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戏骨-第9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里,可以寻找到机遇,表演的机会或者暴富的良机,机会无处不在,却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这里,可以寻找到人脉,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作为职员,亦或者是作为创业者,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在这里,还可以找到快乐和欢愉,大半个好莱坞的帅哥美女以及世界顶级名模充斥着视线每一个角落,至于到底能够得到什么,就看各自本事了。

    这才是真正意义之上的浮华名利场,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进入这场派对呢?

    现在,奥斯卡之夜已经成为了北美最重要的派对,甚至超过了奥斯卡本身,成为了无数名流云集、无数底层人物都梦寐以求的场合,甚至有人将其称为“世界上最难进的派对”,邀请函真正意义的一票难求。

    不要说普通演员了,就连那些顶级名流也是如此。

    收到邀请函,他们可以选择拒绝出席;但没有邀请函,却意味着自己被顶级圈子排斥在外,这就是一次耻辱。所以,每一年的邀请函发放也是万众瞩目的,对于那些名流们,一封邀请函代表着自己的地位和脸面,没有人愿意错过。

    梅尔…吉布森自歧视犹太人事件之后,已经将近十年没有收到邀请函了。而没有人想要成为梅尔…吉布森。

    而对于那些二线、三线之上苦苦挣扎的演员们来说,奥斯卡之夜邀请函几乎就是一步登天的机会,派对之上,顶级导演、顶级制作人、顶级演员、顶级编辑、顶级记者,乃至于顶级经纪人,数不胜数,一次入场,可能就彻底改变人生。

    在黑市之中,奥斯卡之夜的邀请函已经炒作到了四十万美元,却依旧有人愿意倾家荡产求购。原因再简单不过了,一部作品的表演机会,一步登天的成名机会,四十万的回报可能就是四千万乃至更多,这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就连亚洲的演员们也不例外。

    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这可能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学院的邀请函更加专业也更加珍贵,除非是和顶级经纪人合作,又或者是和好莱坞有重要合作项目,通过层层关系,才能赢得一张邀请函。

    但出席奥斯卡之夜,这却是相对而言简单了许多。

    官方合作品牌,比如说迪奥或者香奈儿这样的时尚品牌,他们可以自主分发一些邀请函;好莱坞业内顶尖经纪人或制作人,比如说哈维…韦恩斯坦或者迈克尔…奥维茨,他们也可以拥有一些多余邀请函;大型电影公司的重磅项目,比如说华纳兄弟在中国两岸三地投资的作品,他们同样可以申请一些邀请函,用作宣传策略。

    “名利场”试图将奥斯卡之夜打造成为全球盛世,但归根结底还是利益的交换与兑现。比起奥斯卡本身来说,奥斯卡之夜则显得平易近人了许多。邀请函,价值千金,但终究还是可以衡量出一个数字的。

    如果亚洲的演员可以登上奥斯卡之夜的舞台,公关稿件就可以大肆宣传了:某某艺人正式亮相奥斯卡名流派对。摇身一变,顿时就变得高大上起来。

    这,就是奥斯卡之夜的重要意义。

1199 大费周章() 
毋庸置疑,奥斯卡之夜就是一场顶级盛宴,甚至可以说是镀金派对。

    对于顶级名流来说,这是置身于镁光灯与聚光灯之下的纸醉金迷;而对于其他阶层来说,则是不断往上攀爬、跻身金字塔顶尖的重要场合,遍地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于是,这场派对就成为了无数人趋之若鹜的焦点。

    这就是格雷登…卡特的初衷,显然,他成功了。

    2001年,英国作家托比…扬(Toby…Young)推出了一部回忆录式个人小说,“如何众叛亲离”,讲述了自己在“名利场”杂志社工作了五年的经历和回忆,其中大量笔墨集中描写了奥斯卡之夜的浮华与奢侈,令人大开眼界。

    2被改编成为了同名电影,西蒙…佩吉和梅根…福克斯领衔主演,尽管成品质量差强人意,却依旧成为了一个窗口,让普通观众窥见一丝名利场内部的秘密,隐约地探知了隐藏在好莱坞灯光之下的幕后生活。

    虽然人人都知道,这势必是稀释了再稀释的故事,却依旧让人亢奋。

    对于蓝礼来说,奥斯卡之夜的邀请函从来就不是问题。最开始,凭借着“太平洋战争”横空出世之后,也许邀请函资格还有待讨论;但随后他就迎来了“活埋”的奥斯卡提名,顺理成章地收获了一张邀请函。

    但真正的问题就在于,这场顶级派对对于蓝礼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也没有任何讨论价值。

    以前还在伦敦的时候,蓝礼就已经见惯了太多太多如此浮华的名利场派对,这就是亚瑟的工作和能力所在;他花费了无数心力,好不容易从伦敦的那个名利场逃离了出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投入到了演员的世界之中,现在,委实对于此类派对没有任何兴趣。

    过去两年,蓝礼都不曾出席奥斯卡之夜,哪怕是去年创纪录式地赢得了奥斯卡小金人之后,身心俱疲的情况下,他还是缺席了,甚至是落荒而逃,远远地离开了好莱坞的喧嚣。

    对于“名利场”来说,这着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毫不夸张地说,奥斯卡之夜群星云集、应接不暇,绝对不会因为缺少任何一名演员而黯然失色,在好莱坞之中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星光;但蓝礼的缺席,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明显的空缺。

    尽管在奥斯卡之夜上,前前后后拥有超过一千名宾客,让人眼花缭乱,即使是格雷登自己,他都不见得能够注意到每一位嘉宾的出席情况,在衣香鬓影之中,任意一名演员的缺席,这都是非常难以注意到的。

    与光环无关,与人潮有关。

    那么,蓝礼的是否出席,为什么会让“名利场”感到困扰呢?

