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9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接下来的新生代早期,气候跟恐龙生活的中生代末期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异。

    但即便如此,这样“温和”的大灭绝,相比于人类科幻之中的什么丧尸末世,还是要恐怖得多了由此可见,与饱经患难与沧桑的地球相比,我们人类还是太年轻太没见识了

    总而言之,在王秋看来,既然在经历了这样恐怖的五次大灭绝之后,地球生物圈依然生机勃勃,那么就凭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这么点儿折腾能力,又怎么可能真的把地球搞出什么末日来呢?

    不过是区区核冬天而已,跟这五次生命大灭绝相比,简直就是连一根毛都算不上啊!

    再说,即使是所谓“核冬天”的概念,也不过是一个骗局和伪命题罢了,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差不多是一个路数,只不过其反战的宗旨更加高尚一点儿而已。

    “在我看来,无论是污染也好,战争也罢,哪怕是核战争,距离毁灭世界的标准也还远着呢!人类在很多时候总是习惯于妄自尊大,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高,一会儿觉得人定胜天,自己可以把大自然捏在手心里了,一会儿又杞人忧天,担心自己一个不小心就会把地球给玩坏。

    实际上,从地球的角度来看,恐怕只会觉得人类好像有着严重的自大狂倾向,傲慢地觉得自己很重要、很牛逼,但其实呢,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很多热门的环保话题,都是被故意或者无意地宣传得过了头,咱们的地球可是结实得很,没那么容易掌握,但同样也没那么容易玩坏。”

    神社的起居室里,王秋如此侃侃而谈,讲起了他在拯救p;毁灭p;搞乱了若干个世界之后的心得感悟,“记得之前总有些环保人士,总是咋咋呼呼地说亚马逊热带丛林是什么地球之肺,占到全球森林比例的几分之一,砍掉了之后会造成灾难性后果云云,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可我后来回头一想,若是追溯到远古时代,那么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这些日后的人口稠密地区,在那会儿可都是大片大片的森林啊!还有古罗马时代的欧洲,整个儿就是一大片黑森林,一只松鼠可以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一直从西班牙跳到丹麦,都不用下地。到了现在,这些森林基本上都被砍光了,论总面积的话,起码是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好几倍吧?可是地球大气层的含氧量在这几千年里,为什么却没有任何明显的下降呢?

    原因很简单,不管是真的别有用心,还是纯属没心没肺的傻白甜,反正在亚马逊森林的氧排放量问题上,那些环保人士根本就是在胡说八道。其实呢,在整个地球的每年净造氧量之中,海洋藻类生产了其中的90,淡水藻类生产了其中的3,苔藓和地衣生产了其中的6。而包括森林、草原、农作物在内的所有陆地高等植物,总共才生产了氧含量之中的多少呢?才1!!

    也就是说,整个地球的氧气之中,所有陆地高等植物们只作出了百分之一的贡献,森林占到的比例就更低了对于地球,森林的造氧能力几乎是可以被忽略的,甚至无法影响大气含氧量。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高等植物本身也是要呼吸的,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的氧气,自身还要重新吃掉一部分,吐出二氧化碳。再加上任何高等植物都是生物碳堆积的产物,在他们死亡之后会腐烂变质,释放大量的碳排放物,同时消耗掉许多氧气根据许多科学家的计算,如果将氧气的收支相抵的话,某些植物的一生不但没产出额外的氧气,反而消耗了更多的氧气!

    因此,哪怕地球上所有的森林都变成了沙漠,对大气含氧量也没有什么不利影响。反过来说,即使时光倒退几千年,人类聚居地重新变成大森林,地球的空气也不会变得更清新”

    王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又滔滔不绝地继续说了下去,“由此可见,亚马逊的热带雨林根本不是什么地球之肺,冷战时代的核冬天概念,也属于善意的骗局在冷战时期,哪怕全人类所有的核弹一起引爆了,其总能量对地球而言,也不过就是一次大型火山的喷发量,如果无法诱发出更多的火山喷发,那么光靠核弹爆炸的能量,也是无法改变气候的。

    而近来被炒得很火热的所谓控制碳排放,低碳生活,其实同样也是一个刻意炮制出来的伪命题事实上,我们人类对地球施加的那点儿影响,对地球来说,其实啥都不是。全人类每年的碳排放总量,还不如森林里那些腐烂植物排放的多。而全人类每年的甲烷排放量,也赶不上火山喷发,甚至还赶不上白蚁放屁。所谓的控制碳排放议题,不过是发达国家鄙视和打压发展中国家的借口而已,类比于古代巫师指责部落成员触怒神灵,纯属人类自己折腾自己

    所以说,大家不要太看得起自己了,地球不用人类拯救,人类只要拯救自己就足够了!”

    听完王秋的这番长篇大论,众人似乎都有些头脑发晕,被各种观念冲突给搞得有些思维打结寂静地沉默了半响之后,还是对这个世界最为关心的舰娘苏菲小姐,首先开口反驳。

    “你说的没错,地球确实不需要我们拯救,人类也毁灭不了地球。但问题是,人类纵然毁灭不了地球,却还是可以轻易毁灭自己!所以眼下的人类文明世界,依然需要我们的拯救!”

