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错天下-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信一怔,问道:“哪首童谣?”

    张母嗨了一声,低声说道:“莫逐燕,逐燕燕高飞,高飞上帝京畿。这几天北平城中的小孩都传着唱呐,你竟没听着?”

    张信脑中轰然一响,充斥着各种声音和画面。一会是王气在燕,一会是莫要逐燕;一会闪过燕王纵马横刀的形象,一会闪过皇宫内那道偏弱的身影……

    再看看母亲满脸的担忧,张信心中突然一狠,暗道:“不能尽孝事小,惹上灭族之祸才是事大!”赶紧安抚母亲,侍其歇息,自己去转身出了门,直奔燕王府而去。

    …………

    道衍已回庆寿寺,朱棣独自一人进了密室,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直至亥时,他才一脸疲惫地出来,令下人沏来一壶浓茶。

    值此,门人通报都指挥使司张信佥事求见。

    朱棣微微一怔。

    他自然记得张信,也很欣赏自己那位曾经的下属,但那毕竟已是往事,眼下人家可是带有京师职责来到北平的。

    念及此,朱棣面上不悦,道:“我现在犯癫,岂能见客?你直接回话便是,何苦让人家白白等候?”

    门人局促不安,迟疑道:“我是这么回的话,但他说有要紧事,务必要我通传,还说此事与京师有关。”

    朱棣冷笑一声,暗道:“他不过是与谢贵、张昺一道来监视我的,能有什么大事?若京师真有大事,寅人为何没有传来消息?如此看来,多半却是来试探我……”口中说道:“不见!”

    …………

第七十五章 南北共夜色(中)() 
燕王府的客房很多,但此时只有一间还透着光亮。

    静女抱腿坐在椅上,微微低着头,面对着她双膝上平放着的那本《参同契》。橘黄的油灯从侧方照下,让她的脸看起来更像是一道精致的剪影。

    从这个面画看来,她应该是在非常认真地看书。

    但第五安觉得有些好笑,轻轻合上手中的《周易直指》,问道:“你到底在想什么,这么出神?”

    静女抬起头来,认真说道:“我在看书啊。”

    第五安指着静女膝上那本书,笑道:“都过去一个多时辰了,这一页一直都没翻动过……”

    静女将右手支在膝盖上,托着脸蛋,认真说道:“你说的,看书要思考才会有收获,我现在还在思考。”

    “思考?”第五安怔了怔,想到了一件事情,心情瞬时有些低落,半晌说道:“看书真的很有用。”

    静女不是很明白,扑闪着眼睛看着第五安。但第五安只是笑了笑,没有解释。

    因为不好解释。

    六百年后的事情,怎么好解释?

    任何思考,都源于已有的知识和信息;没有任何知识信息为基础的思考,只能叫瞎想。第五安觉得这二十余日来,自己每天都在瞎想。

    如果当初……如果六百年后,自己多看些书就好了,那样就知道是谁向朱棣告的密,而朱棣又是怎么应对的。

    只有知道这些事情,才能推测到李景隆有可能怎么样去做。

    就像一个处在黑夜里的人,知道前方会有危险,但看不到是什么危险,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危险。

    这是一种煎熬。

    历史上朱棣自然会起兵成功——不成功又怎么能够靖难?但李景隆会不会让朱棣成功起兵?他会不会将历史上那个向朱棣告密的人提前给灭了?他会不会采取其他方式来对付朱棣?

    这些都不是靠现在的瞎想所能解决的问题。

    第五安回过神来,见静女怔怔地看着自己,叹道:“夜已深,明日再思考吧。”

    静女脸上露出一丝委屈,道:“怎么每次都赶我走?给你说了,徐姑娘每天都会在这个时候炼功,我回去会打扰别人。”又瞪上一眼,道:“你倒是脸皮厚,也不怕打扰别人。”

    这话里含着两个别人,而且静女说得不是很清楚。但经过二十余日的相处,第五安已经习惯了什么也不想的静女,习惯了她思维和语言的跳跃,所以知道她说的最后一个别人不是指徐姑娘。

    而是指张信。

    第五安笑了笑,有些无奈。

    在不知道怎么做的情况下,自己只有将并不能确定是告密者的张信当作重点。对自己这种做法,第五安并没有抱太多的希望,但不这样做则会感觉更加煎熬。

    聊胜于无而已。

    这个聊字有两点略微的意义,一是通过自己不断的话语引导,争取让张信对朱棣的印象略微好一些。而事实上,他感觉张信对朱棣的印象确实越来越好。

    二是张信毕竟是都指挥使司的佥事,如果李景隆真的使什么手段让朱棣遇到不测,那么到时就算张信不能主动给予朱棣帮助,至少也有做回华容道关云长的可能。

    第五安记不得靖难之役开始的准确时间,但知道快了,因为眼下已是七月初三。在后世记忆中,朱棣起兵应该距离这个日子不算太远。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

    第五安忽地起身,说道:“我出去一趟。”

    这句话很突然,而且是在夜深人静的亥时,但静女并不吃惊,只是有些迟疑:“其实,我刚才真的一直在思考,而思考的收获就是……燕王对你好像没有以前热情了。”

    第五安怔了怔,道:“你想说什么?”

    静女坐直了身体,认真说道:“既然主人都不喜欢,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住在这里,这样……。。有些没脸没皮的样子。”

    第五安沉默了一会,道:“他对我怎么样不重要,我既然决定要做这件事情,就应该尽全力去把它做好。”

    静女想了想没有想明白,然后不去想,笑道:“好吧,不过我提醒你一声,现在夜已深,你可能又要白跑一趟。”

    第五安没有说话,但也没有迟疑,转身走了出去,走得很坚定。

    …………

    张信焦虑不安,好不容易见门人出来,赶紧问道:“如何?”

