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9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打走了最后一位前来纠缠的客人,麦克阿瑟从嘴里拔出玉米芯烟斗,举杯一饮而尽,甘醇的酒水流进喉咙,味道却是略带着一丝的苦涩。环顾四周,水晶吊灯下的奢华大厅里,坐满了各式各样的名流显贵,美貌贵妇人的绫罗绸缎和钻石饰,在灯光下熠熠闪耀。政党显贵、金融巨子、富商巨贾、艺术界和新闻界名流,还有作为陪衬点缀的交际花,在这里多得使人吃惊,仿佛全美国的精英在这里汇聚一堂。

    作为一名世家出身的豪门子弟,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原本对这一切的交际应酬并不陌生,但是在海外战场上跌爬滚打了这么些年头之后,麦克阿瑟却感觉到自己似乎开始有些不习惯纽约的社交界了——每当他闭上眼睛,就会感觉自己仿佛依然置身于莽莽的热带雨林,跟各式各样的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满目是伤残的军人和狰狞的武器残骸,满耳是枪炮的轰鸣声、军车和坦克的咆哮声以及军人们各式各样的粗口。

    但是,事实上,现在他却身穿笔挺的西装革履,带着一脸虚伪的假笑,用最拗口和隐晦的词汇,跟别人打着机锋……他现自己的思维内容,已经变得跟后方的这些美国名流们相差太远。因为,当他在太平洋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像野蛮人一样浑身泥泞地跌爬滚打的时候,眼前的这些人依然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最上层,继续安心享受着包括音乐、艺术、舞会、明星、美酒、美食和阴谋欺诈等诸多元素的精彩夜生活。相比之下,麦克阿瑟的神经却已经在漫长的炮火和死亡威胁之下有所钝化,仿佛成了不懂风雅的土包子。

    一时之间,觉自己跟这处社交场似乎有点儿隔阂的麦克阿瑟,突然间感到一阵意气消沉,开始无聊地打量起了酒会上的其他人——在这种政治性的集会上,除了腰缠万贯的富豪大佬和作为摆设的文艺名流,还有那些供人赏心悦目的女明星和交际花,最多的还要数穿着夜礼服、打着硬领结的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

    即使是有史以来最残酷的世界性战争,似乎也丝毫改变不了这些政客官僚们的秉性。他们仍然跟战前一样的大腹便便、脸色疲惫,喝着过多的酒,吸着量的烟,夹着公文皮包好像鸭子一样走路,扯起嗓子像公牛一样辩论,然后胡乱制定出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的战时法案。他们只是从报纸和收音机中了解战争,谁也没上过前线。由于监督松懈的缘故,反而比和平时期更加工作拖拉,人浮于事,在雨后蘑菇般设立的新机构里养了一大批闲人。许多人借战争名义,中饱私囊。他们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配给券,制定出各种各样的繁琐的物资审批手续,除了搞得后方居民怨声载道,前方将士处处不便而外,他们的一切作为简直起不了什么正面作用。而且他们中的某些人,还是美国人最憎恶的黑帮组织,手上沾着不知道多少的血泪和罪恶。

    看到他们,麦克阿瑟就忍不住想起了前线大兵们之间流行的各种笑话,在那些笑话里,后方本土这些肥头大耳、贪得无厌而又眼高手低的官僚和政客,就跟对面的敌人一样,永远是笑话的主角,以及抱怨的对象。

    虽然美国已经没有了殖民地,盟国也瓦解得差不多了,但美国的商人依然存在,经理依然存在,财团银行家仍然存在。他们仍然在通过各种关系和人脉,推销着自己质次价高的商品,仍然在利息上锱铢必较,企图从战争这门世界上最大的生意里赚钱——军人在流血,平民在挨饿,他们却依然只知道赚钱!

