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就是盐税了。,崔元式额角略有汗珠,跟昨天得白敏中一样,感觉到李忱专注起来,然后他的压力就大了,也不知道是因为感觉李忱太高深莫测,还是因为李忱也正在打量,分析他。

    这盐税,自汉以来。,崔元式首先想来个长篇大论,说说自汉代以来,盐税得收取,却被李忱打断,从我朝开始就好。

    是,那我就从开元年间说起好了。,崔元式开始解说起唐代盐政。唐初是没有盐税的。唐成隋制,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盐税。武德二年,有设立盐官。分为盐井和盐池,都设有监、丞。可能,那个时候有需要吧,毕竟唐朝还没有一统天下。

    然后,到了开元年间。,一百多年得好日子终于结束了。玄宗开始增加盐税了。因为他要开边,要打仗,钱不够了,就从盐税上下手。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挺混乱的。

    先说说量最大的海盐好了。设有盐屯,依照不同地方,有的是军屯,一屯设有五十丁。然后一般地方得,则是让他们以盐代替租庸调得租。每年固定上交多少。

    然后,一般得盐池,则是完全收归官有,盐四分入官,一分入百姓。这算民屯。每年缴纳定额盐租。

    盐井比较乱一点,最初是课税,一口盐井多少税赋,可以用白银缴纳。

    后来改成卖卤水,让百姓去煎煮。最后来又改成课税。

    不过,这还不算是盐税,只能说,正常得租税。海盐是一般得租庸调,井盐和池盐则是租税。一般卖盐,还是无税。

    白银?是,有规定,每两白银可抵两百文。,崔元式说道,蜀中井盐,允许用白银代替铜钱纳税,李忱蛮惊讶的。一直以为要到明中叶以后,因为海外输入,银两才多起来。原来唐代就有那么多银了,或者说当时蜀中产银?

    继续。,崔元式紧张了一下,用白银替铜钱有问题吗?发现李忱似乎真的只是问问,就继续说道。

    到了后来,又规定依百分之二的税率征税。规定盐车,车轴长七尺二寸,面三斤四两,,盐斗,量除陌钱每贯二十文。

    之后呢,就有人体察上意,提议要对铁下手,盐铁都要官营。虽然最后遭到了否定,不过,嘿嘿,大家是知道得,后来呢。

    安史之后,朝廷税收大为缩减。田税没了大半,军费开支又庞大,于是有人出面,开始想办法弄钱。从盐政下手。

    首先是肃宗时期第五琦,财经专家,或者说搞钱能手。让皇帝把所有得盐,全部官收官卖。

    以前,海盐部份,只要不是边疆地区,都只收固定得租税。以盐代替租庸调的租。既然如此,自然会有多得盐,况且官府也会把盐卖了,以金钱上缴朝廷。

    井盐和池盐也一样,固定税率之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民间得盐。所以,盐价大概每斗十钱。很便宜。等第五琦任盐铁使,直接翻了十倍,每斗一百一十钱。

    够狠,不过也算是个人才了。,李忱赞美道。听到李忱这样说,崔元式挺尴尬得,这样算好评吗?

    圣人,其实第五琦也只是拾人牙慧。,李忱挑了挑眉毛,拾人牙慧?能拾到,也是他本事,不然怎么没有其他人提出。

    等崔元式继续说。李忱才知道他误会了,崔元是说拾人牙慧,已经算客气了。说是抄袭,其实也不为过。

    原来,安使之时,安禄山自范阳举兵,颜真卿坚决抵抗。他把当地产得盐,低价收购,然后卖出,充当军费。

    当时第五琦随刺史贺兰进明,招讨于河北,注意到这件事情,后来救不客气得把他用出来。

    所以这家伙得名声够臭得。也是个傻子。,李忱会改变态度,这样骂人,不光是因为他抄袭颜真卿,而是他把事情搞砸了。把盐税陡然加了这么多,只有短期间解决问题。

    因为盐税骤增,很多人吃不起盐,虽然他家的那么多,是有原因得,还比不上粮价上涨。可是盐价骤然增长那么多,太多人吃不起。官价都斗盐一百一十文,运到一些偏远地区,加上那运费,当地百姓根本吃不起盐。

