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乾坤-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罢,你自己心里有谱就行,师尊哪里我会为你说话,只是佛门何慈航静斋的压力你能抗得下去吗?”归元又问道。

    道家现在有意愿支持势力争夺天下的就宁道奇归元师徒和天师道,如今可以代表天师道的席遥既然支持朱厚烈的胡闹,那么只要归元成功劝说宁道奇,整个道门都会对朱厚烈的取宝之举冷眼旁观。

    不过也只是冷眼旁观了,他们还不可能为了朱厚烈一人而跟佛门全面开战!

    “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朱厚烈了然道。

    “李将军,红拂夫人,客人来了。”

    朱厚烈在归元的带领下来到了顶楼的一个包间。

    “玄通道长,秦王已经在里面等您了。”李靖抱拳请道。

    “走吧。”朱厚烈拍了拍祝玉妍的翘臀说道。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朱厚烈羞辱,这让祝玉妍羞愧难当,甚至杀人的心思都有了,但是在这里她什么都不能动,只能收敛自己的杀心。

    一踏入包厢内,便看着桌子上首坐着两个儒服青年,一个面容俏丽和祝玉妍有几分相似而朱厚烈也曾与其有过一面之缘,正是祝玉妍的孙女单婉晶。而另一个生得方面大耳,形相威武,眼如点漆,奕奕有神,此刻傲然卓立,意态自若,一派渊停岳峙的气度,让人心生好感。

    “李兄你好。”朱厚烈笑容满面地打量着李二。

    “朱兄”李世民起身迎来。

    “你——”单婉晶突然站了起来,玉手指着一身黑色女装而没有带面纱的祝玉妍,“你怎么会在这!”

    “原来公主和玉妍认得啊。”朱厚烈哈哈一笑,对着祝玉妍做出亲密地举动,“今晚曼清院可谓是花团锦簇,我来此赴会可不想孤身一人,所以玉妍便暂时成了我的女伴。”

    “恬不知耻!”单婉晶俏脸气得通红,最终憋出了这一句话。

    “小公主何必动怒呢?”朱厚烈戏谑道,“你情我愿之事,对了公主你的尚明呢?”

    “你,你,算你狠!”单婉晶气的坐了下来,再也没说一句话。不过还好她的理智没有丧失,没有破门而出。

    这一瞬间的让李世民看得目瞪口呆,不过马上他仔细打量了祝玉妍的容貌,发现了什么,便什么都没问。

    “朱兄,邀小弟一会,可有什么见教?”李世民拱手问道。

    “李兄放心,我可不会问你为君之道,因为你现在还不是君王,而我也没什么资格代替天下万民选君,任何人都没有这资格。”朱厚烈说道。

    “朱兄这话倒是不差。”李世民脸上郁闷之色一闪而逝,看似赞赏地说道。

    玄通道长朱厚烈此人虽然年轻,而且名气才起来。但因为他彪悍地战绩,已经归元等人的评价,在李世民眼中把朱厚烈和宁道奇划上等号了。

    大宗师级别高手在这个世界是什么地位呢?看看毕玄和傅采林就知道了,都是一言可决定突厥和高句丽国君的神,即便宁道奇在大隋的地位不如这两个,但是只要宁道奇和朱厚烈这两位大宗师摆明态度支持他,那么他就算不是大唐太子,也比李建成的胜算要大。

    能不得罪朱厚烈,李世民绝不会去得罪。像这等级的大宗师就算不支持他,李世民也不能让朱厚烈站在他的对立面,因为到了这个级别他们或许不会让你成事,但却会坏你的事。

    “那朱兄要见小弟,到底是要做些什么?”李世民面色如常道。

    “我其实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对科举制度怎么看。”朱厚烈问道。

    “科举嘛。”李世民沉吟了一下,“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下诏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启分科选才,为国家挑选贤良之制。而开皇七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此后科举在杨坚一朝再也没有开过。而杨广则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同时设立进士科,不过进士一科只是考诗词歌赋,并没有考出多少人才来,所以杨广执行了两年也就不执行了。”

    “两代隋帝所设立的科举制是由各个大臣或地方名士推举人才給朝廷,然后朝廷用考试进行筛选甄别。和汉代是察举制没有多少区别,就是换了个名字而已,所以大隋选拔人才其根本还是军功爵制度和推荐制。”李世民侃侃而谈,“朱兄为什么会特意提到科举制,在我认为杨氏皇族的科举还不如魏武帝的招贤令!”

    任何一个制度的建立在一开始都不会非常完善,后世大名鼎鼎甚至改变不少朝代选官的措施,在现在并不是主流,不仅不会缩减豪门和寒族的差距,甚至会扩大世家门阀的优势。

    因为有资格参加科举的人都要必须要门阀大官的推荐才行。至于那些官员和地方名士会给朝廷推荐多少人才,而这些人才中会有多少寒门之人,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而杨广重开杨坚时的科举,其目的就是要提拔南方世族,让他们和北方的关陇山东两大集团打擂台,希望朝堂势力形成三足立鼎之局。

    而隋朝能够带给大量寒士出路的唯有军功爵制度,普通百姓战功积累到一定等级成为军方一员大将,才可以外放做官。这也是杨广远征高句丽时,天下百姓寒士踊跃参与的根本原因,他们想要用战功改变地位。只不过战功没有得到,人头却留在了高丽。

