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上次试水,一下子跑到倭国后,李忱就开始了唐倭贸易。他上次到的那个港口,叫做玄界滩,简称玄洋。那里是倭国的遣唐使,必经之路。李忱也把这里定为他在日本得贸易基地。

    选这里得原因最主要是这里近,从明州往东北,扬帆直航就可以到达。他当然可以选择其他的港口,可是这个年代得日本,还很落后,选其他的港口,不见得会比较好。

    况且,他选择这里,可以让人家把货物送来这里交易,他只需要下订单,下次自然会有商人送货物过来,根本没必要跑更远得地方。

    倭国的市场潜力很大,进量多买些矿产回来,想方设法得鼓励他们开发,其他要买些什么,你让船首看着办吧,至于那些倭国的刀剑什么就不要了,学我大唐得技术,现在还想返销大唐。,对于倭国的刀剑,李忱表面上嗤之以鼻,其实心下踹揣。

    现在日本刀得技艺,还处于模仿中国得阶段,可是李忱知道。大唐得陌刀技术,在唐亡后就失传了。宋朝得钢铁产量虽然远胜唐朝,可是刀剑得质量,还是输给日本刀,以至于宋日贸易,日本刀堂堂以高级品返销了大宋。不得不说,这真够讽刺得。

    好了,你们下船吧,要出发了。,李忱隐约听到了辛勤得号子声,这表示船最后要出发了,李忱送她们两人下了船,小红眼睛泛红,紧紧抓着李忱的手,李忱只能好言安抚,告诉她,其实海上行船没那么危险,最迟七八个月他就会回来了。

    最终,飞鱼号启航,小红被同样泪眼婆娑得杨二拉了下船,她知道,男人很多事情都是必须去做得,而这其中无不包涵了无法逃避得危险。

    李忱在船上,看着沿着码头奔跑,依依不舍想要再看他一眼得小红,还有急追在她旁边,一边盯着小红怕她跌落海中,一边也是依依不舍得杨二。还有一群来送行得孩子,李忱眼泪还是溃堤了。

    耳边依稀还有小红叫他保重,叫他一定要回来得声音,李忱呆看着渐渐远离得陆地。突然他感觉到这哭泣声未免太清晰了吧,转头一看,二十多个跟他出海的孩子,也哭得西哩花啦得。

    你们哭什么阿,刚刚送行你们都没哭,现在怎么哭了。,大头哭得像只小花猫,啜泣得说,看叔哭了,我突然也很想哭。,后面一群孩子频频点头。

    去去去,一群孩子,你们懂什么离愁阿,好了现在动起来,沿途我们还要测量水文,观察天象。有的你们忙,带你们出海可不是来郊游的。

    李忱打发孩子们去做事以后,自己又继续呆望着海面,想到自己正在造得那艘船。

    那艘船用得木材,是他从日本运回来得那些,所以很快就能开工,不然光荫干木材就要好几年。

    这艘船,李忱更加没把握了。飞鱼号虽然怪了点,可是还在凉快得能力范围内。可是,新建这艘,李忱命名蹈海号得船,超过了唐代工匠得能力。这船面宽跟目前得唐船是一样的,四丈二尺许,高度四丈五尺许。

    这高度已经超过了飞鱼号得高度,因为李忱上次前往日本时,居然碰上了暴风雨,差点就沉没了。他这才感觉,高弦也不是没没好处,福船和广船得抗波性能,真的比较强。他索性第二艘船,弄成跟广船一样得形式,差别在于船首是尖顶,然后平尾,尾巴不上翘。

    以上这些都不是重点,他对这船没信心,是因为,他始终没放弃较狭窄得船型,以增加速度,结果这船得长度,达到了26丈。就比例上来说,还是16,可是这长度完全超过大唐目前最大海船得长度。可不像飞鱼号,是故意减少面宽来迎合比例。

    26丈的长度,已经比目前最大得唐船,还要长上好几丈,对工匠得能力,是一种挑战。所以李忱才会不放心。

    不过,事已至此,李忱担心也没用。他能做的就是出发前,一再叮咛,这船要多试试,否则将来远航,才出问题,更加麻烦。

    放下了对船得担心,李忱突然一笑,他想到,码头上除了来送行得杨二等人,除了那群孩子,还有一些莫名之人。虽然不知道确实属于哪方势力,但是想来不外呼那几家,也不知道他们喜欢我的礼物吗?