    刚刚从重伤状态中痊愈修复的舰娘苏菲,苦笑着摊了摊手,“地球生物圈虽然很坚韧,但人类文明却很脆弱啊!而且,你知不知道,如今欧洲人的生活环境,究竟是一副什么样的状况?”。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第一百二十三章、坚韧的生物圈和脆弱的文明(下)() 
第一百二十三章、坚韧的生物圈和脆弱的文明下

    从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灭绝之后,地球依旧生机盎然的表现来看,地球生物圈的坚韧性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古代玛雅、古印度等各个消逝的人类古文明遗迹来看,人类文明的脆弱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综上所述,人类或许无法毁灭地球,但却绝对可以毁灭自己。

    冰岛的这场火山喷发,对于整个地球生物圈的影响自然是微乎其微,甚至连造成物种小规模灭绝的程度都办不到。但对于脆弱的人类文明社会来说,却已经是山崩地裂的灭顶之灾。

    尤其是在欧洲大陆的人类文明社会,之前就已经被战火折腾得濒临解体,只差最后一击的情况下截止到目前为止,曾经的世界文明中心,如今却饱经战火蹂躏的欧洲各国,依然基本是一片废墟的凄凉状态。即使不考虑目前陷入无政府混战状态的英国,光是在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荷兰、比利时、瑞士和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也有大约五千万到八千万人,因为城市被毁而无家可归。这些人蜗居于地窖、废墟、洞穴之中,只要有个栖身之所就行了。还有上千万人连这样的栖身之所都没有,只能在荒野里露宿。

    很显然,如此糟糕的生活条件,是绝对抗不过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极寒天气的,冻死几百万只是小意思。

    即使是那些侥幸保住了房子的城市居民,日子过得也是苦不堪言。因为城市基础设施被战争破坏,他们完全被剥夺了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比如饮用水、煤气、电力,全欧洲到处都有这样的苦命人。

    例如,在前后打了大半年血腥拉锯战的法国马赛港,停火之后全城只剩下两盏路灯,80的房屋沦为瓦砾。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由于奥地利的新政府执政能力低下,内斗频繁,无心恢复经济的缘故,自来水和电力居然一直没能恢复,市民只有从浑浊的多瑙河里获得饮用水,到了冬天还得凿冰融水,即使是到访此地的高级官员,每天也只有一瓶水用于洗漱。人们等于是坐在二十世纪的破烂机器中间,过着中世纪的生活。

    哪怕是在原本已经初步完成战后重建的苏联本土,由于核爆的缘故,还是又出现了大批无家可归的战争难民,只能住在苏联政府紧急安排的临时收容所里,一间屋子要住四十个人,挤得好像沙丁鱼罐头。

    欧洲的城市固然是一片破败,欧洲农村的日子其实同样不好过。由于战争的缘故,欧洲大陆的耕地要么开垦过度,要么兵焚火烧,要么洪水泛滥,要么丢弃荒废。墨索里尼曾经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排干了意大利南部的沼泽,但在接下来的混战之中,盟军又故意放水淹没这一地区,由此引发严重的疟疾疫情。在苏军跟英军争夺荷兰的战斗之中,英军还故意打开荷兰的拦海大坝,导致超过三十万公顷的牧场和耕地被海水淹没。

    当战火方熄之时,得胜的斯大林俯瞰欧陆,却发现由于各方都在战争中采取了焦土政策,导致乡间的果园和葡萄园被烧毁,家禽家畜被屠宰一空,甚至连水利设施都被恶意捣毁,比如炸开水库大坝之类在纳粹德国的败退过程之中,希姆莱明确命令前线的党卫队指挥官,务必彻底摧毁占领区甚至失陷国土的一切“在我们走后,不留俘虏,不留家畜,不留粮食,不留铁轨敌人只会发现一个彻底被焚烧和毁灭的国家。”

    当然,跟乡村与牧场相比,工矿企业更是首先被摧毁的目标。例如,在匈牙利,超过90的工厂被德国人故意焚毁,几乎所有煤矿都被淹没或者炸塌。而在战祸更惨的南斯拉夫,干脆已经被重新打回了农业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农业的状况自然是惨淡无比,幸存的农民就算逃过了战火的直接杀戮,但是等到他们回到家乡,却发现自己置身于这样一种绝望的处境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缺少种子,没有农业机械即使有也找不到开动它们所需的燃油。哪怕他们翻出了祖辈们曾经使用过的陈旧木犁,也找不到拉犁的牲口,只能靠自己的双手用锄头刨地。甚至连灌溉用的水库都被炸毁了,农业用水都得指望老天爷下雨。

    呃,此外,很多水库、渠道和田野里还埋了不知多少地雷,想要种地就得冒着随时被炸死的风险。

    很显然,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粮食产量,都立刻重新跌回了中世纪水平更要命的是,随着冰岛火山的喷发,欧洲迎来了一个“无夏之年”,欧洲乡村连中世纪水平的粮食产量都没了。

    而且,按照专家的评估,这种农业基本绝收的状况,恐怕还得再接着持续短则两年,长则五年

    在这种情况下,陷入死亡绝境的欧洲各国,尤其是战火刚刚平息不久的西欧和南欧各国,只能跪下来向苏联老大哥乞求援助。但随后又更加绝望地发现,目前全欧洲交通普遍瘫痪,哪怕有援助物资也送不进去!

    整个欧洲的道路布满地雷,电话线路被切断,大小桥梁被炸毁,除了几条承担军事任务的主干线之外,全欧洲的交通都处于瘫痪状态。在法国和意大利,80的铁路和60的公路网无法使用。在希腊,战前四分之三的船舶被毁,连港口设施都基本成了废墟。欧洲人普遍有效的唯一交通方式就是步行。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还在继续进行,欧洲各国正活跃着数以百万的**游击队,听从白宫和五角大楼的无线电远程指示,一刻不停地四处炸桥梁、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