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藏-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余宣当场指出了这个佛像的造假之处,继而转身就离开了,留下了那个小伙子和摊主争执了起来。

    当然,最后的结果还是摊贩赢了,因为工艺品原本的价格就很难限定,他又没说自己卖的是古董,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是闹到市场管理处那年轻人也不占理。

    不过从那件事之后,原本很喜欢提携年轻人的余宣,也没有那么热心了,年轻弟子是一个都没再收了。

第95章 玄妙的感觉() 
“余老,您看看这个蛐蛐葫芦怎么样啊?”

    苏世伦和余宣是一起的,自然没有方逸的忌讳,在余宣验看物件的时候,他手上也把玩着一个东西,那东西通体呈浆黄色,却是一个葫口用象牙包起来的蛐蛐葫芦。

    “余老,您看这上面雕着云龙麟狮纹,是不是留下来的东西啊?”苏世伦很喜欢杂项类的古玩,对此也颇有研究,他知道三河刘以前做过官模子的云龙云龙麟狮纹的物件,这么认为也是无可厚非的。

    “东西是老东西,但年代晚了一点儿……”余宣从苏世伦手上接过那蛐蛐葫芦打量了一会,脸上露出一丝意外的神色,说道:“这东西怎么流出来了?它不应该在这里啊?”

    “嗯?余老,这是谁的物件?”看到余宣一脸惊愕的表情,苏世伦开口问道。

    “这……这东西是我的一位师长的啊……”余宣抬头看了一眼苏世伦,说道:“小苏,这玩意儿我要拿下来,回头不管多少钱,我另外给你……”

    “余老,您要这东西没问题,可是也要让我知道是谁的吧?”苏世伦闻言苦笑了一声,他没想到这一堆古玩杂项类的物件里面还真出了个好东西,但让他郁闷的却是被余宣从中间给截胡掉了。

    “是王老的东西,只是不知道怎么流落到这里来了?”余宣拿着手中的放大镜仔细的又看了一遍,说道:“没错,这的确是王老早年收藏的物品,回头我要打个电话问问他老人家……”

    “王老?”

    余宣的话把苏世伦给吓了一大跳,要知道,余宣在行内不管是身份地位还是辈分,比他高的人是屈指可数,能让他尊称一个老字的,绝对不超过一个巴掌。

    “是王世襄老人?”苏世伦对古玩行当也算是熟悉,脑子里面马上蹦出了一个人名来,在苏世伦的印象里,也只能是这个老人,才能让余宣自称晚辈。

    “没错,就是王老以前收藏的物件……”余宣点了点头,说道:“小苏,你也知道我和王老的渊源,这东西我要留着了……”

    “好吧,余老,这东西我帮您拍下来……”苏世伦虽然很郁闷,但却没有多说什么,圈里人都知道余宣和王老的关系,看到他的东西,余宣自然是不可能让给别人的。

    “余老,我……我能冒昧的问一句,王世襄老人,是什么人吗?”苏世伦知道余宣和王老的关系,但旁边的方逸不知道啊,他心中实在是好奇,忍不住就问了出来。

    “小伙子,你喜欢古玩杂项,不知道王老是谁?”

    听到方逸的话,余宣不由笑了起来,抬起手腕看了下时间,说道:“我们在台上的时间不多,这样吧,回头有空我来给你讲一下可好?”

    余宣对方逸的印象不错,如果是在平时,他或许就给方逸解惑了,但此刻却是受雇于苏世伦,另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任务,余宣可是没时间在这里和方逸闲谈。

    “那就谢谢余老了……”方逸连忙道了声谢,他也知道自己的请求有点过分了,来台上的人都在争分夺秒的看东西,哪有时间在他身上浪费啊。

    “不碍事的,小苏,你也别板着个脸,这葫芦我收了,里面还是有好东西的……”

    转脸看到了苏世伦那张有些郁闷的脸,余宣不由笑了起来,从那七八个物件里面拿起了一个通体透明,上面用珐琅工艺画有山水风景和几个人物的鼻烟壶来。

    “余老,您说的是这东西?”看到余宣拿起来的鼻烟壶,苏世伦摇了摇头,说道:“这东西应该是近代仿造的吧?清朝早起的鼻烟壶用水晶材质的可是不多。”

    苏世伦对鼻烟壶很有研究,他知道在清朝的时候不管是民间还是宫廷,大多都是用金、铜、银、瓷、料、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等材质制造鼻烟壶,水晶鼻烟壶虽然也有记载,但却是到了清末开始在鼻烟壶内壁作画的时候才流行起来的。

    鼻烟壶,简单的说就是盛放鼻烟所用的容器,体积小可手握,很便于携带。

    明末清初的时候,鼻烟传入中国,那时被称为鼻烟盒的东西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现在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也是文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精品类别。

    “小苏,不多可不代表没有……”余宣闻言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要不是我刚拿了王老的那个葫芦,这鼻烟壶说不定我还舍不得给你呢……”

    “嗯?余老,这有什么个说法?”听到余宣的话,苏世伦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清康熙年间的工艺,宫廷造办处的物件无疑……”

    余宣斩钉截铁的下了结论,说道:“这件东西在文物笔录上有,以前应该是放在圆明园的,百年前就消失不见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是一件回流的物件……”

