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鸾归桐-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字一字,皆是罄竹难书的血泪。

    直到汉武大帝北击匈奴,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直起汉人的脊梁骨。

    威强敌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

    赴敌无避曰武。

    德威遐畅曰武。

    不论大帝身上的争议有多少,“武”之谥号他当之无愧。

    是他给了一个民族昂首挺胸的自尊心。

    武帝之后,昭帝为与民生息对匈奴分而化之。

    彼时,匈奴战力衰弱,和平自然也就有了。

    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西域的霸主完全变成了大汉。

    此后,匈奴内部因五单于并立成了一旁散沙。

    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成为呼韩邪单于的宁胡阏氏。

    汉匈因此迎来了三十多年的甜蜜期,汉书中说:“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但这和平被王莽打破了。

    王莽篡汉后,大抵是害怕天下人说他的帝位站不住脚,希冀用强大武力来树立威信。

    他选择了拿匈奴开刀。

    王莽下书变西域诸王为侯,称匈奴单于为降奴服于,将宣帝赐给呼韩邪单于的金质“匈奴单于玺”索回。

    乌珠留单于索旧印,被陈饶砸坏。

    接二连三的屈辱使匈奴大怒,匈奴因此重新反叛。

    单于大怒,而句町和西域终于因此纷纷反叛。

    王莽下诏称匈奴背弃约定,罪当灭族。

    念及呼韩邪单于的情义,罪责减轻,将匈奴分为十五部,以呼韩邪子孙为十五单于。

    如此明显削弱匈奴势力的行为,自然愈发激起匈奴的不满。

    沉寂许久的匈奴重新侵犯边境。

    王莽为此于始建国四年夏,斩单于侄子登于常安。

    天凤元年,登父在兄长死后接任为单于,请以和亲以换回作为人质的儿子。

    匈奴使者至常安后,方知登早已身死。

    单于大怒,发兵侵扰边境。

    是时,边境饿莩载道,人相食也。

    天灾人祸,人间地狱莫过如此。

    天凤二年,匈奴终究还是选择了和亲。

    如果可以,谁愿意选择战争?

    再勇猛善战的将士,也会被尘世中最温暖的亲情绊住脚。

    然而,王莽并没有因为匈奴的退让而满足,他责令匈奴退到漠北之外,并要用荆条鞭单于尸体。

    汉匈和亲因此并没能像上次昭君出塞一样带来长久的和平。

    边境告急的军报时常送来,兼之如今天下民变四起,新室并无可战之力。

    建兴帝该为如何解决眼下的内忧外患费心才是,怎么还能再加一把火呢?

    边境百姓如今过的是怎样水深火热,他难道就一点都设想不到吗?

    这般想着,那股子愤懑立时又涌上来。

    是,这天下乱成怎么样眼下看来都与她无关。

    她还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但她的心是活的,血是热的。

    她做不到事不关己的麻木不仁。

    何况,今日落在他人身上的屠刀,来日未尝不会落在自己身上。

    越想越焦躁。

    郭圣通索性丢了笔,推开轩窗。

    寒冷清冽的空气迎面而来,激得她打了个寒颤。

    细细的月牙孤独地悬在天空中,皎洁的光辉一倾而下。

    窗外松枝被积雪压得有些不堪重负,偶有风来,便有巴掌大的雪花块顺着风里落在地上。

    郭圣通临窗站了许久,方才关了窗去歇息。

    第二日,宫中忽然来人,说是室主偶染风寒,请她前去医治。

    正好这天郭圣通也不用进学,便换了衣裙进宫去。

    室主王嬿这日格外沉默,自郭圣通进来到她写罢药方都不曾开口。

    郭圣通还当她发烧头疼浑身乏力,正要轻手轻脚地退下,忽见得王嬿挥手屏退左右,“桐儿,和孤说会话。”

    郭圣通依言跪坐在王嬿跟前,看她神情落寞不禁问道:“殿下怎么了?”

    王嬿没有回答,反而又沉默下来。

    她双目放空,似乎是在看郭圣通,又似乎是在看远处。

    王嬿这般心事重重的样子,让郭圣通心中打起鼓来。

    许久又许久,就在郭圣通以为王嬿会一直沉默下去的时候,她开口了。

    “桐儿,你是不是也瞧不起我父亲?”

    郭圣通愣住,本能地摇头。

    不论王莽待王嬿怎么样,总是她的生父。

    王嬿嗤笑了一声,“不必怕孤不开心,因为——”

    她脸上那点凄楚的笑早落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痛苦。

    “因为,孤也瞧不起他。”

    “殿下——”郭圣通不知道王嬿这是怎么了。

    王嬿心中对王莽肯定诸多不满,恨怨都有。

    但是,她在郭圣通面前倾吐情绪还是第一次。

    宫中近来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你知道他有多可笑吗?

    那会有个什么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他明知道是有人故意造来哄骗他的,却还是兴高采烈地信了。

    就因为那策书中说他是真命天子!

    还去寻访上面写的辅臣,然后寻来卖饼的王盛,多可笑啊!”

第123章 四丧() 
王嬿唇边涌起讥嘲的笑,双眸中不知何时浸满了水光。

    郭圣通瞧着她这模样,心酸不已。有心宽慰她,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而王嬿还在继续。

    “你应该知道,他称帝后把刘婴降封为定安公。

    可,孤想你大概不知道安定公如今是什么模样。

    刘婴四岁被囚后,他不许任何人和孺子说话,就叫刘婴活生生地长成一个傻子。”

    啊?

