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摆在沙鲁面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这个经历了几场战乱的大草原恢复元气,让那些牧民休养生息,让自己的亲信去管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

    这不是一时半会就忙得过来的。

    以后的交易肯定是要交易,但是现在没有那个精力来做这种事情。

    在登上了王位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将王庭南迁,一直迁到他之前的军营那边,离龙城不过百里。

    这个决定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那些人已经在攻打龙城那一战中被吓破了胆,觉得挨着对方太近,并不安全。

    沙鲁不顾他们的反对,强行将王庭迁移到了那里,他的理由是——必须要盯紧对方,不要让那些尧国人继续往草原深处建立城池。

    只要发现有那样的迹象,就马上摧毁。

    南迁过来没多长时间,方浩就放了一批戎突人回来。

    得到那一批戎突人之后,沙鲁做出了一个让他那些手下更加震惊的消息——他也要在这座草原上建立一座城池,作为天赐大草原永久的王城。

    有人说:“大王,我们不会修筑城池?”

    沙鲁回答:“我们的人被抓过去修筑了很久的城池,他们回来了,我们就会了。”

    有人劝谏:“大王,我们戎突人逐水草而居,有牧草的地方,才是我们的家,我们不适合定居于一个地方,建立城池,我们也没有办法长期的居住于城内。”

    沙鲁回答:“尧国人可以定居于一地,我们也就可以,只有定居才会让我们更加稳定。”

    “他们会种地,不用跟随着水草而流浪。”

    “我们的人被抓过去种了很久的地,他们回来了,我们也就会种地了。”

    有很多的反对意见,但是沙鲁已经做出了决定,现在在这座草原上,没有人能够撼动他的权威,所以这个命令被执行了下去。

    沙鲁规划中的城池,比方浩的龙城要大得多。

    他现在已经是这座草原上的王者,可以调动的人力比方浩要多出很多倍,规划中的城池自然也要比龙城大上很多倍。

    虽然计划里要到冬天才能开始城池的建设,但是先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

    而且开垦土地,准备种地的工作也在进行。

    虽然他们现在没有粮食种子,但是方浩已经承诺过,可以跟他们交易粮食种子,所以这一点不用愁。

    凿池为湖,开渠成河,沙鲁也要在这座草原上进行一番开天辟地般的大动作。

    他要成为改变戎突人生存方式的中兴圣祖。

    在他这边埋头发展的时候,方浩那边也一样,双方都趁着这难得的和平时期用所有的力量来发展壮大。

    守城之战里,方浩又缴获了上万匹战马,这些战马由于是他孤军奋战得来的,朔州没有给予任何方面的资源,所以这些战马他自己截留住了。

    立了这一场大功,他也有了这样的底气。

    加上以前的战马和小马驹,一起拥有了两万多匹马,这让他的军事力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现在正是牧草丰茂的时候,在这座大草原上,这些牛羊马匹的放牧,对他们并不造成压力。

    城里面并不能住那么多人和牲口,在城外也设了十几个点,沿线分散开来,现在只是帐篷,到了冬天会建立一些小的堡垒,士兵与边民杂居,这样更方便劳作。

    要是在战争时期这样分散肯定不妥当,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战争,这样分散开来对他们种地放牧更加好一点。

    在那一批五千边民来到之后,生产上面的压力减轻了很多,对士兵的训练也已经开始。

    在那五千边民里面,又挑选出了两千多名的预备士兵,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

    还没训练多少天,正当六月的时候,朝廷对于那一场战争的封赏终于下来了。

    那是一串很长的封赏名单,方浩的手下,很多将士都得到了封赏,六个指挥品阶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些队正甚至火长也有了品阶。

    品阶提升之外,另有实物封赐,随后就会押解到来。

    不过并没有提到将先锋卫提升为军镇的事情,也没有对方浩进行封赏。

    对于方浩,只有一句话——进京述职!

    听到进京述职这个词,方浩悬在心上的一块石头终于掉了下来。

    确定一个军镇是大事,任命一个总兵也是大事,不可能隔着几千里就将一个卫将提升为总兵。

    进京述职,由朝廷对候选之人进行面对面的考察,这才是正常的操作方式。

    将龙城的一切事务交付给手下之后,方浩在六月底踏上了进京述职之路。

第267章 老将军() 
尧国的京城座落在中州之地,在千余年前开国之时,这里是尧国的中心地带,定都于此,可以最方便的管理全国。

    可是在千余年来不断开疆扩土的过程中,它在尧国的位置也从最中央慢慢的变成了偏东偏北的位置。

    再往东去,是辽阔的大海,再往北去,就是戎突人占领的大草原,已经没法扩张,所以他们扩张的脚步是往西往南。

    在千余年的时间里面,不知道灭掉了多少蛮夷小国,国土面积扩张了两倍有余,终于成了现在幅员辽阔物产众多的泱泱大国。

    这一座京城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面,也经历了五次扩张重修,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雄伟的一座城池,城中有百万人口,由内到外,分为紫禁城、内城、外城。

    在这座雄城附近,布有东南西北四座军营,每座军营号称十万甲士,实际上扣掉空饷、民夫,也有三四万左右,由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四名正三品的将军统领,归属于禁军。