    然而,现在自己却很快就要坐在白宫的椭圆办公室里,依靠这样一帮家伙的支持,领导早已筋疲力尽的美国打赢战争走向胜利,或者至少是打出一个体面的和平……这真是一项有够艰巨的挑战!

    幸好,斯大林的处境恐怕比自己还要更加不如——在美国这边,除了夏威夷和阿拉斯加这样的边鄙之地,至少本土腹地还是绝对安全的。而在苏联,他们最繁华的波罗的海沿岸和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却已经挨了好几枚核弹,对苏联人造成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都不是某个遥远海外战场的胜利可以弥补的。当然,鉴于俄国一向的**和暴君传统,斯大林固然可以用他的残暴和高压政策硬是摁下一切,驱使他的人民继续为战争作出牺牲和奉献,但这种强力做法也是有极限的,一旦反弹甚至反噬,那么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另外,退缩回美洲新大6的美国,固然失去了绝大部分的盟友,但也同样因此而摆脱了许多的累赘和负担,得以轻装上阵——即使仅靠美洲的丰富资源,也足够美国经济在脱离旧大6的情况下基本正常运转。

    而苏联人虽然貌似势如破竹地把镰刀锤子红旗插遍了旧大6,但作为最基本的代价,克里姆林宫也不得不同样揽下了整整半个世界的各种麻烦……此外,在如此残酷的全面战争之中,跟中国、日本这样“大块头”的盟友之间应该如何进行协调,避免内耗和冲突,也是对克里姆林宫外交艺术的一大考验。

    综上所述,在麦克阿瑟看来,作为处在战略防御姿态的一方,凭着“天选之国”的丰富资源和东西两洋屏障的天然地理优势,美国想要彻底打倒敌人独霸世界,恐怕已经不太现实了。但如果降低目标,仅仅只求保住美国的新大6霸主地位,让远渡重洋的苏联人和日本人知难而退,从而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应该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正因为如此,麦克阿瑟才敢于脱下军装,角逐白宫椭圆办公室的总统宝座。

    否则,如果眼下这场战争已经必败无疑的话,他又何必去跟人竞争一个签署投降协议书的耻辱职位呢?

    “……美利坚合众国乃是文明的灯塔、人类的希望,证据就是每逢美国处于危难之秋,上帝总派他的使者来引导人民。和平时期有平庸的总统,战争时期有伟大的总统。独立战争时代有华盛顿,内战时代有林肯,现在又有我们的麦克阿瑟!他很快就将站在总统的舵位上,引导着美国这条大船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听着这番马屁满满的阿谀恭维之词,还有四周诸多男女老幼的钦慕和尊敬眼神,素来爱好虚荣的麦克阿瑟,不由得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伸手再次从侍者的大托盘里拿起一杯香槟,颇为豪爽地一饮而尽……

    然而,这会儿的麦克阿瑟并不知道的是,他总统生涯之中的第一项重大考验,此时已经悄然来袭……

    ※※※※※※※※※※※※※※※※※※※※※※※※※※※

    日本列岛,几乎被战火屠戮成无人区的千叶县,刚刚竣工不久的苏联援日战略航空队驻防基地

    一架架机翼上绘制着镰刀锤子徽章的银白色巨型喷气式飞机,静静地依次停在跑道尽头。机场塔台的下方,头花白的苏联基地司令官手捧一大瓶伏特加,正在给诸位飞行员敬上出击之前最后的诀别酒——事实上,按照一般常识,飞行员是绝对不能酒后驾机的……但这一规矩对俄国人来说从来不管用……

    当诸位苏联飞行员举起酒杯的时候,军乐队也演奏起了催人泪下的《斯拉夫女人的告别》……然后,一位板着脸的军官站了出来,向聚集在塔台下的飞行员,还有准备目送他们出的卫兵和地勤人员,最后宣读了一遍命令:“……驻日战略远程轰炸机编队,于今日上午携带核弹全体出击!目标:美国洛杉矶!”

