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明月-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太尉府被围了十日,府内之人只许进不许出,就连瓜菜水果米粮盐油之物,都是禁军代为购买。高盛一向在外晃悠潇洒惯了,哪里闲得住?初始几日,知道“父亲”大难临头,还算老实,结果一连呆了十日,便再也闷不住了,想要出门鬼混一番。

    然而想出府,必得过禁军这一关。刚开始,高衙内还想用钱财贿赂禁军暗开方便之门,奈何事关重大,众禁军都是灵醒之人,哪里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坚决不肯通融。眼见软的行不通,高衙内那官二代的脾气又犯了,对着众禁军又是怒斥,又是恐吓的,奈何众禁军根本就不买账,气得其暴跳如雷。

    正纠缠之际,突然传来一声怒斥:“赵提举在此,何事吵闹?”

    高衙内被那一声断喝惊得一愣,一抬头,便见到赵皓在一干亲事官的簇拥之下,昂然而来。

    此时的高衙内,正犯着高官二代的小脾气,加上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时间也不顾及自己的设身处地,指着赵皓就骂:“赵皓,你来此何干?滚出去!”

    赵皓淡淡一笑,没有说话。

    “混账,岂敢在赵提举面前无礼!”

    随着一声怒斥,身后两名亲事官忽的飞身向前,只听得啪啪两声清脆响亮的声音,两人左右开弓,两记耳光同时出手。

    高衙内的脸上两边顿时出现了五个红红的手指印,紧接着两边肿起了老高,两缕鲜血从嘴角流出,显得极其对称。

    刹那间,高衙内被打得头昏眼花,双目失神,整个人都懵住了。

    许久,他才反应了过来,不觉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一屁股坐在地上,神情极其伤心。

    这一刻,一向作威作福,在汴梁城中横行无忌的高盛,终于明白了过来,他已不再是威风八面的高衙内,而是一介罪囚之子,莫说赵皓这种正四品的高官得罪不起,就算那无品无阶的亲事官,也能出手教训他。

    赵皓望着高盛那厮一个大男人哭得像个娘们一般,眼中不觉露出厌恶之色,摇了摇头。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在禁军的带领之下,赵皓一行人继续前行,前往高俅的厢房而去。

    书房之中,赵皓大马金刀的端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

    面前的书案之上,摆满了高俅平日往来的信笺,与锦匣之中的信笺上的字体完全一致。

    他神秘的锦匣之中,装满了高俅外通辽人的书信,既有高俅与辽人往来勾结的证据,还有高俅与辽人密谋叛乱,私放辽人奸细进入猎场的罪证。

    十几封密信,组成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证明了此次叛乱谋反之事,是由高俅与辽人合谋而为。

    铁证如山!

    却有意无意的又证明了此次谋反叛乱与朝中其他人无关,只是高俅一人而为。

    从高俅书房之中,也找出了不少与辽人勾结的密信,但是大多只是利益上的往来,并无谋反的证据

    对于赵皓来说,这完全是瞌睡的时候有人送来了个枕头,连续困扰了他数日的难题,一下子便迎刃而解。

    这证据,来得简直不要太好。

    只是,赵皓心头却隐隐不安。

    这份证据虽然铁证如山,却只是一份假证,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自己才是幕后主使者和真凶。

    到底是谁炮制了这份假证,而且如此惟妙惟肖?若非赵皓自己就是真凶,还真就相信了。

    炮制这份证据的人,是何居心,背后是否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幕大戏,变得似乎越来越精彩了原本他才是导演和幕后主使者,如今剧情却又加了一些诡异的情节,连他都有点掌控不了剧情的走向了。

    到底是有人相助,还是有人给他设了一个陷阱?

    赵皓心头一阵迷茫起来。

    ***************

    潘楼,汴梁第二大酒楼,仅次于樊楼。

    第三层楼上,潘楼最大的阁子之中,大宋枢密使、楚国公童贯,正设宴以待,等候着赵皓的到来。

    此时的童贯,颇有点满面春风的感觉,精神抖擞,眼中神光炯炯。

    虽然童贯、王黼和梁师成等人近年来自成一派,与蔡京一派在朝中抗衡,但是毕竟蔡京为相数十年,其势力、能量和官场谋略,岂是童贯之流可比?故长期以来,一直受蔡京一派压制,若非官家的平衡之术,恐怕早已溃不成军。

    然而,自去年以来,童贯灭西夏、平方腊,在官家心中地位大增,童贯一派的实力自然也是蒸蒸日上,再加上蔡京老儿又反对联金灭辽,无疑是在阻扰官家完成收复幽云十六州的不世之功,惹得官家极其不快,朝中之争的天平已朝童贯一派倾斜。

    如今高俅又犯了玩忽职守的大事,注定完蛋,不但让蔡京一派损兵折将,一不小心甚至可能牵连一大串人出来,让蔡京一派彻底倒台。

    而最令他高兴的是,原本他还担心此事万一被牵连到太子,进而牵连到他们,结果得知负责查案的是赵皓,令他心中的最后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公子野心勃勃,日后如何不说,但是其欲利用自己成大事,自是不会让自己以及同一派系的盟友们受到牵连。

    阁门之外传来脚步声,亲卫传报:“赵大夫来了。”

    童贯一听,急忙起身相迎,一抬头,便见得那个俊美不凡的少年,翩然而入,急忙示意众人掩门退出,然后向前拜见:“老奴拜见公子!”

    赵皓微微摆了摆手,示意童贯入座。

    两人寒暄了一阵之后,童贯压低声音,谄笑道:“近十万禁军围守猎场,叛军自天而降,怕是公子的仙术罢?”