    确定出海了吗?罗四海问道,确定出海了,看着神仙上了船,出海寻访仙山去了。,再三跟手下确认过消息后,罗四海松了口气,得罪了神仙让他这几个越来都寝食难安,现在神仙出海了,应该暂时不会被惩罚了吧。

    看你怕成那个样子。,坐在他旁边得沈有义讽刺道,你不怕,不知道前些天神仙施展先法把那颗大石头炸了,有人吓到腿都不会走了。哼,子不语怪力乱神,我这夫子门生,不跟你说这个,我们说正经得。

    开戏园?,赵无极眼睛瞪得老大,你不想活了,我还想多活几天,好不容易等到神仙出海寻找仙山,你就急著作死了。

    不会得。,崔无涯解释道,这戏园也不是神仙独创得,现在几家寺庙得戏场不也开张了,也没怎么样。那是人家有满天神佛庇佑,我们有什么。

    我们也供奉几尊好了。,崔无涯绞尽脑汁,想到这个办法,必须想办法说服赵无极,让他别害怕,不然什么事情都给黄了。

    确定不会有问题吗?,罗四海心有余悸得问道,放心吧,我听说江都县也有人打算开一家戏园呢。崔无涯自信得说道,况且,再不想点办法,您老人家那些手下,大概都要星散了吧。

    好吧,就这么办吧。,赵无极手一紧,下定决心。他赵无极靠什么一统东市,靠得是一群能打能拼的老卒,既有技术,还自带装备。

    可是,要养活这群人,可不容易阿。这赵无极才会利用时机,节度使交替得当下,逼迫那些有身家的妓家,想要人财两得。

    可是几次想收拾那个碍事得扬州女侠,被李忱插手都搅黄了。上次他本来靠着一桩奇案。想要把赵六得靠山,那个不良帅支开,结果天晓得,那个秦风扬州都没出,就逮到了凶手。

    后来又出了那档事,被他视为神仙下凡的无量道士,被真神仙用雷电给劈了,他就完全不敢再对赵六出手了。弄得他现在坐困愁城,再弄不到钱,人家可不会跟他讲什么情面。

    他可是好不容易走通了前任节度使得门路,送上一笔重礼,让节度使大笔一挥,退役了几个队得老卒。

    在大唐,根本没有所谓的退役,一日为兵,终身为兵。除非老、残、病、弱,不然根本没有所谓的退役一说。

    赵无极好不容易找到这几队,数百得老卒,仗着他们一统繁荣得东市。可现在也面临了危机,他快要养不起了。已经有两队老卒脱离他,全部投到了李忱一方,其中就有王天带领得那一队。

    好吧。不过就是戏场嘛。赵无极终于下定决心,那么多家戏场,也没规定只有你神仙能开吧。

    对于李忱出海,松了口气得还有张保皋。虽然他被人称为海神,可是他知道自己有多少份量,人家可是能呼风唤雨,引来天雷得真神仙阿。上次得罪了杨家,他一直很担心李忱的报复。

    现在听到李忱出海,想来短时间内不会报复他们了,这一趟没有七八个月回不来。不过,他现在正在伤脑筋另外一件事情。什么事呢?藏宝图。

    他手上拿了一张藏宝图,这是李忱出海前送给他的。上面大概标志了一各大宝藏得地点,很清楚得标志了在哪里。

    虽然不知道为何李忱会把这个大宝藏送给他,但是张保皋也不打算去取了,因为,闪烁得烛光摇曳在发黄得藏宝图上,只见藏宝图上写着几个大字,杨公宝藏。没错,李忱把传说中的杨公宝藏位置告诉了张保皋。

