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明月-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石纲之役,“流毒州县者达二十年……”

    “徽宗晚岁,患苑囿之众,国力不能支……”

    从江宁到杭州,这一路而行,赵皓终于深刻的感觉到了花石纲的危害,也终于明白江宁城中麦儿卖女者为什么会这么多。

    进入两浙路,越是往南,逃难的灾民越多。

    两浙路的水灾,比起江南东路的水灾要严重的多,很多百姓已是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路上到处可见饿殍。

    而花石纲对于两浙百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赵皓一路看来,只见沿着水路一带,到处有被花石纲迫害而家破人亡者。

    常州府,他听闻得一户大户人家,姓陈,家中一枝祖传的红珊瑚,高达数尺,已传六七代,却被官军看上。

    负责此事的官军都头,并未直接索取,而是趁机敲诈,许之可破财消灾,只要交出三千贯钱财,则不取其红珊瑚。陈氏思虑再三,终究觉得传家之宝不可失,于是舍小半家财,凑足三千贯给该都头。

    然而,令陈氏绝望的事情发生了。

    都头既去,副都头又来,索钱两千贯;接着十将索一千贯,将索五百贯,虞侯索两百贯,承局、押官接踵而至……

    最后陈氏散尽家财,终究也未能保住红珊瑚,悲愤之下,怒砸红珊瑚,一把火烧光宅子,然后父子皆服毒自尽,一个殷实的大户,就此消亡。

    当然,陈氏这只是个案,大部分人家,只要家中的奇珍异石被官府盯上,都只得乖乖献出,但是这同样是不够的。

    没有点好处油水,就算你自愿献上宝物,同样面临家破人亡的结局。为了确保“宝物完整无损”,你若不破财打通关节,一块巴掌大的奇珍异石,他也要毁墙拆屋,便于搬运奇石。

    宜兴境内,沿西蠡河一带,不但凿河断桥,毁堰拆闸,便于运花石纲的船只渡过,而且两岸边的房屋,尽画“拆”字,声言此地将要扩充河道,以便花石纲船只通过。

    最搞笑的是,有些房屋离河边都二三十里地了,也被画上了“拆”字。

    官府兵匪,巧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已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一路百姓哭天喊地,怨声载道,官军如狼似虎,穷凶极恶,赵皓却无可奈何。

    他也并非什么都没做,出门带了三千贯钱银,一路上便施舍出了两千贯,幸得谢芸这做娘的十分开明,并无意见。

    遇到官军巧取豪夺的,赵皓更是挺身而出,据理竞争,驳斥那些土匪一般的官军,对方见得他是宗室子弟,又自知理亏,多半会给个面子,就此放过。

    只是,比起整个两浙路的灾难,赵皓所作的这些善举,太微不足道了。

    一路紧赶慢赶,终于进入太湖地段,赵皓也随谢芸乘商船行于太湖之上。过了太湖,便是湖州之地,再往南便是杭州了。

    太湖之上,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渔舟往来,水鸟翩翩飞舞,倒是好一片风光,令赵皓的心情也舒爽了不少。

    然而刚刚进入太湖入口不远,前头的船只突然一片大乱,纷纷往远处驶去。

    几艘官军的快船飞驰而来,一路驱赶着来往的船只。

    “花石纲舟经过,众船避让,不得挡道!”

    赵家的商船自然也不例外,急忙扯起风帆,数十只船橹齐齐摇动,飞快的远离此处湖面。

    待得行得两三百丈,赵皓登上甲板,远远的朝湖面望去,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座高达二十余丈的巨大石山,在湖面上移动!

第79章 神运昭功石() 
(上文有误,太湖石应只有四五丈。)

    那一座高达四五丈、长三十余丈、宽二十余丈的巨大石山,由一艘长宽各达数十丈巨舰载着,在湖面上劈波斩浪,缓缓而行,那巨大的水浪似乎将整个湖面都要翻转过来。

    这么大的巨舰,这么大石山,又不顺风,光靠桨轮和船橹是难以驱动的,所以又在船身上挂着数千的粗索,由数千人在湖岸边拼命的牵引着,那船才得以缓缓前行。

    那岸边,数以千计的汉子,光着膀子,露出一身身晒得黝黑的肌肉,光着脚,粗大的绳索勒在肉里,齐齐的喊着号子,身子拼命的向前倾,艰难的在湖岸边拉着巨舰前行。

    在他们的身后又有数以百计的官军,手中拿着鞭子,如同驱赶畜生一般,一路上骂骂咧咧的,见得稍有不顺眼的,便是啪的一鞭子下去。

    嘿~哟嘿~嘿~哟嘿~

    那整齐而雄浑的号子在湖畔的上空上荡漾着,带着几分苍凉,几分无奈,几分悲愤……

    赵皓霎时间被眼前的这一幕震撼住了,而那悲凉而绵长的号子声更是令他心中涌出一股难以言说的哀恸。

    “他们的号子声中,似乎还在唱着甚么歌?”赵皓转向赵伝问道。

    赵伝的脸上露出愤懑的神色,缓缓的唱道:“天苍苍,水茫茫。血泪干,日无光。一遇花石纲,不得归故乡……”

    赵伝那嘶哑的声音,更增添了几分悲凉,催人泪下。

    赵伝叹道:“此去汴京,何止千里,一路跋山涉水,能活着的不知有几人……”

    赵皓呆呆的望着那块太湖石,默然不语。

    这是一块被封了侯的石头!

    此刻居然让他有幸遇上,不知是幸运,还是悲哀……

    这块太湖石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光运费就达三十万贯。其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破坏所造成的费用更是难以估量。

    三十万贯,足足一万户殷实百姓全年生计费用,即便是对于江宁四大府这样的大户,也是一笔巨额钱财,却只用来运一块石头!