第140章 小议科举(五更,求订阅!)() 
“没想到李兄欣赏曹操。”朱厚烈笑了笑。

    从魏晋到北宋,曹魏才是正统,尊曹贬刘者居多,到了南宋之后,因为南宋偏安的本性,所以整个朝廷舆论则开始尊刘贬曹。因为南宋朝廷和蜀汉有太多相似的了,都是前朝被毁,前朝皇族延续道统,而最开始提出尊刘贬曹的则是朱熹。

    “那如果李兄改善科举制度,让其成为为国选才的主流制度该怎么办?”朱厚烈又问道。

    “朱兄虽然不是在问为君之道,但也好像在考核小弟吧。”李世民陷入沉思,“这个问题还真难住了小弟。”

    朱厚烈就这样打量着李世民,给他时间思考和组织语言。

    “要想改革科举,那就要改变科举所考的内容。像杨广开启的进士科,其所考的都是诗词歌赋,那考出来的也是清贵文人,治理不了偌大的国家。”

    “嗯。”朱厚烈点头。

    科举说白了就是考试,哪怕是地球历史上科举被废除,但没过几十年,许多国家官员和公务员的选拔,不一样是考试吗?只不过他们所考的内容不同,以及参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的区别。

    “经史子集,律法判案,治国策论,天下大势,甚至算术统筹,都可以纳入考试范围。通过不同的考试筛选出不同的人才,毕竟没有多少人属于全能,管理天下各地更多是只是擅长一技之长的小官小吏。”李世民越说越顺畅。

    “李兄这个观点,很不错。”朱厚烈对于李世民的这个考核方式点头认可。

    科举是个好东西,但能不能考出人才来还需要看你所考的内容。虽然很崇拜大乾太祖皇帝,但是对于他设立科举只考八股文,而且教材还只能是朱熹注解的四书五经,的八股科举非常不满。喜欢就是喜欢,看不上就是看不上,朱厚烈不会因为崇拜和尊重某人而无视其缺点,不断地为其大唱赞歌。

    八股文科考出来的能有几个大才?多的是不通实务,把脑子读残了的书呆子。依靠那些书呆子管理地方,地方上将会问题越来越大。科举考八股之害,也就仅次于螨清的文字狱了。

    李世民所说科举只涉及文事,而没有武科,这不是他故意疏漏,而是认为没有必要。

    武举的开创者是武则天,朱厚烈不否认武则天这个女帝王的厉害,但是在军事方面,武则天她真的不懂。一个合格的将军并不是考出来的,除了少数的军事天才,大多数武将和名将都是在军队里磨炼出来的。

    不经历实战,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且从武举出来的武将如果空降到一支军队当指挥,未必能够将这一支军队管理和统帅好。历史上诸多名将,真正属于武举出身的名将也就郭子仪一人,而他即使出身武举但也在军队里摸爬滚打几十年。

    比起武举,朱厚烈倒是认为建立一个武学院更加有益,一个直属于中央的武校武学院,可比武举更能为国家培养人才。

    “还有呢?”朱厚烈又问道。

    “这”刚刚还滔滔不绝地李世民却卡壳了。

    “怎么,难道李兄没有这个气量吗?”朱厚烈嘴角露出一丝讥讽,特意激将道。

    “婉晶,你和我去隔壁的包间。”祝玉妍突然起身道,“这里就交给他们两人了。”

    “我”单婉晶看了一眼陷入犹豫中的李世民,点了点头。

    伊人已走,香味仍存,朱厚烈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再次问道:“人已经走了,世民兄还不敢说吗?”

    “要想改善科举制度,让其成为真正的国家抡才大典制度,最重要的一条当是允许士子投牒自试,废除天下名士的推荐之权,不然不管考什么都无济于事!”李世民心一横,将心中的想法吐了出来。

    但是这一点却是和天下所有门阀战斗,作为一个门阀的一份子,李世民当然知道这些门阀的恐怖。就像独占岭南的土皇帝宋阀,虽然他们仍在养望观势,但是只要宋缺出山城,那么不说别的,除了巴蜀之外的南方都要落入宋家之手。到了哪个时候,很容易又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

    可是,如果不废除这些门阀的特权,那么整个天下都会固化,即使是再好的制度也回被他们玩坏,九品中正制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时因为察举制的缘故,地方门阀相互推荐,让察举名存实亡,而九品中正制,就是把给人评品选才的权利收到中央,由中央派人去选才。

    可当这些为朝廷选才的中正官被高门大阀把持,甚至选才的标准也按照他们所想之后,这一选才制度就变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任何制度都是要人来执行的,一旦那些人出了问题,那么什么问题都要出来了。

    “希望李兄记得你自己说的话。”朱厚烈笑道,“杨坚父子能得天下全赖高门大阀支持,所以他们也不会去限制那些门阀,更不会这方面去想。”

    最多也就是在关陇、山东、江南三大士族里面玩平衡,打一派拉一派。在开国初,或许皇帝还会有很大的权利,可当等时间一久,皇帝开始昏庸,那就呵呵了。

    “但如果这些特权不被废除,你应该明白五胡乱华的原因是什么。”朱厚烈又问道。

    五胡乱华,虽然名义上是北方人口变少的缘故,但实际在八王之乱前,西晋人口就有三千多万,不要看这人口很少,秦始皇一统天下时也才两千万人口。如果不是八王之乱,那些北方也不会被打成空虚,让那些异族看到了可乘之机,以至于神州陆沉。

    而八王之乱除了是因为出了个白痴皇帝外,和那时的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司马诸王都有兵权,而九品中正制那时已经被玩坏,西晋整个上层阶级都被固化,掌握国家资源的高士因为没有危机感,所以一个个闲着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