    吃不起盐怎么办呢?买私盐。因为官盐太贵,导致私盐猖獗。这根本是饮鸩止渴。如果真是他想出来得办法,李忱还能稍微给点赞美,就像刚刚。可是,你这家伙,只会抄袭,完全不考虑现实状况。

    又过了几年,终于有人出面,真正整理了盐政。那个人就是刘晏。他真正的从商业角度出发,整理了盐政。使得朝廷收入大增,也免除私盐之患。

    首先,他整理了盐场。将一些小得、偏僻得,盐场废止了。只在大概十多处海盐产量区设官管理。

    他将民产、官收、官运、官销得方式,改为民产、官收,商运、商销。效果有多显著?十五倍。

    他改善盐法前,江淮之地盐利不过四十万贯。第三年,增加到六百万,足足翻了十五倍。

    他一方面收盐,一方面也自己运盐。他不耗费徭役,从节省下来得盐税里面,雇人运盐。做什么?很简单,常平。

    他在各地建了很多仓储。产盐地得,多建一些,这样才能尽量把所有盐都存进去,不会有遗漏,也不会因为一时缺乏,导致盐价上涨。

    一些偏远地区得,商人不愿意运去。则由官方运输到那里,储存在仓库中,假如盐价上涨太多,平常交通发达的地方,马上可以运过去。偏远地区就靠仓库。万一完全没人要卖,官府也可以把这些官盐,平价卖给百姓。

    除此之外,他在很多地方,都设有盐铁分院。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桶桥镇就有一个。这些盐铁分院,富有巡察得责任。都是设于交通要道,负责查缉私盐,转运物资等职责。

    刘晏也是因为如此,既不增加百姓负担,又增加就业率,朝廷增加税收,百姓还可以吃到便宜的盐,为人所称颂。可是,就算这样,他也没个好下场。太会做事,不会做官,结果被人陷害。

    在多管齐下后,唐代的盐政总算进入到平顺期。朝廷有税收,百姓也不再为盐所苦。皆大欢喜,可是,好景不长。到了德宗时期,好了伤疤忘了疼,他的祖先,德宗,又开始折腾。

    德宗算是有心了,要削除藩镇,重竖朝廷威信,这样就要打仗了。打仗要军费,他又把脑筋动到盐税上。

    先是罢免了刘晏,贬为刺史,后来又杀了他。接着又废除了管榷盐事务得官吏,度支使和盐铁转运使。虽然不久又被迫恢复,结果虽然还是推行刘晏得盐政,可是整体局是一去不反。

    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奏议加盐价,于是,整个盐政全完了,逐年降低,各道也纷纷擅自加价。怎么又是他,李忱皱眉,商税也是在他建议下,加了税,结果全完了,现在盐税也是。也是个能人阿。

    朝廷盐税大降,连常平盐都取消了。,崔元式都有点牙酸。常平盐,有稳定盐价之意,让百姓和朝廷都可以获利。可是也被废了。直到,元和元年,李巽担任盐铁及度支使,又重新整顿盐政,降低盐价,整顿吏治,恢复常平盐。盐税又恢复了平稳,隔年甚至比刘晏在时还要多。

    这很不错阿。,李忱眼睛一亮,虽然是因袭刘晏故智,但是能学得好,就是本事。不向那个第五琦,直接就搞砸了。

    听到李忱称赞,几个宰相脸色不豫,倒不是李巽怎么不好,而是他的盐法略为苛刻了些。

    李巽的作法是,划分区域,那个地方产得盐,就再哪个区域销售,禁止商人乱跑,藉此严格杜绝走私。只是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五章 大唐国家银行() 
圣人,是这样的。,几个宰相对望一眼,结果目光全部集中在白敏中身上,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出面,李巽之法,固然度之始于国有功,可也尽使民力。

