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错天下-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建文元年,正月。

    马和忍不住勒住马首,回头看了看白雪覆盖的庆寿寺,心道:“跟随师父这么多年,今日才知道宗门竟是如此古怪!”

    马和自幼便在燕王府内执事,对武林中事知之甚少自是正常,但对自己宗门亦是如此,则只能说明宗门的确古怪。

    其他不说,仅是身为道士的师祖令师父拜入佛门,这便是其他宗门绝对不会做出的古怪事情。

    再有不得不说者,宗门每代只收三名弟子,每名弟子又仅能收一名徒弟的规矩,亦是极为古怪。

    但最让马和不能接受的古怪则是宗门同辈弟子之间的排序,不是入宗门早便是大弟子,亦不是年龄大便是师兄,而是大师父的亲传弟子当然就是大弟子,二师父的亲传弟子天生就是二弟子。

    而自己的师父是三师父,自己便永远只能是小师弟。

    马和策马缓行,忽地想着前些日百岁高龄的师祖向那位五十多岁的大师祖行礼时一脸谦恭的神色,觉得自己这个小师弟也不算甚尴尬事,毕竟,现在同辈中的两位师兄在哪里都还不知道。

    马和忍不住笑了,抛弃这般杂想,喝马疾驰,渐渐远离庆寿寺。

    庆寿寺在纷飞大雪中矗立若静,寺内主持禅房中盘坐着一僧一道。

    僧是庆寿寺主持道衍和尚,道则是长须如雪、仙风道骨的道士席应真,分别是马和的师父和师祖。

    道衍微笑道:“弟子谨记师父之令,终身不得从仕为官。”

    席应真亦自微笑,道:“为师却是为你好。”

    道衍说道:“弟子明白,更是感激师父体量,容许弟子置身俗事。”

    席应真道:“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此谓善也。你替燕王谋划出策,意在报恩,于佛于道,均有理可通。”

    道衍再谢。

    值此,有僧报高阳郡王至。道衍略略思量,心中了然。当下辞席应真而出,与朱高煦出寺,缓行在雪地间。

    朱高煦忽道:“袁珙大师可是太师好友?”

    道衍:“何以此问?”

    朱高煦笑道:“昨日在北平城中瞧着一位相士,颇有不凡气度。我令人探访,知其竟是太师好友,是以想请太师相助。”

    道衍沉思片刻,道:“可是为周王之事?”

    朱高煦正色道:“正是!周王已废,诸王见危。我想趁早做些准备,可父王迟迟不开口,我唯有出此下下之策。”

    道衍笑道:“却要我如何相助?”

    朱高煦笑道:“当如此如此……”

    …………

    北平,燕王府。

    朱棣笑道:“我知道太师宗门修自易道,对于占卜测算之事甚精,但这般神奇之术我却是不敢相信啊。”

    道衍哈哈大笑,道:“不瞒燕王,此乃是郡王煦的一番孝心啊。因燕王劳郁,郡王煦便想出这个法子,其意不过是想让燕王开怀一笑罢。”

    朱棣微笑不语,半晌说道:“既然如此,实不忍拂了煦儿的好心。”说罢与道衍行至厅外。

    朱高煦将早早准备好的护卫甲士衣衫呈上,朱棣颇有些无奈的笑笑,然后一番穿戴,隐于数十名同样衣衫的护卫甲士当中。

    既毕,朱高煦与道衍转身出得王府。

    此时大雪,过得一刻钟后,朱棣与数十甲士已然浑身覆白,仅眼鼻可见。稍倾,道衍、朱高煦与一青袍老者徐徐前来。

    青袍老者正是道衍好友袁珙,乃世间相术奇人。

    朱高煦笑道:“此皆府中护卫甲士,袁大师且瞧瞧他等精气如何?”

    袁珙负手而行,微笑不语。

    行得十数步,袁珙忽地停下身来,看着身前一名护卫甲士,神色甚是惊讶,半晌说道:“郡王殿下可否让此人拂去面上之雪?”

