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那个朝代,即使到了清朝都一样,牛都是重要劳动力。马是战略物资,牛就是重要的生产工具。胡乱杀牛、马,可是有罪得。

    在唐代,杀牛会被怎样判刑呢?按唐律,主自杀马、牛者,徒一年。,意思是说,饲主杀害自家牛马得,会被判处一年劳役。那可是货真价实得,把你往死里用。

    所以,李忱到了唐代也有大半年了,还没吃过牛肉。马肉自然更没有,不过那不打紧,反正他重生前也没嚐过,不会很想念。

    只是既然杀牛马犯法,那为什麽又可以吃了呢,酒舖得掌柜会留一些给他。掌柜得不怕被罚去做苦役吗?

    有法就有破,主自杀马牛,有罪。那要是马、牛,自己死掉了呢?比方说跌断脚,就必须杀掉,不然就是老死得。这些牛、马是自己不小心死掉得,我等牠死後才分了牠得肉,这样就不犯法了吧。

    再来,唐律之中也有规定,误杀不作。意思是说,你误杀了自家牛、马,不算有罪。

    嗯亨,至於,怎麽断定这些牛马是自己死亡,或是被误杀,还是被杀死得?大抵上来说,地方上就要看左邻右舍了。所谓民不举,官不究。你没被检举,官府也不会多此一举得跑来抓你现形。

    不抓现形?等到牛被杀了,肉被分了,皮剥了,骨头炖汤,筋被卖掉。什麽证据都没有,你拿什麽告人家?

    火锅,火锅,虽然天气开始回暖,但是吃火锅,还是很合适得。,李忱开心得整理帐本,想着如果掌柜有帮他留一盘牛肉,就请掌柜帮他把牛肉切薄片,这样就可以吃火锅了。

    嗯,火锅好像也可以成为一项商机,李忱这样想到。不过这东西,实在没什麽技术含量。恐怕一拿出来,很快就被人给模仿了。

    煮,这种烹调方式,从商代开始,就已经流传下来。鼎,脚下有三足,之所以要造那麽高,就是为了下面可以生火煮食。所以,火锅这样的东西,一旦出现,而且颇受欢迎的话。妥妥得,很快会被人模仿,然後就会被带向大江南北。

    还是先等等,等到哪天我自己出去开店,再出手。到时候,就算被模仿,自己应该很快可以打出名号,赚上起步得资金了。,太遗憾了,他可是很喜欢吃火锅得。但是为了将来打算,李忱还是不得不先暂缓。

    工作了,工作了。,按奈下不能吃火锅得遗憾,李忱开始整理手上得帐本,总资产帐本和借据帐本。

    今天总计又借出了千贯。,看着这个总金额,李忱也不由得发怵,虽然这其中有一些是还款,还了又被借出去,但是可以见到长寿寺得雄厚财力。不过,这都不关他的事,李忱继续整理帐本。

    整理到一半,李忱停手了,。盯着一个名字,张七娘,这位就是今天来还款,被李忱注意过得那位少妇,帐本上面写着张七娘,後面接了一个数字,五百贯…

    五百贯是欠款,不过今天人家还了大概十分之一左右,所以这个数字还要减五十。

    关於张七娘的欠款,五百贯这个数字,并不是一天之内造成得。从借据来看,前前後後陆陆续续得借了几年,才累积到这麽一个数字。

    她每年都会来借,已经借了很多年了,积少成多。不过今年她居然还了款,让李忱不得不侧目。

    才还五十贯,去,分明就还得起吗,该让庙方出面,主动催讨债务吗?,李忱鄙夷道,旋即又得意起来,自己整理这帐本,也是蛮有一手的吗。

    也难怪李忱得意了,因为如果照往年,已经出门远游得慧名老和尚,他得帐本来看,根本表现不出来,这位张七娘,前前後後,陆陆续续借了不少钱。还是李忱整理帐本後才发现端倪。

    也不知道住持怎麽看得。,在东安居这几个月,李忱也不闲着,他在整理帐本中,发现端倪後,李忱向住持说明了情况,询问住持,是不是该向那些欠款人所讨帐款。

    大概是因为向寺庙借款得关系吧,很多百姓都会主动还款,毕竟香油钱都要捐了,借了神明得钱,怎麽敢不还。所以像张七娘这样的个案,并不算太多。

    但是也有好几个。这几个都是大额欠款,欠了好几年,不要说本金了,连利息都不缴。所以李忱才会像庙祝提出催讨得计画。只是,慧寂大师说,还会再考虑…。

    哎呀,十三郎,人家说不定有困难呢。,对於李忱得想法,了凡也反对,也许人家有什麽困难,像菩萨借得钱,有多少人敢不还。人家大概还不了吧。

    对於了凡得反应,李忱不予置评,敢不还?他都记不清,看过多少偷香油钱得新闻,何况这个欠款,没有抵押,还不追讨。还不死命借。

    李忱觉得,了凡大概是想到了自己娘亲,才会这麽看。说到这个,之前李忱几次下山去镇上得时後,了凡妈已经慢慢把欠款还给他。

    我就不信还不起了。算了,先整理完吧。,住持不打算催讨就算了,反正又不是他的钱。李忱收拾好帐目,离开了房间。

    第二天,李忱又下山了,这回了凡没跟着。因为前几天,了凡生了病,必须好好休息,让了凡一阵抱怨,闭关那麽多天,他都想念母亲了。以前可没几个僧人像李忱这麽好心,还会带他一起下山。

