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了幾齣後,李忱發現,這唐代得參軍戲,其實跟相聲有點類似,但是又不盡雷同。要說這是相聲,不能說全對。

    要說跟相聲一樣得部份,都是以搞笑為主,經常都是諷刺戲,很多時候都是兩人一組,不計那些樂師的話,內容主要是詼諧逗唱。

    參軍戲,參軍戲,說得就是參軍。兩個演員,一個叫參軍,是被奚落得對象。一個叫蒼(骨鳥),負責諷刺奚落參軍。

    參軍戲最初開始得時候是兩個,起源於五胡十六國時期,一個擔任參軍得,因為貪污被抓起來。有人諷刺那個參軍,故意排出了這麼一齣戲,來諷刺參軍。

    只是到了後期,比方說會昌一年的現在,參軍戲以不再延格遵守規範,很多時候都是一群人,像那群猴演員。這又跟相聲不盡相同,而且參軍戲,很多時候都是連說帶演,諷刺得同時,也會帶表演,後期逐漸人數多了起來。

    就拿剛剛猴群下台後,接著上台得表演者來看,有男有女。表演得內容也不再是幽默諷刺,連唱歌帶舞蹈,講述一個故事。這也是一種參軍戲。

    所以說,你要把他純當成相聲,還是有一點差距得。想通這點後,李忱敚Я藬'頭,看得累了,向了凡示意,自己要去另外幾台看看後,便離開了參軍戲台。

第二十六章 继续看戏() 
李忱绕过人群,到了另外一个人群外围,转了一圈,找了一个平均身高比较低的角落,透过人群看表演。

    李忱来得巧,一个舞者表演完了,换另外一位舞者上台。这个地方表演得是舞蹈,只见刚退场得得舞者,穿着如百花盛放。而新上台得舞者,穿得似乎是一件绣有鸟雀图案得衣服,手里还拿了两把长条状物,似乎是扇子。

    哎呀,过了过了,错过了花舞,好在没错过鹤舞。,这时候,了凡也挤过来了,一过来就大声惋惜,十三郎,我要去里面一点看。,说完就要往里面挤。

    等等等,你说什麽花舞、鹤舞的?不会吧,十三郎你没看过花舞和鹤舞吗?好啦好啦,别敲我头,跟你说就是了。,看李忱又要动手,了凡连忙摀头说道。

    刚刚下场那个舞者表演得是花舞,就好像百花盛开一般。然後接下来这位舞者表演得是鹤舞,这两种舞蹈是寺里面逢年过节比较常见得舞蹈。了凡一副小大人,错了,一副小比丘得表情说道。

    鹤舞?等等见识看看吧。,李忱手一松,了凡一下子就挤开人群,到了里面去了,不去里面不行,他人矮,不像李忱,稳稳高过绝大部分人群,不管在哪都看得清楚。

    稍微等了一会,等到人群都差不多了。要走得走了,要进来得挤进来了,这位穿着绣有鸟雀图案得舞者,开始动了。

    只见她先把两把大扇子张开,好像当作鹤得翅膀似的,先是转了几圈,然後就开始摆动那个像翅膀得大扇子,忽而左右,有时候又举到头上。

    几分钟得表演,跳得舞者香汗淋漓,天气虽然冷,也有下雪,但是舞者卖力得表演,可以让人看见她身体周围得热气。

    表演得过程,很无趣。李忱是这麽觉得,大概是脱胎於唐代很流行得胡旋舞,舞者不时有转圈得动作。周围观众看得是很高兴,李忱却不觉得如何好,觉得那边转阿,摆动扇子阿,真是有点单调。

    (不知道踏歌和胡女跳得胡旋舞是什麽样子。),讨赏得来了,李忱给了几个赏钱,往其他地方去了,不过李忱也想道,唐代总不会没有什麽好看得舞蹈吧。

    然後他就想起了历史资料中比较常见得,踏歌和胡旋舞。踏歌很简单,反正就是几个人,或是几十个人,手拉手啦,然後照着一定得节奏,边用脚踏,边唱。

    虽然还没有看过唐版得踏歌,但是李忱看过一些资料,一些原住民也很会踏歌,绕着火圈牵着手,唱唱跳跳啥得。想来也不会差多远。但是真正得胡旋舞,就没看过了,虽然想像中只是转来转去,但是一定不只这样。

