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鸾归桐-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不由想,会不会和《太史公记》也有什么关系?

    她的目光落在了装着《太史公记》的云鸟纹的楠木箱笥上面。

    郭圣通想了想,到底还是丢了手上的帛书,趿着丝履下榻开了箱笥取了出来。

    她舒舒服服服地靠在蓬松柔软的迎枕上后,出了一口气后,方才慢慢地翻到《孝景本记》。

    她很清楚地记得,她梦中看的是《孝景本记》。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匈奴入代,与约和亲……二年春……”

    这般读来,不也就是孝景皇帝的生平记事吗?

    并无什么特殊之处啊。

    郭圣通笑笑,暗自想可真是有些魔怔了。

    她心下微微松缓了下,待看到后来的孝武皇帝初时竟为胶东王时,禁不住讶异地蹙起眉来。

    原来在孝武皇帝之前,孝景皇帝另有太子。

    那原来的太子呢?

    郭圣通坐直了身子,仔细地搜寻起关于前太子的记载来。

    “四年夏,立太子……立皇子彻为胶东王……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四月乙巳,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

    前太子不过为了三年太子即被废,而且冬才废了前太子,四月便立孝武帝生母为后,怎么看都是为了使孝武帝为嫡子而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

    郭圣通心下叹道,也无怪乎人说帝王家的血脉亲情最是薄淡。

    前太子一朝从万人瞩目的神坛上跌落下来,等待他的还不知道是怎样黯淡无光的未来。

    “中二年二月,匈奴入燕,遂不和亲……三月,召临江王来……”

    郭圣通的感慨噎在喉间,不可置信地望着后面的那句“即死中尉府中”。

    什么叫死中尉府中?

    中尉纵然权重,也断然负不起皇子身死的责任。

    但死的是前太子,是对新太子地位天然就造成威胁的前太子,是功是过就颇有些耐人寻味了。

    彼时前太子不过弱冠之年,总不可能是病死的吧。

    那么前太子到底为何而死?

    郭圣通丢了手中帛书,唤常夏进来:“把所有跟前朝孝景皇帝有关的竹简帛书都寻来。”

    常夏应声,躬身而去。

    两刻钟后,郭圣通便见着了府中能寻着的所有竹简帛书。

    她一册册翻阅过来,心也一点点地寒下来。

    前太子刘荣因侵占宗庙,被传到中尉府受审。

    刘荣欲向景帝请罪,中尉郅都不许。

    魏其侯窦婴派人悄悄送去了刀笔,刘荣方才写下了谢罪书。

    而就在心愿达成后,刘荣自杀身亡。

    窦太后闻讯大怒,杀郅都。

    这件事粗粗看来,不过是前太子获罪反使得忠臣为太后怒火殃及。

    但刘荣不过是要向其父皇谢罪,如此合情合理的要求郅都为何不许?

    侵占宗庙之罪可大可小,怎么说来都还不至于要赐以死罪,刘荣为何自杀?

    除非他已经明白郅都是受了景帝的暗示才加以为难。

    那么景帝为何要如此?

    自然是为了现在的太子,将来的新帝。

    刘荣不得不死,或者说心如死灰地选择成全父皇的一片舐犊情深。

    郭圣通心下一片冰冷,寒气从背上迅速蔓延开来。

    难怪窦太后在要赐死郅都时,为景帝阻拦而怒问“临江王独非忠臣邪?”

    那是一句王母为孙儿之死无奈愤懑之下的怒问啊。

    郭圣通呆坐了片刻,只觉得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真真是没错的。

    似如今的建兴帝不也是这样吗?

    亲手逼死了长子,又使次子自杀。

    不对,不对……

    建兴帝长子死因可循,但次子却是模模糊糊地一句犯禁自杀。

    犯的什么禁?建兴帝次子为何同刘荣一般选择了自杀?

    莫非他同样明白了自己不得不死?

    刘荣死是因为挡了其弟刘彻的路,那建兴帝次子又是挡了谁的路呢?

    这答案实在太昭然若揭了,也实在太让人心惊肉跳了。

    郭圣通心下猛跳,她忍着牙间的寒颤闭上了双眼不忍再往下深想。

    不论事实是不是和她想的一样,建兴帝的皇位来得并不像她以为的那般光明正大。

    若不然,为何孝平皇后恨建兴帝如此之深?

    这帝位之下的污秽罪恶有多深,恐怕只有建兴帝最清楚。

    人们总说平成大事者,自然须得不择手段。

    但郭圣通以为但凡为人,总须有底线。

    她的目光久久凝固在朱红色的门扇上,只觉得那颜色像鲜血般刺痛了她的眼。

第19章 立夏() 
不安的种子一旦漫洒开来,不过一夜的时间就长城了参天大树。

    郭圣通再也无法压抑自己对前路的担忧,好在到了三月末的时候家中商队终于启程,羽年兄长白雄带着为她置办首饰的任务随着一起出发。

    自商队走后,郭圣通便有些数着日子过,只盼着突然哪天就听说他们回来了,好叫她知道现今天下情势究竟如何,会不会和她预料的那般大乱。

    三五日后,郭圣通知道最少也须得月余方能回转时,心中的焦躁才渐渐沉淀下来。

    若是情势真不好,急也是没有用的,倒不如专心进学。

    只有学问知识,才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东西。

    郭圣通的认真努力落到实处后,不仅叫两个教习大为欣慰,更带动了弟弟郭况的好学欲。

    母亲高兴不已,但时日一长又怕姐弟俩如此这般日夜苦读累坏了身子,遂不许他们晚间念书。

    郭况就和郭圣通奇道:“母亲可真怪,我从前不读书时她担心,现在肯读书了她又不叫我读。”