    赵皓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童贯眼中神色大亮,对着赵皓一竖大拇指,赞道:“此一石双鸟之计,公子果然高明!不过公子放心,此事只有老奴自己知道,绝不敢告知于第三人之耳,还请公子放心。”

    赵皓神色不动,轻轻的拍了两下掌,门外的方百花立即入内,递上那个神秘的锦匣。

    赵皓将那神秘的锦匣打开,朝童贯轻轻一推,沉声道:“不知何人将此物送于我府上,你且看看,此中有何蹊跷?”

    童贯神色肃然起来,急忙将锦匣内的密信取出几封,细细展读了一番之后,陷入了沉思,突然一拍脑袋,大笑道:“老奴知道是何人所为了!”

    ps:终于遇到了周末,周六周日,争取两日再更五章吧。

第162章 龙颜大怒() 
赵皓听得童贯这般说,心中一动,笑问道:“莫非是丢卒保车之计?”

    童贯大笑道:“正是!高俅玩忽职守,无论如何是废了……就算保全性命,亦是贬为庶民,永不叙用,毫无利用价值,已被蔡京一党视为弃子。而高俅与郓王、蔡京等人过从甚密,若是公子追究起来,牵扯到蔡京和郓王身上,则蔡京一党必然一败涂地。此中利害关系,蔡京如何不知?故此索性炮制证据,将此案全部推给高俅一人,以免惹火烧身。”

    赵皓眼中露出有趣的神色,心头却微微闪过一丝寒意,朝堂之争,看似只是唇枪舌剑,其实则是杀机四伏。满堂的文人士大夫,个个看似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其实大都是口蜜腹剑,心狠手辣之辈,莫说一旦抓住对手的破绽便会落井下石,痛下杀手,就算是自己的队友,一旦毫无利用价值,便也是拿来出卖和陷害的。

    疑惑问道:“为何像真的一般?”

    童贯神色一肃,缓缓的说道:“官家欲收复幽云十六州,成就千秋功业,难道蔡京不知?然则其一向八面玲珑,甚合官家之意,为何在此事上一而再,再而三阻扰联金灭辽,拂逆圣意?其非为国家,而为私利而已。”

    赵皓:“哦?”

    童贯笑道:“辽宋两地榷场互市贸易,尤其是盐铁大宗交易,皆由蔡京一党把控。凡往来辽地边界之商旅,必持麒麟令方可通行,否则不但过不了沿路关卡,甚至可能人财两空。那麒麟令皆由太尉府颁发,此中利益,一年何止百万贯,皆为蔡京、高俅所得。除了颁发麒麟令,盐铁等大宗交易,非蔡京、高俅一党名下商队不可触之,其中获利更是上千万贯……若灭了辽国,幽云十六州之地尽归宋地,那上千万贯的钱财白白流失,如何不心疼?故此蔡京一党,宁愿拂逆官家之意,也要保全辽国。”

    童贯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至于通辽书信,蔡京、高俅为私利,与辽人勾结,书信往来,一年何止百封?故此中铁证之中书信,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也。少许通辽书信为真,而其中与辽人密谋叛乱之书信则为假,外人真假难辨也。”

    赵皓满脸疑惑的问道:“然则那炮制的书信,几与高俅本人笔迹完全一致,本公子亦算颇懂书法,竟然看不出其中差异。”

    童贯苦笑道:“蔡京之书法名震天下,其以假乱真之能,冠绝天下。早年之时,蔡京虽自称其瘦金书只有官家八成的功底,但屡屡冒充官家之笔迹假传圣谕,就连官家本人都真假难辨,模仿高俅之笔迹自是不在话下。”

    赵皓终于彻底明了,心头不觉对蔡京老儿佩服得紧。

    这老儿不但杀伐果断、心狠手辣,而且本事也高绝得很,怪不得能够位极人臣,掌控朝政数十年,深得神宗、哲宗和赵佶的信任。

    童贯望着赵皓,恭声问道:“不知公子欲何以处之?”

    赵皓淡淡笑道:“难得蔡京此般卖力,我只好上了他的当。”

    童贯大笑道:“妙,公子果然高明!”

    赵皓自己心中有鬼,如果能将此事全部推给高俅,避免纷争,自然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蔡京虽然不知赵皓便是幕后主使者,却知赵皓在朝中毫无根基,遇到这种离奇诡异的案件,想要一个月内破案是决计不可能的,如今来个雪中送炭,不信赵皓不中计。

    两人对视大笑了许久,童贯这才问道:“高俅一死,三衙便群龙无首,官家必当另选人代之,不知公子对此事意见如何?”

    赵皓神色一愣,反问道:“你有何高见?”

    童贯道:“蔡京一党,必推选杨戬,此人深得官家宠信,最有希望;其二便是清流一党,必推李纲回朝任之。”

    赵皓笑笑,问道:“你欲荐举何人?”

    童贯恭声道:“李纲不为官家所喜,几无希望,但若让杨戬任之,则蔡京一党之势力不减反增……老奴推荐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刘延庆任之。只是刘延庆本出自西军,若是老奴推荐,则官家必疑;若是公子推荐,则官家知公子与西军并无过多纠葛,必不相疑。”

    赵皓一听,不禁心中一阵暗骂,刘延庆虽然在平方腊之战表现不错,但在历史上的白沟河之战中不战自溃,导致辽人和金人都极其轻视宋军,才有了后来的金人南下,让这样的庸人去统管三衙禁军,那不是要让京师禁军彻底烂掉?

    他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人,心中已有定论,冷哼了一声道:“荐举何人,本公子心中自有主意,不让那杨戬得逞即可。”

    童贯脸上虽有点小许失望,但是终究不敢在赵皓面前说什么,好在赵皓承诺不让杨戬得逞,也算是达到了目的,便不再多言。

    ……

    御书房。

    赵佶端坐在书案之后,脸色阴晴不定,带着几分落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