    而更离谱的是,赵佶得石喜极,赐名曰“神运昭功石”,封“磐固侯”,并因此石重赏朱勔,封其为威远节度使。

    除运石头之外,还有一株唐时栽种的古树,朱勔等人看中后,因枝干巨大,无法通过内河桥梁,只能改由海运,结果是“舟与人皆没”,树与人都葬身大海,成为一起大树进城的古代悲剧版本。

    怪不得方腊的明教,会在江南之地的势力四处蔓延,揭竿而起后便迅速席卷了整个江南。一群未经过战阵,未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竟然在不过数月的时间,便占据了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

    偌大一个风流繁华的大宋,举国之富,举世无双,却被赵佶玩石玩得民不聊生,百姓揭竿四起,最后被金人轻轻一击,就像玻璃一样击得粉碎。

    赵皓望着那苍茫的水面,听着那苍凉而悠远的号子声,心头不禁一阵茫然。

    此刻,他深切的感觉到心头的无奈,他既没办法阻止方腊起义,也无力阻止花石纲的悲剧继续上演。

    或许,按照此时的地形,他可召唤出一队精通水性的精锐,将那运石的巨舰凿沉,然后让那块巨石与船全部沉入水中……只是这样依旧无济于事,官军极有可能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打捞这块沉石,适得其反。

    那看似无所不能的系统,他这在江宁城叱咤风云的赵公子,在此刻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他日行数善,积累二三十万的功德值,却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纤夫们在皮鞭的鞭笞之下,竭尽全力,负重前行,然后一个个死于运石的途中……

    “天苍苍,水茫茫……血泪干……不得归故乡……”

    那若有若无的歌声,随风传来,如同纤夫们送给自己的祭歌。

    终有一日,若假得机会……我赵皓绝不会甘于眼前的逍遥,定当拨云见日,还大宋一片朗朗乾坤!

    此刻的他,心态终究是已悄然在改变……

    **************

    杭州城外的渡口。

    古木青葱,杨柳低垂,城外的水道上,一艘华丽的商船缓缓而来,上头插着一杆“赵”字大旗,正随风猎猎招展。

    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赵皓与母亲一行,终于抵达了杭州城。

    杭州城,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其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并不亚于江宁。

    这里有京杭大运河,有美若西子的西湖,有佛教圣地灵隐寺,有七里扬帆的富春江……除此之外,青楼妓寨,士子风流,同样堪比江宁。

    只是这一些,对赵皓并没有太多的吸引力,这一路上的所闻所见,如同一块大石一般压在他的心头。

    赵家在杭州,自然是不用住客栈的,城里赵家的宅子好几处,谢芸便选了靠城北的一处宅子住了下来。

    开始几日,谢芸带着赵皓四处收租,结算各家店铺账务,结果发现赵皓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只有听到各处掌柜说到两浙路灾情严重,许多百姓收不上租子时,赵皓便来劲了,大手一挥“免了罢”……几日下来,少主免的租子都上千贯了。

    谢芸见得这宝贝儿子实在不是块经商的料,也淡了这条心,索性让他自行活动,只是不许在城中胡闹即可。

    赵皓闲得无聊,又如在江宁城中一般,带着赵皓和一干家奴,乘了马车,在杭州城中四处闲逛,领略一番九百年前这座吴越之都的风土人情。

    “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胧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苏白两堤,杨柳依依,水波潋滟,烟波渺渺,湖面上画舫往来,一如秦淮河一般风流和热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美景如斯,宛如天堂。

    赵皓驾车行于西子湖畔,欣赏着那美如西子般的湖光山色,听着那别具风情的吴侬软语,心头那一腔郁闷稍稍得以排解。

    游览了半天,已是日中时分,赵皓就近选了一家店子,点了一桌菜,要了一壶好酒,邀着赵伝共饮。

    和风习习,赵皓怡然自得的品味着那一桌精致的酒菜,只觉得这苏杭的菜肴与江宁又稍有不同,尤其是那西湖醋鱼,虽然在南宋时在宋五嫂手中才得以发扬光大,但是在此时已是极其有名,其鱼肉嫩美,带有蟹味,鲜嫩酸甜,吃起来别具一番风味。

    这家店子不算大,但是因为靠近西湖,而且价格公道,丰俭咸宜,而且菜式繁多,既有精致美味的西湖醋鱼,也有大块的熟羊肉、狗肉,所以生意极好,几乎座无虚席。

    “店家,来三斤熟羊肉,打五角酒。”一道粗豪的声音吸引了赵伝的注意。

    只见一名身材高大的汉子,背着一个大蓝包袱,站在店小二面前足足高了一个头。要完酒肉之后,便找了一张桌子,一屁股坐了下来,那个大包袱也当的一声砸在桌面上,惊得对面那人急忙避让。

    那个蓝色大包袱极其沉重,怕不是有六七十斤,此人背起来却像背着一包棉花一般。

    而那长大的包袱里,又斜插一块长长的物品,那物虽然被蓝布紧紧的包裹着,但赵伝见多识广,一眼便看出那必是一柄好刀,怕是有二三十斤重。

    赵伝蓦地神色一紧,双眼愈发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人,连酒菜都忘了吃。

    满满一大盘热气腾腾的羊肉端了上来,接着又来了一大坛酒,那人捋起袖子,便开始大饮大嚼起来。

    三斤实打实的熟羊肉,那人风卷残云,一扫而光。

    那一坛四五斤的酒水,也如牛饮水一般,提着酒坛咕嘟咕嘟喝几口,再吃几块羊肉,又咕嘟咕嘟几口,羊肉吃完,酒也饮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