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本书上的注解明显分为两种字体。

    第一种墨色都有些浅淡,看起来是宋先生的师父留下来的,第二种则是时下流行的颜体,跟宋先生刚写的字风骨很像。

    这大概就是宋先生研读师父书籍的时候,融会贯通,增添的自我理解。

    黎锦这么一想,也不拘泥于宋先生所写的这几种注释,他甚至还写出了自己的想法。

    只可惜他只能对‘农桑’这里有自己的纾解,其他方面他还得背诵宋先生写的。

    因为他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虽然这些日子已经磨合不少,但一些风俗习惯依然不能面面俱到。

    这本《圣谕广训》倒成了他了解这个时代所崇阳精神的入门书籍。

    黎锦誊写了一个时辰,放下笔,站直了身子活动活动筋骨。

    他现在还年轻,坚持这么一直弯腰还行,但老了肯定会有些驼背。

    黎锦可不想自己老了后驼背,所以他写字和舒展筋骨两不误。

    中间休息这么一小会儿,把刚刚写的东西在脑海里过一遍,也不算摸鱼。

    等到宋先生下课,黎锦已经把上面的注解全都腾写下来。

    虽然他看一遍可以记住十之六分,多看几遍就能记住七七八八。

    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经常复习总会忘掉。

    他可得靠着这些笔记参加明年二月的童生试。

    宋先生推门而入,背后还带了一个人。

    黎锦直起腰一看,好眼熟。

    这不就是早上送荷包那家,陈府的人么?

    宋先生守礼拿着手板子,眼睛瞪圆,说:“手伸出来。”

    陈西然伸出小胖手,宋先生一戒尺下去:“这是罚你投机取巧,找人代抄书籍。”

    陈西然疼的直抽气。

    又一戒尺下去,那手心已经打红了,“这是罚你上课欺瞒先生,胡言乱语。”

    陈西然被打了两下,赶紧求饶:“先生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宋先生收回戒尺,“下次你再犯,我就叫你爹,你爹可能直接上军棍。”

    陈西然:“……”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小修了一下下,如果有大大看的时候章节名字还没有(修)这个字,劳烦大大们再去看一下……

    感谢 无名君x7 echox3、亦之x4 大大的营养液~~~

    有大大会python吗……最近被这个作业搞得我头秃QAQ评论其实都有看,但没来得及回,跪下认错!!

    我们马上要交作业了,感觉好难啊……学渣痛哭。

    早上好!

第24章 第 24 章() 
黎锦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这位陈西然公子是那新搬来陈府里唯一的公子。

    而且,以宋先生对陈西然的期待来看,居然是希望他可以发奋图强,明年二月一举考中秀才的!

    黎锦本来对他就没有轻视的态度,但也不过分重视,只把他当成萍水相逢的路人。

    听到宋先生的话,他心底都有些惊讶,这个陈公子年岁看起来跟他差不多,而且还不喜欢念书……

    到底要拿什么去考秀才?

    但既然宋先生都这么说了,这人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宋先生训斥完陈西然,就转向了黎锦。

    他给两人介绍道:“你们明年二月都要参加童生试,现在也可以相互认识一下,算是同窗了。”

    宋先生先介绍的黎锦,说:“这位是黎锦,认真刻苦、博闻强记。”

    顿了顿,他说:“这是陈西然,这小子记忆力过人,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奈何喜好偷懒。”

    黎锦清朗的目光落在陈西然身上,说道:“陈兄,幸会。”

    陈西然说:“咱们说话别打官腔,早上还见过一面呢。我叫陈西然,下课请你去百食坊吃好吃的。”

    黎锦:“……”

    宋先生一脸的痛恨,说:“他爹之前从过军,给他耳濡目染成一幅粗人样子。他读了这么多年书,也不知道气质儒雅四个字怎么写,却偏偏还要参加科举。”

    黎锦笑道:“陈兄性格爽朗,在下钦佩。”

    宋先生随后拷问了黎锦早上习到什么,给他把不懂的地方都仔细的讲一遍。

    陈西然也在旁边听着,看样子只要不用动笔的事情,他都可以投入进去。

    最后宋先生让两人把他刚刚讲过的东西复述一遍。

    黎锦因为之前誊抄过笔记,再加上宋先生讲的确实不错,他复述的十分流利,没有打磕绊。

    陈西然惊讶的看着黎锦,但还不等他说什么,宋先生就看过来。

    陈西然挺直了脊梁骨,也把宋先生刚刚讲述的内容复述出来。

    虽然有些停顿,但这也着实让黎锦惊讶,毕竟陈西然可没有像他一样把《圣谕广训》抄了这么多遍,而且还全文背诵过。

    宋先生对两人十分满意,他拿出一本经论交给黎锦,“这本你带回去抄,明天我给你讲。”

    至于为什么所有的书籍都要黎锦先抄一遍,那就是因为宋先生也知道黎锦大概没钱买书。

    抄了之后也方便黎锦做笔记,考前还能复习。

    当年宋先生穷的时候,也只这么熬过来的。

    对黎锦得状况倒是非常体谅,之前他怕黎锦心术不正,就让黎锦过来抄书。

    现在对黎锦了解更深之后,索性把书借给黎锦抄。

    随后宋先生就给两人下了课,陈西然看着黎锦早上背篓里还有一半是空白的纸张,如今已经写得满满当当。

    心下十分佩服,非要拉着黎锦去百食坊吃饭。

    “我请客,黎兄不必客气。”

    黎锦说:“实不相瞒,我夫郎刚生产完,家里只有他和孩子,我着实不放心。”

    陈西然这下更惊讶了:“你这不仅有了夫郎,孩子都有了?”