    知道杨家身份后,李忱才知到为何那么多人相信,他们带了大宝藏到了倭国。福伯矢口否认有这种东西,只推说不知为何会这样传开,李忱也不以为意。不过事情总是要解决得。

    于是他很恶趣味得,弄了张假宝藏图,标榜是传说中得杨公宝藏。丢给张保皋,你不是想要宝藏吗?去吧,老子可把宝藏得地点告诉你了,有胆量你去挖。

    想到张保皋头痛得样子,李忱得意得笑了。远方宽阔大海,我李忱来了。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六章 上路() 
会昌四年十一月,李忱的飞鱼号跟着苏莱曼得两艘船,一起出海了。他们这一行三艘船,先行驶到了广州,在广州补给后,在市舶史得殷勤相送下,出航,驶上了海上丝绸之路。

    对于市舶使的殷勤,李忱稍微对唐代官员刮目相看了,这大唐广州得官员,还真有点后世风范阿,不摆架子,对于能促进地方繁荣,增进国库收入得海商,以礼相待。

    虽然其背后得目的,还是希望海商多多来广州,这样他们就可以征收税收,但还是值得称赞,这样尽忠职守。

    哈哈,他们哪有这么忠于职守。,对于李忱的看法,苏莱曼哈哈大笑,记得,以后登记出海,千万别小气了。不然他们可以卡到你欲生欲死。

    殷勤相送。他可是送自己的钱袋出航呢。,苏莱曼对殷勤相送得评语,更加不屑,如果不是某家打听到消息,阿卜度拉给市舶使送了重礼,要耽搁某家行程,某家才不会这么多礼呢。

    那个市伯使,也就是看在这个份上,才挪移尊臀,来这码头边走一趟而已。换做平日,不是海船进港,他不会来的。

    李忱听得满头黑线,原来幕后是这样阿。他还以为唐代官员就有此自觉了,看来还是得等到宋朝。

    听说宋朝,尤其是南宋,特别重视海贸,每当海商出、入港时节,都会设宴款待,热情相送。本来还以为唐代也有这套了,看来还是与宋朝有点差距。

    唐代海贸真的重视不够,就拿这市舶使来说好了,使设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负责入出洋登记,征收税收。

    历史课本上说,唐代首创市舶司,就在广州,然后到了宋朝,又在其他几个,如明州、杭州、泉州等地设立。李忱到了广州才知道,根本没有市舶司。唐朝根本没有市舶司这个机构,只有市舶使。

    你说,有市舶使这个职衔,当然有机构啦。那可不一定!唐代一堆使衔,挂上这种使字,表示他是一个不在政府原有架构上,为了某些目的新增得职务。

    像节度&p;;使&p;;,这个职务唐初就有了,只是没有像后来那样,由临时变成常设。最初是为了某一方面军事需要,临时设立,过后就没了。而市舶使,也一样。

    前面说过,唐代根本没有那么多人下海经商,采取得还是那种朝贡制度。每一年都有以朝贡为名,行贸易之实的船只进入。到了玄宗,就临时派了中官,来管理这些事宜。

    到了宋朝,因为出海经商得人多了,才正式设立市舶司,管理这些出海事宜。举凡你入港,出洋,都要经过市舶司登记才作数。而唐代只有广州一地,让李忱有了一点想法。

    且不说什么想法,那都是回来以后了,从广州补给食水后,三艘船正式驶上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条是大唐失去西域霸权后,才逐渐兴起得。全程大概一万多公里,途中经过三十多个国家、地区,全部航行程,从广州到天方,大概要三个多月。

    一路上吃尽苦头,海上得生活很沉闷,每天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