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戏骨-第1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礼依旧是面带微笑,投来了意味深长的目光,“我可没有听到尖叫声。”

    鲁妮的表情微微一顿,随后展露出了浅浅的笑容,洁白的贝齿咬住了下唇,“我可不是随随便便的普通小女生。”

    “那么,我们为什么在讨论这个话题?除了你之外,现场可没有其他女生了。”蓝礼紧接着再次说了一句话,淡淡的暧/昧和调侃流露出来,排练室之中的气温似乎正在悄悄地提升,眼波流转之间的情绪交换,有着属于他们的默契。

    最后还是鲁妮败下阵来,垂下了眼帘,打断了视线的交汇,转移了话题,“我是认真的。虽然我对于架子鼓的技巧没有太多了解,但我知道,你的水准已经十分出色了,如果持续提升的话,短时间之内是无法完成的,那么你正在试图达到什么高度呢?”

    “巴迪…瑞奇。”蓝礼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吐露了名字。

    鲁妮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讶异和质疑,满脸不可思议地看向了蓝礼,“你疯了?”

    任何一个了解爵士乐的资深乐迷都知道,巴迪…瑞奇是多么传奇的一名鼓手,即使放在整个历史长河里,他如此级别的鼓手也屈指可。当然,人人都想要成为巴迪…瑞奇,但半个世纪才出现一个巴迪…瑞奇。

    面对鲁妮的反应,蓝礼不仅没有生气或者反驳,反而还点点头表示了肯定,“哈哈,你也这样认为?我也是。”

    蓝礼站立起来,离开了架子鼓,走向了排练室角落的随行背包,找到了一张光盘,然后放到了旁边的播放器里,“你听一听,这就是巴迪…瑞奇的鼓点。我的意思是,速度,他的速度的确非常惊人,但这却不是全部……”

    蓝礼来到了鲁妮身边,盘腿席地而坐,没有再继续说话,而是静静地开始侧耳倾听播放器里流淌出来的旋律。

    纯粹的鼓点,没有钢琴、没有萨克斯风、没有小号、没有圆号,什么多余的乐器都没有,但鼓点节奏却丝毫不显得单调,反而是无比充沛地将每一个乐符支撑起来。这绝对是一种享受,简单而极致的享受。

    谈话进行到了一半,声音突然就消失了,两个人都专心致志地开始聆听音乐。

    和蓝礼一样,鲁妮也是出身于上流社会,从小接受精英教育,耳濡目染之下,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已经形成了丰厚底蕴,即使是对于架子鼓一无所知,触类旁通的情况下,也能够说出一个大概轮廓和脉络;更何况,她对于爵士乐还是颇为了解的。

    巴迪…瑞奇的架子鼓无疑是绝对经典,让人如痴如醉。

    不经意间,鲁妮的视线余光就捕捉到了蓝礼的侧脸。

    此时的蓝礼还没有更换正式的晚礼服——出席林肯中心的爵士音乐会,必须身着晚礼服,否则门口的保安人员有权利拒绝观众进场——

    为了练习,蓝礼穿着轻便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简单而朴素;额头之上布满了汗水,隐隐地透露出一股狼狈。但是,那张脸庞之上闪耀着专注而投入的神色,瞬间就让人忽略了所有的细枝末节,绽放出了独一无二的魅力。

    眼前的场景是如此荒唐搞笑

    上一秒,他们还在激烈地探讨着关于架子鼓的技巧;下一秒,他们就盘腿坐在地上倾听巴迪…瑞奇的演奏光盘。

    更夸张的是,他们一会即将前往林肯中心欣赏一场爵士乐演唱会,蓝礼还没有更换服装,然后她却穿着晚礼服坐在一件破旧的排练室之中,如同午夜十二点之后的灰姑娘。

    这着实是一件有趣的事,不是吗?

    同时,这着实是一件迷人的事,不是吗?

    不由自主地,鲁妮的嘴角就上扬了起来,勾勒出一抹浅笑,收回了注意力,再次专心致志地开始欣赏鼓点旋律。

    足足六分钟的演奏,两个人却没有着急也没有交谈,就这样安静地倾听着,待一曲播放完毕之后,蓝礼站立起来,走到一旁,摁下了暂停键;而后,两个人就开始讨论起来,刚才这段鼓点的技巧以及情绪,尤其是高频手速之下的控制与韵律,着实是让人如痴如醉。

    “如果仅仅只是传达情绪,我认为你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但问题就在于,技巧着实太困难了,这是需要长年累月慢慢累积突破的。而且,客观来说,你缺少天赋。”鲁妮实话实说。

    没有遮掩,没有客套,也没有修饰,鲁妮坦白直率地就点出了最重要的事实蓝礼的天赋不在架子鼓之上,现有水平以及能力,基本就是蓝礼的极限了。

    蓝礼点点头表示了肯定,“我没有。但是安德鲁有。”

    鲁妮微微张开了嘴巴,停顿片刻之后不由哑然失笑,“我无法反驳。”

    蓝礼摊开双手,“所以我们总是试图在电影之中实现自己无法完成的梦想。”说完之后,蓝礼稍稍停顿了下来,沉思了片刻,“这样说来,我突然就觉得演员更像是失败者,永远生活在虚无缥缈的梦幻泡泡里,拒绝清醒过来。”

    鲁妮也细细地咀嚼起来。

    沉默片刻,一股静谧的氛围在缓缓流淌着,最后还是蓝礼出声打磨了这股平和的宁静,“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现在应该出发了。在正式前往林肯中心之前,我需要补充一点体力。”

