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奇公子-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野。”

    “如今官吏,胆敢贪赃枉法,无非是手握权柄,在一方独断专行,是为一方父母,而行事愈发无所忌惮。此皆监察不利之举也!”刘奇侃侃而谈,“若是各地官府分为三司,有令,专司治民,有尉,专司监察,有簿,专司税法钱粮,三司互不统属,各归朝廷直属。

    有治民之干才者,可为令,专司宣传、执行朝廷律令,职在富民,宣传教化之功,稳定一方,有使钱粮支配之权,有督尉行执法职权。有术算之才者,可为簿,专司各地钱粮税赋收缴核算收支之计,簿有核算征收之权,而无钱粮税赋支配之权。有精通大汉刑狱诉讼律令者,可为尉,专司各地治安刑狱盗伤等作奸犯科之辈,监察官员可有不法之辈,若为民吏,则尉可按律惩治。

    若为簿,则上报上一级惩之,乡簿县处,县簿郡处,郡簿州处,若为令,则上报由上级交叉而处之,若甲县令不法,则由甲县所在之郡尉督之,调乙县之尉与郡尉共查之,甲县尉属吏有配合行事之权,而无决断职权。”

    “嘶……”刘奇只是简单一说,可已经让荀彧不知道吸了多少次凉气了,刘奇这言语之间,在荀彧看来,已经将权利平衡到了极致,治、法、税互相牵制,足以保证地方安宁,可除了治安之外,还有另一个要点,那就是军权,比刘奇所说的更加清楚的是,荀彧清楚,现在世道如此,还是将来大汉稳定了,只有兵权,才是决定大汉盛衰的关键,董卓一介边野粗鄙之辈,还不是仗着手中有西凉精兵,才敢如此行事么?若是没有兵权,如何维系大汉的长治久安?

    荀彧想通这点,丝毫不做犹豫,“那侯爷打算如何安置军伍?”

    刘奇含笑说道,“想要我大汉太平,长治久安,那就要坐到两点,第一,便是严控军纪,杜绝兵祸滋生,第二,便是军政分离,治民的就好好治民,领军的就好好领军就是了。”

    荀彧直愣愣的看着刘奇,“侯爷,你知道,荀彧想问的不是这些。”

    刘奇玩味的说道,“你就直说,天子、宗室,君权当如何自处就行了,何必要绕那么多弯弯道道呢?”

    荀彧一丝不苟的说道,“侯爷所说的这些,荀彧想知道,可荀彧现在想问侯爷的是,如何杜绝武将坐大,防止兵祸滋生?”

    刘奇含笑说道,“既然文若兴趣这么大,那本侯告诉你也无妨。杜绝兵祸滋生,唯军法严苛耳!当年细柳营乃是我辈楷模。另外,杜绝武将坐大,这就更加简单了,武将坐大,第一是军伍强盛,心腹众多;第二便是武将个人威望过甚,一将之言,重于诏令国法;第三,那便是士卒久处军中,仗势欺人。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只需要从将和兵两方面行事就是了,首先说将,本侯拟定的是轮流驻守制,或三年或五年一期,将众将所率部众同级互调,如此一来,武将与军中士卒难以形成统属,不用担心武将作乱。其次是解决兵的问题,本侯拟定的是役兵制,凡年满十六岁,接下来两年每年会抽出一半时间凑成乡团训练,年满十八者,入营服兵役两三年,现在看来,这个兵役得暂时延长到五年,等到五年之期过,入伍之兵,则可返乡,其中精锐之士,愿留守军中者,可以征为精锐之士,专司征伐。”

    “侯爷如此行事,恐大汉消亡之日近矣!”荀彧毫不犹豫的给刘奇泼了一盆冷水,“侯爷须知,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更何况诸多为将者,训练之法,均有不同,猛将擅养冲锋陷阵之士,智将擅养机变狡黠之足,智将则善物尽其用,因人而异,才能养兵,为将者方可服众,将士一心,才能取胜,如侯爷所言,若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看似大汉平稳,但若有动乱,我大汉士卒一触即溃。”

    刘奇笑眯眯地回应,“那是军法不够完善,若是军法足够完善,只要是良将,就足以让整个军伍如臂指使,一名良将,最重要的是能够统筹全局,运筹帷幄,物尽其用。冲锋陷阵自有精锐之士,若是主将每战身先士卒,要帐下将校何用?

