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明月-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淠档せǎ蛑本褪遣宦撞焕啵恋玫粼

    不过正因为赵士盉温顺老实的性格,配上谢芸那刚烈霸道的性子,倒是夫唱妇随的,家中甚是和睦,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宝贝儿子不省心……

    两口子见到赵皓神采飞扬而来,眼中都露出满意的神色。尤其是这个一直令他们放心不下的浪荡宝贝儿子居然彬彬有礼的向他们问好时,更令他们心头大为开怀,整个正厅中的空气都变得格外暖烘烘起来。

    北宋时代与其他朝代不同,最重早餐,其次才是晚餐和中餐,所以桌上的酒菜极其丰富。虽然身体虚弱,食欲不是很旺盛,但是桌上的早餐膳食却仍旧令赵皓胃口大开。

    洁白如玉、饭粒分明、散发着清香的肉粥,从江宁城西最负盛名的八鲜居买来的蟹黄包,味鲜汁浓酥嫩爽口的炉焙鸡,清白可爱如同醍醐甘露的骊塘羹,用菱白、虾米、鸡胸肉等分炒作的瓜齑,酥松鲜香、汁浓味淳的素笋鲊,还有什锦豆腐涝、灸鱼、醉蟹……整整摆满了一桌。

    一应餐具都以金银为主,辅之以瓷器,那些用来当碗碟的瓷器,明显是官窑出品。赵皓端着那釉质光润精细,乳白如玉的瓷碗用来盛汤,感觉手都在微微发抖,要知道这在后世可是上千万的价格,端着一个价值上千万的官窑瓷碗盛汤,随便磕一下碰一下就是一百万不见了……特么的这也太奢侈了,不过我喜欢。

    总之,这一顿赵皓吃得特别的香,特别的爽利,一口气吃了三个蟹黄包,一碗肉粥,半碗骊塘羹,半个鸡腿,其余各样菜式也吃了不少,吃得肚子实在撑不了才意犹未尽的打了一个饱嗝。

    一时间,看得赵士盉夫妇目瞪口呆,喜上心头。

    要知道赵皓大病之前,从来没超过这三分之一的食量。吃得好,吃得多,身体才会健康,这么朴素的道理就算是普通百姓都知道,如今看到这宝贝儿子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的模样,两口子心中别提有多欢喜了。

    谢芸疼爱的拿着柔软的绢布帮赵皓擦着嘴角上的油渍,柔声道:“小冤家,慢点吃,又没人抢,如此病了几日未好生进食,怕是饿坏了。”

    赵皓长长的打了个饱嗝,对谢芸道:“母亲,孩儿想去上街逛逛,活动一下身子骨,晒晒日光。”

    话音未落,赵士盉和谢芸两人都蹙起了眉头。

    这小冤家少年风流不知抑制,养在府里还好,这一出去恐怕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如今这身子骨哪里能经得起折腾?

    赵皓何等机灵,不等这对便宜父母开口,便抢先道:“父亲和母亲放心,孩儿只是在江宁城逛逛,瓦舍青楼等浪荡之地绝不涉足,至于丹药,谁给孩儿送丹药,孩儿就揍谁。”

    谢芸望着赵皓可怜巴巴的神情,又想起宝贝儿子这几日在府里像换了个人似的,不但对自己彬彬有礼,对待下人也十分和蔼,不似昔日一般无赖霸道,心头终究是一软,应允了。

    谢芸一应允,赵士盉历来是妻管严,虽然觉得不妥,却没有话语权。

    ……

    赵皓出门的排场,不简单。

    赵皓这身子骨自然是不能骑马,乘坐一抬红帷暖轿,由四个膀阔腰圆的轿夫所抬,四平八稳,无车马劳顿之苦。暖轿里头,也是丝毯铺垫,貂皮为座,柔然而舒适。

    暖轿之前,一骑护院家将和四个家奴开路。

    领头的那名护院家将,生得虎背熊腰,身高至少在一米八五以上,全身块块隆起的肌肉,即便是一身青色褂子也遮掩不住,双臂比赵皓的大腿还粗,据说这家伙能将百十斤的石碾子抛着玩。

