吼叫。

    突厥人的吼声并不高亢,却有如绵绵不绝的闷雷,震撼人的心房。

    普通百姓面对突厥人的屠刀,如同待宰羊羔,根本没有抵抗之力。

    在近来的日子里,代北之地惨遭突厥骑兵肆虐,唐民的人口户数正以骇人的速度不断下降。

    是以,寇未至,岸边却已哭号不绝。

    运粮车队的官兵没有就地摆阵防御,而是跟着惊惶失措的百姓们一起涌向河岸的船舶。

    但这些官兵并没有忘记带上枪矛刀盾和弓矢,而且行动井然有序,似乎是早有防范。

    突厥轻骑来得很快,不多时便冲到了粮车附近,他们有如狼入羊群,挥刀就杀,马蹄过处,血光飞溅,许多行动稍慢的老弱妇孺,立时变作了刀下亡魂。

    当然,突厥人不是为杀而杀,主要是来劫粮的。

    突厥的游骑们注意这支运粮队伍已经很久了,因为车队规模庞大,且有两千装备精良的唐军护送,所以他们决定化零为整,按照游牧民族特有的方式重新集结在一起,准备干一票大的,以便回去向可汗报功领赏。

    起初他们看到大规模的车队,其实也害怕遭到唐军的反伏击,可一看岸边这些百姓毫无防备的模样,顿时就放心了。

    于是,突厥骑兵们很放心地下了马,然后一边朝弃车而退的唐军发出阵阵嘲笑,一边牵马准备搬运米粮。

    可当他们靠近粮车之时,无数米袋翻起,隐藏在车中的人突然发动了蓄势已久的一击!

第177章 小弟弟不见了() 
弦声四起,一支支弩箭贯甲而入,溅起无数血花。

    弓弩是唐军的一大利器,许多草原战士遭此物近距疾射,根本避无可避,一时间死伤惨重。

    粮车上的伏击者们穿着玄色铁甲,各个生得虎背熊腰,显然都是唐军中的精锐。

    “杀——!”

    他们发射完弩箭,咆哮一声,便抽刀挺枪,纷纷跃下粮车,如同一只只铁甲猛兽冲向了近前的敌人。

    突厥骑兵绝大多数只穿皮甲,若是进行步战,肯定不是唐军重甲战士的对手。

    但这些敢于深入唐境的草原战士,无一不是久经战仗,他们反应过来之后,立刻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相比唐军精锐,嗜血的草原战士更加疯狂和凶猛,哪怕只有一点点必要,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战死。

    其中一部分突厥骑兵见到自己战马已在弩箭袭击中死亡或重伤,竟纷纷自觉放弃逃离的机会,挥刀迎向几乎武装到牙齿的对手。

    而另一部分跨上战马的突厥人,在一位蓝袍首领的率领下,迅速远离车队的位置所在。

    因为有许多战斗经验丰富的骑手,包括蓝袍首领在内,一见到那种黑铠和骑弩,就知道自己遇上的敌人是谁了。

    他们只是一群轻装简行,以掳掠和破坏为主要任务的游骑兵,怎么可能是大唐秦王麾下“玄甲军”的对手?

    而且事实上,玄甲军也并非全部是重骑兵,尤其是对付灵活机动的突厥骑兵,往往也会穿上轻便的皮铁甲作战,对手只要被他们纠缠上,通常很难幸免。

    既然玄甲军由重甲兵进行步战,自然还有轻骑未出。

    此时此刻,在河岸边唯一的浅水渡口,唐军已然严阵以待,显见泅渡和夺船都是不成了,而奔赴未知地带,肯定风险更大。

    因此,沿着已方设有游哨警戒的原路撤退,成为了突厥人当仁不让的稳妥选择。

    可是,他们已然落入了秦王李世民布下的天罗地网,哪还有什么稳妥可言?

    行未及一里,忽有一骑奔来,那骑士趴在马背上,一动也不动。

    突厥游骑们靠近一瞧,心里愈加紧张起来。

    因为此人正是一名突厥游哨,其后背上插满了箭矢,形同豪猪一般,早已是死的不能再死。

    无需首领下令,一个突厥骑兵已然纵身下马,耳贴地面,显然是个伏地听声的好手。

    那骑兵听得片刻之后,慌忙扳鞍上马,举刀一指:“只有那边没有动静。”

    音落,所有人立刻沿着他所指的方向策马狂奔。

    驰行至一处低地,突然“咚”的一声鼓响,低地两边矮坡及前方均出现大队唐军步卒,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无边无涯。

    在将官的指挥下,唐军步卒们手执弓矟刀盾,保持着严密阵形,徐徐前进。

    而在突厥骑兵们的身后,由远及近地传来了滚雷般的马蹄声,蓝袍首领猛然回头一看,就发现远方奔来黑压压一片铁骑,速度由缓及快,越来越近。

    在那杀声如狂的一片黑色当中,当先闪耀着三个亮点,蓝袍首领立马认出那其中一位身着明光铠的骑士,正是威名赫赫的大唐秦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