    在京城之内,也有一座军营,号称十万甲士,实际也有六万甲士,吃空饷之少,在尧国内地众多军营之中,已经是极为良心的数据了。

    城中这座军营是尧国装备最为精良的军营,是保卫京城最核心的力量,实数六万人的士兵里面,骑兵就有一万名。

    各种武器军械也是应有尽有。

    有这数量众多装备精良的禁军镇守,自从这座城池建立以来,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被外敌攻破的情况。

    禁军从各项数据看来,都是尧国最为精锐的军队。

    号称拥有五十万大军,就算是实际数量,也达到了二十多万。

    禁军将军多数时候都是尧国军队里面军衔最高的一位,由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统领。

    不过现在并不是了,因为边关朔州和燕州成立了两个节度使,而这两个节度使虽然军衔都是正二品的将军,可是节度使这个职位却是正一品的,不是正一品就没法管辖一州军民。

    这样一来,骠骑大将军就不是武将里面最高的官职了。

    这也是为什么朝廷有些人想要恢复开国之初大将军制度的缘故。

    现在的禁军将军程楚客已经年近七十,老迈不衰,都不知道哪一天会蹬腿。

    他自己也不想再继续做这个将军了,可是继任者没有确定,他只能在这个位置继续呆着。

    现在朝廷里面风头正盛的王大学士一派,想将太子拥上那个位置,顺便成为统领三军的正一品大将军。

    在这个换储风声很紧的时候,谁掌握了军队,谁能登上大宝的机会就高上很多。

    可是,这样的事情,边关两个节度使不愿意,正丁忧在家的尤登阁那一派势力也不愿意,几方势力正在扯皮。

    程楚客年事已高,也不想站到哪一个阵营里面,已经好几次上疏请辞,可是因为接班的人没有确定,几次请辞都被驳回。

    这一天,在他的府上,就有一个人来拜会他。

    他年事已高,本来这不准备见客的,可是来拜访的人地位太高了,他没有办法,只能拖着老迈的身躯,颤颤巍巍的扶着拐杖去迎接客人。

    拜会他的这个人五十多岁,品阶不比他高,可是在朝廷里的地位却要比他高得多。

    这个人是去年尤登阁丁忧之后被皇帝亲提上位的新晋大学士王钟。

    他来拜访程楚客的目的,就是希望程楚客能够向朝廷提议设立大将军之位,让太子出任,并且直领禁军。

    可是话说了很多遍,无奈程楚客就是油盐不进。

    “老将军,现在朝廷正在多事之秋,一些奸佞之人妄想换储,动摇国本。当此非常之时,正需要老将军振臂一呼,使太子得以掌握兵权,镇压奸佞,永固国本,于江山社稷,有莫大之功!”

    王钟如此向程楚客慷慨陈词。

    程楚客将脖子伸的老长的,大声问道:“啥?你说啥?太长了,我没记住……”

    王钟无奈,只能简略的阐述自己的意思:“希望老将军能够上本,谏言朝廷,设立大将军之职。”

    “啥?”程楚客脖子伸得更长了,“大学士,你说什么,我听不清楚。”

    “大将军!”王钟只能贴着他耳朵大声吼道,“请你上表朝廷,让太子统领天下兵马!”

    程楚客连忙缩回了脖子,捂住耳朵说道:“你声音太大,把我耳朵给震聋了。”

    王钟心里一万匹羊驼践踏而过。

    这老家伙也太难伺候了,声音小了他听不见,声音大了又会把他吵聋。

    他也不是傻子,这老家伙明明白白就是不想参与到这件事情里面。

    说了很久,这老家伙就是装聋扮哑,他只能无奈的告辞离开。

    等到他离开之后,程楚客对身边的人说道:“你们要认清楚这个人,下次他再来,你们就直接跟他说,我已经病倒在床,见不了客人了。”

    他大儿子在一边,说道:“现在尤大学士丁忧在家,王大学士一脉风头正劲,太子顺利继承大位的可能性很高,父亲大人为什么不干脆从了他们呢?这拥立之功可不小。”

    “你懂得什么?”程楚客瞪了他儿子一眼,说道,“咱们是将门,以后还是要在军队里面混的,做出这种事情,让那么多将军头上多出一个祖宗,哪一个将军会喜欢?到时候咱们子子孙孙都要穿小鞋了,这可比什么拥立之功要重要得多,除非你能够让你的儿子侄子他们现在就开始读书科考。”

    “他们哪里是读书的料,要是那个了,谁会让他们习武啊?读书的人可比领兵打仗的人要高贵得多。”

    他儿子赔笑说道。

    “不过现在这个世道,读书还未必有领兵打仗强。”

    程楚客突然叹息了一声,说道:

    “自从几年前戎突人那一场战争之后,我们这些领兵的人权利就大了很多,特别是边关的那些人。这人啊,权力大了,就保不住会生出一些什么别的想法,以后的事,还真说不准。”

    “最多,也就是割据吧……”他儿子小心翼翼的说道。

    “谁知道呢?”程楚客道,“那两位,现在都不老实啊……”

第268章 慧眼识人裘伯贤() 
“那个老匹夫,不识抬举之甚!”

    王钟从程府出来之后,并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去了他得意门生裘伯贤的府上。

    对着裘伯贤说起拜访程楚客的事情之时,还是忍不住心头气愤,对着裘伯贤说出了这样的话。

    “他们这些丘八,就只想着自己的蝇头小利,一点都不顾虑军国大事,实属可恨!”

    裘伯贤也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