    此人原本名王伝,据说曾为盗,犯下了不少重案,后被赵府所救,故此报恩当了赵府的护院家将,如今在府中效力已十年,赵士盉念其忠诚,便将其改姓为赵,所以他现在的名字叫赵伝,唤出来便是三国五虎上将赵云了。

    “一吕二赵三典韦”,堂堂五虎上将为护卫,那是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待遇。赵皓自然心中难免有一种虚荣感。

    事实上,这与虎将同姓同音的赵伝的本事还真不简单。

    “赵伝,武力:80;智力:55;速度:76;轻功:81;政治:35;统率:45;健康值:91;对宿主忠诚度:90,对宿主好感度:60。”

    功德系统不但可查询宿主的属性,同样可以查询其他任何人的属性。

    80的武力,放在历史上,也算是名将的属性了,当然成为名将不只是靠属性,还得有机会才行,否则时运不济的话就只能为盗了。

    除了前头的护院家将开道,在他的背后又跟着十数个家奴和一辆马车。家奴们手上清一色的水火棍。那辆马车却不是用来坐的,而是用来拉钱的。

    由于赵皓穿越的并不是水浒世界,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宋时代,不会出现水浒英雄买酒买肉出手就白银几两的画风,在这个时代银子尚未用于民间交易,纸币交子也只是在CD地区使用,所以在江宁府还是用的铜钱。

    一贯千文,一文钱约五克重,一贯钱就是十斤重。赵皓大病后首次出门,谢芸为了让宝贝儿子开心,让账房支了一百贯供宝贝儿子挥霍。这一百贯便是千斤的重量,只能用马车来拉了。

    当时的米价一贯一石(约120斤),算起来一文钱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三毛钱,百贯其实购买力相当于三万块钱,对于现在的普通富二代并不多。但是其实不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五贯钱能买一个婢女,一百贯能买二十个婢女,其价值远远不止现代的三万块。

    然而作为江宁四大府之一的赵府,家财千万贯以上,一百贯还真的不多,何况这是宝贝儿子大病初愈后第一次出门,谢芸一高兴便给了个整数。

    但是北宋的铜钱交易不便,乃至整个宋代的钱荒却是事实,出门带一百贯钱已经算不少了,再带多了便要出动一个车队了。

    前有猛将赵伝开道,后有马车驼着成袋成袋的钱压阵,赵皓只觉有一种飘在云端的感觉。

    ……

    阳春三月,莫愁湖畔,游人如织,杨柳如烟,湖面平整如镜,湖水清澈见底,上午的阳光照在湖面上,如锦如玉。一艘艘的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来回穿梭,惊起的白鹭不时从栖息的湖面飞起,舒展白色的羽翼,在春日温润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倩影。

    赵皓的目光被这春日美好的景致所吸引住了,白云倒映在湖面,他看到游鱼在白云里穿行,鸟儿在湖水中飞翔。

    一艘艘兰舟和画舫内不时飘出悠扬而悦耳的丝竹之声,偶尔会夹杂着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这样美好的天气里,在深闺中闷了一个冬天的女孩儿也忍不住借着踏青的名义出来透气,湖畔上也有无数学子游览踏青,其中也不乏富家公子借着踏青之名趁机寻芳猎艳,这原本就是一个**的季节。

    赵皓自然不是来寻芳猎艳的,虽然他前世是绝对的草根吊丝,但是他尚未饥渴到整日精虫上脑的地步。更何况如今这孱弱的身子骨也不足以支撑他在床上一展雄风,他迫切需要的是功德值,这也是他上街的目的。

    他掀开轿帘,四处张望,很快便发现了目标。

    赵府公子出行,街道上一片大乱,行人纷纷避让,前头便空出了一大片街道,然后赵皓便见到了一个颤颤巍巍的老奶奶正拄着拐杖要过街道。

    卧槽,扶老奶奶过马路,这可是千载难逢的积攒功德的机会!

