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明月-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赵皓又交给潜龙营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那便是借机散播舆论,扩大影响,将赵皓顶住朝廷的压力,当街斩杀女真使者为死难百姓复仇的果敢和刚直不阿,以及因此被朝廷和女真人打压,毅然奔赴辽东出使金国的视死如归,极尽一切途径,宣传开来。

    潜龙营之中,不乏能人,其中更有擅长说书的高手,经过一番添油加醋,整个故事说得绘声绘色,令听者热血沸腾、慷慨激昂,并对故事中的主角,大宋宗室公子,正奉大夫、忠武将军、白马开国伯、锦衣卫指挥使赵公子产能浓浓的敬仰之心。

    他要成为大宋文人士子和百姓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而且是传说中才有的少年英雄,更符合天下人对英雄的唯美标准。

    只是在后来诸营指挥使的安排之上,却出现了一段小插曲。

    按照赵皓的计划,赵伝、方百花、青木道长留守京师,坐镇锦衣卫府衙,避免生变。而武松和梁红玉则跟随他一起出使女真。

    武松和梁红玉的武力在五人之间最高,而且既然韩世忠成行,赵皓倒也想撮合这一对历史上的名将夫妻,故此让梁红玉随行。

    结果首先抗议的便是赵伝,他原本乃赵府家将,一直对赵皓忠心耿耿,自赵皓穿越以来,更是几乎形影不离的跟随赵皓左右护卫,每次赵皓出行,身边必有他的影子,不曾有缺,如今赵皓让他留守汴梁,使得赵伝心中极其难受。

    不过,赵伝最终还是被赵皓说服,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家将,终究是通情达理知大义的。锦衣卫是赵皓在京城安身立命之所,光靠青木道长独木难支,他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极其心细,坐镇汴梁则赵皓会放心很多。

    只是方百花那边,却是不依不饶,坚决要求一同随行。

    “我的命是你给的,你走到哪,我跟到哪,否则,你把我杀了!”

    这是方百花拔剑而出,将剑刃架在赵皓脖子上说的话。

    赵皓终究是屈服。

    不是因为脖颈上那柄寒光凛冽的利剑。

    而是看到了方百花那双秀目之中的坚决,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他相信,就算自己强行令方百花留下,这个彪悍的女人,也会强行出现在他的行程之中,无可阻挡。

第179章 汴水送别() 
赵府的管家赵全,近日极其忙碌,主要是定制和收集干粮。

    首先是在附近几家面点店,订了五万个胡饼和五万个面饼,这些都是用来做干粮的,含水分极少,可以储存很长的时间不会变质。

    然后是收集干牛肉,宋时原本不许宰杀耕牛,所以那时的牛肉已是稀缺之物,干牛肉就更加稀少,整个汴梁城内的干牛肉几乎被收购一空,甚至收集到了开封府其他的县城,为此潜龙营的锦衣卫也发动了。

    没办法,赵皓给的任务便是两千斤的牛肉干,光靠汴梁城一时间还真难以收集到这么多。

    虽说公子要出远门,带点干粮是应该的,但是赵全无论如何不明白,为何要带如此多的干粮,这简直就是三四百人足足一个多月的分量。公子出使辽东,沿途都有官府接待,到了渤海边,自然有官员安排大船接送,船上的食物要有尽有,哪里还用的着自己备用?

