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位面骇客-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斌哭笑不得地摇摇头,拍着沈弘的肩膀说道:“别疑神疑鬼了,买卖不成仁义在!更何况这哥们跟我的关系还不错,也知道你的情况,所以别搞得整个世界都在针对你一样!”

    “那就好!”沈弘自嘲一笑,叹息道,“的确,这段时间一直紧绷着神经,走在路上都感觉有人在盯着我!有时候,真想一走了之算了!”

    “那么”李斌盯着沈弘正色道,“你真的打算出国?”

    沈弘依然保持着双手抱着后脑的姿势,头望着天花板那奢华的水晶吊顶,良久才缓缓说道:“突然间,觉得以前的自己好肤浅:在学校中趾高气扬,在赛道上寻求刺激,在酒吧里呼朋引类,在这儿纵情风流,肆无忌惮地挥霍着自己的青春!不用担心经济问题,因为有我的父兄;不用担心家里问题,因为有我的母亲和嫂子!即便是我未来的另一半,他们甚至也安排好了——尽管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只是突然间就风云变色了,为我挡风遮雨的天一夜崩塌,我措手不及,至今回想起来都无法相信那个爱我的男人就这么不负责任地走了!”

    丁玉刚刚端着茶壶走出厨房,并听到小儿子如水平淡却充满哀思的倾诉,她的心也是一阵悲凉。同样陷入悲凉情绪的还有站在天井二楼的卫巧澜,她眼眶微红,泫然欲泣的痛苦神情分外惹人怜惜。

    沈弘并没有注意到一旁的家人。他的神情专注而又平静,但是他的眼睛:若他的眼睛里是一片大海,则上面必然是世界末日般的惊涛骇浪:“沈钢是我父亲毕生的心血,是亲生骨肉,也是我们沈家原本幸福却最终痛苦的渊薮!我父亲弥留之际仍然无法相信自己毕生心血竟然会毁于一旦!然而,摧毁沈钢的或许是全国经济不景气,或许是我父亲急于求成的决策失误,或许是他在政治上的投机行为但我认为,真正让他绝望的,不是以上那些原因,而是被人背叛的绝望!”

    沈弘伸出一只手掌,手心对着吊顶,仔细看着手里的纹路,眼神异常寒凉:“那绝望,凝聚着对我大哥一时糊涂的失望,对我二哥二嫂自绝后路的痛恨,对好友闪烁其词的嘲讽,还有见利忘义的亲人的最后那一刀真得痛彻心扉!我不是我父亲,但是那一晚,我分明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哀恸与绝望,否则以我父亲那没病没痛的身体绝不至于一下子垮了!甚至就这么走了!”

    “阿弘”李斌欲言又止。

    沈弘摆摆手,淡淡地说道:“你放心,我没事!只是突然间会有那么一瞬间,会产生一些连自己都感觉到畏惧的怨恨!阿斌,你知道我这个人的偏激又固执!”

    “我知道!”李斌欣慰道,“所以,你会留下来?”

    沈弘点点头,直视着李斌正色道:“沈钢,我会竭尽所能地救下来,我绝不愿像个逃兵一样灰溜溜地出国,在异国他乡的某个角落里苟延残喘;我也不会让我的敌人阴谋得逞后还得意洋洋地在我面前炫耀;我更不愿那些受过我父亲恩惠却在他最需要的时候选择背叛的所谓亲人,仍然能够潇洒一世!天若不能扬善惩恶,那么必然要有人站出来主持一切——我相信上天给了我这个机会,必然是有其因由的!”

    沈弘话语中那浓浓的残酷让李斌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面前这个相识四年多的好友就像负伤的野兽一般,顷刻间变得让人感到陌生起来。

    不过李斌仍然从沈弘最后一句话中听出了一些东西,正想追问,忽地听到哗啦啦地一声脆响。李斌惊愕回头,却看到破碎的紫砂壶和杯具碎满一地,丁玉面色惨白地站在厨房门口,双手颤抖。

    沈弘深深地看了一眼母亲,似乎叹了一口气,又似乎没有。他站起身拍了拍李斌的肩膀,淡淡地说道:“卖车这件事先这样吧,替我跟刘展说声对不住了!”

