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9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的地步,已经是想要屈辱求和都不可得了,美国那边从核爆中幸存下来的上流社会绅士太太,还有一大堆畏惧布尔什维克思想、深恐被打倒塞进劳动营的小资、文人、科学家之类,自然也在盘点家当、收拾细软,忙着从即将战败的美国逃走啦!

    而剩下那些不肯跟着哈尔西去死的美国大西洋舰队官兵,原本正愁着饭碗被砸了之后该怎么过日子,眼下正好靠充当难民船,从逃亡者身上赚取最后一笔国难财——这笔生意的利润可是高得很,绝对的暴利,听说得要用黄金来买船票呢!能够选择逃亡的人,一般都有点儿身家。只不过,我们那边的国民党海军仅仅需要渡过一条窄窄的台湾海峡,而客串难民船的美国海军,却不得不载着逃亡者横渡过浩瀚的大西洋罢了……”

    “……横渡大西洋?这么说的话,是要离开美洲了?他们逃亡的目的地又是哪儿呢?”

    “……他们现在还能逃到哪里去?自然是目前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中立国——南非啊……”

    ※※※※※※※※※※※※※※※※※※※※※※※※※※※※※※※※※※※※※※

    当一个国家走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固然往往会有一些忠臣义士选择以身殉国,名垂青史;但肯定会有更多贪生怕死的凡夫俗子,选择设法苟且偷生——“像这种需要让人去死的国家,还是灭亡掉好了”之类的想法,可不是某个世界二次元御宅族的特有思路,而是广泛地存在于古往今来一大堆失败国家人民的心中。

    毕竟,这个世界上是先有人类,再有国家,而不是相反——人可以没有国家,但国家却不能没有人。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到了一九四九年春天的时候,未来的前景已经是非常明确了:苏联可以肆无忌惮地核爆美国本土,而美国却已经无法继续做到同等程度的报复,甚至连有效防御和拦截苏联人的核打击都办不到,只能一边抱头挺尸默默蹲下挨打,一边眼睁睁地看着一座座城市被核爆成辐射废土。面对这种必败无疑甚至是必死无疑的下场,如果这场战争是传统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或者更古老的封建王朝兼并之战,美国这个“伪装成国家的财团”,恐怕早已选择割肉止损,投降输一半,乖乖跪下来唱征服了。

    无奈这一次的敌人,是意识形态上的死敌,苏联的红脑壳布尔什维克。而且还是被穿越者们事先剧透过,知道另一个位面苏联解体等历史的布尔什维克,因此斯大林给美国开出的投降条件无比严苛——除了无条件投降,还要审判战犯,接受社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这等于是要掘诸位财团大佬们的根啊!

    想想三十年前苏联建立的时候,沙皇俄国时代的旧权贵究竟落得了怎样惨绝人寰的下场,苏联契卡战士的威名又是怎样的可止小儿夜啼……美国的上流社会绅士太太们就不寒而栗——上述这些血腥残忍的传闻故事,他们这些年来听那些流亡海外的白俄说了不知道多少遍,而且是一次次地添油加醋,一遍遍地夸张加码,越说越恐怖,越说越吓人,最后简直是把布尔什维克形容成地狱里爬出来的杀人魔王一般。

    当初听到这些俄国生的残忍之事的时候,美国的上流社会绅士太太们只是将其当做是奇闻异事,听一听寻个乐子而已。谁想到风水轮流转,眼下居然有可能要让自己接受同样的命运……只要一想到自己精心修筑的豪宅别墅,会变成那些下等人泥腿子可以随便出入的工人俱乐部;自己的娇贵女儿会变成布尔什维克红脑壳们的“公用妻子”,每天被几十个粗野工人轮流糟蹋,他们就觉得这样的日子还不如死了的好。可是,面对着时不时从天而降的苏联核弹,他们就算再怎么愤怒和叫嚣,也是一点儿保全自己的办法都没有。

    ※※※※※※※※※※※※※※※※※※※※※※※※※※※※※※※※※※※※※※

    但尽管如此,这些上等人依旧从来没有动过什么殉国的念头:从来只有国家为他们服务,哪有他们为国家牺牲的道理?既然求和不成,这个国家已经注定要完蛋,他们这些上等人自然只能先顾着自己的小家了。

    其中一部分意志消沉的颓废之人,选择听天由命,趁着苏联的核弹还没丢到头顶,尽量利用手里的资源尽情享乐,夜夜笙歌,能快活一天是一天;另一部分人则选择了悄悄逃走,尤其是在联邦都华盛顿,距离第一颗核弹在洛杉矶落下还没过去一个月,当麦克阿瑟总统动用美国最后的核武器进行报复,哈尔西上将起锚出海踏上赴死征途的时候,国会山的老爷们却66续续地跑掉了三分之二,联邦法院的**官也跑了四个,连白宫和五角大楼的文武官员都跑了不少——参众两院的议员们,本质上多半都是代表大资本家或者某个团体利益的精明代言人,不是愿意为国牺牲血洒疆场的铁血勇士,怎么可能会愿意跟这个国家同生共死呢?