    朱高煦手指轻拂,弹去甲士眉须上的落雪。

    袁珙更显惊讶,突然兀地拜下,道:“燕王为何轻身至此?”

    此甲士正是朱棣所扮,见袁珙认出自己,哈哈笑道:“却也不难。”大步迈开,自顾进入厅去。

    朱高煦与道衍相视而笑,携袁珙跟进厅去。

    朱棣见三人进来,笑道:“难为大师,竟也陪着煦儿胡为。”

    袁珙正色道:“燕王此言差矣!昨日斯道极力相请,我方赶至府中为燕王面相,却与胡为二字无关。”

    朱棣微诧,道:“煦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高煦道:“事先孩儿确有讨父王开心之意,只是时间紧迫,尚未来得及向袁大师说明。先前大师在雪中识得父王,孩儿并未预先告知。”

    朱棣微微皱眉,道:“大师相术既然如此神奇,此时便替我细细看来。”

    袁珙微笑着看看朱高煦,道:“已然看过,勿须再看。”

    朱棣笑道:“那便请大师直言。”

    袁珙正色道:“龙行虎步,日角插天,乃太平天子相!”

    朱棣脸色一沉,道:“先是胡为,此是胡言!看在太师面上,我且不与你论罪。”说罢拂袖而去。

    袁珙向道衍辞别,笑道:“斯道,今日事了,改日却该向你讨杯茶水。”说完亦是大袖轻拂,出得府去。

    朱高煦赶紧跟上,待出府后低声说道:“多谢大师!”

    袁珙微笑不语,直直看着朱高煦,半晌说道:“我先时既未胡为,后时亦非胡言。”

    。。。。。。。。。。。。

第四十五章 世间若有仙() 
冬去春来,栖霞山再度五彩缤纷,满山层林如画,似是人间仙境。

    静女披着湖蓝色的毡毛披风站在昆吾亭内,黑发蓝裳、面润如玉,显得清丽脱俗、超凡出尘,如仙境中的盈盈仙女。

    被第五元贞掌风所伤,将近一年才得以痊愈,但静女心中丝毫没有对第五元贞的怨恨,甚至根本没有想过他打伤了自己。

    如此长的时间里,静女脑中有关第五元贞的画面只有一个,便是那个像孩儿般的家伙抱着他又哭又笑的样子,以及他慈父般满脸欲溢的疼爱。

    看着亭檐下春燕衔泥归来,静女心道:“那样才是疼爱罢……”忽地惊觉自己竟似十分羡慕,便又暗自责怪:“怎地又有如此想法?师父自然亦是疼爱我的,将我扶养长大,又替我收下九十七名弟子……”

    值此,近侍弟子白民像春燕一般奔来,喜道:“师父,师祖唤你去西经殿,或许有好事情。”

    静女道:“怎地叫或许有好事情?”

    白民嘻嘻一笑,道:“师祖未说明何事,我自然不知;可她语气竟是难得的柔和,显然是心情极好啊。”

    静女心中不解,却也不敢耽搁,匆匆而去。

    至西经殿,见上官虩负手立于窗前,静女低头上前,行礼问道:“师父唤弟子何事?”

    上官虩兀自望着窗外,道:“近来身子感觉如何?”

    静女道:“多谢师父关心,弟子自觉已然大好。”

    上官虩微微点头,道:“如此甚好,水云间的习坎老儿传来消息,有意与我山水荒结为亲家。我已同意,你心里亦当有个数。”

    静女一颤,道:“师父……”

    上官虩道:“那孩子叫易十三,人品相貌俱是上佳,却也配得上你。不出意外,那孩子近期便要来我山水荒送贴,到时这门亲事便可定下。”

    静女再道:“师父……”

    上官虩挥手道:“我就支会你一声,下去罢!”

