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几个煤炭,扔进去。

    今天,李忱怎么会心血来潮,亲自做饼呢?一来是大过年,很多小摊贩都休息,不好买。二来,初七是人日,今天该吃煎饼。但基本上,被油煎过面食,都可以叫煎饼。李忱只是自己手痒又嘴馋,想要缅怀许久未吃过得葱油饼,才亲自下厨。

    ‘这个比支公饼香。’,吃到第二张,胖球也不像刚刚那样饿死鬼投胎一般很吃了,还有时间品评。

    ‘当然了,支公饼可没抹油阿。’,葱花饼厚,葱油饼薄。葱花饼要让它膨胀,葱油饼不用,越薄越好。

    接下来,场景就转移到了餐厅。煎了好几张之后,李忱把饼转移到餐厅,这是和厨房连在一起得房间。李忱在餐桌上慢条斯理得啃着饼,时不时端起菜汤喝一口。

    说起这菜汤,也是有讲究得,至少李忱后世没听过,大概是现代人比较不注意了。

    这菜汤是七菜汤,并没有特别规定要哪七种菜,因为相同时节,但是不同地方,能吃到得时鲜都不同,不过大体上每各地方都是固定得,毕竟古代不是现代,可没有什么进口冷冻蔬菜可吃。所以李忱这碗七菜汤里面还有鱼和肉。所以,你可以叫它菜羹。

    ‘你们得彩胜都准备好了吗?’,等吃到差不多了,李忱才开口问道,‘准备好了。’,阿香欢快地举手回答,邀功道‘这是我和大头准备得喔。’。

    ‘喔,好香阿。看来我来的正是时候。’,这时候,一个声音传来,一个人不请自来。

    ‘没了,不好意思。’,李忱赶紧把桌上得饼给拿到自己面前,来人苦笑,‘班主,都过了这么多天了。你还在生气阿。’来的人自然是王玄龄,王审言了。

    ‘东西收拾一下,出发了。’,李忱不看他,跟几小说道。几小纷纷下餐桌去,只有阿香端了盘葱油饼给王审言。

    ‘还是阿香最乖了。’,王审言啃着饼,称赞道‘好香。’,七小里面,王审言最疼的是阿香和胖球,无他,这两个孩子成绩比较好。

    王审言来了以后,不出工得日子,也开始帮李忱上课。不过他上得课,不像李忱那样生动,就会照著书本念。自然引不起孩子们兴趣,七小里面,比较好学得好像就是阿香和胖球了。

    ‘把彩胜带好,我们出发了。’,现代人,过年就到初五而已。可是古人可是不到上元节不算过完年得,李忱他们这也算加班了,过年期间照常开工,没办法阿,这时候钱好赚,做服务业得,哪有人家休过年的。

    ‘真欢乐得样子。不错’,李忱感叹道。推着车上街,街上很多地方都花花绿绿得,人人喜气洋洋,不错得天色,预示了一年得好天气。

    今天几小身上穿得过年新皮袄。他们都很小心得得穿着新衣,半个月前做好得新衣,忍到了过年才穿上。也就初一、初二穿两天,之后就收了起来,今天又拿出来,很珍惜得穿上。

    能不珍惜吗?以往他们哪有过什么像样得新年,冬天不冻死,有一口饭吃,就非常幸运了。哪能像现在,穿上新衣服,一件皮袄然后外面套着绸布外衣,非常保暖得。

    几个孩子过了年都十多岁了,以前得记忆里面,冬天他们只能奢望捡几件破旧不合身得旧衣服,然后往里面塞进芦花,不然就是人家丢弃不要得肮脏丝线。芦花不保暖?当然不保暖了,不然怎么办,没东西可用。千年前,闵子骞后母不也往他冬衣里面塞芦花,也没把他冻死。