    事实上,不要说为了国家牺牲性命,他们还生怕苏联人在哪一天攻入华盛顿,把自已抓去审判,被判苦役或处死——对于他们这样的上等人来说,这都是生命之中不能承受的侮辱……所以,他们全都提前开溜了。

    结果到了三月的时候,由于逃走的大人物太多,国会山就已经永久性休会,因为剩下的议员太少了。联邦最高法院同样关了门,反正全国的通讯联络都断了,最高法院也没有什么新的法案需要处理了。诸多议员、部长、主席、委员长都在各自逃命,联邦政府的办公室每天都在人去楼空——不过即使是留下的人也没什么事情可做。白宫和五角大楼被迫启用了很多不知名的小人物,才能够勉强保证都特区的运转不至于瘫痪。

    关于这些上流社会成员的逃亡地点,有一小部分人选择在美国本土的荒山野岭里秘密隐居,就像古代躲避战乱的隐士一样,准备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再改名换姓,换一个身份回到文明社会里继续生活。但绝大多数自认为受不了当野人之苦的绅士太太们,则像苏联建立之初的那些白俄流亡者一样,选择了逃亡海外。

    不过,跟那时候可以走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白俄难民不同,在红旗已经插遍大半个地球,而剩下的小半个地球又快要变成辐射废土的此刻,美国上流社会逃亡者的去处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南非……

    ——除了即将沦落黑暗的新大6,整个白人资本主义世界,就已经萎缩到只剩下南非这一根独苗了。

    但既然已经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余地,那么这些流亡者行动起来也非常迅。从麦克阿瑟总统上任开始,就有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想办法搞到了船只,然后带上自己的妻子儿女和细软财产,浩浩荡荡地踏上了逃亡南非的航程。到了哈尔西上将战死之后,连剩下的大西洋舰队也彻底瓦解,一艘艘军舰都变成了专门运输达官贵人及其财富的高级难民船,或者成了财团雇佣的海上私兵,为这场横跨大西洋的迁徙行动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对于这些犹如潮水般涌来的美国白人,南非白人当局是十分欢迎的,因为这有利于平衡南非版图内的黑白人种比例。之前,南非的白人比例实在是太低了,而且缺少很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但这一下却被美国逃难者给迅补全了,被黑人逆推的几率大大降低。然后,随着难民船队带来的各种工业设备、技术资料,甚至是船只和军舰本身,对于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南非来说,也是一笔极为巨大的珍贵财富。

    而更加微妙的是,对于美国上层白人的大规模流亡南非,苏联方面居然也表示出了耐人寻味的默许态度——先,如今开了金象腿级外挂的苏联,并不稀罕美国的这些人才、技术和财富,只是将其视为一个必须要铲除的强劲对手。其次,任何一个帝国都不能完全没有外敌,否则必然产生内乱。当全世界都挂起红旗之后,如果能够保留一个实力稍强的资本主义反动国家,将会对保持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和谐很有好处。

    俗话说,没尝过资本主义的苦,就不知道社会主义的甜。如果没有一个对比的范例,如何才能教导人民资本主义的残忍黑暗和社会主义的光明幸福。万一人民在多年后遗忘了革命时代的种种黑暗状况,又被某些别有用心之辈忽悠瘸了,自己拆了自己的国家献给资本家,那才叫斯大林他们这一辈人欲哭无泪呢!

    更何况,南非不是美国这样的天选之国,其国内虽有巨大的金山,但更有着沙漠广袤、干燥缺水、黑人众多等天然劣势,决定了这个国度无论怎样扩张和展,都不可能真正具备与苏联扳手腕的潜力……

    所以,苏联方面有意识地想要留下一个种族歧视尖锐、阶级压迫沉重的白色南非,并且适当放水加强其实力,作为未来很多年内资本主义国家的标本,以及敲打和教育各个小弟的教具……

    ※※※※※※※※※※※※※※※※※※※※※※※※※※※※※※※※※※※※※※

    “……总而言之,如今的美利坚合众国,已经等于是被拔掉了所有的爪牙,打断了四肢的骨头,变成了案板上绑好待宰的大肥猪,只剩下了最后哼哼两声的本事。至于战争什么时候会结束……”

    王秋如此侃侃而谈,“……就看莫斯科的斯大林同志,会拿出怎样的一个对美最终解决方案了……”

    事实上,就在王秋等异世界来客淡看漫天烽火的时候,这个“对美最终解决方案”已经被初步敲定了

    ——风雪交加的莫斯科,被暖气吹得温暖如春的克里姆林宫内,某个举世闻名的大胡子,正叼着他心爱的烟斗,一边缓缓吐着烟圈,一边用堪比寒流的冰冷口吻,给美利坚合众国下达了死刑的终审判决:“……我坚持认为,美利坚合众国必须被彻底毁灭,成为历史的遗迹,就像曾经的古罗马帝国一样……”

第798章 、走向废土(上)() 


    当然,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俄国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酷寒气候。由于天生耐寒的缘故,很多俄国人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脱下了厚实的毛皮大衣,换上了单薄的西装、劳动服和休闲服。爱美的苏联姑娘们更是早早地换下了臃肿的冬装,穿上了长筒袜、连衣裙或格子短裙,在街头上尽情地展示着她们的修长**。

    然而,坐在斯大林总书记的办公室里,迎面吹着和煦舒适的加湿暖气,现任的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同志,这一刻的心中还是忍不住感觉微微寒,乃至于有些战栗。

    作为苏联的外交负责人,从美国本土遭到核爆,败局已定开始,莫洛托夫就一直在思考应该怎样结束这场战争——从古至今,任何一场战争都必须有个结束的方式,要么签署一个停战条约,要么直接灭国吞地,要么在出兵侵入敌国之后站不稳脚跟,只得灰溜溜地收拾行李打道回府……总归是不能一直没完没了地打下去:现代战争的恐怖消耗,导致不管再怎么穷兵黩武的国家,也做不到以战养战,无法长期处于战争状态。

    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虽然得天独厚、资源丰富,但毕竟距离苏联太遥远了,而且那片土地上面的人口也太多了,即使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