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错天下-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泰见朱允炆对仙语如此感兴趣,亦自专心听第五安二人解释,想着总要紧跟皇上喜好之是。正自细细琢磨、暗暗练习,忽听得皇上招呼,便赶紧上前。

    不想突然听到皇上向自己请安问候,还是阶位低者向阶位高者的问候,齐泰唬得扑通一声跪下,头抵于地,口中连道:“陛下万万不可如此,微臣……。”脑中紧急回想先前听得的仙语,堪堪道:“你……个瓜娃子。”

    朱允炆哈哈大笑,道:“齐卿谬也!你当说‘你才是瓜娃子’!”果然将第一个字说得特别响亮。

    第五安和李景隆面面相觑,再相互皮笑肉不笑一番。

    二人自然知道对方心思,都颇为无奈、尴尬,更有一丝侥幸和心惊。二人却是不知,此间宫墙虽厚,世上却没有不透风的墙。

    此后不久,朝中大臣便闻得皇上钟爱仙语,纷纷向齐、黄二人诚心讨教,于是每每朝议前的空隙之时,总有官品低者向官品高者频频施礼请安,口中却是仙语你个瓜娃子!而官品官者亦满脸含笑地以仙语回一声你才是瓜娃子。

    再至后来,仙语更是在京师遍地流行,文人士子亦以仙语请安问候为体面事,一时间京师大街小巷尽是瓜娃子此起彼伏之声。

    此不多提。

    且说齐泰在皇上亲自指点下反复练习,终将仙语说得有模有样,自感万幸,虽然仙语说起来颇为吃力,便到底是未负圣恩。

    朱允炆指点着齐泰,眼睛却瞟着第五安、李景隆,见二人相视而笑,心下大慰,道:“义士,你与景隆既然同有遇仙奇缘,以后便留在京师执事,且与景隆相谈方便,如何?”

    第五安尚自犹豫,却听李景隆说道:“禀陛下,微臣已然问得明白,义士尚有仙遇机缘未尽,此时实不便留在京师。”

    第五安听得朱允炆所言,正自思量若是留在京师,说不得以后仍有机会劝李景隆不要削藩,现见李景隆如此,知晓其心意已决,再无回旋余地,于是说道:“陛下,曹国公所言不差,草民须得回蜀川……修行悟道,实无心执事。”

    朱允炆大失所望,但仙遇奇人不比寻常人氏,强留自然不宜,便看向黄子澄,道:“先生以为如何?”

第四十二章 他却是湘王() 
黄子澄心思极是灵活,早将眼下事看得明白,却不是相信第五安不愿意留在京师,而是断定李景隆怀有一山难容二虎的顾虑。

    虽然自己这个远得不能再远的侄子未受皇上重用而略显遗憾,但如此一来,未来女婿则必定更加受皇上青睐。

    略略权衡,黄子澄立刻择一取之,说道:“陛下,先前所议之事,曹国公定有安排,定当无虞。至于我侄,臣以为遂他心意为宜。”

    朱允炆见黄子澄亦如此说,便不再坚持,只是看着第五安时,仍觉得颇有不舍,道:“既然如此,我便不留义士……日后若是仙缘得尽,可随时来京师。”又唤人前来,给第五安赏金二十。

    此时第五安心中已是极度索然,向朱允炆等人一一拜辞,甚至赏金都未能让其心悦起来。

    出得皇宫,第五安驻足茫然,不知该去往何处。之前还想着去北平让道衍帮着想想办法,或许能够阻止朱允炆削藩,但现在知道李景隆的心意,便明白纵是真正的神仙也没办法。

    也想着去寻古醉等人,继续在沿海杀倭御盗,转念又想着自己那般杀得再多的贼盗,也救不了这边因为打大仗而要死去的更多的人,便觉得没有甚意义。

    忽又想着那张苍白的脸、鲜红的血,第五安更觉消沉,漫无目的地向前慢慢行去。

    不知多久,第五安忽地一惊,发现自己竟不知不觉出了城。与此同时,四周的安静让第五安再意识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却是脑中那种古怪的念头与自己的想法似乎不再那么排斥。

    先前在皇宫,第五安知道自己所言所为多半是那种念头的表达,但自己却没有一丝想阻止的想法。细细想来,近来自己举物行事,那些古怪念头好像也不再讥笑讽刺,竟似消失不在。

    如此甚好!