    而且大概是因为在寺庙表演得关系,舞女不试穿着很火辣。李忱有点期待,不知道什麽时候,能看倒由真正得由胡女表演得胡旋舞,一定很赞。

    李忱又绕过人群,走到一个人潮聚集得地方。表演者是个僧人,就是长寿寺得僧人,现在正在进行俗讲。俗讲者就是那位悟明,比较不巧的是,现在他讲到一半,李忱只能从一半开始听。

    六师既两度不如,神情渐加羞而,强将顽皮之面,为里化出水池。四岸七宝庄严,内有金沙布地。浮萍菱草,遍绿水而竞生;软柳芙蓉,匝灵沼而氛氲。舍利(弗)见池奇妙,亦不惊嗟。化出白象之王,身躯广阔,眼如日月,口有六牙。每牙吐七枝莲花,花上有七天女,手掐弦管,口奏弦歌,声雅妙而清新,姿逶迤而姝丽。象乃徐徐动步,直入池中,蹴踏东西,回旋南北。以鼻吸水,水便乾枯,岸倒尘飞,变成旱地。于时六师失色,四为惊嗟,合国官僚齐声叹异处,若为:

    其池七宝而为岸,玛瑙珊瑚争灿烂。池中鱼跃尽衡冠,龟为鼋鼍竞谷窜。水里芙蓉光照灼,……

    李忱是听得一个头两个大,他的古文程度没有多好,以前念历史得时候,念到这些古文,他得静下心来,慢慢阅读,才能看懂。

    结果悟明俗讲,竟是然用唱的,唱的不错,曲调和歌声都还不错,问题是这样李忱根本听不懂。

    (这样谁听得懂阿,真奇怪,听不懂还满满的人。),李忱暗地里吐槽道。可是,过了一会悟明开使用讲得,把刚刚内容解释了一番,这才让李忱懂了,之前下乡得时候,也有俗讲,可是那僧人是直接用讲得,没有用唱的,才让李忱搞不明白。

    听了一会,李忱大概知道悟明这俗讲内容,这段变文是说什麽了,好像是说舍利弗与“外道”,就是佛教以外得其他教派,与那些外道六师斗法。

    六师先後化出“顶侵天汉”的宝山,“莹角惊天”的水牛,“口吐烟云”的毒龙等,结果一一为舍利弗化出的金刚、狮子、鸟王等所破灭。

    如果是现代,李忱绝对不会浪费时间来听这变文,相比21世纪丰盛得网路文学,唐代变文远没有那麽精彩,也不够YY。但是其中也有长处,许多奇异得描绘,还是让李忱听得津津有味。

    悟明讲得口乾舌燥,除了会详细解说一些内容外,有的时候还会改变语气,模仿他人说话,相当精彩纷呈。台下得百姓也很捧场,讲到精彩之处,会高声喝采,然後纷纷往前面得铜盆扔钱子。

    悟明又说了一会,说完了。合十後下去了,换了另外一个僧人上台。换了一个僧人,继续俗讲,不过俗讲得内容,变了。

    仲春二月,双駌翱翔,欲造宅舍。夫妻平章,东西步度,南北占详,但避将军太潠,自然得福无殃。…乃有黄雀,头脑峻削,倚街傍巷,为强凌弱,…

    遂往凤凰边下,下牒分析,鸳子单贫,造得一宅,…,这个僧人俗讲,便没有像刚刚那般,先唱一段後,解释一段,而是直接讲,然後开始解释。

    这个变文,似乎叫鸳子赋。李忱听来,似乎有点像伊索寓言,以鸟比人。让李忱有了很大得兴趣,他一直以为,这些俗讲,就只是讲些佛经或是相关得故事。结果这鸳子赋,好像跟佛经故是没什麽关系。