    疑惑是疑惑,公子之命,自然是要执行的。

    除此之外,在临行之前,又足足买了几百坛好酒,又买了几百个皮制的酒囊且装满酒。

    感觉公子这番出行,不像是公干出使,倒是像带着一只数百人的商队远赴塞外去市马一般,光那吃的用的就足足三十辆马车,光马车的费用便是两万贯。

    ……

    忙碌准备了一个多月,出使辽东的日子看看便到了。

    为了避免出行之日队伍过于庞大和缓慢,赵皓让梁烈、李宏两个心腹家奴和二十名精悍的锦衣卫押送装满路上所用物资的三十辆大车,提前一日出了汴梁城。

    次日清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汴梁北门,在城头上值守了一夜的守军打着呵欠,缓缓的将千斤闸门吊起,然后又将内门缓缓的打开来。

    叩哒哒~

    一彪骑兵缓缓迟来,吸引了守军们的注意。

    如云的旌旗,如林的刀戟,如雨的马蹄……

    大宋自来缺马,在那年头,一匹七尺的战马,便如同一辆中档轿车一般博人眼球。然而来的都是清一色的七尺五高的战马,便如同宝马5系或奔驰E系等高档轿车一般。当守军们看到足足三百余匹七尺五左右高的战马列队而出时,饶是他们见多识广,心头也是充满了震撼。

    那一面面的旌旗之中,一杆“宋”字大气高高飘扬而起,随风猎猎招展,大旗之下一个身材修长的少年跨骑八尺白马,身着锦绣战袍,披一袭英雄大氅,头戴红缨遮阳铁帽,腰悬长剑,昂然而来,正是欲出使辽东的大宋锦衣卫指挥使赵皓。

    在他的身后紧跟着武松、方百花和梁红玉三人以及三十余名锦衣卫,再往后后面则是鲁智深率着一百余名禁军精兵断后,而韩世忠和杨可世则率着两百名白梃兵在前头开路。

    六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自是不必说,而无论是老种的亲卫禁军,还是大名鼎鼎的白梃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全身散发着一股悍勇之气,眼中更是充满看惯生死的漠然和杀气,这样的一群兵马行走在大街之上,远远观之,便令城头上的守军为之倒吸一口凉气,只觉一股杀气漫卷而来,遮蔽了整个汴梁北门。

    除了强悍的战斗力,他们的装备也是精锐的配置,个个身着山纹甲,比起步人甲的笨重,山纹甲不但防护性能佳,而且轻便灵活,外观也极其美观。除此之外,又人人背负一把大弩,马鞍边挂了两壶长箭。

    赵皓认得那弩,那弩便是弩中之王——射程可达三百步的大宋神臂弩!

    这种弩,制作工艺极其繁杂和耗时,且对工艺难度要求极高,整个大宋的兵马之中,都不过千余把,为了保护赵皓的安全,童贯和老种可谓不惜血本。

    三名武力94以上,外加三名武力85以上的战将,又有三百余名百战精兵,武力大都在65左右,都是兵王级的存在。无论是老种的亲卫禁军原本出自西军,而白梃兵最早便是老种一手组建的,三百名精兵都算是西军兵马,各自相熟,都曾在征战西夏是并肩作战。这样的战斗力,便算遇到两倍兵力的普通骑兵部队,也只是向前硬冲即可,若只是普通步兵,就算是数千人也无法阻挡赵皓前进的步伐。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然而赵皓想要做英雄,做一个万人敬仰的英雄,便不得不将自己置身于刀山火海之中,只有这样的精兵强将才能确保沿途的安全。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了汴梁北门,直奔汴河边的码头,几艘官船正在码头边等候。

    刚刚到码头附近,便听得背后有人高声喊道:“公子留步,公子留步……”

    赵皓蓦地一抬头,便见得一行车马飞奔而来,约十数人,转眼已奔近来,在数十步外缓缓的停了下来。

    老种、小种、金崇岳、徐处仁、吴敏等人亲自率众来相送,赵皓心头一热,急忙向前相迎,其他将领见得老种和小种到来,也纷纷向前拜见。

    众人寒暄了一番,老种把手一挥,高声喊道:“抬过来!”

    随着一阵响应声,十数名亲兵从马车上卸下一口口大皮箱,抬了过来,放到赵皓等人面前。

    种师道打开其中一口箱子,里面露出一片花花绿绿的东西,老种取出一个物事来,却是一个鬼脸面具,涂得花花绿绿的,花脸、獠牙,面目极其丑陋和凶恶,拿在手里还不咋的,但是戴在脸上显得极其可怖。

    种师道道:“这些面具,虽只是装饰,或许可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惟愿公子此行扬我大宋国威,安然凯旋而归!”