    第五安眼神渐渐变得平静起来,像高山平湖一般,再道:“凡事须得尽力而为,无愧于心,虽然他比我熟悉历史,我却也不能轻易认输,必须再细想一下,瞧着能否有所变数。”

    正在此时,身后传来招呼之声,见是两骑翩翩而来。

    …………

    但凡京师王公大臣,府宅内必有密室。

    此实属无奈之举,毕竟早些年锦衣卫太过厉害,简直是无孔不入。不单外人、下人,便是枕边炕头的妻儿,亦有可能是锦衣卫的耳目。

    是以,纵无半分谋逆之心,王公大臣亦须得小心翼翼地说话,如此便有了密室这种私谈之所。

    此时,前军左都督徐增寿便身处密室,眼前则是爱子徐景昌。

    听徐景昌说完,徐增寿沉思半晌,道:“只能这般处置,既不推却,亦不应承。呵呵,燕王既在京师留有有十二支人,却还想你替他看着京师,其心……不好说啊。”

    徐景昌道:“据我探得,十二支人尚存十人,且身份低微,自然不可与我相提比论,燕王招我之心倒也可以理解。”

    徐增寿道:“宫中亦有支人?”

    徐景昌道:“是。”

    徐增寿倒吸口气,半晌说道:“支人之事你可有向他人提及?”

    徐景昌道:“此事绝密,仅父亲与孩子儿知晓。”

    徐增寿面露满意之色,道:“如此甚好。”想想又道:“你为何要留下煦儿?”

    徐景昌道:“孩儿自小与煦弟交好,想留他多玩些时日,此是本心。再者,我既未推却燕王之意,便要与之保存情谊,日后若是有变,亦不至显得唐突。”

    徐增寿点头道:“不错,煦儿自幼顽劣,与他交好最不易让他人察觉我们意图。既是如此,你且去罢。”

    徐景昌低头出得密室,然后唤人牵马出宅。

    行出数百步,见着一骑白马噔噔而来,徐景昌纵马上前,笑道:“煦弟果然守时。”

    来者朱高煦。

    因朱元璋驾崩,朱棣遣三个儿子进京师代自己尽孝心。此时丧期已过,朱高炽、朱高燧二人自是回了北平,独朱高煦受徐景昌之请而暂时未返。

    见着与徐景昌半道相遇,朱高煦勒住白马,哈哈笑道:“早在城中呆得难受,既然你约我出城赛马,自然不会误了时辰。”说罢回牵马首,与徐景昌一道缓缓出城。

    既出,朱高煦四下打量一番,道:“景昌,赛马必有输赢,须得先说清楚,你输了当如何?”

    徐景昌亦自四下打量,口中笑道:“拳脚不如你,赛马却未必是我输……有趣有趣。”

    朱高煦笑道:“输赢只与实力有关,却与趣味无涉。”

    徐景昌摇摇头,看着前方说道:“有趣的是那个人。”

    朱高煦顺眼瞧去,见前方有位蓝衫男子缓缓徐行,道:“他是何人?”

    徐景昌道:“第五安。”

    …………

    见二人翻身下马,第五安微觉意外,抱拳道:“景兄,多日不见。”

    徐景昌微微一怔,笑道:“惭愧惭愧,上回却是我没说清楚!第五兄,我名唤景昌,姓却是徐……这位是高阳郡王……”

    朱高煦道:“叫我朱高煦便好。”

