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鸾归桐-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圣通笑。

    也是。

    新莽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张步趁机聚集了数千人马,独霸下琅琊郡,自称五威将军。

    刘玄称帝后,往各地分遣使者希冀收拢天下。

    王莽堂弟王闳素有贤名,得为琅邪太守。

    张步令紧闭城门,拒不从。

    王闳发檄文,晓喻诸县吏。

    得赣、榆等六县,收兵数千人后前去讨伐张步,被其大败。

    梁王刘永早有自立之意,为此便拜其为辅汉大将军,封忠节侯,督青、徐二州。希冀拉拢张步。

    张步正愁在大义上立不住脚,当即欣然从之。

    于是,任其弟弘为卫将军,弘弟蓝玄武大将军,蓝弟寿高密太守。

    遣将徇太山、东莱、城阳、胶东、北海、济南、齐诸郡,皆下之。

    张步拓地浸广,兵甲日盛。

    王闳惧其众散,乃诣步相见,欲诱以义方。

    张步陈兵引闳,怒曰:“步有何过,君前见攻之甚乎!”

    王闳按剑曰:“太守奉朝命,而文公拥兵相距,闳攻贼耳,何谓甚邪!”

    张步默然良久后,陈乐献酒,待以上宾之礼,令闳关掌郡事。

    伏隆多半是因此认为张步有降服的可能。

第两百九十四章 封爵() 
而刘秀虽出于谨慎没有立时应伏隆,但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郭圣通但笑不语。

    又过了四五天,果传来了刘秀命伏隆持节使青、徐二州,招降各郡国的消息。

    彼时刘永也早已称帝,但郭圣通想张步若是个聪明人就定会选择刘秀。

    刘永称帝后任其二弟刘防为辅国大将军,幼弟刘少公为御史大夫,加封鲁王。

    以周建为帅,接连攻下了济阴郡、山阳郡、沛郡、楚郡、淮阳郡、汝南郡等二十八座城池。

    到如今在山东已是一呼百应,好不威风。

    同是刘氏宗室,听起来似乎不比刘秀差什么。

    可这当中的水分也未免太大了。

    占据东海郡的董宪被刘永任为翼汉大将军,占据齐地的张步被任为辅汉大将军,占据西防的佼彊被任为横行将军。

    刘永是通过封官赐爵的方式扩大了版图,而不是实际获得掌握权。

    换言之,他手下有一半地方都是表面上听从于他。

    稍有不对,立时反戈相向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两相比较,自然还是稳扎稳打、蒸蒸日上的刘秀值得投靠。

    更别说伏隆到徐州后还写了篇情理并茂的檄书,“乃者,猾臣王莽,杀帝盗位。

    宗室兴兵,除乱诛莽,故群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

    而任用贼臣,杀戮贤良,三王作乱,盗贼从横,忤逆天心,卒为赤眉所害。

    皇天祐汉,圣哲应期,陛下神武奋发,以少制众。

    故寻、邑以百万之军,溃散于昆阳,王郎以全赵之师,土崩于邯郸,大肜、高胡望旗消靡,铁胫、五校莫不摧破。

    梁王刘永,幸以宗室属籍,爵为侯王,不知厌足,自求祸弃,遂封爵牧守,造为诈逆。

    今虎牙大将军屯营十万,已拔睢阳,刘永奔迸,家已族矣。

    此诸君所闻也。不先自图。后悔何及!”

    听听!