    赵皓神情肃然,对着这位热心的老将军恭恭敬敬一拜,以示谢意。

    就在此时,远处又传来一阵马蹄声和喧哗声,惹得赵皓忍不住抬头张望,不觉惊呆了。

    只见不远处,赵福金纵马如同一阵风一般疾奔而来,身后七八名宦官打马紧紧跟随,一个劲的喊着“帝姬留步”,奈何赵福金根本不予理会,只是打马狂奔。

    那个十四岁的小萝莉,身着天蓝色衣裙,紧紧的趴在马背上,一头如云秀发随风飘舞,头上的珠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一朵绚丽的云彩一般,飘然而来。

    赵皓神色大惊,赵福金这模样明显骑术不甚熟练,稍有不慎便可能掉下马来,急忙疾步向前。待得那马近时,飞身而起,躲过那奔腾而来的马蹄,抓住马缰奋力一拉,那马前蹄高高的扬起,硬生生的停了下来。

    马背上的赵福金也应声而落,赵皓急忙向前一抄,将赵福金的身子抱住,然后这才缓缓的放下来。

    “为何又偷偷出宫?”赵皓的神情有点恼怒,又有点心疼。

    赵福金嘴巴一瘪,眼泪便哗啦啦的流了下来:“皓哥哥,我要随你去辽东……”

    赵皓望着那张雨打梨花般的俏脸,心头顿时只觉什么被融化了,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

    就在此时,那些穷追不舍的宦官们,纷纷翻身下马,奔到赵皓和赵福金身前,噗通噗通的跪了一地,一个个带着哭腔喊道:“公子,帝姬可不能同去,否则小的们都死定了!”

    赵皓摆了摆手,那些宦官们这才缓缓起身。

    赵皓转过身来,扳住赵福金的肩头,目光柔和的盯着赵福金那张美到极致的小脸,笑道:“帝姬妹妹可会擂鼓否?”

    赵福金满脸疑惑之色,怯生生的说道:“爹爹教过一些。”

    赵佶还真是多才多艺,连这个都会……

    赵皓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松开扳住赵福金肩头的手,回身指着那远处的城门,笑道:“那好,待得愚兄凯旋而归之日,帝姬妹妹在城头亲自擂鼓相迎,如何?”

    赵福金眼中燃起一道明亮的光芒,道:“好……不可……我要随皓哥哥出使女真!”

    赵皓声音愈发柔和了,低声道:“哪有帝姬出使番国的道理……帝姬妹妹在汴梁城坐镇,不要让愚兄的锦衣卫被人欺负,如何?”

    赵福金眼中露出可怜兮兮的神色,紧紧的望着赵皓的脸蛋,似乎看不够似的,想要将他的脸印在心底,以免遗忘。

    许久,赵福金才低低的应了一声:“好罢……”

    赵皓笑了,轻轻的摸了摸她的头,笑道:“回去罢。”

    说完,决然回身,不再看赵福金。

    赵福金终于重新登上了马背,在一干宦官们的护卫之下,缓缓的往汴梁北门而去,一步三回头……

    眼见得赵福金入了北门,赵皓这才准备收回目光,却见得那北门的东北侧门之内,呼啦啦的又奔出一大群人来,直奔码头方向。

    足足数百人!

    “太学生陈东及同窗两百三十五人,感公子之忠义,特来为公子送行,祝公子凯旋而归!”

    赵皓望着这个三十岁出头的书生以及身后的莘莘学子,心头一阵释然。

    士子文人,这股力量看似柔弱,对他来说,却是无比重要,因为他们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着民心,主导着舆论的方向。

    箫鼓之音响起,歌声亦高昂而起,悲壮而慷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