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明月-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通八达的河水之上,在早晨都会结上一层薄薄的冰。漕运因为封冻,再过不了多久就要停了,陆上道路虽然同样宽敞,但是运输量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水运。大宋各地的时鲜器物,一旦到了冰封河面,便要运进来的少了,汴梁城中靠着这水运吃饭的人家也不少,到了冬天也算是断了生机,所以此刻河面上运船来往穿梭,忙碌不停,大家都想着趁着河面彻底冰冻之前,多运点东西进来……冰冻的日子,说来就来的,没个准数。

    这个全世界最风流繁华之都,冬日景象已经比任何一个都城繁盛热闹到了百倍千倍,风流富丽惯了的汴梁城中的官员还是百姓,丝毫没有寒冬到来的意识,依旧冒着尚凛凛的寒风,在画舫之中夜夜笙歌,在佛寺道观上香,在亭廊之间置酒高会。

    汴河之上,远途而来的船队千辛万苦越过薄冰刚刚消融的漕河,将南方时鲜,海外奇珍,新米新奇果子一船船的运了过来。河边多少闲汉,看着一条船过来就喝彩一声,这每一船运送的都是财富流通,都是大宋甚至海外各地的珍奇,都是装点汴梁富丽气象的彩饰。汴梁市民哪怕最不堪的,靠着给这些商家说合拉纤跑腿,都能混一个有酒有肉。

    这也恰恰是赵皓最为遗憾的地方,在这里找不到灾民,找不到真正的穷人,除非懒得抽筋的人,但是那种人就算予以救济,也未必拿得到功德值……

    暖暖的阳光照在赵府那朱红的大门上,不一会又敞开了来,出来两人,却是赵皓、方百花和赵伝,以及几个家奴,牵着马缓缓而出。

    门口早已有马车等候,赵皓上了马车,方百花、赵伝等人则上了马,一行人缓缓往城西而去。

    今日是冬至的前一日,对赵皓等人来说,是个不平凡的大日子。

    方腊等叛军首领,今日问斩!

    一行人在快马加鞭,很快便来到了城西的泰安楼,那里早已有预定好阁子。赵皓和方百花一间阁子,赵伝和几个家奴一间。

    两间都是临街的顶层的阁子,倚着阁窗往外看,正可清清楚楚的见那行刑的法场。

    斩首是古代执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就是杀头。所谓枭首或弃市其实也都是斩首,只不过枭首指斩首后把人头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弃市指将囚犯在闹市处死。从秦时起斩首正式列入法典。隋代以后直至明、清的死刑执行方式主要是斩首,它的处罚程度比凌迟轻,而比绞刑重。

    西汉中期董仲舒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后刑”的,所以应当春夏行赏,秋冬行刑,即“秋后问斩”之说,一般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从此,“秋冬行刑”遂被载入律令而制度化。

    当天行刑时间一般都选在白天,即便是夜间,也要等到天亮以后再动手。唐宋多在下午日昳之后行刑,即《唐六朝?刑部》中“日未后乃行刑”一说。日昳之时是古代12时辰中的未时,对应现代24时制为13时至15时,“未后”在冬天来讲,太阳开始落山已近黄昏。选择这个时辰应是替死者考虑,方便死刑犯“托生”。

    整条大街上,两边都是看热闹的百姓,京城的百姓们,生在天子脚下,虽然未必个个都富有,但是三餐饭还是不愁的,那远在江南的方腊起义,对于他们来说隔得太远了,说不出第方腊起义是赞成还是反对,图的就是一个好奇,一个热闹,如同后世的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多少年来,第一次见到一次性问斩几十人的,作为最喜欢做吃瓜群众的汉人百姓,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看热闹的机会。

    那些做小买卖的,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发财的机会,挽着筐子一边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一边尖声道:“瓜果、点心、酒水、腊肉、海味、马扎子、酱鸭腿、糖葫芦,卖完了没有喽……”不少人纷纷解囊,不光为了解馋,更是为了显摆。