    赵皓急声喝道:“快,给本公子扶那老奶奶过马路!”

    PS:新书小幼苗,求推荐票、收藏、打赏、点击等物灌溉,请诸位将其他书的推荐票暂停下,拜谢!

第四章 第一桶“金”() 
在前世,扶老奶奶过马路,可是一种高消费的行为,绝非一般人所消费的起,但是在赵皓来说自然不在话下……再牛逼的老奶奶恐怕也没胆子讹大宋宗室子弟。

    但是几个家奴们显然并不理解赵皓的意思,因为此时奶奶的称呼一般是针对府内的女主人,比如谢芸被尊称为大奶奶。

    赵皓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速扶那老妪过街。”

    于是胖的像球的梁烈和瘦的像猴的李宏,两个心腹家奴立即奔跑如飞,气势汹汹的朝那正在颤颤巍巍过街的老妪如同饿狼一般扑了过去。

    就在两人即将接近那老奶奶的瞬间,那原本行动不便的老奶奶突然惊叫了一声,然后如同有如神助一般,刹那间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气飞奔而行,转眼间便穿越了宽宽的街道,奔到了对面,丝毫不费劲。那速度,怕是快赶上刘翔了……

    人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往往能爆发出无比的潜能……赵皓的第一次赚功德值的计划就此化为泡影。

    刹那间,赵皓心中如同日了狗一般,气得七窍生烟,气急败坏的呵斥两个家奴:“本公子见那老人家行动不便,叫你等去行善举,扶其过街道,你两个蠢奴才恁地像打劫一般,惊坏了老人家,坏我功德?下次须好生记得,要慈眉善目,轻手轻脚,面带笑容,露出六颗牙齿,不得有误。”

    两个家奴听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忙不迭的点头称是。

    天知道,这一向欺行霸市,浪荡不羁的公子,突然发起了善心,要行善举了。不过众人虽然惊讶,并没有太多的疑心,赵公子此次死里逃生,欲行善举倒也是情理之中。

    接下来,赵皓一行人在街上晃荡了小半个时辰,始终未见到可行善举之事。

    其一,江宁城是大宋最富庶地之一,也是江南东路的繁华商业中心,穷人原本就很少,城内的百姓小日子过得都很滋润,需要帮助的自然少。其二,赵公子一向名声不好,虽不说无恶不作,但是欺男霸女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一般人都避而远之。

    这样一来,行善的机会自然少了很多。

    兜兜转转了几圈,一向沉默寡言的赵伝终于忍不住了,说道:“公子欲行善举,不若前往东头市肆,彼处穷困潦倒至插标卖首者比比皆是,若能资助一二,也算得行善积德之举。”

    这个与历史名将重名的护院家将,一上来就是一副冷酷的做派,好像赵府三个月没给他发工资似的,跟着赵皓出门一个多时辰以来,这是第二句话。

    赵皓心头大喜,急声道:“好,就依你之言,速往东头市肆。”

    此时将近正午,正是市肆最热闹的时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所谓市肆,其实就是大宋时代的农贸市场,里面卖肉、卖茶、卖胭脂、卖水果、卖各种百货的店铺摊位林立,甚至还有名为茶坊,实际卖大保健的地方,类似于后世挂着红灯的洗头店。

    在市肆西面一角的一块空地,那是专门给欲卖身为奴者腾出的地方,于是赵皓便见到了这个时代的第一批真正的穷苦人,也是他赚取功德值的“客户”。

    只见一群面带菜色、衣衫褴褛的百姓,一个个木然的或站或坐在空地上。男人,女人,老人和小孩,都有。

    此时虽然是开春时节,而且江南的春天要比北方暖和得多,但是春寒料峭的,天气仍然很凉。这些难民们大都衣衫单薄,一阵微风吹来都能令他们抖个不停。那些男人们,大都是老态龙钟如风中残烛的老头子,身边或蹲或站着一个男孩,或者一个女孩,那些男孩或女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