    这话说的多妙啊,先说王莽昏庸无道,天下群雄四起而诛之乃为正理,由此肯定了张步佣兵割据的合法性。

    接下来就疯狂表扬刘秀,说是天下思汉,所以天降刘秀。

    因为是天之所向,所以刘秀以数千人而胜新室百万大军,一路破邯郸王郎、大肜、高胡、铁胫、五校。

    表扬完了刘秀,就开始鄙夷刘永。

    认为其只是汉室宗室,比不得高祖九世孙的刘秀尊贵,却偏生不满足于侯爵之位。

    适时恰逢刘秀遣虎牙大将军盖延率兵十万征讨刘永,已克睢阳,刘永仓皇而逃。

    伏隆因此鄙夷的更有底气了,“此时不降,以后打你的时候可别后悔啊。”

    这篇檄文一出,青徐二州莫不惶恐,获索贼人右师郎等六股贼兵后立即全部投降。

    张步考量利弊后,也决定降于刘秀。

    他知道对待刘秀不可能像对刘永一样只表面称臣就可以了。

    他倒颇能屈能伸,既降后便遣了使者孙昱去随伏隆回洛阳,献上鳆鱼等特产以示臣服。

    刘秀见后,自然极为高兴,为此嘉奖了伏隆。

    但等回到却非殿后却和郭圣通感慨道:“张步绝非善类。”

    是啊。

    久居高位,习惯了说一不二的人,陡然要对人俯首称臣有几个人能毫无怨言?

    刘玄那样怯懦的人,不也是为了帝位才要铲除刘秀大哥吗?

    可张步非但没有怨言,反倒还很快适应了,一举一动殷勤的让人头皮发麻。

    这样的人太滑,想要他的忠心很难。

    他今日降于刘秀,不过是因为不敌刘秀,没必要损耗自己的实力。

    来日若是羽翼丰满后,必定起兵造反。

    不能不防啊。

    只是得慢慢来,慢慢来。

    把张步的兵权夺来后,他这个人再如何狼子野心不容于室也不值得担忧了。

    他闭了闭眼,心下有了计较后,并不就此多言。

    再睁开眼后,他缓声问郭圣通道:“又近年底,还是遣人接岳母到洛阳来吧?”

    郭圣通母亲还住在真定,守着郭氏祖宅,哪也不愿去。

    况儿常年在外,郭圣通远在洛阳,子女都不在身边,若是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只能干着急。

    郭圣通为此不知写了多少封信给母亲,希望她能到洛阳来。

    可母亲舍不得父亲,郭圣通好说歹说都是不行。

    刘秀想着岳母总该担心郭况的婚事吧,便教她拿郭况的婚事说事。

    没成想母亲回信说,郭圣通是长姐,自幼便疼爱郭况,他的婚事便请郭圣通多多费心了。

    郭圣通拿着信后,实在有些哭笑不得。

    母亲这是笃定了她不会不用心。

    现下刘秀又旧事重提,她很是无奈:“母亲性子执拗,她决定了什么轻易是不会改主意的。”

    她扶着腰站起身来,舒缓了下筋骨:“当年我大舅和大舅母那么劝母亲改嫁,母亲咬紧牙关就不松口。

    他们都当她是一时痴性,可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母亲真就说到做到了。

    还是别折腾了,免得又失望。”

    刘秀见她嘴上虽这么说,可整个人都怏怏地,显见还是盼着岳母能来。

    他父亲去的早,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兄妹拉扯大。

    可还不等他们孝顺母亲,母亲就突患重病而去。

    他一向深以为憾,每每想起都觉得痛彻心扉。

    他不想桐儿也有一样的遗憾,趁着岳母还健朗早些接过来,含饴弄孙,过些轻快日子,如何不好?

    当下等着郭圣通牢骚发完后,仍是坚持:“岳母舍不得真定是因为岳父,朕想在洛阳城里为郭氏修座家庙,把郭氏祖先都请过来一一封爵。

    岳母所忧既去,想必也是愿意和你团聚的。”

    一一封侯?

    虽是空名头,但也太过了吧?

    可不得不说,郭圣通仔细想想后也觉得这是最能说服母亲的办法了。

    她凝眸沉思的同时,刘秀在旁继续道:“朕想若是岳母同意,朕还想把岳父的棺木迎到洛阳来,将来岳母百年后也好和岳母合葬,让他们二老在地下得以相逢。”

    郭圣通微微一震,抬眼望向刘秀。

    他冲她笑,目光温煦。

    她不知怎地,忽鼻酸到难以自持。

    她深吸一口气,“你设想的这么周到,母亲只怕真没法拒绝了。”

    刘秀见她满意,眸子里也跟着晕开笑意,“朕准备赠岳父阳安侯印绶,谥号为思。

    桐儿以为如何?”