    正式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了解另外一个问题的答案,“蓝礼…霍尔”,这个名字到底代表了什么?

    北美五亿票房得主,连续五部作品不败,影史最年轻小金人得主,新生代演技代表人物,专业技能赢得普遍赞誉……脑海之中可以罗列的标签数不胜数,但格雷登…卡特却认为,这些标签都不重要,因为好莱坞之中符合标准的演员不多却也不少。

    格雷登的答案只有一个:世袭贵族。

    去年暑假,“帝国”杂志爆料出了蓝礼的家世秘密,在网络之上引发了一阵讨论海啸。

    客观来说,普通民众无法真正地了解到这一个秘密的影响力,惊讶和错愕过后,讨论和热议过后,他们也就渐渐平复了下来,因为世袭贵族对于他们来说太过遥远也太过陌生,最重要的是,除了一个头衔之外,他们感受不到任何具体的影响,关注度自然也就冷却了下来。

    但好莱坞名利场之中的余波却远远超出了想象。

    对于这群人来说,他们拥有了金钱,拥有了地位,拥有了权势,唯一欠缺的就是名誉和荣耀。

    前者可以通过慈善事业来获得;而后者只能通过真正的皇室来达成,而现在真正传承了贵族重量的皇室就只剩下英国了——其他国家诸如比利时、瑞典等等依旧保留了皇室,影响力和地位却已经截然不同。

    换而言之,即使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哈维…韦恩斯坦、詹姆斯…卡梅隆这样的业内顶尖大佬,如果想要拥有这一份荣耀,他们也必须和英国皇室打好交道。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荣耀不具备任何实际意义;而对于名利场来说,这样的荣耀却是穷其一生的追逐。

    当然,如果像大卫…林奇、伍迪…艾伦一般,对这些荣耀不屑一顾,那么他们也可以坦然自如地面对如此诱/惑;问题就在于,整个名利场之中,能够达到如此境界的屈指可数。

    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不曾改变过,更为准确来说,不仅仅是好莱坞,华尔街或者硅谷或者政界或学术等每一个领域的顶尖人数都是如此,站在围城之外,期盼着围城之内的景象;站在了金字塔的顶尖,于是开始想象苍穹之外的世界。

    现在,经过揭秘之后,好莱坞居然出现了一名真正的世袭贵族,即使只是男爵而已,但这对于整个产业来说都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就仿佛稀世珍宝终于出现在身边一般,影响力绝对是难以估量的。

    一方面,这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目标,现在身边就有人真的实现了,震撼之余,敬仰和憧憬就开始沸沸扬扬起来,自然是刮目相看。

    另一方面,这也是所有人与贵族最接近的时刻,如果——仅仅只是如果,可以通过蓝礼,与英国皇室搭上线,甚至结交更多贵族,那么这是不是美梦成真呢?毕竟,他们所梦想的,不仅仅是一个贵族头衔而已,而是通过这个头衔进入真正的上流阶层,完成蜕变。

    为什么埃迪…雷德梅恩、汤姆…希德勒斯顿、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爱德华…诺顿、鲁妮…玛拉等人进入好莱坞之后,没有能够引起连锁效应呢?

    这就是原因。他们不是传承历史悠久的贵族,他们无法进入高端顶尖的贵族阶层,他们不具备历史沉淀和传承的那份底蕴和深度。所以,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就和索菲娅…科波拉这样的“星二代”一样,又或者是华尔街富二代一样。

    蓝礼…霍尔,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

    稍稍夸张一点来说,蓝礼的出现,可以说是高高在上的贵族,真正地打破了桎梏,走下凡间的第一步,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界限真正地消失在了社会文明的高速发展之中。当然,蓝礼绝对不是第一个成为演员的贵族,但之前的演员们都没有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关注度自然也就不同。

    于是,为什么霍尔家族如此反对?为什么蓝礼需要前来纽约?为什么阿尔梅达剧院的演出引发了如此浪潮?为什么“帝国”杂志的影响力如此深远?为什么“名利场”杂志的回答如此有趣?还有,为什么蓝礼的缺席对于奥斯卡之夜来说如此重要?为什么格雷登如此重视蓝礼的出席?

    所有的问题,全部都可以在同一个答案之中寻找到各自相对应的答案。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收获奥斯卡之夜邀请函,这是他们的荣幸;但对于蓝礼来说,奥斯卡之夜能够邀请到他的出席,这是“名利场”的荣幸。

    格雷登知道这一点,而好莱坞也知道这一点。

    事实上,“悲惨世界”还在百老汇巡演的时候,格雷登就亲自抵达了百老汇,耗费巨资预定了一间包厢,连续一周时间出现,并且邀请了大量社会名流前来捧场,期间与蓝礼见过一次面,正式地打过招呼,释放出积极友好的信号。

    自1991年掌管“名利场”以来,格雷登就在主编的位置上不曾动摇过,二十年如一日,他一手将这本杂志带上了巅峰,成为了北美市场最赚钱的媒体之一,即使是千禧年过后受到了网络时代的冲击,他们现在依旧是销售量最为出色的纸质杂志,超过了“娱乐周刊”和“美国周刊”。

    作为业界大佬,格雷登的嗅觉和判断绝对非同小可。

    不过,在百老汇期间,格雷登始终不曾表现过太多的积极和意图,甚至没有刻意强调自己的身份,仅仅只是泛泛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