    门人摇头道:“我已向……世子通报了,世子说燕王犯癫不能见客,又说此时夜深,燕王早已睡下,万不可打扰他歇息。张佥事,请回吧。”

    张信怔了怔,暗道:“虽然燕王对外宣称犯癫,可远至京师、近在北平,朝廷中人谁都知道他是佯装的。现在不愿见我,看来还是不信任我啊,倒不如……”说道:“请再通报一下,我要找第五公子。”

    门人有些为难,道:“张佥事,我都说了此时夜深,第五公子应当歇息了,怎么好去打扰?”

    值此,张信看到门人身后人影一闪,竟然是第五安走了出来,不禁大喜:“第五兄弟,我正要找你。”

    第五安听着张信声音,顿时又惊又喜。

    喜则简单,自己不但没有白跑一趟,反是跑都不用跑便见着张信。惊则是既然张信深夜前来,必有紧急事情。

    莫非他真是告密者?

    或许在潜意识里太愿意、太希望张信就是告密者,所以第五安竟然直接想到了这一点。

    一念至此,他赶紧跨上前去,与张信走到燕府大门旁侧,轻声道:“张佥事深夜见燕王,必是有要紧事,是否与燕王有关?”

    今夜之事,不足以让张信完全确定王气真是在燕,但他也不能否定这个可能性。他见识过第五安的身手,确定仅凭着自己与谢贵等人,想要入燕府擒拿燕王必然有着极大的风险,至少密擒会有失败的风险。

    密擒失败则是强擒。

    燕府护卫甲士只有八百人,北平七卫军卒三万有余。单从数量上看,似乎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可比性。

    但张信通过二十余日的了解,以及郑关西完全无心的透露,他知道不仅都指挥使司辖下卫所的军卒,就连整个北平城的人,对燕王都有着一种敬仰,甚至崇拜。

    张信有理由相信,如果秘密擒燕失败而导致事态发展,最终绝对不会出现八百人对三万人的局面。

    如果王气不在燕,自己只不过是履行职责,或许擒燕之后朝廷会给自己记上一功,仅此而已。

    如果王气果真在燕,则必然意味着自己以及谢贵、张昺都会失败,不仅城中母亲有危,甚至整个家族都会受牵连。

    两相比较,似乎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最重要的是,张信自己很愿意重返燕王麾下,愿意跟随他继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所以在母亲说出童谣的时候,他便已拿定了主意。

    此时见第五安相问,张信便不相隐瞒,将朝廷下密旨之事悄然道出。

    第五安再惊再喜,暗叹一声终于所想事成,张信果然是告密者,而燕王到底没有被李景隆使用其他手段给压制下去。又觉事不宜迟,便拉着张信再次来到燕府大门,对门人说自己要见燕王。

    门人仍然很为难,但一想到第五安是燕王的客人,再想到他是道衍太师的大师兄,只好硬着头皮又去通报。

    朱棣正准备歇息,闻得门人报来,心中迟疑,问道:“是第五公子一人?”

    门人不敢隐瞒,道:“第五公子与张佥事一道。”

    朱棣皱眉暗道:“此人真是糊涂!就算他不知张信的身份,也该知道我对外宣称犯癫,怎么能轻易见人?此人……鸡肋啊!”口中说道:“不见!”

    …………

第七十六章 南北共夜色(下)() 
李景隆与易十三回到曹国公府,兴致未尽,又唤人呈上酒食。想着即将发生的靖难之役,不禁心思悠悠:“小心翼翼这么几年,终于要打起来了。穿越一回不容易,不搞点名堂出来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可惜苏安……唉,连个分享心情的人都没有。”

    易十三见李景隆面色复杂,问道:“国公可是有什么难解之事……”

    李景隆略略思量,微笑道:“十三,以后不用这样称呼我,你自己也不要一口一个十三,搞那么见外干什么?”

    易十三道:“十……我知道在船上应当称国公为公子,但回到府中却仍然称国公,此乃礼数。”

    李景隆笑道:“屁的礼数!十三,我可是将你当作自家兄弟啊。”

    易十三心中一动,暗叹:“不枉我每次都比你快,总算有些收获。”口中连道:“如此不妥,万万不敢。”

    李景隆乜斜着眼睛,笑道:“什么敢不敢的,我年长,你以后叫我隆哥便好。”

    易十三心中微喜,面上却露出为难之色,半晌才勉强但十分响亮地叫了一声:“隆哥好!”

    李景隆哈哈大笑,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十三,你可知道什么是兄弟?”

    易十三心念微转,道:“同生共死、两肋岔道,是为兄弟。”

    李景隆摇头道:“同生共死太悲凉,不是我的追求。两肋岔道那是愚蠢,亦为我所不耻。”

    易十三道:“请隆哥明示。”

    李景隆双眉微挑,道:“一起嫖过娼,一起扛过枪,这才是兄弟。”

    易十三微怔,道:“隆哥此言,甚为精辟!”

    李景隆直直看着易十三,道:“十三,如果有人对我不利,你有没有胆量与我一起扛着枪,狠狠捅进他的胸口,而不论他是什么人?”

    易十三有些疑虑长枪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去扛,以及两人扛着又怎么方便捅进别人胸口,但口中毫不迟疑,道:“谁敢对隆哥不利,我便杀了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