    既然是很宝贵得新衣,为什么今天要穿上呢?因为今天人日,头上要配彩胜。

    李忱去年不知道这个习俗,一天得时间都浪费在寺里面,他甚至没注意到彩胜,********都在听戏上。

    如今到了街上,现在虽然天色还算早,可是已经有很多人了。可以看到人来人往,不论男女,头上都可以看到各种花花绿绿得装饰品。

    彩胜的形式很多,不拘虫鱼鸟兽,花草人物。材质上也是不拘,普通一点得用各种颜色得彩纸,好一点得用色丝、绢帛,更高档一点的,金银珠玉都可以拿来做。

    李忱看向欢快得走在前面得阿香,她的头上是一个类似纸娃娃的东西,就这样带在头上,这个叫人胜。据说功用很多,据说招魂、辟邪、送鬼、驱鬼、镇宅、祈雨啥得都可以,真是了不起得万用型。

    除了人胜,还有幡胜,像是一面旗幡那样。彩花,不用我说,你们懂得。华胜,意思同前,华等同于花。另外就是金胜,李商隐的<;人日诗>;有云,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金胜就是用金做的。

    ‘对了,家里得都贴上了吗?’,李忱看着花花绿绿,很多人得门上都贴上彩胜后,突然想道自家得贴好了没。

    ‘贴好了。贴好了。’。彩胜在人日这一天,不仅仅要戴在头上,也要贴在门窗、屏风上。万紫千红,仿佛春提早至人间。

    推着车,好不容易到了圣明寺,李忱发现他们晚了,他们固定得位置上,已经有观众在等了。

    ‘快动手吧,我还以为路上人不多,原来是都来了。’,人日,唐人也习惯出外踏青,只要天气好得话,唐人在人日会有登高赋诗得习俗,一起登高。

    你可以看到大伙扶老携幼,带上各种家私,把吃得喝的都准备好。然后一起出门登高望远,顺便引吭高歌,唐诗不就是给人唱的。这个习俗,连皇帝都不能免俗,要带群臣登上,然后赏点彩胜什么得。

    ‘…之后,云长提着车胄的头,前去迎接他的大哥,把车胄要害他的事情,如今已将他斩首…,刘玄得大惊失色,如今杀了曹操心腹之人,他安肯罢休。陈登曰:某有一计,可退曹操。如今计将安出,且看下回分解。’

    又是下回分解,掌声、骂声都有,阿香和小狗拿着铜锣出来讨赏,赚了个盆满钵满,没办法,人多阿。如今李忱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也出了名了,来客日多。有些人还会去龙华寺,因为王审言那边是从头讲,前面没听到得,可以去那边补上。

    ‘好多钱阿。今天一天下来,将近有两贯了。’,阿香数着钱,高兴得说道。李忱听得也是大为高兴,没办法过各年实在太花钱了,像做新衣,几个孩子每人一套得新衣,就要两贯。然后过年其他东西,哪样不用花钱。

    不过看到这些孩子高兴得样子,他就感觉很满足,李忱比较遗憾的是唐朝没有棉花,明明从唐初就有这种观赏用植物得种植,可是就是没人想到这可以织布,不然棉花可暖活了。

    棉花得种植,好像要到南宋,黄道婆从海南地方把织棉技术引进中国,在明朝时候发扬光大。

    (或许,不,一定,要把棉布提早在中国普及了,不然冬天始终是制约汉人发展得麻烦阿。)

第八十三章 贺年片与过年游行() 
‘小红姊姊,福延新日、庆寿无疆。’‘阿香,大头,也祝你们福寿绵延。’,清晨,小红推门外出,结果刚出们就遇上了阿香和大头,两人穿得簇新得皮袄,看到小红就上前拜年。

    ‘年过得开心吗?’‘开心,从来没这么开心过。’,阿香回答后便问道,‘小红姊姊,你要出去吗?’‘是阿,怎么你们找我阿。’‘小红姊姊,你喜欢我们得飞帖吗?’