    郭圣通几乎叫出声来,她自然不知道刘婴如今的情形,还只当王莽把他当个富贵闲人养着,却没想到王莽竟然如此——

    “残忍是吗?”王嬿似是瞧出了郭圣通心中所想,她笑了笑,“更残忍的还在后面,他去年把王彤许给了刘婴。”

    她笑着笑着,眼泪终于不受控制地掉了下来。

    “王彤是孤长兄的次女,是孤的侄女,是他的孙女。”

    郭圣通愕然,她万没想到王莽如此狠心。

    刘婴已然半点都威胁不到王莽,却还是被他生生养成了废人。

    又为了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把亲孙女许给刘婴,等于把这个女孩子的一生也毁了。

    王嬿轻笑,眉间尽是讽刺:“有什么好吃惊的?

    孤是他的嫡长女,不也照样成了他的踏脚石吗?”

    郭圣通默然,不知该如何答话。

    殿中一时间静得仿若连空气都凝固了。

    “孤要去椒房殿看看,你是随孤一同去还是出宫回家?”王嬿忽地问道。

    王皇后自去年入冬以来便一直缠绵病榻,等着正月刚开头时传来孙子功明公王寿病死的噩耗,王皇后受了打击更是一病不起了。

    建兴帝王莽为此遍请名医,却仍旧束手无策,只说王皇后快要油尽灯枯,便是扁鹊在世也是救不得了。

    郭圣通也借着给王皇后问安的机会给她把过一次脉,的确如此。

    王嬿自是伤心非常,但在见着王皇后连声说要解脱了渐渐地倒也释怀了。

    她母亲的后半生因着连丧两子实在是苦不堪言,如今能和他们在地底下相见对她母亲来说是幸事。

    只是道理是这般道理,感情上委实过不去。

    王嬿能做的便是时常侍奉在王皇后跟前,尽一尽最后的孝心。

    郭圣通自是不会打扰母女俩最后的相处时光,她起身告辞出了承明宫回家去。

    不知何时,又起了风。

    天上细碎的云,被这风一吹又落起雪来。

    这雪先时又淡又轻,几如细雨。

    等着郭圣通在宫门口登车时,雪势已然变大。

    巴掌大的雪花撕破天穹,轰然落下来。

    郭圣通放下车帘,心中仍然转着王嬿的话。

    王嬿不会平白无故说这么一番话。

    是什么事勾出了她的感慨?

    是王莽又做出了什么叫王嬿寒心的事吗?

    郭圣通的疑问在隔日得到了解答。

    原来在前一天,新迁王王安上奏建兴帝:“兴等母虽微贱,属犹皇子,不可以弃。”

    哀帝时,王莽曾以列侯就新都国。

    那时他曾宠爱过三名侍女,分别唤作增秩、怀能和开明。

    怀能生男兴,增秩生男匡、女晔,开明生女捷。

    只是始终没有把这几个孩子归入建兴帝名下,郭圣通估摸着建兴帝是为了维护那时他完美无瑕的名声。

    师古曰:言侍者或与外人私通所生子,不可分明也。

    如今也不知为何,建兴帝竟又想为这几个孩子正名。

    结合王嬿的言行,郭圣通肯定这是建兴帝所为,不过是借着王安的名头。

    因为,新迁王王安也已然病入膏肓。

    他哪有心力来管庶出的弟妹吗?

    绝对是王莽的意思。

    王安病的都快死,王莽却还惦念着如何利用他。

    如此冷漠绝情,也就难怪王嬿早已寒透了的心又起了愤懑。

    只是,王莽为什么偏得挑这时候呢?

    没人能告诉郭圣通答案。

    只有宫中消息经由诏书徐徐传遍天下。

    建兴帝见王安书后,大为欣慰,章视群公,以为王安友爱兄弟当从其心愿。

    建兴帝如愿赐封王兴为功脩公,王匡为功建公,王晕为睦脩任,王捷为睦逮任。

    嘴上却还要装得像是无奈为之,如此模样,也就难怪王嬿说他虚伪造作了。

    这年正月注定是不安定的一月。

    建兴帝封赏庶出子女们的诏书刚刚发出,就先后传出了王皇后和王安薨势的噩耗。

    建兴帝为王皇后上谥曰孝睦,葬渭陵长寿园西,陵曰亿年。

    亿年陵旁就是孝元皇后陵寝,建兴帝说是要让孝睦皇后永侍姑姑孝元皇后。

    郭圣通因此被恶心了个够呛,她从不知道有人真能光明正大地虚伪到如此程度。

    王莽篡汉建新时,孝元皇后气怒之下把传国玉玺砸缺了口。

    王莽现下倒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或许,弄权者为了名声好听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吧。

    而在王皇后的葬礼上还有件奇怪的事情,王临竟然没有出现。

    不止他没有来,就是刘愔和甄璇也没有出现。

    市井间因此议论说,王临已然失宠,建兴帝要使庶子为太子。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王临作为现下唯一的嫡子理所当然是储君才是。

    建兴帝如此爱重名声,总要寻出正当理由才可以服众。

    而且就算是要另立太子,也没有叫王临不去参加生母葬礼的道理啊。

    郭圣通只能猜测会不会是又发生了什么事。

    如此漫无边际地猜想了两日,终于在正月最后一天时又出了件大事。

    王临死了。

    建兴帝下诏曰:“符命文立临为统义阳王,此言新室即位三万六千岁后,为临之后者乃当龙阳而起。前过听议者,以临为太子,有烈风之变,辄顺符命,立为统义阳王。在此之前,自此之后,不作信顺,弗蒙厥佑,夭年陨命,呜呼哀哉!迹行赐谥,谥曰缪王。”

    这是说从前符命说立王临为储君可保新室千秋万代,却不想符命陡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