    马蹄声动,脚步声起,车轮辘辘,一队人马缓缓而来,边上又有丘八举着刀枪不停的驱赶着窜到路中的百姓,以免挡住道路。

    赵皓和方百花并排倚着那阁窗,方百花的视线紧紧的望着那车马来的方向,赵皓却要一心二用,一边要观望楼下,一边还要紧盯着方百花,生怕这个姑奶奶一个腾身跃下,喊一声“刀下留人”便要劫法场。

    虽然两三丈高的楼,跳下去就怕双腿要废了一半,但是谁知道这小娘们会不会脑袋抽筋……

    数十辆囚车,如同火车一般绵延而来,两旁的护卫禁军至少有三四千人,一个个盔甲鲜明,刀枪高举,还有马军在队伍之中,手持弓弩,居高临下,虎视眈眈。

    囚车一到,更多的百姓涌出来,将个大街围得压肩叠背,水泄不通,他们倒没别的想法,就是想看看闹腾了整个江南的反贼长得啥样,是不是三头六臂,青面獠牙、高达两三丈之类的异人。

    囚车行进的速度很是缓慢,囚车的两旁又各自站着一个刽子手,见得如此多的人,那些刽子手多少有些不安,用鬼头刀架住那些反贼的脖子。临行前,枢密院就有令,如果有人想劫囚车,只消眨眼之间,就能给他一颗好大的头颅,就地正法。

    两旁的禁军更是如临大敌,谁也不知道这百姓之中是否藏有叛军余孽,丢了叛逆的钦犯,他们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两旁的百姓倒是最开心的,尤其是最前面的百姓,亲眼见到了反贼的面目,显得极其兴奋。

    反贼之中有的人牛高马大极其魁梧,就有人脑补此人力能博虎豹,一拳能打折一棵大树;见得那身材瘦小的,又有人脑补此人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之类的;尤其是见到方腊的囚车,因上面明显写着“方腊”的字样,众人哗的一声轰动了起来,众说纷坛,有说其是恶龙转世也就罢了,居然有人神神叨叨的断定方腊就是蚩尤重生……

    押送游街的队伍虽然龟速前进,还是在午时前将囚车押到市曹十字路口,已经搭建好的刑场上。

    禁军们将几十个带着枷锁脚链的囚犯从车上请下来,把他们分成两排,一排面南背北,一排面北背南,两排人背靠背而立,只等监斩官到来开刀。

    百姓也全都跟来了,将个法场围得水泄不通。负责警戒的禁军十分紧张,弓弩都对着观刑的百姓,气氛无比的紧张。

    东边的街口处起了骚动,无数双眼睛都望了过去,人群便涌动起来。

    负责安保的营指挥使紧张了,大声喝道:“监斩官来了!都挡住,隔一条路出来!”

    禁军们便用刀枪驱赶占道的百姓,纷纷喝道:“后退!后退!”但人群依旧不散。

    倒是护卫监斩官的禁军们有经验,有人抬起马鞭,对着两旁就是一阵乱打,果然除了奇效,打出一条通道来。

    前来让监斩官正是童贯,只见这厮紫袍高冠,昂然而来,身后又跟着一干大大小小的官员,以及一群如狼似虎的禁军,浩浩荡荡的奔到法场上来,在东面的主席台上坐下。

    方腊等人,倒是神色坦然,一个个肃然而立,目不斜视,视死如归。

    阁楼之上,方百花的双眼已经红了,脸上神色变幻莫测,银牙紧咬,泪水只在眼眶中打转。一旁的赵皓却是极其紧张,双手蓄势待发,随时准备将这个控制不住冲动要跳窗的女子拉回。

    突然,方百花转过头来,对赵皓说道:“大哥早早起来,一路上必是饥渴交加,我欲给大哥送酒菜,如何?”