    郭圣通笑笑,柔声解释道:“种种思虑,百般爱护,全都是为了你好,为了你着想。”

    她感慨道:“母亲是天底下最疼你的人,你万不可伤了母亲的心。”

    郭况连连点头,“姊姊我知道——”

    他搂住郭圣通,墨玉般的眸子中写满笑意,甜甜地道:“我知道姊姊和母亲是最疼爱我的。”

    郭圣通一愣,旋即笑容在脸上止不住地蔓延开来。

    她满是自豪地想,她的弟弟虽然顽皮了点,但比起同龄人来不知道懂事了多少。

    但等下午大舅母打发来邀母亲立夏节出去游玩的人一走,郭况就为了要一起去和母亲撒泼耍赖。

    母亲不说话,他就在地上打起滚来。

    “我要去!我也要去嘛!”

    郭圣通站在一旁无奈扶额。

    去岁时弟弟被母亲拘在府里进学,也就只有在大舅、大舅母和二舅生辰时才能出门。

    现下又逢着能出门的机会,也就难怪他会这样。

    她刚要上前为弟弟求情说话,就听母亲好笑地道:“谁说不让你去了?你近来念书刻苦,正好也出去走走。”

    郭况立时喜出望外,爬起来就滚进母亲怀里撒娇。

    又不放心似地,再三要母亲保证,“您是大人,大人说话就得算数。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母亲失笑,连声应好。

    等到立夏节前一天时,母亲才明白郭况为何要她再三保证,因为今天是郭况的休息日。

    她不禁讶然失笑,唤过郭况来:“你早就算到了?”

    郭况一脸警惕,“您答应了我的——”

    满屋子人都笑起来,母亲也笑了。

    “是,阿母答应了况儿的,哪会反悔?就是问问。”

    郭况这才放下心来,那样子又可爱又好笑。

    郭圣通回了漆里舍洗漱后躺在榻上时,想起弟弟来都还有些忍俊不禁。

    这些日子,她都没有再做梦,自然也就没再梦到那个奇怪的男子。

    仿若那个缠人的梦境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一夜好眠后,郭圣通神清气爽地醒来。

    她洗漱梳妆后换了一身海棠红的绕襟曲裾深衣,便往锦棠院去。

    正当暮春初夏之交的四月,花繁叶茂,绿意大片大片地泛滥过去。

    空气清新湿润,叫人深吸一口气后心旷神怡。

    温暖和煦的微风拂过来,吹落了一地落花。

    她到锦棠院后,简单地同母亲和弟弟用过了早膳便乘车往城外去和大舅母汇合。

    他们要去去苍岩山登山赏景。

    郭况闹着要和郭圣通坐一俩车,母亲见郭圣通应了便也笑着答应了,只是到底忍不住叮嘱。“况儿,不许胡闹,要听姊姊的话。”

    郭况胡乱应了声诺,就由侍女抱上了马车。

    车行了没一会,郭况就嫌闷嚷着要开窗。

    郭圣通顺着他的意思开了车窗,清爽怡人的风一下就席卷进来。

    风中满载着绿草的清新味道,细细闻来似乎还裹着些不知名的香味,就像是什么被烤熟了一般。

    郭况扭过头来问郭圣通:“姊姊,这是什么香味?”

    郭圣通刚要笑着告诉他是大麦和小麦穗烤熟的味道,就猛然意识到这是民间习俗,出生钟鸣鼎食之家的她应该是不知道的。

    于是她摇着头问常夏:“常夏知道吗?”

    常夏笑着答道:“是熟小麦和大麦穗在火上烤熟的味道,这是民间风俗,谓之尝新。”

    郭圣通心道果然又是先知的同时又庆幸没有回答,不然就该惹人怀疑了。

    郭况点头道:“就好像大舅他们在今天要去南郊迎夏祭赤帝祝融一样。”

    郭圣通嗯了一声,摸摸他的脑袋,和他一起凑在窗边赏景。

    碧空如洗,白茫茫的日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一地圆斑。

    四月不冷不热,正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时节。

    姐弟俩趴在窗边撩开窗纱赏了一路的景,倒也不觉得无聊。

    在城外见着了大舅母同表哥后,寒暄了一番便继续乘车往苍岩山去。

    约莫午时时,他们到了苍岩山山下。

    午膳极富节日气息,饭吃的是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的五色饭,还有一道苋菜黄鱼羹,都是立夏日才吃的。

    用过饭后,大舅母同母亲唤过人取来胡桃壳煮成的立夏蛋,用五彩丝线编织成的蛋套装了挂在各自的孩子胸前,用来祈愿健康和福气。

    郭圣通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但到底还是屈服在母亲的殷切目光下。

    一向嚷着是大孩子的郭况笑嘻嘻地由着母亲戴了,转过头去找表哥刘得玩立夏蛋。

    是日,孩童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

    只是,刘得还没由着大舅母戴上夏蛋,正涨红了双脸和大舅母小声说着些什么。

    郭况蹭蹭地跑过去,好奇地问刘得:“表哥,你怎么不戴立夏蛋?我们一起来玩立夏蛋啊。”

    一时间,所有的视线都投注在刘得和大舅母身上。

    刘得的尴尬更甚,却坦荡荡地解释道:“我都十岁了,不是小孩子了。”

    一阵善意的笑声中,刘得微微侧过脸来仔细地打量着郭圣通的神色,见她并没有讥笑之色方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第20章 游山(1500推荐票+)() 
似乎是感受到了刘得的注视,郭圣通扬起脸冲刘得微微一笑。

    已然显出清丽模样的少女肤色白皙如玉,清眸流盼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