    第五安闻言微怔。

    自想起靖难之役后,第五安便刻意回忆有关此役的厉害人物,但后世所知实在甚少,所以除了李景隆、耿炳文这般赫赫有名的大将外,其他人等一时间能够想起的并不多。

    但朱高煦是个例外。

    后世苏安记得朱棣有个儿子打仗蛮厉害,并且多次在朱棣遇着危险的时候挺身相救,此时听到朱高煦自报姓名,第五安竟然即刻将其对上了号。

    只是,眼前这位男子俊朗又开朗,却与后世从野史、电视上认知的朱高煦的形象不太一样。

    第五安再度抱拳,道:“原来是高阳郡王,久仰久仰。在下第五安,蜀中人氏。”

    朱高煦微笑道:“关外易十三,蜀中第五安。既然有幸遇着第五兄,那必然要切磋一下,不然心有遗憾啊。”

    第五安在沿海杀倭御盗大半年,所遇慕名挑战者数不胜数,但挑战者太过平庸,令其失望生烦。此时刚刚恢复平静之心,自然更无相斗之意,于是婉言相拒。

    不想朱高煦嘿嘿一笑,忽地踏步而前,直拳扑面,竟是不管第五安愿不愿意已然动起手来。

    第五安身形遽然后掠,避得开去。

    朱高煦喝彩一声,再度纵身上前。人在空中,拳风已呼呼直出。瞬时卷起无数沙尘,如虎生威。

    若是寻常身手,第五安自是避开即可。但朱高煦来势如此,倒让第五安眼前一亮,瞬时生出斗志。手指捏出乾象诀疾射而出,身形不退反上,忽地一脚踹出。

    朱高煦但觉头顶一寒,一道森然剑气已然透穿头巾。却又突感腹间一紧,整个人便倒飞回去,重重跌落地上。

    徐景昌大吃一惊,赶紧上前扶住朱高煦,本以为他会恼,不想朱高煦披头散发地哈哈大笑,道:“第五兄果然名不虚似,煦佩服之至。”

    第五安断定朱高煦身手极不一般,是以脚下用得八成力,万万不想结果竟会如此,心中不免有些后悔,赶紧说道:“在下不分轻重,望郡王恕罪。”

    朱高煦笑道:“第五兄若是再叫郡王,那我可真要怪罪!哈哈,我和景昌从来都是以拳头论大小,你也一样,打得过我,你便是哥,叫我煦弟便是。”

    第五安为难不语。

    徐景昌笑道:“第五兄莫怪,高阳郡王却与其他郡王不同,最是潇洒不羁,气度倒与湘王最是相似。”

    朱高煦笑道:“众多叔父里,我亦最服十二叔。不过说到十二叔的气度,倒是与第五兄甚像啊!”

    第五安微笑谦辞,却又突然一惊:“湘王?岂非正是朱柏?”

    在荆州遇着朱柏时,第五安便隐隐觉得这名字熟悉,但其时尚未记得靖难之役,硬是没想着他到底是谁。

    此时听得湘王二字,第五安猛地记着朱元璋那位被火烧死的儿子正是湘王朱柏。脑中想着那日朱柏淡然超尘的笑容,瞬时有些揪心。

    目前不知如何避免靖难之役的发生,但如果能够让朱柏免于惨死,或许是自己能够做到且极有意义之事。

    念头及此,第五安不顾朱、徐二人挽留,执意离去。

    徐景昌望着第五安渐行渐远的身影,似笑非笑道:“有些郡王为了笼络人才也真是煞费苦心,甚至不顾及尊严地被一脚踹翻。唉,他也不想想,如此一来,十五神甲的颜面可被丢尽了。”

    朱高煦亦自望着远去的第五安,脸色极是慎重,并未理会徐景昌的揶揄,轻声说道:“一百招内无输赢,若是超出一百招,我必输。”

    …………。

第四十三章 国公有深意() 
秋分时节,曹国公府。

    令下人从冰窖多取出三块冰砖放在身侧,李景隆方觉得慢慢静下心来。

    自与第五安相见,至今已近一月。但每每想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人,李景隆心中都会燥热难安、心烦不已。

    人生能有几回穿越?世间又有几人能穿越?

    既然穿越至此,必然要干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