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要进入大航海时代,长时间得跨洋不着陆,绝对是常态。像这样不过出航一天,就连自己在哪都搞不清楚,是要怎样跨洋。

    李忱找到了正在努力量测得一心和黄天生,经过两人测定,如果李忱提供得地图无误的话,他们只需要维持方向,再走一天,就可以到达倭国了。

    食、水,还剩多少?够支撑几天。三、四天。,辛勤想了下继续说,如果沿路钓鱼,五六天都可以。

    好吧,那我们不回去了。,李忱一击掌,维持方向,再走一天。目标?倭国。

    不行。,辛勤反对,怎么?李忱愕然,往倭国不是这样走得。,辛勤激烈反对。

    日,不是这样走要怎样走,李忱不高兴了,不过旋即又冷静下来,说明道好吧,不去倭国。就这个方像走一天怎么样。

    维持航线,走一天,然后就折返西向,如何。,辛勤勉为其难得答应了。看到辛勤同意了,李忱松了口气,他非常理解辛勤得反对,已经作好了如果辛勤反对,就返航得打算,目前看来是不用了。

    陆地,陆地,看到陆地了。,经过一天得航行,在第二天,刚吃过早饭,还不到午饭得这个时间,了望手喊出,看到陆地了。

    顿时,船上欢声雷动,李忱也松了口气,日本到了,想到唐倭贸易得利润,李忱笑着更加开心了。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三章 玄洋() 
李忱可以理解,辛船首为什么反对。

    在现代,你随便找个中学生,跟他说从浙省出海要往日本,要走那个方向?他都会跟你说,往东北方走。

    可是呢,在唐代,这便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东北?了不起知道倭国在大唐东边而已。至于东边,有多少距离,更不可能知道。在这个时代,一般人可看不到什么地图,大概只有军队或是皇宫有。

    甚至,连他们得地图都很简略,了不起知道一个大概方位,中间是不是有山脉或是河流阻挡,这样而已。至于详细一点得,山多高,有没有小路,河多宽,哪里深哪里浅这都不可能标注。要当地人才比较了解。

    李忱敢于从明州出海,就直航日本,就是因为他心中有地图,知道整个环境大概如何,知道只要往东北走,甚至可以更偏北一点,绝对可到日本。了不起跑到高丽,这一点辛船首就不可能知道。

    其次,虽然最近几次遣唐使都是从明州登陆,显示明州可以到倭国。可是太危险了,虽然这事未在大唐传开,但是跑船得都知道。这条航路危险,倭国的使节遇难是常态。

    以最近一次,六年前得遣唐使来说好了,这次算是比较顺利得。可是呢,本来更早就该来了,只是前两次都失败了,这一次听说连原本主持遣唐使得倭国官吏都称病不敢来。

    第三,就是船员士气问题。前面提到,这时代从大唐到天方,沿路要不断靠港补给。除了说食水会坏,还要补充新鲜蔬果避免坏血病得缘故。更多是,船员在漫长,看不到陆地得航程中,很容易惊慌。

    原因其实跟第一点相同,船首心目中都不知道自己开到哪了,更何况船员呢。

    虽然李忱雇佣得虽然都是老手,也不例外。他们都没有长时间看不到陆地得航海经验。更何况他们是首次合作,彼此间不太熟悉,也不太信任,恐怕这种看不到陆地得恐慌会加倍。

    事实上,晚上已经有人在议论了,再这样航行下去,会到哪里?有人说倭国,有人说高丽,可是都无法说服别人,只能自我安慰,因为他们都是听说这两个国家,都在这个方向。

    听说得,自己没有详细得了解,要怎么说服别人?恐怕连自己的说服不了。因此,当天晚餐李忱就听到很多船员,窃窃私语,他们都在担心,这样下去会走到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用过早餐以后,情况更严重。很多船员都担心得一个晚上睡不好觉。表现在外得就是,饭都没吃多少,辛勤还可以感觉到水手得心不在焉,经过昨天得测速,在南风吹佛下,达到11节速度得飞鱼号,弥漫着一股不安得气氛。不安,就心不在焉,徨徨不安。

    东家,我们回去吧。,辛勤找到李忱,建议道,难得的多说了很多话。好吧。,李忱抬头望了一下天色,答应了,还不待辛勤高兴,就说道告诉船员们,中午用餐后,我们就返航。

    诺。,辛勤很疑惑,要回去早回去阿,不过没多说什么,答应后,便去像船员们宣布。

    等辛勤走了以后,李忱叹了口气,昨天晚上他跟黄天生还有一心确认过,精过他们推算,结合李忱的地图,和昨天测量过得船速,如果今天中午午前,到不了倭国,八成他们就是测算错误了。李忱才会答应,午饭后返航。

    有海鸟,发现海鸟了。,辛勤才宣布完,午饭后返航,让水手安心,不在惶恐后,很快就有了望手发现了东西,发现在海面觅食的海鸟。

    了望手,本来在中式帆船中,没有这个职务得。中式船只,你何时看过有了望台?连天方人得船只都没有。原因很简单,没必要。

    西洋船只,会在一根桅杆上,加装了望台,让水手及早发现陆地,或是海贼。因为他们要在未知得海域探索,所以需要了望手。

    可是东方不用。哪怕是航海业比中国更发达得天方,别忘了他们可是一直霸占着从天方到中国得航路,那怕是天方人贸易都是走既有航线,根本不需要了望手这职务。

    所谓既有航路,就是贴岸走。既然是贴岸走,哪怕稍微远离一点,只要不是太倒楣,就不会迷航,也不需要了望手这一职务。

    不过,李忱当然不会这么想,他可是要培养能进行远航得船员得。于是他便在主桅上,加装了一个了望台。

    有海鸟?,辛勤一听,马上靠近船舷,往水手指得方向望去,望了一会,什么都看不到,他本以为水手谎报,只是一个东西在他胸膛轻撞了一下,他才想起,他可是有千里镜得。

    他也才想起,了望台得水手,也是有千里镜,他用肉眼看得到什么,更何况,他位置又比较低。

    他急忙拿起千里镜望去,果然看到了海鸟。看到海鸟,表示陆地就不远了,海鸟晚上一定要归巢。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所以,整艘船上又开始弥漫一股气氛,不是不安,而是期待,如果能更早发现陆地,就安心了,他们就能提前登陆了。