    李斌知道沈弘母子有话要谈,事实上,他也被沈弘嗜血的恨意给惊呆了。他干笑一声,站起身准备离开:“没事,那我先走了!对了,最近你还是尽量少外出,我听别人说唐彦涛那帮人可能会找你麻烦!”

    沈弘自知是睚眦必报的性格,而就他所知,唐彦涛也不是什么好鸟。对于唐彦涛的报复,他早已有心理准备,于是朝李斌点点头,示意知道了。

    等李斌唯唯诺诺地跟丁玉打了招呼离开之后,丁玉面色惨淡地说道:“上天给你这份能力,绝不是让你恣意妄为,只为快意寻仇!”

    “若这个世界上真有神的话无所不知的神就不可能不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资金或不动产,叔叔和姑姑们他们的发家史都是由父亲无偿送给他们的,我绝不同意他们在背叛父亲之后还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一切!若有机会,我一定会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沈弘目光冰冷,唇角勾起异样的笑容,配上那充满血丝的眼神看起来分外狰狞阴鸷。

    “如果你父亲知道你抱着这样可怕的想法,一定不会同意你的胆大妄为!”

    “我不是个迂腐的人,不是不知道爸爸白手起家的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违法手段!我也不是在寻求正义,而是在索取代价——背叛的代价!若正义得不到伸张,我们的宽容就没有任何意义!”

    丁玉表情艰涩地嘶声问道:“若你要报复,这里面除了你叔叔姑姑几家之外,是不是还包括你二哥?”

    沈弘深深地闭上充满血丝的眼睛,良久,再睁开眼睛时已经波澜不惊,就如那平淡的语气一般,道了一声:“是!”

    “你外公和舅舅呢?”丁玉再颤声问道,楼上偷听的卫巧澜也是芳心一紧。

    沈弘淡淡地说道:“妈,我不是是非不分喜欢迁怒别人的人!外公和舅舅的资产和业务与我们沈家并无紧密联系,他们没有得到过父亲的帮助,我或许会埋怨他们见死不救,却不会将埋怨视作仇恨?更何况他们真正伤害的人又不是我,而是您啊!”

    或许是被小儿子的话搓中了心思,丁玉的表情更加惨淡了:“你父亲和大哥走得突然,你说你的天塌了,但是妈妈更希望自己替你撑起这片天,让你回到过去你知道的,你爸爸那么爱那个任性妄为的你!”

    说到最后,丁玉却是捂脸哭泣起来。

    沈弘惨笑道:“但您毕竟不能代替我真正失去的那片天!妈,若以前那时候的我是风和日丽的晴天;那么现在我心里只有乌云密布的狂风骤雨!我现在只有两个执念:一是拯救沈钢;二是报复!若不能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那份愤怒就永远无法”

    滚烫的泪水已然模糊了双眼。

    “填补!”

第二十三章 昏君赵佶(上)()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八月初七。

    东京人口上百万,房屋稠密,屋脊交错;因立国之初不禁里坊,是以东京城内以坊巷为骨架,城市面貌颇具特色。北宋商品经济发达,坊中商铺鳞次栉比,货殖致富者如过江之鲫,以至于寸金寸土的东京城内园圃第宅占地极大,攀比斗富的蔚然成风。

    景明坊位于东华门外,毗邻五丈河,冠盖东京七十二家酒楼的白矾楼就在对面。染院桥就在景明坊中,桥上行人如织,桥畔有一处园林名为“道和园”。

    名称听上去像是个道观,然而主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狗大户,时下文人乃至于整体宋人所不耻的所谓一夜暴发户者——事实上,文风昌盛的大宋除了东华门外唱名的读书人之外,就没有其他看得起的职业!