    阳安?

    思?

    这是在告诉母亲他知道她挂念父亲,但希望活着的人能好生活着。

    她越发想哭。

    她连连点头,“好。”

    于是,帝翌日便下诏往真定去。

    真定翁主刘晏接诏后长哭不止,终于含泪应好,亲自护送着郭氏牌位和夫君棺木往洛阳来。

第两百九十五章 孙子(两章)() 
腊月十三这天,从拂晓就开始落雪。

    起先不过是细盐般,到后来因着狂风作祟把天都刮暗了雪势渐大,鹅毛般地落下来,

    等着郭圣通起身时,墙根下的雪已落的足有一尺多厚了。

    她见了不免就有些担忧:路上顺利的话,母亲应该今天到洛阳。

    可大雪天路滑,母亲又带着父亲的棺木和祖宗牌位,迟些时日到倒不打紧,她就怕路上出什么事。

    她望着窗外忍不住连连叹气,眉头都蹙到了一起去。

    刘秀为了给岳母接风,特地把休沐挪到了今天。

    他送了刘疆到明光殿后,折返回来刚一进里殿就见郭圣通站在窗前。

    他忙叫关了窗,揽过她往软榻上坐了。

    “担心岳母?”

    郭圣通点了点头,“这样大雪天,马只怕都被迷的看不清道了,我总有些不放心。”

    他安慰她道:“朕昨日派了护军去迎,这会早该接着岳母了,你放宽心吧。”

    她心微安,却还是忍不住仰起头来盯着锦牖。

    虽然,它开着的时候她也没法望到宫城以外的地方。

    刘秀见她这般心不在焉便拉了她出去玩投壶。

    看书的话,他怕她没一会便又走了神。

    郭圣通明白他的用意,当下便也应好。

    郭况爱玩投壶,她还未出阁时常陪着他玩,虽称不上十分精通,但也不是不会。

    刘秀又刻意想哄她开心,她每投中一个他就带着宫人们叫好。

    殿中气氛轻快欢乐,没用上一刻钟她紧绷的心弦也放松下来。

    玩了一上午投壶,再歇过午起身,一天一下就过去了一半。

    雪也小了了许多。

    窗下的两株红梅落满了雪,风一过,碎雪片簌簌坠落,冷香幽幽浮动在空气中。

    郭圣通坐在南窗下和刘秀下棋。

    晨间起身,刘秀便叫人去探听刘旻到哪了。

    这会应该要回转了。

    她心中惦记着这个,下的便有些不过心,都没发现刘秀在让她。

    刘秀又是无奈又是好笑,便索性陪着她一通乱下。

    外间传来一阵请快的脚步声,来人在殿外顿住,絮絮低语声响起。

    是去探听的人回来了吗?

    郭圣通手中的棋子捻在手中,一时都忘了下。

    羽年进来后,她方才回过神来随意在空处落了子后望向羽年。

    羽年喜上眉梢,语气轻快:“回陛下和殿下,阳安侯夫人已经到洛阳城了,正往宫中来。”

    这么快!

    她原还以为得明后天呢。

    郭圣通立时站起身来,喜悦从她眉间绽放开来。

    刘秀也惊讶,继而又笑:“那我们赶紧换了衣衫乘辇去迎岳母吧。”

    于是,抹了棋盘,宫人们捧着水盆手巾鱼贯而入。

    正忙乱间,刘疆回来了。

    郭圣通还未来得及问他,他便脆生生开了口:“太傅听说外祖母来了,便说孝悌最重,让我随父皇母后去迎接。”

    刘秀的眼眸沉了沉。

    明光殿虽离却非殿近,但绝不可能能听到这边的动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