    本侯治兵之时,只有三条军纪规矩,一切行动服从指挥,一切缴获需得归公,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文若以为如何?如今本侯帐下精兵,哪怕有骄兵悍将,也只是凭着自己手段立战功,从来不敢怠慢上级军令,不知文若以为本侯治军何如?”

    荀彧瞬时间哑口无言,随即带着几分异色开口说道,“想来侯爷还有其他手段吧!要不然,这些士卒岂能甘心为侯爷卖命?”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刘奇只说了八个字,荀彧却瞬间明了,随后开口问道,“不知侯爷帐下大军靡费何如?”

    刘奇不为所动的说道,“军资靡费饷银,不下于六万万钱。”

    这下子荀彧真的是哑口无言了,敢出这么大代价养兵,要是士卒再打不了胜仗,那可真就不像话了,可因此荀彧也能看出,刘奇是下了大本钱了,最重要的是,刘奇敢如此行事,就是天下其余诸侯知道了,怕是也不敢这么干,毕竟,不是谁都像刘奇一样,财大气粗,没看到之前朝廷连俸禄都发放不起么?那些诸侯帐下的士卒连肚子都填不饱,更不要说军饷了。

    荀彧稍稍沉吟,继续开口问道,“侯爷,如今军权、治政之权已然明晰,不知侯爷将天子之权置于何地?侯爷可得清楚,我大汉天子,历来是一言九鼎。”

    刘奇丝毫不以为忤,毕竟谈了这么多,荀彧现在敢如此直言不讳,刘奇就已经清楚,荀彧心中,已经赞同自己的计划了,换句话说,这家伙心中已经认可自己了,自己只要将杀手锏拿出来,想要这家伙臣服,也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刘奇开口说道,“既然是天子,自然就应有该有的尊荣优渥,一人智短,三人计长,等到我大汉重新平稳以后,历代天子,就是宗正,最大的权利,就是管辖宗室,天子若违反国法,则交由有司处置,除却死罪可免,活罪与庶民同罪,剥去天子之衔,选天子兄弟贤良之辈任之。

    最重要的是,五服之外,不为宗室,凡作奸犯科,逐出宗室,子孙除名,三代之外,不得为天子,此为约束宗室。先贤有云,名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汉宗室除却固有秩俸外,需自力更生,天子、宗室有立法之权,天子、宗室需得行走大汉各处,因地制宜,提出合适律令,经过天子、三司沟通商议之后,颁布律令。

    若是我大汉刘氏子孙,不能为民请命,胡作非为,到了百姓起兵反对大汉的时候,那这大汉,也就合该亡了,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另外,宗室开设察举堂,由宗室宿老坐镇,凡有百姓、官吏有所冤情,发觉有司官员横行不法,皆可举报告发,待有司联合宗室,查明事实真相,发榜公布所在三城之地,若有诬告者,首次不予追究,其次,则处以诬告之罪。”

    看到荀彧眼中那抹认真的神色,刘奇终于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凡三司最高官员,任期五年,不得连任,告老者若有天子垂怜,可入察举堂,共督三司。

    天子不涉政事,掌全国最高军事,另亲督京师精锐,若无天子签令,则军伍不得擅自出征。若天子肆意仪仗军事,则三司共反则罢!另,涉及国家根本之事,需三司长官与天子共议,凡涉及律法之事,天子有一言否决之权。”