    不过,数日前道和园迎来了新的主人,周围的气氛便趋向于严格,往日在附近游手好闲的三教九流人物俱是销声匿迹。除了巡街的捕快更加频繁之外,景明坊里的人惊讶地发现官家的近卫班直。

    道和园占地若干亩,主屋居中而坐,厢房分布两边,绿荫葱葱的竹林绿树点缀其间,蜿蜒迤逦的石子小路若隐若现。中庭建有凉亭,原主人引入五丈河活水成池塘,不仅造价不菲,而且势必要打通相关衙门的关系。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宋徽宗痴迷的花石纲流毒市井,以至于家有财资巨万者无不收藏奇花怪石为荣,道和园原来的主人也不例外,精巧别致的奇花异石在园中绝不鲜见!

    道和园外松内紧!

    如果说,今日景明坊的老百姓只是觉得道和园外有班直守卫,似有大人物莅临道和园的话,那么道和园里面便是守卫森严的军堡,十步一岗哨。

    凉亭中设有一张石桌,上面摆放着各色瓜果,一个年近四十岁,身着赤袍常服,头戴展脚幞头的中年男子负手站在亭中,打量着数十平米的小池塘和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兴致勃勃的表情跃然于脸上。

    他转过身,对侍立在一旁低首垂眉的男子说道:“杨戬,现在什么时辰了?”

    杨戬,当然不是封神演义里那个虚构的二郎神,而是北宋末年的权宦之一,与童贯一文一武对北宋末年的朝政有着极大影响力,和蔡京、高俅、王黼、梁师中并称为“宣和六贼”。

    能让权宦这么恭敬的,中年人自然便是“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宋徽宗赵佶。现在还是宣和初年,官至太傅的杨戬也不觉得自己是所谓的奸贼,抬头看了看天色,躬身涎笑道:“陛下,快正午了!”

    “唔!”赵佶点点头,又问另一个人,“道长,那位上仙是天上何方神宿?”

    赵佶口中的道长年约四十多岁,头戴南华巾,面貌清矍,蓄有一头飘逸的白须,配上一身道袍,端得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特质。

    赵佶向来崇道抑佛,痴迷道教,自号“教主道君皇帝”,其荒谬程度远超三百多年以后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明武帝朱厚照!但也正因为这样,赵佶迷信方士,厚待道徒,所以对身边的道人十分客气,他口中的道长,就是众多方士之一。

    林灵素!历史上毁过于誉的著名方士!

    林灵素为温州永嘉人,家世寒微。七岁读书,粗能作诗。据说苏东坡曾见之,惊异其聪明,并问其志,答曰:“生封候,死立庙,未为贵也。封侯虚名,庙食不离下鬼。愿作神仙,予之志也。”

    政和六年(1116年)十月,徽宗驾幸太乙东宫,见道录徐知常所录林灵素所作“神霄谣”,其文皆神仙妙语喜甚,乃令徐知常引林灵素入见,从此委以重任。

    然而,也是这位上谓赵佶为“长生大帝君”,下许蔡京、王黼为“左元仙伯”“文华吏”,又自比佐君之治的“仙卿”林灵素,与蔡京、童贯等权臣经历过短暂的蜜月期之后,终于相互发难攻讦。

    随着徽宗对他的宠信越来越深,他的权势日益骄横,目中无人的林灵素不但与政敌蔡京、童贯怒目相向,而且还惹怒了当时的皇太子赵恒集团,再加上他怂恿赵佶崇道抑佛的行为,树敌无数。

    今年五月,东京大雨,大水灌城,赵佶命林灵素登台拜神,祈求水势减退,结果压(厌)胜失败。反倒是皇太子登城四拜,水退四丈。当天夜里水退尽,京城之民皆称颂赵恒圣德,林灵素完败。

    政敌群起攻之的背景下,林灵素心生退意,于是上章乞骸骨。

    但是,赵佶当时虽然对林灵素对太子不敬,藐视皇权感到不悦,但这位与南唐后主李煜一个德性的艺术家也是十分崇信林灵素,以至于太子和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