    白敏中得意思就是,刘晏得盐法,对各方都有好处。尤其是不役使百姓上。他出钱雇工,不是使用徭役,让百姓可以安居,费用从盐税中出,不增加朝廷负担。双方都有益。

    可是李巽的盐法,固然收入比刘晏多,可是。简单来说,晏法犹有遗力在民,巽则尽取之。

    其证明就是,刘晏得盐法实施后,民间私盐现象减少很多。可是自从建中年间后,便不可遏制。即便李巽整顿盐法,也只是稍微改善一些。其原因就在这里。

    看到李忱点头,几个宰相都松了口气。皇帝要加税,势不可挡。不过总的看来,皇帝仍然是体察民心得。颇为百姓着想。

    那么,如今我朝盐政弊端,有何良策,诸位有何教我。,问完大概唐代的盐政及产盐方式,李忱继续说道。

    几个宰相都面有难色,连白敏中都不开口了,任凭其他人怎么瞪他。其实他们都知道,问题在哪里,可是没人敢说。

    怎么,不要告诉朕,你们没一个知道原因得。,李忱声音平静,但是,没人会相信皇帝心情真的很平静。

    那天晚上至凌晨发生的事情,现在慢慢有消息了。那场被称为皇宫流血夜的晚上,死了大概有千人吧,一座宫殿都烧成了白地。更可怕得是,皇帝让其他人逃走,自己纵火焚烧宫殿。

    这本来是处在绝望的人,才会有得作法,甚至要非常绝望才行。阿,那多疼。历史上纣王就是在鹿台上。

    可是,本来该在这个纪录上添加一笔得李忱,居然活下来了。这简直是神迹。据说当晚,所有人都信誓旦旦,说看到真龙下凡,护佑天子,让天子于大火中,毫发无伤。

    这种近乎于传期得事情,原本只出现在和传奇中,可是真的在现实生活上眼了?他们想不相信都没办法,所有参战士兵,不管是哪一方得,是现在得左神策军,还是被罚去重建宫殿的原先右军,都是这样异口同声得说。

    不仅异口同声,还满脸得崇拜。左神策军是崇拜,被罚去作苦力得右军,则是崇拜之余,还有惶恐,想到他们居然对真龙天子挥刀相向,就是一阵害怕。好在天子不怪罪他们,只让他们重修宫殿,当作赎罪。

    于是乎,在没人监督得情况下,每个人做起活来,简直是不要命了。其实也不是没人监督,不过监督得人力极少,而且都很闲。只是因为他们实在太认真,不用监督都很拼命,监督的人力才越来越少。

    因为这几乎是演不出来的,所以,所有人都信了。也因此,现在面对李忱的责问,所有人都满头汗,正当白敏中顶不住压力,想要坦白时,李忱又说话了,我看今天时间也不早了,你们去用餐吧,有想法得写成奏章,朕会看得。。

    几个宰相如蒙大赦,纷纷退下了。他们走了以后,李忱先是活动了下,去吃午餐,又去看看自己小女儿。然后开始处理政务。

    对于盐政,那些宰相不说,李忱大概也了解部份弊端,他只是想看看,有没有宰相有魄力,去揭发,然后执行。可惜,看来都没有,他也没太失望,不行就换人吧。

    不过,他还要多考察,这个宰相可不能说换就换得,单纯因为他们没魄力就换掉,有失偏颇。治大国如烹小鲜,这道理李忱懂得,要是换上来的宰相,全部都很有魄力,那说不定要糟糕了。

    他只需提拔一两个有魄力得起来,反正唐朝宰相没有限制人数,同平章事,只是一个资格,有参与议政得资格,不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