    说这番话的时候,余宣特意压低了声音,要知道,清康熙宫廷造办处里的东西,即使只是个小小的鼻烟壶,那也价值不菲的,要是被旁人给听了去,说不得拍卖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争抢。

    不过余老这番话却是没避开方逸,他有心想看看这个年轻人的人品如何,如果方逸在拍卖的时候和苏世伦争抢,那也就不值得他为方逸解说王世襄的事情了。

    “好了,小苏,这里面的东西也就这两件值得看了,别的没什么了……”余宣的眼神瞄了一下方逸,开口说道:“小伙子,我们看完了,你来看吧,我去别的地方看一看……”

    余宣今儿前来,可是受人所托的,要不然他可不是苏世伦用钱就能请得动的,在杂项这边呆了几分钟之后,余宣走向了摆放青铜器的展台,因为只要是真的,一百件青铜器里面最少有九十九件是出土的,而剩下的一件早年必然也是从地里面扒出来的。

    由于青铜器大多数都是国家一级甚至特级文物,按照国家法律,出土文物青铜器是不允许买卖交易的,就算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旦被发现也要上缴国家,如果这里有真品青铜器的话,那相关部门仅凭这一点就能把典藏公司查个底朝天。

    “听那位余老的意思,这些杂项文玩里面,应该就只有这两件真品了……”

    等余老他们走开之后,方逸先是拿起了那件蛐蛐葫芦仔细把玩了起来,不过除了能看出来这葫芦上浓厚的包浆之外,方逸再也看不出什么门道了。

    “不知道我的神通,对于这些老东西有没有作用啊?”方逸脑海中忽然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他的神通能使新物件变老,但对于上百年的古董会有什么效果,方逸还真是不知道。

    “可惜了,没有时间尝试,而这些东西我也买不起……”方逸这个念头只能在心里想想,因为他诵经把玩物件最少也要十几分钟才能看到效果,可是上台的时间并不容许他这么做。

    嘴里念叨着可惜,方逸还是习惯性的诵念了几句经文,同时将这蛐蛐葫芦在手里把玩了一下,不过就在方逸准备把东西放下的时候,他的眼睛忽然睁大了。

    “这……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从这蛐蛐葫芦里面感觉到一种熟悉的气息呢?”

    方逸原本拿着葫芦的手已经是放在了展台上,但停滞在那里就一动不动了,因为他在诵经的时候,分明从那蛐蛐葫芦里察觉到了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

    这种感觉和方逸在赋予新物件岁月的时候,也能十分清晰的感应到,方逸并不知道它是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它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诵经盘玩渗入到物件中去的,但这种玄妙的感觉,在方逸心中却是真实存在的。

第96章 精神力的消耗() 
“无量天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惊愕之下,方逸差点喊了声道号,当他将那蛐蛐葫芦放下之后,那种玄妙的感觉马上就消失不见了。

    “按理我应该只对法器有感应啊?”

    方逸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又伸手拿起了另外一件鼻烟壶,刚上手的时候他没什么感觉,但是在心中默诵经文之后,那种熟悉的感觉顿时又涌上心头。

    “难道我的神通,对于蕴含沧桑岁月的物件都有感应?”

    方逸心中忽然产生了这么个念头,因为他想起来了,自己似乎除了师父手上的法器之外,再也没有接触过别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玩古玩,所以他未必是只能感应到法器的法力,那种岁月沧桑的气息也在方逸的感应范围之内。

    “试试别的东西……”当这个念头冒出来之后,方逸马上将目光投向了展台上的另外五六个物件上,没有丝毫的犹豫,方逸就拿起了一面看似古色古香的铜镜。

    “没有任何感觉,应该是个赝品……”口中诵念经文之后,方逸没有感应到那种古朴沧桑的感觉,马上将铜镜放下又拿起了另外一个物件。

    “都没有感觉,看样子自己只对有历史有年头的东西有感觉……”

    五六件东西试下来,方逸心里明白了几分,脑中猛然闪过了一个念头,“我能感应到古董里面的那种岁月沧桑,岂……岂不是就能分辨出场内这些东西的真假呢?”

    念及至此,方逸的心跳猛的加快了几分,具有这种神通,即使自己对古玩行当一窍不通,那也能淘弄到无数的真迹宝贝,这……这简直就是一条赚钱的金光大道啊。

    “时间快到了,抓紧多看几个物件……”为了严格的控制时间,在台上有一个计时器,从十分钟的时间倒数,方逸瞄了一眼之后发现,距离他们下台的时间只有三分钟了。

    “无量那个天尊,你们倒是给我留点东西看啊!”

    正准备去查看别的展台物品的方逸,忽然发现在字画陶瓷包括明清家具青铜器等古董的展台之前,都是站着人了,而且大多数都正被人拿在了手上,只有满军身边的一个展台上的废旧册子没有人关注。

    “永乐大典?”

    方逸拿起一本表面为黄色纸张的册子,见到上面清楚的写有永乐大典四个字,心中不由一乐,他经常听师父说起过这本书,没成想自己能亲眼见到。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成祖也就是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但可惜的是,历经明清两朝之后,《永乐大典》绝大部分都焚毁于战乱之中,还有一部分则是近代被侵略的时候流失到了国外,一万多册三亿多字的《永乐大典》,到现在只有八百余册存世。

    这八百多册永乐大典基本上都被收藏在各国博物馆里,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永乐大典》被很多人都认定为二十世纪初由后人抄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