    水手们又心不在焉得开始注意了望台,等着了望手发布找到陆地。只有李忱带来得孩子们不受影响,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都给我认真做事,辛勤怒吼,水手们不敢再盯,转过头来假装忙碌。不过他们也没等多久,很快,了望手就喊到,陆地,发现陆地了。

    船员欢欣鼓舞,高声庆贺,李忱心情也是很好,不是因为发现陆地,早在发现海鸟时,他就有心里准备会发现陆地。心情好是因为,往倭国的航路开通了。

    一路上一心和黄天生就不断的测量经纬度和航线,如今发现陆地,确定了方位。哪怕不是日本,也没关系,到高丽,离倭国也不远了。

    望山跑死马,虽然发现了陆地,他们也经过了大半天,过了中午,到了傍晚时分,才到达。

    他们没有到刚刚发现得陆地,因为碰上了当地渔民,比手画脚之下,渔民告诉他们,这里有个港口,可以停泊,他们便把船开到了这里。

    这里是什么地方?好小得港口。,李忱望着远处得港口,因为不明水文,怕触礁,辛勤没有下令靠近,亲自带了几个水手,操小舟进入了港口。李忱用望远镜观察,这是一个小港口,真的太小了,大概只有停几十艘的渔船,似乎连商船都没有。

    慢慢地,太阳落了山,港口亮起了星星点点得光芒,李忱继续用望远镜看去,发现整个港口都打起了火把,火光窜动,把整个港口照成了不夜城。

    古怪,这火把不用钱阿?,李忱疑惑道,这个港口不大阿,为什么要点到这么亮?

    东家,这里是玄洋。,火光中辛勤坐着小船回来了。上船以后,辛勤跟李忱禀告,因为突然有唐船过来,整个港口得人都动起来了,港口得官吏已经准备好了热饭,准备好好招代我们。

    听了辛勤得报告,李忱了解到,因为他们得到来,整个港口都骚动起来。这个港口,从没看过这么大的船,居民都来围观。

    辛勤上岸后,受到热烈得款待,虽然他不通日文,但是港口得官吏懂汉话。知道他们来自大唐,更加殷勤了,整个港口几百户人家都动了起来。

    如果要比喻的话,李忱船只的到访,对这个港口得居民得冲击,仿佛21世纪,美国得航母突然开到了某个二线城市得港口一样得轰动。

    飞鱼号在这里停留了一天两夜,让船员休息和补给食水。期间他们得大船造成了轰动,不断有附近得居民来参观,对于比他们房子还要大上几倍得巨舰感到敬畏。甚至,到了傍晚还有几各厅到消息得附近诸侯,快马赶来,看过巨舰后,又来晋见李忱。

    晋见,是李忱自己的感想,他们当然不会这么说。李忱只是感觉到他们的诚惶诚恐,还有那股热切和讨好。

    当李忱说,自己只是新船下水试航,不是专程来玄洋交易时,他们也没有多失望,只是一再的表示,欢迎李忱来这里做生意。玄洋得港口太但是只要李忱常来,他们会为他扩建港口。

    一天两夜的再次启程后,船只沉重了许多,不再像当初那样轻灵飞快,无他,这一天两夜他们还被塞了一些日本得货物。

    这时候得倭国,能有什么好货物?无非就是一些当地特产得鱼干,木材,不说他们得到访,倭国方面毫无准备,有准备他们也没什么好像中国销售得。

    呵呵,船首这两天好逍遥阿。,李忱打去辛勤,难得看到这个寡言少语得船首脸红。这一天两夜中,每个水手都得到最好的招待,嗯亨就是那种啦,反正日本人嘛,你知道得。当然那些日本得女性招待者也没少拿好处,李忱发了些布帛给他们当薪资,然后又流到那些招待者手上。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四章 出海() 
会昌四年八月,这是个好时节,对朝廷来说。从去年打到现在得昭义讨伐战,完全落幕了,以朝廷方面大胜告终。

    转机出现在七月份。本来本次讨伐战模式和以往一样,朝廷先盛后衰,有点战果了,节度使就开始耍赖。顿兵不前,战果全无,但是要粮饷、要犒赏不断。朝廷只能努力应付。

    对于这样的情况,朝廷也没什么好办法。如果给不出来,轻则退兵,重则叛乱。派人督战?派谁去?派节度使去,双方有共同利益,也都有共识,能拖则拖。甚至朝廷还要多出一份粮饷。等于多一个讨债得。

    派大臣?无兵无权,更何况万一逼反了前方将令,不管是否影响战局,都是重罪。所以也没人敢去。

    好在,朝廷有贤相李德裕,藉着灭佛的东风,朝廷大发利市,财政还能应付,战况继续胶着。

    不过呢,经过数个月得围困,事情发生了变化,昭义山东邢、洺、磁三州受不了长期围困,请降,战况出现转机。

    虽然这些节度使都有共识,心照不宣得施展拖字诀。每次讨伐都是前盛后衰,然后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