    我去……开什么玩笑,你这小娘们难道是白痴不成,再等半个时辰人都没了,还管什么饥渴交加……

    不过赵皓却知道,此时跟方百花讲道理是说不通的,一不小心刺激了她,便可能一跃而下……

    赵皓淡淡说道:“你若亲往,圣公必然担忧,临时而不能心安……至于酒菜一事,我自安排就是。”

    说完,伸手一指,阁子之内突然多了一个身着盔甲,腰配长剑的女子。

    “末将花木兰,拜见主上!”

    巾帼英雄花木兰,武力86,面目还算清秀,但算不得美女那种,全身散发着一股英气,倒是与方百花有几分相似。

    赵皓不理会惊得目瞪口呆的方百花,眉头一皱,沉声道:“解下盔甲和长剑罢”。

    花木兰说了声遵命,便迅速解下了盔甲,舍弃了长剑,只着便装出现在赵皓身前。

    赵皓又向店家要了一大篮酒菜,交给花木兰。

    不一会,泰安楼下,便已多了一个身材高挑的红衣女子,提着一个大号的竹篮,里面装满了酒菜,走向法场外围的密集人群。

    眼见得那人群里三层外三层的挡住去路,花木兰猿臂一伸,那密集的人群便被她分开,强行挤了进去,一路上众百姓被其拨弄的东倒西歪,却半点酒水不撒。

    倚在阁窗上的方百花看得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第141章 强压方百花() 
那一袭红衣,在人群之中窜来窜去,终于窜到了法场中间,却被禁军所拦住。

    赵皓紧忙动用了一张传音符,向童贯传音之后,一名禁军飞马奔来传令放行,阻拦的禁军这才撤去枪阵。

    全场的百姓和官兵,只见得一名红衣女子,手挎一个大号竹篮而来,越过匆匆人群和官兵,来到那两排听候问斩的死囚当中,径直走向方腊。

    众叛军首领纷纷回头望来,不解的望着这名身份不明的女子。

    花木兰手执竹篮,走到方腊面前,深深一鞠躬道:“在下奉主上之命,前来敬圣公一杯,送圣公上路!”

    方腊沉声问道:“阁下何人?”

    “花木兰!”

    方腊神色一愣,随即瞬间明了,点了点头,咧嘴一笑,压低声音道:“能得女英雄赐酒,方腊死而无憾!”

    花木兰夹了一块牛肉,塞到方腊的嘴里,又斟满一杯酒,递到方腊的嘴边,趁着喂酒之际,悄声道:“主上和方姑娘就在泰安楼看着圣公。”

    方腊一饮而尽。

    身后的两个刽子手小声嘟哝道:“他娘的,这娘们是个唱戏的,她是花木兰,老子就是张翼德。”

    花木兰听在耳朵里,淡淡一笑,继续走向旁边的吕将。

    方腊蓦然回头,朝泰安楼方向望去。

    那边阁窗里,方百花正目不转睛的盯着法场上,突然见得方腊回过头来,瞬间神色极其激动起来,眼中一直打转的泪珠终于哗的流了下来。

    从去年十一月至今,不过一转眼,却经历了整个女子一生最难忘的时光……从起事,到息坑大捷,到杭州之战,再到席卷江南,最后又兵败如山倒,最后到帮源之战的彻底失败,方百花似乎经历了一生一世。

    曾经最敬爱的大哥,突然成为了占据半壁江山的圣公,突然又称为阶下囚,一切恍然如梦……

    其实隔得那么远,方百花只能远远的看到方腊的身影,而方腊则只能看到那泰安楼阁子上的黑影。

    纵然如此,方百花依旧流着泪,拼命的朝方腊挥舞着双手,似乎想让方腊看到。

    而那边的方腊,却咧嘴一笑,点了点头,然后缓缓的回过头去。

    这一转头,便已是生死离别……

    此时的花木兰已放下竹篮,隐入人群之中,再也消失不见,那个关于神秘红衣女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