    荀彧被刘奇的一连串话语给惊呆了,刘奇这哪里是中兴大汉,分明是颠覆大汉现有的一切,看似让大汉国祚绵延,实际上将事情交给了三司打理,天子虽然无有多大军权,但是对外征伐,就是天子一句话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刘奇此举,将天子和百姓绑在了同一条船上,若是朝廷政令过于苛责百姓,那到时候百姓闹腾起来,三司会逼迫天子想办法,天子想出办法以后,律令出台,三司迅速执行,看似慢了一些,实际上让大汉有惊无险的度过一劫,如此一来,大汉想要不绵延万载都不可能。

    在荀彧看来,刘奇已经将权术的掌控到达了一种极致,旁人就是权术无双,也不过是成为权臣,跋扈行事,或者成为明君,让朝廷和谐,天下太平,可刘奇的权术,那是深入到骨子里的精髓,已经为子孙万代打下来良好的基础,这才是千秋万代的大手笔。

    荀彧轻轻叹了一口气,“侯爷权术无双,当世无敌矣!”

    刘奇看着荀彧说道,“既然你看出来了本侯的权术,想必你也清楚,本侯要实施这权术,难度有多大,阻力有多少,旁的不说,天下世家大族,多半不会停止反抗,本侯先再说出来容易,可是想要做到,还得文若鼎力相助。”

    荀彧心头有些发寒,自己,这就不知不觉,已经掉进刘奇的陷阱了,明白过来的荀彧,面无表情的看着刘奇,“侯爷就不怕荀彧联合朝中士族,反对侯爷大计。”

    刘奇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说道,“文若若是打算赔上整个荀氏,本侯没什么意见,忘了告诉文若一声,令侄公达如今出任益州刺史,本侯的所有筹谋,在益州都是由公达执行的。另外,令兄荀仲豫如今出任太仆,也是本侯一力举荐。”

    荀彧苦笑一声说道,“侯爷,如此阴谋诡计,非君子所为!”

    刘奇笑意吟吟的说道,“为了我大汉天下,本侯被人骂做卑鄙小人又有何妨?现在就看,文若愿不愿意帮我了。”

    荀彧眉头轻轻皱了皱,“若是荀彧不愿呢?”

    刘奇叹了一口气说道,“文若,你可想好了,如今你荀氏与本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本侯败了,不知道那些世家大族会不会放过荀氏?”

    荀彧看着刘奇问道,“不知侯爷想要荀某做些什么?”

    刘奇开口说道,“如今朝中,还缺一人统筹税法。”

    荀彧无奈了叹了一口气,“好!”

第388章 荀彧的猜想() 
有了荀彧的答复,刘奇如同一阵风一样离去,荀彧却呆在了屋中沉思。

    看到荀彧沉思,唐氏自然清楚,这是发生了大事,也不敢多做打扰,惊醒荀彧的是耳畔传来的唤声,“文若,在想些什么呢?”

    荀彧猛然惊醒,这才发现脚边的炭炉早已经灭了,看到来人,赶紧起身,跺了两下脚拱手说道,“见过兄长!这两日身体不适,还未来得及去拜见兄长,还请兄长见谅。”

    二人坐定之后,荀悦这才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看向荀彧,“文若,发什么呆呢?”

    荀彧面上浮现出一抹苦笑,“我在思索我荀氏出路何在?”

    荀悦淡然说道,“尽人事,听天命!若天不亡我荀氏,则我荀氏自兴,若天要亡我荀氏,又岂是我等人力可违?”

    “今日大司马来探望为弟了。”荀彧语气中带着几分苦恼开口。

    荀悦含笑道,“没想到文若才名,连大司马都惊动了。”

    荀彧只得苦笑一声,开口说道,“兄长,如今你我兄弟,加之公达,俱在为大司马效力,三兄、四兄俱在袁绍帐下,荀正孤身一人效力袁术,六叔遗子溪若今又不知所踪,余者泛泛之辈,某不得不为我荀氏考虑一二啊!”

    荀悦听到荀彧的话,心中泛起一抹不妙之感,可还是硬着头皮说道,“文若,休要胡言,不论身在何方,你我兄弟,都是在为大汉效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