    “哈,你终于想起来了。”鲁妮回过神来,眨了眨眼睛,调侃了一句。

    。

1342 见义勇为() 
“所以,尊敬的蓝礼阁下,你的意思是,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和解释生活之中的常见现象和各种问题,事情就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我以为,你是文学系的,没有想到居然是自然科学系的?老实说,我着实难以想象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不不。不是我。而是我的朋友,马修…邓洛普……嗯,他是法律系的,但他是一个自然科学派的,如果有机会翻阅他的书架,你就会明白了,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医学等等,这都是他涉猎的领域。不过,这不是重点。

    有机会,我可以介绍你们认识。现在的重点是,如果以数学模型所蕴藏的逻辑和规律来分析问题,事情就会开始变得不同起来,可以捕捉到整个事情的发展脉络,以及未来的潜在可能。你知道,股票分析其实就是这样的道路。”

    说话的前者是鲁妮;回答的后者是蓝礼。

    基亚努什…迪亚斯(kianoosh…dias)双手放松地放在出租车的方向盘之上,视线有一下没一下地打量着后视镜,始终秉持着怀疑的态度,强烈的怀疑;明知道自己的动作着实不礼貌,他应该立刻停止,但仍然停不下来。

    再三确认之后,他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不过是自己作为出租车司机的又一个平凡日子而已,正在下/城区的交错街道之间寻找着夜幕降临之后的第一组客人。

    他刚刚购买的晚餐就摆放在副驾驶座前的储物柜里,那是一份土耳其烤肉,新鲜出炉,隐隐约约还可以嗅到烤肉的香气,这让胃部咕噜噜地响动起来,饥饿感越发明显起来;但他还是吞咽了一下口水,专心致志地寻找着客人的身影,希望着能够在正式开始享用晚餐之前,再接一单客人。

    今夜无比漫长,他还需要通宵整个晚上,需要积蓄更多能量。

    对于许多人来说,美国似乎就代表着“美国梦”,尤其是现在饱受战火摧残的中东地区,基亚努什也不例外;但抵达了美国之后才知道,即使是“美国梦”,也需要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对此,基亚努什没有意见,他最为擅长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开创新生活,这并不容易,但却充满了希望。

    只是,今天似乎遇到了一些阻碍。

    出人意料的是,夜色刚刚降临的曼哈顿却显得格外寂静,宽敞的街道似乎比印象之中还要更加辽阔,始终没有看到拦车的客人,这永远是纽约的最大谜题——

    尖峰时刻根本忙不过来,清闲时刻则万籁俱静。

    对于乘客是如此,对于司机也是如此。

    兜兜转转了好几圈,一直到第三次经过苏利文街和王子街交界处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一男一女正在招手拦车,基亚努什心情愉悦地将车子停靠在了路边,随即重新整理了自己的表情,礼貌而得体地迎接着客人上车。

    习惯性地打招呼,视线余光轻轻一瞥,然后基亚努什就隐隐约约地察觉到了不对劲后排座的两个人着实太过眼熟,尤其是那位男士。

    他总觉得自己见过对方。脑海之中浮现出了相对应的名字和脸孔之后,不仅没有恍然大悟,反而还是自我怀疑起来难道是自己眼花看错了?不可能吧,这应该不可能!

    然后,后排座的两个人就开始讨论着完全听不懂的话题。

    许多英文单词,基亚努什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排列组合起来,就更加像是天书了。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两个就如同普通人一般激烈地展开争论,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出现在基亚努什心目中制造了多少波澜。

    基亚努什想要开口询问一下他是蓝礼…霍尔吗?她是那个脸书创始人传记电影里出现的那个女学生吗?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他的出租车里?他们可以为他签名留下纪念吗?他可以向自己的朋友炫耀,自己载到了顶级大明星吗?

    但基亚努什正在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已经无比失礼地不断看向后视镜了,他不应该冒然地打断他们的交谈。他应该尊重乘客的私人空间。

    “我能够理解你的意思,但,为什么呢?”

    “因为这就是他们思考的方式。你知道,我认识一个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朋友,他用来记忆和归纳朋友的方式,是根据每一位朋友结识的具体日期来完成的。

    比如说,我和他是在……呃,2003年三月二十九日认识的,于是,他每一次看到我的时候,脑海之中就会自动浮现出这一串数字,然后以此为基点,展开所有的回忆,就好像图书馆归类成册一般。这着实不可思议,但就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我们是不同的。”

    “你的意思是,他们以一种理论的内在联系来分析因果,继而推测发展趋势?所有的事情都隐藏着一个固定规律?哇哦,这听起来真像……疯子,你知道,就好像小约翰…纳什(john…nash…jr)一样。现实生活中还可以寻找到类似的规律吗?”

    “我是文学系的,你忘记了吗?”

    “不不不,是你提出了这样的理论,你必须进一步作出解释,否则,我今晚就无法安睡了。你知道,当初杰西…卡森伯格在揣摩马克…扎克伯格那个角色时,我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我的意思是,他的表演非常出色,外形、语气和姿态都十分相似,但就是缺少了一点什么。

    现在,通过你的话语来看,我觉得,是不是因为我们无法理解天才的思考方式,所以呈现出来的质感却不太对劲。我需要一点现实生活的范例,这是你提出来的概念,我需要一点证明。你必须负责,必须!你可以现在举例说明吗?我的意思是,就在我们的身边,此时此刻。”

    全神贯注的状态下,鲁妮的语速也提升了起来,隐隐透露出骨子里的清冷和骄傲,还有双眼中的睿智和专注,让人看到了当初大卫…芬奇所捕捉到的独特气质,这才先后合作拍摄了“社交网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