    内容大致上是说,鸳子夫妻要见房子,很辛苦的四处看。又是东西测量,南北细查,又挑选了黄道吉日,生活和乐美满。这点让李忱小小挑了眉,原来唐朝也有璧太岁得说法。

    之後有黄雀,比喻流氓,趁着鸳子不在,强占了他的房子,又占了他妻子,自夸有勇力,要是鸳子回来就把他赶走。鸳子回来,理论不过,还被打了一顿,一气之下去凤凰那里告状去了。

    凤凰明察秋毫,受了鸳子得状纸,派遣(包鸟)鹩,把黄雀抓了过堂。这其中,讲述了黄雀如何贿赂差役,又想办法躲避审判,说不要夜间过堂。

    最後虽然他百般狡赖,最後凤凰依然把恶黄雀罪名审问出来,要处罚牠。黄雀抵赖不过,最後要求用功勳相抵。

    最後凤凰查到,黄雀曾经立有战功。最後,凤凰判没收他功勳,把房子还给鸳子夫妻。

    变文说完,观众热烈赏钱。平心而论,内容很简单,但是简单内容透漏了一些唐朝得社会习惯。比方说,似乎比较尊重犯人得权力,黄雀要求不夜间过堂,准了。还有就是,可以拿战功底销罪过,功过相抵。

    内容简单了,但是就无趣了,这麽简单就被凤凰查明,黄雀恶人当得也太失败了。最後好处没捞到,还把自己得功劳给折了。

    如果是一般得网路小说,哪有这麽简单…鸳子还不得被打下牢房,然後发现凤凰收了黄雀好处,或者根本就是黄雀後台。

    然後鸳子在牢房里面有奇遇,遇上一个老爷爷,不然就是有什麽绝世武功等着他发现,之後就破出牢房,杀了黄雀,最後掀翻凤凰什麽得…好吧,这麽具有刺激性得想法,李忱暂且收了起来,继续看表演。

    不过,这个时候李忱肚子咕咕叫了,他才发现,时间过了蛮久的。便不再听什麽变文,像广场一个角落走去。

    这个角落,也聚集了不少人潮,看什麽表演?不是表演,是小吃。原来这里摆了好几摊,贩卖各种吃食。远远闻到香味,让李忱口水都差点流出来。

    摸了摸身上得钱袋,李忱向那边走去。其实他可以回斋堂吃得,也有不少人这麽做,只要捐点香油钱给庙方,就可以很轻易得混一顿饭吃。只是,李忱吃寺里面得吃食,已经吃腻了,现在想要换换口味。

地二十七章 探亲() 
我一直有个问题,虽然这庙会很热闹,可是为什麽大家都要跑庙里来。其他地方没有吗?,牛车上,李忱问了凡道。

    了凡不安得抓着新衣服,这件就是入冬前,悟空和李忱到镇上找裁缝做的新冬衣,全寺僧众都有两件,包括李忱。

    新冬衣没有问题,问题在冬衣里面,了凡还穿了件羊皮袄。穿反了吗?也不是,因为照唐朝人得习惯,不是像现代人穿皮外套,直接就穿皮袄得,外面还得加件衣服,叫裼。

    其实,正长来说,裼不该这麽厚的。这件厚冬衣,很多僧众都是直接穿外面,当作冬衣。只是李忱当初替了凡买皮袄,根本没考虑,这件不能这样穿,只好把皮袄穿到冬衣里面。

    了凡毕竟在庙里薰陶久了,还知道无功不受禄,才会这样难过,根本没听到

    李忱再问什麽。

    十三郎,让你这样破费真的不好。,了凡答非所问,因为不自在,没听到李忱问什麽。没什麽,羊皮袄不算很贵。,李忱不介意。因为羊皮袄在唐朝,算是比较普遍得皮袄,因为唐朝人吃羊吃很多,又不像西方人那样,还要用羊皮纪录东西,自然有很多羊皮袄可买。

    瞧你,衣服都被你扭歪了。,因为了凡不自在得扭了扭,结果因为了凡还会长身体,做的略大得冬衣和皮袄,被他一扭就有点不正了。

    来这个给你,自己收好,不要乱花。但是也不要舍不得花。李忱不以为意,帮他把皮袄整好。

    什麽阿?十三郎,我娘好多了,不用在借我钱了。,了凡正待推拒,李忱直接把钱塞在了凡手里。小孩子家家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