    ※※※※※※※※※※※※※※※※※※※※※※※※※※※

    ps:这个星期真是各种精彩爆料不断,希拉里的萝莉岛账单都出来了,然后菜单上还有现挤的新鲜人乳……真是够会玩的,莫非把萝莉的母亲也绑来当添头了?此外,克林顿居然派人去北朝鲜诱拐萝莉来玩?还被逮住了?这是我疯了还是世界疯了?想玩棒子萝莉为啥不在韩国找个娱乐公司,而是去北朝鲜作死?

    反正我是开始怀疑美国政要的别墅里,是不是家家都有地下牢房拷问室,囚禁着戴项圈的小萝莉了。

    然后英国几个法官又试图宣布脱欧无效,想要再公投入欧一次——这样的大事居然也能翻案?我出去了,我进来了,我又出去了,我又进来了……还要整个欧盟陪你玩?你怎么不说苏联解体也无效呢?

第785章 、好莱坞的闪光(上)()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在战争总动员年代的美国,对于没有什么特殊门路也没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来说,想要找到一份轻松而又能填饱肚子的工作,实在是难比登天——路易莎清楚地知道,很多比她还要娇嫩的姑娘,如今因为生活所迫,正在像男人一样进工厂造机器,甚至下矿井挖煤,而且还是每天十四个小时全年无休的恐怖工作量,简直比血汗工厂还要血汗工厂……相比之下,演员的这点辛苦就真的不算什么了。

    这就是战争时代的都市生活,整个国家都在围绕着战争运转,男人上前线流血拼命,女人在后方做牛做马。一切工厂都在生产军火,一切轮船都在运军用物资,一切东西部拿去打仗。从食物、手纸、肥皂、日用品、电力,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匮乏的,每个人的脸上都缺乏笑容,社会氛围冷峻得简直使人窒息。

    事实上,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停摆,路易莎这样的三流演员之所以还能拿到那份微薄的薪水,而不用去工厂、矿山和农场里当苦力,也是因为好莱坞还在接收五角大楼和白宫的订单,继续拍摄各种宣传战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影片,给这场颓势日渐明显的战争鼓劲打气。比如此刻的路易莎,就是刚刚从一部名为“美国队长大战满洲博士”,鼓吹白人肌肉英雄单枪匹马打败矮个子黄种人邪恶科学家的英雄主义宣传片摄制现场离开——她在剧中仅仅扮演了一个只有三四句台词的小角色,所以目前已经拍摄完了属于自己的全部戏份,到明天还得去赶一部“空战英豪”影片的场,去扮演野战医院的女护士……

    饶是如此忙忙碌碌,路易莎的片酬也仅仅只够勉强糊口和交房租,连一辆代步的自行车都买不起。

    虽然洛杉矶一向以气候温暖、四季如春而闻名全美,远非东海岸那些一到冬天就变成冰雪炼狱的传统大城市可比。但在如今这个全球气候异常的悲催年头,洛杉矶也依然接二连三地下起了雪。在路易莎的视野内,不远处的街角和行道树下还积着未被清扫的肮脏旧雪,天空就又像用旧了的破棉絮似的,从阴沉沉的积云中抖下了新的雪来。夹着雪花的寒风吹打在身上,让路易莎哆嗦得愈厉害,但也被冻得清醒了许多。

    于是,被寒风暂时压制住了倦意的三流女演员路易莎,用冻得青的手指揉了揉额头,以及浓厚的黑眼圈,随即挎上自己的提包,急匆匆地往自己的住处走去,似乎是想要用快运动来给身体增加一些热度。

    此时,尽管早已日上三竿,但因为燃油配给日益收紧和民用车辆多年停产的缘故,在洛杉矶的大街上,却很少有汽车出没,自行车同样不多,连人也走得冷冷清清了:年轻的男人进了军队,妇女和上了岁数的男人这个钟点还在工厂里忙活,很少有人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