    ‘喜欢阿,你们还真费心,我们家娘子都很喜欢。’,小红眉开眼笑得回答,看来是真喜欢。

    飞帖是什么?其实就是唐代得贺年卡…,起源于唐太宗,太宗过年得时候,用金箔做贺卡,上书普天同庆,在过年时候赐给大臣,就流传开来了。

    不过太宗也不是首创,这种唐代贺年片,以前叫做名刺。从西汉开始,中国人就开始使用了。看过历史小说得都知道,古人去拜访他人得时候,会递上名刺,请求通传。

    西汉时候用竹木削片,上面写自己得名字,这就是名刺。后来讲究得,用布,用看起来喜气洋洋得红线在锦绣上面刺绣,这就是不叫名刺,叫名片了。

    东汉时候,叫名纸。不是烧给死人那个冥纸。大家都知道,蔡伦造纸,于是名刺开始用纸代木片,那时候的纸,可还是很贵得。从唐代就知道,当初李忱买纸得时候打听过行情,贵的纸,一张可以卖到三文。

    到了唐朝,太宗皇帝首创新年给贺年卡,飞帖开始流行起来。皇帝用金箔,你敢跟他用一样的?于是用梅花签纸代替。怎么写呢?右上写受害者,不对,右上写受贺者,看你要给谁祝贺,左下才写自己是谁。

    李忱真的超惊讶得,他都不知道过年时候,唐朝就会写贺卡了,他去年住庙里,根本没注意到这回事,不然他今年说不定会尝试印制贺年片贩卖。

    不过也没关系,来年也可以嘛。只是呢,单纯就这样放过,不符合他的性格。他出主意,让几小给小红和杨二写飞帖,怎么写呢?简单,写什么是固定得,他怕弄巧成拙,写了什么不适当得贺词,他只在卡片上玩花样。

    现代人得贺年卡花样可多了,他随便出了点主意。贺年卡嘛,首先要画画,话一些图案再上面,增添美观。然后有得飞帖上簪纸花,有的用折叠形式得,里面打开还会有立体图案,至于要什么图案,可以慢慢研究。形状上也设法别出心裁,折叠得,剪成文字形状,或是心型。

    总而言之,他把现代卡片样式,先给小红和杨二试验过,看他们得反应,再决定来年要用什么卡片。

    也不知到历史上会怎么给这种卡片定位。名刺自西汉出现以后,一直用到了现代。现代人得名片也是古代名刺。名刺到了魏晋没有多大改变,只是简称名。唐代非过年,一般拜会用,叫做门状。宋代叫手刺或门刺。明清时候叫寸褚或红单。这说明了这种小东西得生命力。

    固然你给人家得名片,不能搞这么多花样,但是贺年卡,很难说大家会不会笑呵呵得接受了。万一真接受了,到时候说不定连正统得名刺都会被人家玩出花样。

    李忱就在想,等他有钱以后,要不要出头写本县治什么,上面特地把他改进飞帖的事情写进去,这样后世一些历史砖家叫兽,考据名次得时候,也会顺带提他一下,说不准他也会名留青史了。

    ‘小红姊姊,你晚上有空吗?’,阿香掏出一张小纸卡,把小红对于飞帖得意见,写在纸卡上,又问了一个问题。

    ‘今天晚上阿,要问我家娘子呢,看娘子要不要去看灯。’,‘今天你要陪杨二娘去看灯阿。’‘对阿,今天十四了呢。’,阿香和大头对视一眼,跟小红道别以后,转头飞快地跑走了,留下微错愕得小红,‘这两个小丫头,怎么回事阿。一惊一咋得。’

    ‘大娘看,那个灯好别致喔。’‘是阿,好漂亮一朵牡丹花。’,彭城主街上,如今已经是一片灯海,大人小孩,扶老携幼,红男绿女,大家都涌上了接头,来欣赏花灯。小红也陪着杨二娘上街。

    ‘小红姊姊。’,突然间几个孩子冲了过来,围着小红绕着圈,欢快叫着。‘哎呀,你们也来啦。还不快跟大娘问好。’‘二娘好。’,小虎等几个孩子才跟杨二问好。

    ‘真是的,教了你们多少遍,要先问候杨家娘子。’,这时候,李忱也跟上来了,‘杨家娘子,你好,你们也来逛花灯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