    掌柜的。某来了。,下山後,李忱熟门熟路得到了他常去那家酒舖,找到掌柜的,然後给他施了给眼色。看到掌柜的点头,李忱也笑了,这就表示他有牛肉吃了。

    闲话不多说,李忱吃了个酒足饭饱,打着酒咯,出门醒酒,真舒服,难怪唐人那麽艾喝酒。不彻底喝醉,喝的微醺也不错。。

    李忱在镇上散步,悠闲地看着唐人。不只是他悠闲,很多唐人都跟他一样,悠闲自在得走着。

    (看来,唐朝似乎不会一下子就灭亡了。),李忱会有闲心操持商业的事情,也跟这有关,如果唐朝邻近灭亡,百姓大概不会有这样的闲心。

    或许古代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仓房镇也不大,可是这里也不是什麽乡下地区,还有很多来往商旅,毕竟邻近汉水和丹江,临水得地方,交通发达自然人口往来也不少。

    所以,如果真得外界闹得沸沸洋洋,像安史之乱那样的大规模叛乱,这里怎麽也不会完全不知道。

    知道唐朝大概不会那麽快灭亡,李忱才有心情趣响商业的事情,不然,他只会想着,怎麽找个好地方躲避战乱。

    走着走着,李忱发觉,他似乎走到一个熟悉得地方。这里好像就是上次,来看驱摊得时候,他迷路走散得地方。

    郎君,你回来了。快进来。,李忱听到似乎是一个妻子,正在迎接丈夫回家,突然间,他好像想起了什麽,侧耳倾听。

    似乎…,就是那个张七娘阿。,李忱回忆到。他果然没听错,昨天听到那女子得声音,就让他很耳熟,他才会多看了她几眼,想到这,李忱自嘲得笑了笑。

    说不定人家真的是有需要,她不就还潜了吗?,李忱自嘲,自己好像真的把唐代人想的太差了。

    所谓人心不古,人心不古,自己可不就是在古代吗。也许人家就是因为丈夫出门经商,日子过不去,才会来借钱。现在丈夫赚钱回家,有钱,自然就来还钱了。

    突然间,李忱好奇心大起,想要看看那位丈夫长什麽模样,只是,等他到了人家已经进门了,只留给他一个戴了斗笠的背影。

第三十二章 当先生()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长寿寺,一个角落得房间中,传来辛辛学子得朗读声。

    有没有记起来了?,有读书声,这里是做什麽得,不言而喻。只见一个房间,李忱坐在房间最前方,端着一本书,摇头晃脑得念着,他的左手边是门。

    在他前方是好几张小几,八个学童,九张位置。这些学童年纪有大有小,小的七八岁,大的也不过十多岁,差不多跟了凡一样大。也跟着李忱一样摇头晃脑,李忱念一句,他们跟着复诵一句。

    李忱怎麽突然间不当帐房,改当教书得夫子了?其实没有。这里是长寿寺附设得学堂,李忱最近开始兼任了学堂得启蒙老师。

    当然,他也不是不作帐房了,只是住持问他,有没有意愿兼任学童启蒙塾师。原本负责这个职务得,就是出门云游得慧名,本来住持想另外找人,一下子找不到,便让李忱暂时兼任了。而李忱为了可以多一份收入,也就答应下来。

    前面提到过,唐代寺庙不像现代庙宇,有很多现代庙宇所没有得附设建筑,其中一部分就是学堂功能。

    不是特例,很多寺庙都附设有学堂,供人读书。至於水平,完全得参差不齐。倒不是说太差,也是有很好得。也是有寺庙得学堂教出中进士得弟子。怎麽知道呢?看卷尾就知道,通常会写某某寺学郎,路人甲这样。

    至於,说差呢,主要也是因为,唐代根本没有什麽标准课本,学得好、学得差,完全看学生得悟性。当然,老师会教也很重要,但是最重要还是看学生。

    从年纪上就可以看出来,很多学生上学堂,无非就是混个识字,将来可以找个比较有前途得工作,比方说帐房之类的,嗯咳,关於这点,李忱绝对严正表示,帐房工作可不是容易做的。

    那唐代学童学些什麽内容呢?深化一点得,李忱也不太清楚,他教的是启蒙。别得他也教不了,李忱很有自知之明,以他的国学知识,只能比文盲高级一点。

    唐代启蒙都教些什麽呢?人所熟知得三字经是宋朝才完成的,唐代最广往人知得就是千字文。千字文大抵上出现在魏晋南北朝,千字内容不重复,且好读好记,四字一句,对偶押韵不说,内容含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先贤事蹟很多东西都包括在其中。

    没有,夫子能不能再念一遍。记起来了。夫子我记住了。记起来又忘记了。,这些学童回答起来零零落落。有的说记住了,有的又没记住。

    那我们在念一遍。跟着夫子念。,李忱拿起课本。这本课本是住持给他得教科书,千字文他会念前面几句,後面就不知道了,还好有课本,不然他也不敢误人子弟。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学生拿起一张纸,照着纸上面念。这是李忱手写得课程资料。

    拼音文字,书本拿到手,知道发音规则,哪怕不认识也念得出口。中文就不行了,有边念边,没边念中间,可不能当作发音标准。更何况这些完全不识字得。所以李忱费了很大功夫,抄了半个月,把千字文抄了八张,给这些学童当教材。

    好怀念影印机阿…抄这八千字,可真是苦死我了。,李忱也不知道那些蒙师,是怎麽教不识字的学童。李忱遵照前世得学习经验,自行准备教材,没有课本只能自己动手了。抄这八千字,真是折磨死他了。

    会这麽做,主要也是为了练字,李忱把这件事情当作练习写字了。写得好坏也不管,反正有分教材给他们读,已经很尽力了。不过,他也不傻也就这一次了。

    好,会念了,为了加深记忆,每个人照这张教材,仔细抄一遍。,李忱得如意算盘不错,辛苦也就辛苦这一次。他辛苦点抄一份给学童看。然後学童再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