    静女黯然退下,一时间脑中嗡然作喃,心乱如麻。

    是夜,静女辗转难眠,耳中反复响着白天上官虩说的话,脑中却尽是格格不入的在海边与人拼杀的场景。

    杀倭,杀他……

    忽地,静女坐起身来,暗道:“不如去找他罢?”紧接着又皱眉再道:“我为何要去找他?再者,师父定当不会同意我下山。”心中往返难定,又重重地躺下。

    虽复躺下,但有了这般念头,静女越发没有睡意,不知不觉想到在米仓山那片松林里第一次看到他,想到山洞里他为自己疗伤,想到他飞身将自己扑进海里,想到他被自己追得撒腿狂奔……

    良久,静女再度坐起,眼神扑闪发亮,暗道:“当然要找他……他师父打伤了我,我须得报仇去!之前未完成师父杀他的严令,须得继续完成!”略显苍白的脸上渐渐生出红晕,眼中亦露出些许坚毅之色。

    主意既定,静女只觉得满心欢愉、再无犹豫,当下悄然收拾,趁夜下山。

    …………

    星月犹明,山间的积雪显得格外晶莹,像是大片寒玉铺陈在贺兰山上。

    在晶莹积雪上行走却是极不方便,尤其是拎着一桶清水在夜间行走。但阳谷丝毫没有考虑此种不便,反而是满心欢喜。

    因为今日取水顺利,一定能赶在少宗主起床煮茶前回去

    阳谷是水云间弟子,亦是水云间少宗主的近侍。他知道少宗主每日煮茶必须用寅时的雪水,所以天天半夜丑时便要下山,赶至寅时从涧中取得并不多见的雪融之水。

    卯时微亮,阳谷将水桶轻轻放在窗前,一边呵气搓手,一边抬头看看天空,心中喜道:“少宗主又要吟诗了。”

    果然,不到半柱香的时间,窗内便如往日一样传来一道慵懒的声音:“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阳谷知道自己可以说话了,笑道:“少宗主诗吟得真好!”

    窗门忽开,探出一名剑眉黑睛的白衣男子,正是水云间少宗主易十三,笑道:“你懂个甚?雪水取回没有?”

    阳谷道:“已经取回,今日我替少宗主煮茶罢?”

    易十三笑道:“那却是糟蹋了好茶好水!你且将水放好,然后回去速速收拾,今日随我下山。”

    阳谷喜道:“是去山水荒见那位静女姑娘么?不对,应该是少宗主夫人!”

    易十三微微皱眉,道:“休得胡说!”见阳谷吐着舌头一溜烟跑开,喃喃说道:“岂是随随便便的胭脂俗粉便能做我的女人?师父也真是糊涂!”

    易十三出得房门,取水携茶踱至窗前山崖边一处雪亭内。一番收拾准备后,手指突然轻轻弹出,内气划为一道道肉眼可见的涟漪,将石几上一块尺许长的松木劈成匀匀的六片。

    易十三微微一笑,轻声道:“龙渊真是老眼昏花,乾元宗指象诀岂能与我水云间叠水诀相提并论?”

    忽觉身后风声微响,易十三霍地转身,见是一名身着黑袍的男人,赶紧拜道:“弟子见过师父。”

    来人正是水云间宗主习坎,虽已五十多岁,面容却像四十出头。瞧着易十三与自己行礼,他亦不理会,沉着脸径直在石凳上坐下。

    易十三心中微忖,笑道:“师父,弟子方才却是戏言,自然不敢轻视乾元宗,更不敢冒犯龙渊。”

    习坎面色稍霁,道:“十三,我与你说过多次,不仅不可轻视乾元宗,武林中任何门派都不能小觑。龙渊认定你与乾元宗第五安为年轻一代杰出人物,并非说明你们便是最厉害,仅是说明你们最有潜力,切不可自满啊。”

    易十三低头道:“师父教训的是。”

    习坎叹道:“天下之大,处处藏龙卧虎。上古天真能与我宗齐名,门下岂能没有一些有潜力的弟子?不过是不愿出世而已。又说乾元宗,整个宗门寥寥数人,为何亦能与我宗齐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