    黎锦不打算隐瞒,自然应道:“是。”

    随后陈西然拉着黎锦比了年龄,黎锦想,幸好自己在屋里看到过原主的拜师名帖,上面写了原主的出生年月,家里人口数和地址。

    陈西然听到后,捂着脸:“黎贤弟,我比你大一岁……”

    黎锦这身体今年十八,陈西然十九。

    黎锦心想,我比你大十岁。

    只可惜这话不能说出来。

    陈西然说:“我爹说我考不中秀才,就不能娶妻,我可真羡慕你啊黎贤弟。”

    黎锦道:“那就恭祝陈兄此次童生试金榜题名了。”

    陈西然感觉自己很悬。

    本来他觉得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考个童生试还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

    但此次见到黎锦后,他才发现这人一点也不比自己逊色,而且黎锦比自己努力多了。

    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这世道还让不让人活了。

    陈西然想,要说两人中有谁能考上,那自然也是黎锦啊。

    陈西然说:“不瞒你说,宋先生今日讲的《圣谕广训》,我搬家之前跟我们那儿的秀才学过了,所以今日先生提问,才能答得上来。

    倒是黎贤弟今日对答如流,我实在是佩服。”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约定下个沐修日一起吃顿饭,陈西然才跟黎锦道别。

    =

    黎锦走在路上一边啃自己的土豆,一边想,学习上有个伴儿也挺好的。

    陈西然本身资质就不错,之前还跟其他的秀才学过,有他在身边,自己也好多了一个参照物。

    两人互相竞争,才能不断进步。

    黎锦回去后,把二十四文交给少年。

    少年眉梢扬起,笑得很开心,他当着黎锦的面把钱放进床里面的小坑,再把褥子铺平,这样就看不出来什么。

    秦慕文放完钱,对黎锦说:“阿锦,你明儿能不能买些布回来,我给你做衣服。”

    如今家里存款有一百多文,不说买一匹布,只需要扯些布,够做衣服就成了。

    那种买布论匹买的都是大户人家。

    黎锦差点都要忘了做衣服的事情。

    他现在这种穿着去念书的长袍只有两套,来回洗了换着穿。

    粗布短打倒是不少,但那些都是粗麻做的,干活儿时候磨得胳膊、肩膀都疼。

    想到这里,黎锦觉得自己之前拉架子车时候,肩膀上磨破的那些地方好像还没消肿。

    但其实他经常背着背篓一走就是一个多时辰,走到最后也感觉不出来肩膀的酸疼了。

    就是在不干农活歇下来的时候,才会觉得肩膀上一抽一抽的疼。

    黎锦也知道,这个身体太细皮嫩肉了,想要从一个没做过农活的少爷变成一个担当起家庭重任养家糊口的男人,都得经历这一步。

    反正他从来不是矫情的人。

    现在外面的日头依然很大,但没正中午那么晒了。

    黎锦在储物柜上抄经论,少年去厨房煮了些消暑的绿豆粥吊在井里冰着。

    少年如今身子还没养好,不能吃冷的,这是给黎锦冰的。

    不一会儿,黎锦的家门就被敲响,原来是李大河的两个儿子抬着一张案几进来了。

    黎锦忙把门开大,好让他们可以把案几放在院子里。

    李大河的大儿子今年二十有五,家里有三个孩子。

    他一看到黎锦,就笑道:“我家最小的那个孩儿昨天还吃了你家的红烧肉,我爹听到后就给你把这案几赶紧打好。还让我跟你说一声,现在家里都不容易,别搭理他们这些泥鳅一样的小孩子。”

    黎锦笑道:“每个孩子也才拿了一块,我家里人够吃的。”

    那男人继续说:“李大牛之前吹牛说读书人赚钱容易,依我看,确实不像咱庄家汉一样卖苦力,但却一点也不容易。

    各行都有各行的难处,咱就不应该贪你家的便宜。”

    村里人太实诚了,黎锦真拿他们没办法。

    这哥俩又给黎锦把案几挪到里屋,刚考卡在床的另一边,靠近窗子的地方。

    少年给两人盛了绿豆汤,又手脚麻利的拌了野菜。

    黎锦在厨房招呼他们,少年去拿了四十文尾款,串好递给他们。

    村里的规矩,给人新做了家具后,主家请搬东西的人喝碗汤,以示答谢。

    毕竟村里人给村里人做东西,可比镇子上便宜多了,基本上就是个辛苦费。

    这俩兄弟吃完,带着钱就走了。

    剩下的碗筷黎锦自己收拾了,他让少年坐在床上:“刚生完孩子不能这么劳累,要不然以后怎么生第二胎?”

    少年本来想把家务做完,听到黎锦的后半句,整个人都蔫儿了。

    他还是想再生孩子的,所以这回再也不敢胡来了。

    黎锦把厨房收拾好,再把搬运案几进来时候的尘土扫出去,最后把自己的书本和纸张都放在案几上。

    站在窗户前,阳光从油纸糊的窗户投射进来,黎锦面前一片亮堂。

    他不禁心有所感,想到几句诗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注'

    直到这时,黎锦才发现,自己之前念书把目的都给本末倒置了。

    他读书,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充实自己。

    至于科举、秀才,这些名利只能证明他最近读书是有成果的。

    不过,黎锦转念一想,自己本就是个俗人。

    正是因为考了秀才可以提高名望,保护家人,还能过好日子,所以他拿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